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書憤其一》,陸遊這樣的愛國赤子,最讓人心痛也最激勵人

2020-12-18 憑欄優讀

有位偉人曾說過,「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個人對此深以為然。而我中華的傲骨,早已經隨著華夏的文化融入了我們的血脈與骨髓,在歷史裡,在故事裡,在詩詞裡,盡皆如此。

我心中最悲哀,最無奈的南宋時代,卻最是盛產愛國人士,其中的代表,便是事業坎坷,感情不順的陸遊了,每當讀到他的這首《書憤其一》,那種報國的熱情與無奈,那種為國家,為民族而奮鬥的決心與驕傲,都會讓我動容。

陸遊的詩激勵了無數愛國之人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全詩

這首詩,是陸遊晚年所作,當時的陸遊被罷官,在家鄉閒居,已經六十多歲了,可他的心中想的,依舊是報國。結合陸遊的人生軌跡,這首詩的意思,應該是這樣的:少年時候,年輕氣盛的我,哪裡知道世事會如此的艱難,還常常向北望向中原,熱血激昂,氣勢如虹的想要收復河山。記得那年的瓜州渡口,風雪較佳的夜晚,我在樓船之上痛擊金兵。而後在秋風中跨上戰馬,縱橫馳騁於疆場,收復大散關。

北望中原

那時的我,意氣風發,覺得自己就好似國家的長城,守護國家民族,想要為國家收復失土。可如今呢,我已白髮如雪,垂垂老矣,曾經對於北伐的期盼都化作了空談。不由得想起了古時的諸葛孔明,他寫下傳頌千古的出師表,劍指中原,不死不休,這樣的志氣和行動,千年之間,又有幾個人比得上的呢?

陸遊

這首詩名為《書憤》,何為書憤?在我看來,便是書寫自己的滿腔憤恨!全詩從頭到尾,完全可以提煉到標題之中,全部都是在圍繞著這一個「憤」字展開。

我心目中的少年陸遊

首句,寫的是回憶少年時候,年輕的時候,那時候的自己,讀了點書,有了點知識,就自以為可以率領軍隊擊敗外地,收復河山。完全不知道這世上的事情,哪裡會有那麼簡單,所有的事情都是那麼的繁雜,瑣碎,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一句詩中的「憤」有兩層意思,第一層是對自己的憤,覺得曾經的自己太年輕,想法的太簡單。第二層意思,則是表達了陸遊對這個把事情變得繁雜的壞人的憤恨,自己想要北伐收復失地的心,總是遭到排擠和打壓,這群人為得為了他們自己的私人利益,卻拋卻了國家的利益,讓陸遊憤恨。

鐵馬秋風大散關

第二句詩,則是對自己壯年時,在和金兵對戰前線的回憶。用的是寫景和繪物的方式,羅列的場景明明是物,是地點,但是這些物,這些地點,集合在一起給人的感覺,便是軍旅和塞外的豪邁。不但如此,第二句詩的對仗也極其工整。樓船對鐵馬,夜雪對秋風,瓜州渡口對應大散關隘。兩句話,兩幅戰鬥的場景意境,給了我們讀者無限的想像空間,但基調卻早已經被陸遊暗自定下,這個「憤」,是他對敵人的憤恨。

第三句詩是詩的轉折,從回憶中抽身而出的陸遊,對著鏡子看到了自己的現在,如今的他,已經是一個老者了,曾經的壯志都化為烏有。他現在胸中最大的憤,便是自己的壯志難酬,有心報國,無力回天。恨時光太匆匆,恨自己的壯志面前,有太多的阻礙。不僅僅是憤恨,更是滿腔的無奈和惆悵。

諸葛孔明

最後,陸遊通過表達對諸葛孔明的讚美,來表達了自己對於忠心報國,無私為國奉獻之人的認可。更是他內心的寫照,他想要跟著想要諸葛孔明那樣的良相,真正的為國家去拼搏一次,而不是如今朝廷的求和派那樣的執政之人。

精忠報國

讀陸遊的愛國詩,總就會想到歷史上最最羸弱的宋朝,重文輕武的宋朝文化繁榮,經濟發達,何其的富裕,只不過那些錢,都是為別人攢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或許宋朝便是太過安樂了吧,尤其是「直把杭州作汴州」的南宋時代,上層奢靡享樂,下層艱難求活。但若是說起愛國,有許多的人說起來頭頭是道,指點江山,仿佛自己已經洞悉一切,可就是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無法切實執行落實,說一套做一套。

