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的一個免費景點,洋浦千年古鹽田,感嘆古人真智慧

2020-12-14 慢慢時光記

慢慢時光記之旅行篇

洋浦千年古鹽田

都說生活無非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看似平淡卻不能沒有,其中鹽更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關於鹽的故事。

古時候,人們發現,海岸邊有一些帶有凹槽的石頭,經歷漲潮退潮後,會有一部分海水留在凹槽裡面,經過風吹日曬,凹槽裡的海水蒸發,留下了潔白的鹽。古人們得到啟發,他們搬來更多的石頭,在石頭上鑿出凹槽,密密麻麻擺放在海邊,就能收集到更多的鹽,這就是最原始的日曬製鹽。

洋浦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省洋浦經濟開發區鹽田村,始建於北宋時期,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是我國現存最早、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曬製鹽的古鹽場。現有鹽槽6171個,滷水池122個。

這種火山巖石,石質堅硬,表面有許多細小的孔隙,可過濾,具有吸熱、保溫、耐酸鹼、耐腐蝕性,經久耐用且無放射性、無汙染的的特點。一千多年前,一群福建莆田的鹽工們遷居到古儋耳郡,發現了這個海灣有火山巖石、海水潮汐、充足的陽光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他們將這裡的火山石削去一半,鑿出淺淺石槽,開闢鹽田,發展出一套獨特的日曬製鹽的技藝,開創了高產量的「日曬製鹽」的先河,清朝乾隆皇帝還曾御書「正德」賜給這些鹽田人。鹽是海水的結晶,更是古鹽田人智慧的結晶。

你是否也想知道,這是一套怎樣的曬鹽技藝會被流傳至今呢?在熟練地掌握潮汐、天氣的前提下,一個完整的曬鹽流程通常需要四到六天,主要分為五個步驟:

一、納潮 海水是鹽業生產的原料。鹽工們諳熟每一次潮水的漲落日期,漲潮時海水沒過鹽地,浸泡鹽田內的泥土,泥土中飽吸海水的鹽分。

二、曬泥 退潮後的一到兩天,鹽工們使用兩種長短齒的木耙如同給田地鬆土一般將鹽田內的泥土翻起,在陽光下曝曬,使泥土中的水分迅速蒸發。

三、制滷 鹽工們將曬乾後的鹽泥拖到鋪有竹篾和茅草的過濾池,再將過濾池中的鹽泥堆耙平、夯實,之後不斷向過濾池澆灌海水,浸泡在鹽泥裡的海水就慢慢地滲透到過濾池裡,透過石縫流入滷水池。經過一夜的時間,海水華麗地變身為滷水。

四、曬鹽 曬鹽之前,一般還需用「黃魚茨」測試滷水的濃度,當截斷的「黃魚茨」根莖浮在滷水之上,表明滷水已經達到足夠的濃度,可以曬鹽了。鹽工們上午將滷水緩緩地澆灌在早已被洗刷並晾乾的鹽槽上,鹽槽裡的滷水在陽光下曝曬蒸發,等到傍晚時分,鹽槽中的滷水就已結晶成鹽了。

五、收鹽 曬成的鹽巴顆粒均勻,大小適中,質地潔白晶瑩。鹽工們用刮鐵將鹽槽上的鹽巴刮堆成一座小小的白山,直到所有的鹽槽中都堆起小山時才掃入收鹽筐中。鹽工們將收鹽筐中盛滿的溼鹽倒入晾鹽筐中,置於通風處晾乾。

鹽田的製鹽工序古老、原始、獨特。所產出的鹽潔白如霜,當地人稱為「海石掛霜」,具有純天然、無雜質、顆粒小,可直接食用等特點,是人們生活中鹽焗佳餚品種的上乘原料。久藏的老鹽可清熱退火,消炎散淤,亦是贈送親朋好友的生態佳品。

洋浦鹽田是2013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曬鹽技藝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遺文化得到保護和傳承,不但提升了鹽田人們的文化自信,還讓祖輩們「朝潮夕錢」的製鹽故事得以廣為流傳。

鹽田間生長了許多綠色仙人掌,還結了紅色的仙人掌果,給黑色的鹽田增添了不少色彩,遠遠望去,形態各異的鹽槽像一塊塊硯臺比肩而立,有大有小,有高有低,錯落有致,蔚為壯觀。歷經千年風吹日曬和海水侵蝕,依然安如磐石,呈現出淵源深厚的鹽史文化,折射著古人與大自然共同凝結出的智慧光芒。

