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一見的海南古鹽田,千年「海水曬鹽」技藝,彰顯古人勞動智慧

2020-12-06 彈指間行攝

海南,作為我國唯一的熱帶海島,憑藉迷人的風光、溫暖的氣候和新鮮的空氣,以及豐富優質的海島旅遊資源,成為國內外遊客鍾愛的熱門旅遊度假勝地。但提起海南,大家想到的都是三亞、海口等著名的旅遊城市和醉人的椰風海韻,陽光沙灘,鮮有人關注那些隱藏在海南各地的特色民俗和海島人文。

在海南的西北部,有一座名叫「儋州」的城市,如果了解蘇東坡的人,就會知道他曾經被貶至此,這裡還有一座「東坡書院」。儋州瀕臨北部灣,海岸線長267公裡,其間分布著許多天然漁港,這裡的鄉鎮居民,傍海而居,靠海而生,世代以打魚為生。

儋州洋浦半島,土地不宜農耕,荒地多人口少,以前這裡的居民也多以打魚為生,2007年洋浦被國家批准設立保稅港區,當地建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洋浦半島沿岸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昔日漁家生活遺蹟。其中這一帶遺存的千年古鹽田,就獨具特色,極具看點。

千年古鹽田位於儋州洋浦半島的鹽田村,處在海邊灘涂上,這是當地漁民祖祖輩輩一直延續著的「海水曬鹽」古鹽場,見證了當地人因地制宜、靠海吃海的生存方式和勞動智慧,這項原始的傳統曬鹽技藝至今已經流傳1200多年。

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活的提高,在昔日荒涼的古鹽田周邊,已逐漸被拔地而起的樓房包圍,臨海灘涂上這些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曬鹽石,也成為當地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見證著中國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處世方式。

如今,當地很多曬鹽場已經失去往日的功能,逐漸退出歷史的舞臺。但有部分曬鹽石仍在使用,一些老鹽工依舊在堅守著這項古老的生活技藝。古鹽田免費對外開放參觀,遊客可以走進其中,近距離了解延續上千年的海水曬鹽的技藝製作過程。

洋浦古鹽田是我國最早的海水曬鹽場,也是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曬鹽場。古鹽田面積共有700多畝,曬鹽石7000多個,以前這裡的海鹽年產量達500噸,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製鹽工越來越少,海鹽產量也越來越低。但這種傳統日曬鹽技藝卻被保留了下來,如今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追溯洋浦古鹽田的歷史,相傳早在1200多年前的唐末年間,一群來自福建莆田的鹽工漂洋過海,歷盡艱苦來到海南島古儋耳郡,在洋浦半島的海邊開山闢石建造家園。因為海南高溫,日曬豐富,起先鹽工們發現經過一天的太陽暴曬之後,海邊灘涂上都會留下一層鹽巴,於是他們想到用海水曬鹽。

鹽工們就地取材,將海邊的火山巖削平鑿槽,做成如硯臺一樣的曬鹽槽,擺放在海邊灘涂上,就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曬鹽場。為了提高產量,他們要先將太陽曬乾的海泥澆上海水過濾,製成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倒入石槽讓陽光暴曬蒸發,這樣便大大提高了海鹽產量。

經過原始方法加工製作的天然海鹽,顆粒均勻、色澤鮮亮、鹹度適中,是名副其實的原生態無添加綠色健康食品,是生活美食佳餚的上佳佐料。而且久藏的海鹽,還具有清熱、去火、消炎、散瘀等醫用功效。所以,如今這種海鹽依舊深受當地人喜愛,而且售價相對要高很多。

這項古老的曬鹽技藝工序繁複,需要經過曬海鹽泥、收海鹽泥、過濾滷水、曬鹽、收鹽5道工序,耗時4天時間才能完成。從最先的「煮海為鹽」變為「曬海成鹽」,雖然製作過程耗時,流程複雜,卻閃現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技藝應該得以傳承和保護。【原創作品,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敬請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精彩旅行。