想想陸遊,一生執意報效國家,親自上前線廝殺,主張收復失地,卻又一生不得志,但即便如此,他依舊憂心國家,甚至到死還要囑咐兒子不要忘記了把王師北定的消息告訴他,他的愛國情懷,已經融入了骨血,這樣的赤子之心,悲涼的讓人心痛,讓人肅然起敬,也激發了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愛國情話。這樣的愛國,或許才是真的愛國,至於口頭上愛國卻沒有人行動的人,或許做不到陸遊那樣,但至少可以反思反思,自己的愛國情懷,是否可以做的更多一點點。

相關焦點

  • 書憤,書憤,陸遊書不盡的滿腔憤懣!
    我們提到陸遊,總是要冠以「愛國詩人」這個名號,他有多愛國?愛到了骨子裡,愛到了靈魂深處,愛到了死。「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遊故裡山陰,今浙江紹興「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歲月蹉跎,壯志成空,再攬鏡自照,一看鬢已斑,人已老,有心殺賊,無力回天,這樣悲劇的現實怎能不讓陸遊憤懣呢?至此,詩人的怨憤已達一個臨界點,接下來是心灰意冷,以湖光山色自娛了嗎?這不是陸遊的風格。
  • 《書憤五首·其一》-宋·陸遊
    書憤五首·其一宋代:陸遊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 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 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
  • 陸遊寫下《書憤·其一》,內心在恨什麼?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62歲的陸遊隱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家中,寫下五首以《書憤》為題的七律,其中以《書憤·其一》最為著名。他在詩中既充滿激情地抒發了自己「平生萬裡心,執戈王前驅」的壯志,又十分留戀地追憶了「鐵衣臥枕戈,睡覺身滿霜」的軍旅生涯,最後對世事艱難發出無限感慨。
  • 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遊
    書憤五首·其一    [宋代]陸遊
  • 中學課本中最該全文背誦的一首詩,句句都是千古名句,冠絕古今
    固然,背誦是很吃力的,但是有的詩,句句都是千古名句,背不下來,真是太虧了,比如陸遊的詩。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何謂愛國情懷?這兩句詩就是最好的詮釋。陸遊還有一組詩,共五首,題名《書憤》,也是天下讀書人都應該背的詩文。尤其是」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那一首,堪稱很多人心中的宋詩之冠。今天讀之,依舊感覺讀一次感動一次。
  • 《釵頭鳳》和《沈園》,陸遊和唐婉,這兩首詩和這兩個人讓人心酸
    陸遊他是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寫的《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被廣為傳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卻有著一段讓無數人傷心難過的情傷。陸遊(圖片來自百度百科)青春年華的陸遊與唐琬都擅長詩詞,他們常借詩詞傾訴衷腸,二人吟詩作對,互相唱和,麗影成雙
  • 書憤|陸遊
    瓜洲渡:在今江蘇邗江瓜洲鎮,位於長江北岸,與鎮江隔江相對。②大散關:在陝西寶雞西南。宋金西北以此為界,是邊防重地。③塞上長城:南朝劉宋衛國名將檀道濟曾自稱「萬裡長城」,陸遊在此自比。④伯仲:兄弟,此有比肩並稱的意思。
  • 陸遊:鐵馬秋風,似水柔情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是梁啓超對陸遊一生高度的評價與讚美。這位南宋的愛國詩人,也有著不同於他人的情懷與抱負,以至於千百年後,我們談及,言語之間都是敬意。陸遊終於上了戰場衛國保家,只可惜這樣的軍旅生涯八個月就結束了。面對主動解散的南宋軍隊,陸遊1175年選擇了主動辭職,自號「放翁」,他閒賦在老家,卻依舊堅持檄文回應主合派的攻擊。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將近十年年,一直到陸遊五十三歲的時候,才又重新被朝廷召回,只不過這一次朝廷只讓陸遊管理農事。熱愛生活,熱愛美食的陸遊本來應該就此安定下來。
  • 100句愛國詩詞,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
    中國人一直有家國的觀念,愛家、愛國,心存家國,立身立德。一百句愛國詩詞,哪一句打動你了?——陸遊《書憤五首·其一》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
  • 讀詩人陸遊的《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陸遊有不少以書憤為題的詩作,大多作於晚年。詩中所書。幾乎都是報國志、孤臣憤,可見陸遊晚年那種愛國壯志不能實現的激憤是十分強烈的。在許多《書憤》詩中,以這首為最好。宋孝宗浮熙十三年(1186),陸遊已是六十二歲的老人了。這時他罷官鄉居已有六個年頭。中原恢復無望、報國壯志難酬的憂憤時時襲來,因而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律。
