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徐州:融入「長三角一體化」,「陸港新城...

2021-01-07 新華報業網

  近年來,江蘇徐州把建設淮海國際陸港作為城市發展的重大機遇、打造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重要抓手和牽引全局發展的重大戰略,舉全市之力推進落實,一個以鐵路貨場片區、億噸大港片區為「雙核」帶動產業發展,加速構建「一心、雙核、多組團」的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徐州中歐班列整裝待發

  徐州中歐班列:呼嘯馳騁 奔赴亞歐

  2020年11月28日,伴隨著清脆的汽笛聲,滿載貨物的徐州—德國漢堡班列,緩緩駛出徐州鐵路貨運中心銅山貨場,這是第600列徐州中歐班列正式啟航,也首次打通了徐州到歐洲經濟中心的陸路通道,標誌著徐州中歐班列從此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5年12月22日,第一列徐州中歐班列駛向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幹,這是徐州班列啟動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刻。作為淮海國際陸港建設重要組成部分,徐州中歐班列的開通架起了徐州至歐洲的「連通走廊」,打開了徐州對外貿易的「國際通道」。之後的五年,「徐州號」中歐班列陸續開行「徐州—莫斯科」「徐州—杜伊斯堡」等多條線路,一列列班列呼嘯而去,奔赴中亞與歐洲,為徐州產品「走出去」、異域產品「走進來」建立起了強有力的物流「直通車」。

  「徐州號」馳騁的五年,是徐州市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的五年。而隨著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的組建成立,以中歐班列提質增效為重要抓手,淮海國際陸港的建設正在全力加速,一條連接亞歐大陸的國際物流大通道全面貫通。

  2020年以來,徐州中歐班列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實現逆勢開行近300列,吞吐量2.4萬標箱,同比增長56%的佳績。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綜合指標居全國前列,有力帶動了徐州市工程機械、建材、電子設備等貨物對歐亞地區的出口和木材、棉紗等貨物的進口,為穩外資、穩外貿,促進徐州地區全域深度開放、服務「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發揮了積極作用。

  ▲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

  徐州港:通江達海 貫通南北

  作為全國28個內河主要港口之一,徐州港是我國「南煤北運」的重要中轉樞紐。

  步入徐州港順堤河作業區,遠遠看去,一排排貨櫃龍門吊高高聳立,一艘艘貨物運輸船舶整齊停放。這裡是淮海國際陸港重要組成部分,是京杭運河規模最大的港口。在高質量發展闊步向前的道路上,徐州港正在加快融入到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之中。

  加速布局鐵水聯運,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是淮海國際港務區著力推動的一件大事。2020年12月25日,徐州港疏港鐵路正式開通,標誌著徐州港一期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京杭運河第一港」,淮海國際陸港建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江蘇徐州港務(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曹震說:「2021年,我們將按照以港聚產、以產促港、以港興城的發展理念,全面推進港口二期工程和臨港物流園區建設,加快構建淮海國際陸港多式聯運物流體系,發揮徐州港通江達海、貫通南北、承東啟西的節點作用和集聚能力,將徐州港打造成為國家級現代化多式聯運綜合物流園區。」

  在不久的未來,藉助國家及區域戰略多重疊加的機遇,圍繞頂層規劃設計、港產城融合發展、江海河聯運體系構建、綠色生態環境建設、智慧港口打造等路徑進行突破,徐州港必將融入長江經濟帶建設和服務「雙循環」構建的新發展格局中,為構建徐州出海新通道,促進海河聯動新局面再添動力。

  ▲徐州淮海國際陸港

  徐州淮海國際陸港:走向全國 融入世界

  建設徐州淮海國際陸港,打造東西雙向開放的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是省委、省政府著眼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擴大東西雙向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省委、省政府促進內外資源交匯融合、強化區域聯動發展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動徐州市加快轉型升級,不斷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徐州市積極搶抓重大機遇,瞄準國際規則和全域開放體系,加快完善多式聯運、物流樞紐、開放平臺、貿易服務等功能,加快建設「全功能、現代化、國際化」內陸型中轉樞紐港,奮力打造江蘇向西開放門戶,為國家和省重大戰略提供了有力支撐。

  起步就是衝刺,開局就是決戰。為加速推進淮海國際陸港建設,2020年7月,徐州淮海國際港務區正式成立,設立港務區黨工委、管委會,代管「一鎮三街道」110平方公裡,進一步優化了發展空間與管理主體。

  「我們堅持『邊組建、邊劃轉、邊規劃、邊建設、邊招商、邊運營』,全面推進各項工作,開發建設呈現良好開局和強勁發展勢頭。」淮海國際港務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黃玉柱說,淮海國際港務區將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加快建設現代化內陸型國內中轉樞紐港、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全面加快中歐班列健康運行、全面建設宜居宜業現代化陸港新城,為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貢獻陸港力量。未來,隨著各項工作的深入推動,一座現代化、國際化陸港新城必將崛起於淮海大地,走向全國,融入世界!