慢慢時光記

2020年1月11日

相關焦點

  • 難得一見的海南古鹽田,千年「海水曬鹽」技藝,彰顯古人勞動智慧
    在海南的西北部,有一座名叫「儋州」的城市,如果了解蘇東坡的人,就會知道他曾經被貶至此,這裡還有一座「東坡書院」。儋州瀕臨北部灣,海岸線長267公裡,其間分布著許多天然漁港,這裡的鄉鎮居民,傍海而居,靠海而生,世代以打魚為生。
  • 千年古鹽田值得一看——洋浦半島洋浦村
    海南島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鹽田村的千年古鹽田。網上搜了一下,由於天氣炎熱和製鹽流程的原因,要想看到鹽田工人勞作的過程,需在早上和傍晚時間段。於是我早早的就從海口出發,沿西線高速行駛到洋浦出口下高速,再行駛到洋浦新英灣路口進入即到。也可以直接打導航到洋浦村。這裡景點免費,24小時開放。古鹽田四周風景很美,在這裡可以到仙人掌和野菠蘿和葉子花。
  • 最適合床車自駕遊的海南環島之儋州千年古鹽田,古人智慧千年結晶
    從海尾新港到位於儋州洋浦半島的千年古鹽田,行程80多公裡,沿途可看一下農村經濟和著名的海花島用於割漆的漆樹林這是鳳梨還是菠蘿,看來種植熱帶水果就像北方種菜一樣恆大海花島是一座人工島,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排浦港與洋浦港之間的海灣區域,南起排浦鎮,北至白馬井鎮
  • 一個人騎自行車環遊海南,來到洋浦1200年前就存在的,千年古鹽田
    這次環海南島騎遊,去了不少景點。有收費的有免費的。耳聽不如眼見。今天就介紹一個期待已久的景點,海南洋浦千古鹽田。這個景點免費參觀!過了楊浦大橋,沒多遠就看到千古鹽田的牌子了。千古鹽田在一個比較偏僻的海灣漁村,說偏僻現在也不是特別偏僻啦!
  • 一個人騎自行車環遊海南,來到洋浦1200年前就存在的,千年古鹽田
    這次環海南島騎遊,去了不少景點。有收費的有免費的。耳聽不如眼見。今天就介紹一個期待已久的景點,海南洋浦千古鹽田。這個景點免費參觀!千古鹽田在一個比較偏僻的海灣漁村,說偏僻現在也不是特別偏僻啦!鹽田位置在洋浦東南,在洋浦客運站和洋浦大橋中間。一路有好幾個牌子,很好找,我是騎自行車環海南島路過。要說坐車或開車我就不知道了,大家可以導航!
  • 海南儋州洋浦鹽田,中國最古老的曬鹽方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位於海南儋州楊浦鹽田,這裡海邊是一片火山巖,面靠大海邊,這裡從古到今人們曬鹽,今天一直用最傳統方法、沒有改變。一直用人工挖鹽田、用海水進化然後通過火山巖曬鹽。洋浦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省儋州市洋浦經濟開發區一道獨特的風景。它位于洋浦半島西南處,瀕臨新英灣。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鹽田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鹽量500噸。
  • 海南的西部,藏著一塊千年古鹽田,這裡的人仍堅持著古法製鹽
    海南的西部,藏著一塊古鹽田,這就是位於海南洋浦的千年古鹽田,這是古人們留下來的物質遺產,也是千年來勞動人民的結晶,雖然現在工業發達,但是這樣傳統的製鹽手法在全國是唯一性的,它應該被保留,而不是作為一個景觀來讓人知道。
  • 千年古鹽田:最後一個保留原始製鹽方式古鹽場
    儋州千年古鹽田被人們稱為洋浦最早的「工業」(南海網記者 張茂 攝)  南海網儋州11月23日消息(南海網記者彭琳沁)「這簡直太讓人驚嘆了,這是中國最後一個保留原始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22日下午全國網媒代表走進儋州古鹽場時驚呼道「這裡的曬鹽方式太古老了,就跟活化石一樣。」
  • 南方貓冬行--探訪洋浦千年古鹽田
    洋浦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西南處,瀕臨新英灣,今年的1月17日,我們冒著細雨來到了這個古老的鹽田遺址。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鹽田總面積750畝,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年產鹽量500噸。
  • 儋州舊事:古代鹽制與千年古鹽田
    今天,「慶祝海南建省25周年——全國百家網媒看海南」走進儋州千年古鹽田,對這塊小小的鹽巴有了更深的感悟。    從漢開始的歷朝歷代,無不強調鹽在國民經濟中的極端重要性。    而海南儋州千年古鹽田是我國最早的一個日曬製鹽點,也是我國至今保留最完美的日曬鹽製鹽方式的古鹽場。數千個形態各異的硯式石鹽槽,全部是祖輩開鑿打磨,一代代流傳下來的,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一壟壟田周圍,像一個個撒落的黑珍珠;彎彎曲曲的卵石道蜿蜒其間,像一條條項鍊。外行人也許看不出門道,其實這些鹽槽的擺放很是講究。高低錯落有致是為了充分利用陽光,鹽槽圍攏,中心是一片片烏黑的鹽泥。