相關焦點

  • 海南儋州的一個免費景點,洋浦千年古鹽田,感嘆古人真智慧
    古時候,人們發現,海岸邊有一些帶有凹槽的石頭,經歷漲潮退潮後,會有一部分海水留在凹槽裡面,經過風吹日曬,凹槽裡的海水蒸發,留下了潔白的鹽。古人們得到啟發,他們搬來更多的石頭,在石頭上鑿出凹槽,密密麻麻擺放在海邊,就能收集到更多的鹽,這就是最原始的日曬製鹽。
  • 洋浦古鹽田傳統曬鹽 千年技藝傳承將後繼無人
    面對鹽工和產業工人的身份選擇,洋浦年輕一代人幾乎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  未來,鹽田村還有村裡的鹽田,將會變成遺蹟供後人參觀,還是會承擔新的角色演繹新的歷史?  古鹽田有1200年歷史  「洋浦鹽田,朝水夕錢」,這是當地流傳了千年的古話,意指洋浦古鹽田,早上在鹽槽上倒入滷水,下午即可收鹽換錢。
  • 海南奇特的古鹽田,海水曬鹽傳承千年,這才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作為我國最南端的省份,海南一直是國人最愛的熱帶海島旅遊度假地,其實這裡除了椰風海韻、熱帶雨林,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自然奇觀,可以說海南之美還有大部分沒被發現,比如沙漠、火山、草原、梯田,還有令人稱奇的千年古鹽田。
  • 海南的西部,藏著一塊千年古鹽田,這裡的人仍堅持著古法製鹽
    海南的西部,藏著一塊古鹽田,這就是位於海南洋浦的千年古鹽田,這是古人們留下來的物質遺產,也是千年來勞動人民的結晶,雖然現在工業發達,但是這樣傳統的製鹽手法在全國是唯一性的,它應該被保留,而不是作為一個景觀來讓人知道。
  • 儋州千年古鹽田:古老製鹽技藝引遊人
    商報全媒體訊(椰網/海拔手機端記者 林萬麗 通訊員 丁子芹)「漲潮時留下海水,海水經過蒸發池,隨著鹽濃度一步一步地上升,變成鹽水,然後進入結晶區開始結晶成鹽。製鹽技藝是老祖宗的『智慧』,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 海南的千年古鹽田!
    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鹽田村的千年古鹽田,被批為旅遊景點。鹽工們根據海南島高溫烈日的特點,改變過去「煮海為鹽」的方法,用經過太陽曬乾的海灘泥沙澆上海水過濾,製成含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倒在石槽內,經暴曬製作成鹽巴。
  • 千年古鹽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生態智慧
    這些「大硯臺」經歷了1000多年的風霜,傳承著至今仍在使用的日曬製鹽技藝。這裡,就是海南省儋州市洋浦區鹽田村的古鹽場。這些「大硯臺」其實是火山石玄武巖打磨而成的曬鹽槽。硯臺般的曬鹽槽有著自己的深度,正好可以裝滿當天可以曬乾的海水。依靠烈日的暴曬,曬鹽可以省去煮鹽的複雜工序,成為海南島地方製鹽的主要方法。
  • 圖說中國:海南洋浦「千年古鹽田」
    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鹽田村,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鹽年產量能達到500多噸。 在這塊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土地上,海邊有著大塊大塊的火山巖鑿,將天然火山巖石削去一半,在石頭頂部除四周留出凸邊外,把中間打磨平滑,便做成了鹽槽。這些石槽中注入經海泥過濾後的海水,漲潮時海水就會自動漫入這些鹽槽,靠陽光曬出高品質的食用鹽。
  • 最適合床車自駕遊的海南環島之儋州千年古鹽田,古人智慧千年結晶
    從海尾新港到位於儋州洋浦半島的千年古鹽田,行程80多公裡,沿途可看一下農村經濟和著名的海花島用於割漆的漆樹林這是鳳梨還是菠蘿,看來種植熱帶水果就像北方種菜一樣恆大海花島是一座人工島,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排浦港與洋浦港之間的海灣區域,南起排浦鎮,北至白馬井鎮
  • 海南洋浦古鹽田傳承千年 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24日上午,參加2012網媒海南行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來到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千年古鹽田參觀。(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秦彥攝)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9月24日消息(記者畢卉)24日上午,參加「綠色崛起看海南——2012年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海南行」大型採訪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來到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鹽田村,這裡的千年古鹽田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量500噸。目前,相關部門正著手千年古鹽田的保護與傳承。
  • 千年古鹽田:最後一個保留原始製鹽方式古鹽場