版權和免責聲明

版權聲明:凡來源為"交匯點、新華日報及其子報"或電頭為"新華報業網"的稿件,均為新華報業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註明來源為"新華報業網",並保留"新華報業網"的電頭。

免責聲明:本站轉載稿件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新華報業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者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徐州:深入融入「長三角」,加速構建「一心、雙核、多組團」港產城...
    作為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江蘇徐州肩負著承東啟西、連接南北的重要區位使命。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布局、奮力打造出一個東西雙向開放的內陸型國際中轉樞紐港,就成為徐州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必須思考的一道課題。
  • 江蘇吳江:「融」出長三角一體化新標杆
    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東風與詩意秀美的東太湖相遇相融,吳江,這座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名第八的「創新湖區、樂居之城」,由此掀開了改革發展的新篇章。9月14日~17日,由中國行業報協會組織,蘇州市吳江區委宣傳部協辦的「小康生活吳江行」採訪活動在江蘇吳江展開。
  • 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展現江蘇作為
    ……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示範區內一連串的精彩動作,正是江蘇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戰略思想,深刻領會和把握「一體化」和「高質量」的要求,在更好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展現江蘇作為的生動景象。「要深刻領會和把握總書記對長三角地位和作用的要求,不辱使命、不負重託,在加快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展現江蘇擔當作為。」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牢記囑託再出發——寫在習近平總書記...
    今天,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歷史交匯點和兩個「五年規劃」連接點上,全市上下正把總書記視察徐州重要指示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遵循,努力在新時代的壯闊徵程上以奮發有為、一往無前的昂揚姿態,駛向繁花似錦的又一個春天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鹽城:唱好「雙城記」 接軌上海邁入快車道
    隨著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滬蘇浙皖四地文旅部門深化合作共贏,最大限度釋放聯動、協同、聚合效應,共同下好文旅一體化發展「大棋局」。  比起其他相鄰的城市,鹽城與上海有著更為親密的「血緣之親」。半個多世紀前,8萬名知青從上海出發,落戶鹽城大豐,在這裡建設農場。在鹽城307平方公裡的「上海飛地」,留下了許多上海家庭的青春記憶,成為兩座城市交融互動的橋梁。
  • 聚焦新發展|安徽天長市以昂揚之姿融入「長三角」
    ,以及加快融入長三角的部署決心。  天長市素有「安徽東大門」之稱,是長三角經濟圈成員城市、「南京一小時都市圈」衛星城市,也是安徽東向發展戰略的「橋頭堡」和「主陣地」。  當前,天長市已整裝待發,以昂揚之姿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正迎來一場新的跨越。
  • 融入長三角新突破,招商766億項目!
    融入長三角新突破,招商766億項目! 籤約上海、中控三方戰略協議! 漕河涇阜陽分區即將啟動 國家發改委召開:長三角重點鐵路項目推進會阜陽高鐵、機場站納入綜合交通樞紐重點工程! 一、成績矚目!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創新國際海陸物流一體化、推進藍色海灣...
    按照江蘇省連雲港市建設海洋經濟示範區總體方案,該示範區的主要任務為推動連雲港市國際海陸物流一體化模式創新,開展藍色海灣綜合整治。   連雲港區位優勢獨特,處於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亞太經濟圈、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的「十」字結點位置,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東端首個節點城市、中哈物流中轉基地和上海合作組織出海基地,是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戰略支點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金邊銀邊之外,長三角有條「綠邊」
    「長三角要成為世界級城市群,寧杭線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塊。長三角一體化需要幾條『邊』都一體化,打造寧杭生態經濟帶正當其時。」在12日召開的城市規劃研究會城鎮化專委會的年會上,規劃專家們熱議的焦點落在寧杭生態經濟帶。寧杭生態經濟帶,指的是由寧杭主要交通通道串聯起來的多個縣市區,呈西北—東南走向,長約270公裡,面積約4.1萬平方公裡(含部分太湖水域面積),約佔江浙兩省國土總面積的19%。
  • 【央企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⑪】中國建築:服務新格局 奮進長三角
