「網紅」溧陽一號公路 5月12日迎來一群特殊遊客——江蘇省城市規劃研究會城鎮化專委會的委員們。在彩虹公路上拍張照片,到旅遊驛站裡喝杯咖啡,登上觀景臺遙望瓦屋山和神女湖……規劃專家和遊客們一樣興致勃勃。
「一號公路是溧陽全域旅遊的特色產品,在溧陽市域內長365公裡,把10個鎮串成整體,也串聯一些重要景區和鄉村旅遊景點。一號公路還有更豐富的內涵,它是『生態一號』『旅遊一號』『富民一號』『文化一號』,是拉動公路沿線百姓生活富裕的重要載體。」溧陽市自然資源局副局長謝宇表示。
一號公路是溧陽探索發展生態經濟的一個成功案例。同處寧杭線上、同樣擁有絕好山水資源的「鄰居們」也紛紛發力。「長三角要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寧杭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塊。長三角一體化需要幾條『邊』都一體化,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正當其時。」在12日召開的城市規劃研究會城鎮化專委會的年會上,規劃專家們熱議的焦點落在寧杭生態經濟帶。
寧杭生態經濟帶,指的是由寧杭主要交通通道串聯起來的多個縣市區,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270公裡,面積約4.1萬平方公裡(含部分太湖水域面積),約佔江浙兩省國土總面積的19%。
寧杭線雖地處我國經濟最發達的腹地,但在滬寧杭三角中,它是一條傳統「弱邊」。南京大學教授、博導崔功豪認為,這條「弱邊」極有可能通過生態經濟路徑的選擇,在發展品質上實現「彎道超車」。「寧杭線具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長三角三條『邊』,滬寧線是『金邊』,滬杭線是『銀邊』,那麼寧杭線就是一條『綠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邊』說到底,既有金也有銀。」
崔功豪就寧杭生態經濟帶發展提出建議,遵循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保護中發展的總基調,發展科技創新產業,推進旅遊休閒產業和健康產業,開拓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特色農林產品的綜合發展,等等。
「我們正進入一個新的閒暇觀時代,在一些發達國家,人們有1/3的時間用於休閒娛樂,有1/3的收入用於休閒娛樂,有1/3的土地面積用於休閒娛樂。」南京城理人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緒冬提出在寧杭線上建設「大慢城國家魅力休閒區」的設想,以茅山山脈為主體,主要涉及溧水、高淳、溧陽、金壇和句容,面積約1000平方公裡,這裡各種特色田園鄉村和旅遊景區密集,既是區域的「綠心」,又是縣市的邊緣,可以整合打造成國家級魅力片區。
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京祥說,隨著生態文明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寧杭沿線地帶的戰略地位不斷提升,生態經濟的發展導向也日益明確,認識的升華正不斷落實到寧杭線各節點城市的實踐探索中。
溧陽提出,通過生態創新之舉把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經濟,讓生態資源在更廣地域空間和更高功能層次上發揮更大價值,自身的功能定位也從「依託天目湖做旅遊城市」,變為「寧杭生態經濟帶最美副中心城市」,未來5年則要打造成「長三角生態創新示範城市」。
地處寧杭線中心節點位置的宜興,在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中確定的發展戰略定位,除「中國陶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文化生態國際旅遊城市」之外,還有一個就是「寧杭生態經濟帶新興中心城市」。
「與長三角滬寧線、滬杭線相比,寧杭線缺少中心節點城市支撐。與寧杭線同類城市相比,宜興經濟實力較強、城市功能完善、內涵特色鮮明,多重優勢的疊加,使得宜興最有條件、也最有可能建成寧杭生態經濟帶新興中心城市。」宜興的規劃專家說。
溧水則以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上的旅遊服務和新經濟承載區」為目標定位,一方面,在以晶橋鎮為主體的南部生態片區,大力發展與健康相關的產業,建設健康溧水的核心區;另一方面,瞄準物聯網等未來產業,籌劃集聚江浙兩省生態經濟資源和寧杭兩市創新創業資源,打造寧杭合作試驗區。
句容在赤山湖生態整治、茅山和寶華山的生態利用、鄉鎮現代農業生態培育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並在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調整自身定位,與周邊縣市在空間對接、資源共享、要素流通等方面共同發力,努力在更廣層面融入寧杭生態經濟帶。
面對寧杭線各節點城市的生動實踐,江蘇省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張鑑建議,生態經濟帶一定要堅持生態發展理念。不能總想著要建什麼,要有紅線意識、底線意識,在保護和發展之間找到平衡點,把生態經濟的「生態」二字落到實處,讓生態的比重佔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