    儋州千年古鹽田被人們稱為洋浦最早的「工業」(南海網記者 張茂 攝)  南海網儋州11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彭琳沁)「這簡直太讓人驚嘆了,這是中國最後一個保留原始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  22日下午,全國網媒代表走進儋州,參觀我國最後一個保留原始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活化石」一樣的千年古鹽田,位於儋州洋浦半島西南處,瀕臨新英灣,是我國目前保存比較完好的古鹽場,其所沿用至今的古老傳統製鹽工藝是中華民族民間傳統製鹽手工業發展的歷史見證。
  • 千年古鹽田值得一看——洋浦半島洋浦村
    海南島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鹽田村的千年古鹽田。網上搜了一下,由於天氣炎熱和製鹽流程的原因,要想看到鹽田工人勞作的過程,需在早上和傍晚時間段。有來的更早的遊人,已經走出鹽田,古鹽村的人迎來送往,淡定從容。海南千年古鹽田被譽為最早採用日曬的製鹽場,至今保留完好的原始民間製鹽工序的古鹽場。形態各異的硯式石鹽槽密布海灘。鹽田村仍有30多戶鹽工,每天都在這片鹽田上沿襲著古老方式勞作。
  • 海南儋州洋浦鹽田,中國最古老的曬鹽方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曬鹽在我國有幾千年歷史啦,最早的食用鹽不是今天經過鹽廠加工出來的,而是通過用原始古老的傳統方法曬出來的。位於海南儋州楊浦鹽田,這裡海邊是一片火山巖,面靠大海邊,這裡從古到今人們曬鹽,今天一直用最傳統方法、沒有改變。一直用人工挖鹽田、用海水進化然後通過火山巖曬鹽。
  • 南方貓冬行--探訪洋浦千年古鹽田
    洋浦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西南處,瀕臨新英灣,今年的1月17日,我們冒著細雨來到了這個古老的鹽田遺址。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鹽田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鹽量500噸。
  • 臨高千年古鹽田瀕臨廢棄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本報臨城8月16日電(記者戎海)位於儋州峨蔓鎮鹽丁村的鹽田名聲遠播,保護完好,已經成為海南的知名景點。然而同樣是具有千年歷史的臨高縣的兩處古鹽田卻命運迥異,瀕臨廢棄。昨天,省博物館組織考古隊員赴臨高實地勘察,搜集相關資料,並將在此基礎上制定完善保護措施,讓這兩處代表著海南歷史文化的千年古蹟重新煥發青春。
  • 感受洋浦 去看看千年古鹽田
    曬鹽?當這個詞語出現在你的腦海時你會想到什麼樣的景象呢?呵,一定和我一樣,想像是由大量的海水就直接慢慢地曬出鹽來,再進行加工才可以食用。一路上,一直在為自己將要看到聲勢浩大的曬鹽場興奮不已。   對那個千年古鹽田,我已經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見識它的真面目了。   現在我們看到這塊地裡的泥就叫做「鹽泥」了,在海南夏季太陽光照射比較強的時候,每月兩次大潮海水將會淹過這片鹽泥,鹽泥應該是有汲取海水中鹽份的功效,當海水退去時,將鹽泥用耙子耙松,再經太陽曬上幾日蒸發了很多水份,這片鹽泥就應該含有相當高的鹽份了。
  • 海南島有一處千年古鹽田,奇特的曬鹽方法舉世無雙,乾隆賜字
    在海南省的儋州市洋浦半島鹽田村,有一處千年古鹽田,這裡奇特的曬鹽方式,舉世無雙,而且鹽的品質好,具有醫療保健功效。 一般曬鹽都是將海水引入鹽池,然後曬制,直到水分蒸發,濃度升高,結晶之後得到鹽分,而這裡的工藝卻有點與眾不同。這是怎樣一幅場景,一塊塊黑黑的石頭被打磨平整幹啥用?
  • 洋浦千年古鹽田:古法「煮海為鹽」的守望者
    中國網李南攝    中國網9月24日訊 「千年古鹽田是洋浦最早的工業,當地政府正為古鹽田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做準備。」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鹽田村的解說員24日上午對中國網記者說。洋浦千年古鹽田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量500噸,是我國最早的日曬製鹽場,也是我國至今保留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    據悉,漢朝時期福建莆田的鹽工遷居至此,利用火山噴發後留下的黑色的火山巖——玄武巖石攔腰截斷,磨成硯式鹽槽。
  • 一個人騎自行車環遊海南,來到洋浦1200年前就存在的,千年古鹽田
    今天就介紹一個期待已久的景點,海南洋浦千古鹽田。這個景點免費參觀!過了楊浦大橋,沒多遠就看到千古鹽田的牌子了。千古鹽田在一個比較偏僻的海灣漁村,說偏僻現在也不是特別偏僻啦!鹽田位置在洋浦東南,在洋浦客運站和洋浦大橋中間。一路有好幾個牌子,很好找,我是騎自行車環海南島路過。要說坐車或開車我就不知道了,大家可以導航!
  • 一個人騎自行車環遊海南,來到洋浦1200年前就存在的,千年古鹽田
    今天就介紹一個期待已久的景點,海南洋浦千古鹽田。這個景點免費參觀!停好自行車上了兩個臺階,我就看到了一大片曬鹽槽。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看到了1200多年前的古鹽場。來到了海南洋浦開山闢石,挖鹽田,鑿鹽槽,開始日曬製鹽。日曬製鹽的方法是,把海邊大量的火山巖石削去一半,表面平整,然後再鑿成淺淺的槽子。到時候加入經過海邊泥沙(也就是鹽田)過濾的海水。當然加水過程是通過海水漲潮後,海水自動流入這些火山巖石槽。靠太陽光曬出食用鹽,這就是日曬製鹽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