    自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中央企業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部署,充分發揮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市場融合等方面優勢,以實際行動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深入實施。8月28日起,國務院國資委網站推出「央企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 湖州:德清更大力度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以更大力度全面融入長三角一體化以及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等區域協同發展戰略,加快對接G60科創走廊、滬湖綠色智造走廊,積極融入杭州全球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打造,重點謀劃『對標連結餘杭』路徑舉措……」在日前舉行的湖州市德清縣「兩會」上,該縣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以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 徐州如何帶飛淮海經濟區:加快打造國際陸港,提升城市輻射力
    作為老工業基地和資源型城市,徐州近幾年正處於轉型發展、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的加速期,也日漸成為江蘇新晉「明星城市」。「努力做到徐州之於淮海經濟區,如同上海之於長江三角洲。」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農文旅融合,秀出一個運河名鎮
    蘇州市吳江區平望鎮黨委書記沈春榮表示,平望把推進農文旅體融合視為轉型發展新路徑,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在融合中凸顯特色、匯聚動能、增添魅力,塑造一個新時代的運河名鎮。  農文旅體融合,黨建引領是重要保障。
  • 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的先鋒:某鎮不屬於上海,卻已經融入上海
    長三角城市群的一體化目前已經越來越明顯,其中一個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的先鋒就是,一個蘇州市的鎮,與上海關係密切,其密切的關係,甚至比上海市自己的鎮更近。蘇州的花橋鎮是長三角城市群一體化的先鋒:它不屬於上海,卻已經融入了上海。
  • 打造世界級湖區 崑山旅遊融入長三角 共建一體化
    崑山旅遊「融入長三角 共建一體化 打造新湖區」在推介會上啟動。推介會上,18個優質旅遊產業項目籤約落戶,籤約金額50億元。   崑山作為「臨滬第一站」,近年來謀劃推動旅遊業轉型發展,打響了「中國第一水鄉」周莊、「百戲之祖」崑曲、陽澄湖大閘蟹和計家墩、三株浜、祝甸鄉村旅遊等一批特色品牌,為蘇州乃至整個江蘇的文化旅遊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 象山:借勢借力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吃海鮮、逛老街,體驗海洋漁文化……近日,東海開漁,一批批來自長三角的遊客趁著周末「嗨」遊象山,品嘗開漁「第一網」。今年隨著旅遊市場重啟復甦,我縣把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區域作為開拓市場、優先對接的對象,舉辦長三角區域文化走親、體育賽事交流及自駕遊等活動,並加入上海自駕遊促進中心,組織百家長三角旅行商來象開展北緯30°最美海岸線踩線活動,推動區域之間文旅對接互動。
  • 關於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池州商務局程炎生回復
    原標題:堅持擴大開放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訪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程炎生面對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我市商務部門該如何應對?近日,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程炎生接受了記者採訪。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池州的商務工作面臨哪些機遇?
  • 安徽天長:以昂揚之姿融入「長三角」
    近日,「對接大江北,擁抱長三角——全國省級黨報及長三角媒體矩陣·天長行」活動舉行,來自全國近30家主流媒體走進安徽天長市,通過「交通之旅、文化之旅、產業之旅、紅色之旅」四條線路的走訪,共同見證天長市「十三五」期間的發展變化,以及加快融入長三角的部署決心。
  • 為全面融入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熱身,太倉爭當環滬創新活力第一城
    滬蘇通鐵路一線貫穿兩站,太倉城區內,科教新城南部的鐵路太倉南站,和婁江新城核心地塊的太倉站相繼開通。圍繞鐵路和太倉的共贏發展,太倉將繪就一篇「高鐵+」大文章。滬蘇通鐵路的開通,預示著太倉融滬時代更進一程。太倉成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後,較早實現交運一體化的蘇南城市,高鐵線的貫通也為太倉融入上海按下「快進鍵」。
  • 誰完成了淮海新城的升華:徐州西區越來越像樣了!
    04 徐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淮海國際陸港項目規划進行公示 2020年3月2日,徐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就淮海國際陸港項目規划進行公示!項目計容總建築面積466876.89㎡,規劃建有住宅、商業、辦公、酒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