  • 洋浦千年古鹽田文化採風
    洋浦古鹽田佔地約750畝,目前有上千個形態各異的火山石石鹽槽分布在海灘,採風團下午到達古鹽田的時候,可以看到硯式石鹽槽上正析出白色的海鹽晶體。海水漲潮時會漫過海灘,在鹽田窪地留下富含鹽分的海水。    15日儋州豔陽高照,正是晾曬製鹽的好時候。
  • 海南洋浦古鹽田傳承千年 將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24日上午,參加2012網媒海南行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來到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千年古鹽田參觀。(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秦彥攝)  24日上午,參加2012網媒海南行活動的編輯記者們來到位於海南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區辦事處南面的千年古鹽田參觀。
  • 海南洋浦古鹽田旅遊景點外人並不知道,親探後發現竟有這麼古老…
    海南洋浦古鹽田旅遊景點實拍圖一我在海南出差了很長時間,去過很多地方,但是在海南西海岸的洋浦千年古鹽田,在以前我從來沒有機會去的,今天我帶著神秘的好奇心,終於可以與四位旅友一起來到了洋浦的千年古鹽場洋浦開發區的新英灣地區是一個天然的避風塘,在這個海灣有著古老的鹽田和古老的鹽乾燥技術,這些傳統的古老曬鹽技術據記載已經流傳了1000多年,它曾被稱為洋浦最早的「工業」,於是它有一個非常古典的名字叫做「洋浦千年古鹽田」。洋浦千年古鹽田是我國最早的鹽田,也是我國最後一個保留原有古老的自然陽光製鹽方式的鹽田。
  • 海南島的千年古鹽田,仍保留古法製鹽,了不起的洋浦
    其中,千年古鹽田便是一處。海南島得天獨厚的優勢,利用持續的高溫特點,改變過去「煮海為鹽」的方法,用經過太陽曬過的海泥,澆上海水過濾,形成高濃度的滷水,然後在經過一系列的過濾和沉澱,放置在一個一個淺水槽內,經過太陽的暴曬,就形成了白花花的鹽巴了。洋浦是海南儋州的經濟特區,以前是洋浦縣後來改為特區,古代保留下來的非遺文化,如今我們仍能看到。
  • 東坡書院 千年古鹽田 想不到海南還隱藏著這種鮮有人知的美景 - 樂...
    海南旅遊西線因為交通等各種原因,旅遊業發展緩慢,許多優質的旅遊資源還並未獲得全面的開發,不過這也更好地保持了風景的原生態,像儋州這個擁有千年古鹽田、中和古城、東坡書院等古蹟雲集的小眾旅遊地就是西線旅遊中絕不能錯過的。
  • 圖說中國:海南洋浦「千年古鹽田」
    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鹽田村,距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有73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鹽年產量能達到500多噸。 在這塊火山噴發後形成的土地上,海邊有著大塊大塊的火山巖鑿,將天然火山巖石削去一半,在石頭頂部除四周留出凸邊外,把中間打磨平滑,便做成了鹽槽。這些石槽中注入經海泥過濾後的海水,漲潮時海水就會自動漫入這些鹽槽,靠陽光曬出高品質的食用鹽。
  • 儋州千年古鹽田:古老製鹽技藝引遊人
    製鹽技藝是老祖宗的『智慧』,值得我們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10月2日,來自四川的遊客蘇先生來到洋浦千年古鹽田景區,在了解製鹽技藝的過程後說,一直聽說儋州千年古鹽田留存有千年的製鹽技藝,這次來到儋州,實地看到和了解後,確實受益匪淺。遊客在千年古鹽田遊玩。
  • 海南旅遊景點介紹——儋州
    儋州是海南省下轄地級市,是不設區的市,也是海南西部的經濟、交通、通信和文化中心 儋州市海產品產量冠海南省,其中以馬鮫、石斑、龍蝦、螃蟹、紅魚粽、光村沙蟲、鄰昌海參出名;熱帶經濟作物和水果有胡椒、檳榔、咖啡、菠蘿、西瓜、香蕉和菠蘿蜜等。
  • 儋州千年古鹽田,延續著最古老的曬鹽工藝,乾隆皇帝為其親筆御書
    導讀:如果去海南旅行,你會想要打卡的景點會是什麼?相信絕大多數的遊客都是嚮往著三亞的碧海藍天、陽光沙灘還有數不盡的海灣,也正是三亞的名氣之大,所以在我們的印象當中海南是處處充滿著椰風海韻的樣子。其實,在海南不只有以三亞為「椰風海韻」為代表的自然風光,還有很多其他的人文景觀,其中就有一處千年古鹽田,它不僅沿襲著1200多年來的曬鹽工藝,也改變了過去「煮海為鹽」的製鹽方法,更是被清朝乾隆皇帝聽聞後,為其親筆御書。
  • 海南的千年古鹽田!
    千年古鹽田位於海南洋浦半島鹽田村的千年古鹽田,被批為旅遊景點。鹽工們根據海南島高溫烈日的特點,改變過去「煮海為鹽」的方法,用經過太陽曬乾的海灘泥沙澆上海水過濾,製成含高鹽分的滷水,再將滷水倒在石槽內,經暴曬製作成鹽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