  • 書憤-陸遊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壯年時期的豪情壯志和戰鬥生活情景,其中頷聯擷取了兩個最能體現「氣如山」的畫面來表現,不用一個動詞,卻境界全出,飽含著濃厚的邊地氣氛和高昂的戰鬥情緒。後四句抒發壯心未遂、時光虛擲、功業難成的悲憤之氣,但悲憤而不感傷頹廢。尾聯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了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這首詩意境開闊,感情沉鬱,氣韻渾厚。
  • 「品賞」鐵馬冰河夢碎,陸遊入蜀詩文更上層樓
    清代文學家趙翼曾這樣評價陸遊的詩歌:「看似奔放實則謹嚴。」在整首詩中,陸遊以其獨特的錘鍊字句之法,化繁為簡,情感濃烈炙熱。詩一開始用「雲棧屏山閱月遊」,敘述了去四川的經歷和時間。「在這一個多月時間,陸遊在四川見到的景物很多,但偏偏只選了『雲棧』和『屏山』,這樣高度的概括,表現了他詩歌的精煉特色。」
  • 書憤 陸遊 拼音注音 朗讀朗誦 解釋賞析
    書 憤[宋] 陸 遊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陸遊居家鄉山陰時所作。詞 句 注 釋書憤:書寫自己的憤恨之情。書:寫。早歲:早年,年輕時。那:即「哪」。世事艱:指抗金大業屢遭破壞。「中原」句:北望中原,收復故土的豪邁氣概堅定如山。
  • 愛國詩人陸遊最具代表性的10大詩詞名句,句句堪稱千古經典!
    陸遊(1125年—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我國南宋時期著名愛國詩人。陸遊出生後的第三年(1127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靖康之難」,宋王朝都城開封被金人佔領,王朝被迫南遷,他的父親也在這次事件中,棄官攜家人逃回家鄉山陰。
  • 俠骨柔情陸遊陸放翁丨打虎英雄(一)
    此詞描寫了他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他坎坷的人生經歷,表達了他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不平之情。書憤五首(其一)陸遊【南宋】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 10首陸遊經典詩詞,首首都有傳世名句
    陸遊以他飽滿的愛國熱情,譜寫了一曲曲愛國主義詩篇,激勵了並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真可謂「雙鬢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2.《遊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當生命走到盡頭,陸遊在精神殘存之際,還不忘囑咐兒子:如果北方收復,一定要到我的墳前告訴我。此詩「悲壯沉痛」、「可泣鬼神」,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有悲的成分,但基調是激昂的。語言渾然天成,沒有絲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著意雕琢的詩更美、更感人。
  • 書憤(陸遊)
    [詩詞古文]書憤(陸遊)書憤陸遊早歲那(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一萬個人裡面有一個人能實現就不錯嘍。長大了才知道,世事多艱,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成功涉及很多因素,需要滿足很多條件,而不是個人想怎麼樣就能怎麼樣。人生不滿百,三蹉跎兩蹉跎這輩子就過去了。
  • 書憤——中年人的人生感懷
    淳熙五年(1178年),陸遊詩名日盛,受到宋孝宗召見,先後任命為福州、江西提舉常平茶鹽公事。淳熙七年(1180年),江西水災,陸遊號令各郡開倉放糧,並親自「榜舟發粟」。同時上奏朝廷告急,請求開常平倉賑災。十一月,陸遊奉詔返京,給事中趙汝愚藉機彈劾陸遊「不自檢飭、所為多越於規矩」,陸遊忿然辭官,重回山陰,直到1186年夏秋時節才重新上任。在回家賦閒之前陸遊曾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軍旅生涯。
  • 愛國赤子心(陳政光)
    愛國赤子心(陳政光)來源:「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是鄧小平爺爺的一段話,也是多少華夏兒女內心的真實寫照。是她,孕育了五千年優秀的歷史文化;是她,歷經多少挫折和磨難仍屹立東方,她就是我們的母親——中國。
  •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書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