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噠……」一臺老式膠片電影機開始作響,熒幕上跳動著泛黃的影像,耳邊響起那久違的的《少林寺》主題曲,一切如同進入了回放模式,那是一股遠去的味道,更是一段童年的記憶。
在如此熟悉不過的光與影裡,80後桐鄉青年朱江仿佛又回到了童年,腦海裡開啟了跟著父親去放映的一個個畫面。 「我爸是鄉裡的放映員,小時候我經常跟著父親跑鄉走村去放映。」朱江帶著一絲微笑,又露出了一絲自豪:「在一群小夥伴裡,只有我才有機會摸一摸電影機。」這一摸讓朱江內心永遠抹不去對老電影機的那一份情懷。因為老爸朱生榮幹了20多年放映員,作為兒子的朱江在小時候沒少看電影。20多年過去,而立之年的朱江至今可以報出上百部老電影的名字,還能把電影裡的那些細節有聲有色地講述出來。
露天電影,曾經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美好回憶,如今它卻因為數位化電影技術的普及而壽終正寢,老電影和老電影機早已從現實生活走向了博物館和收藏界。在桐鄉市洲泉鎮馬鳴村,朱江創辦的約300平方米的馬鳴老街電影機展示館裡,裡面收藏著上百臺各式各樣的電影放映機。附近村民不僅可以觀摩老電影機,還可以免費欣賞各種老電影。
雖然朱江的電影機博物館開張不久,但早已名聲遠播,甚至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電影愛好者慕名前來。走進馬鳴老街電影機展示館,幾位上了年歲的老人帶著小孩正仔細盯著幕布觀看《三打白骨精》。這部上世紀60年代的片子,伴著「噠噠噠」的膠片走帶聲,聲音和色彩仍然保留著當年的味道。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保存到現在實為不易,若不收藏起來就太可惜了。」朱江說。看著老電影機一臺臺老去,一臺臺報廢,朱江義無反顧地加入到了老電影機收藏和修復的行列中。從2014年修復了第一天電影機後,朱江開始「瘋狂」地收集老電影機。那年九月,朱江在杭州辦事過程中,碰巧遇到一位收舊貨的老人正在砸一個老電影放映機,想把上面的鋁殼取下。朱江當即「救下」了這臺老電影放映機。通過查閱資料,他發現這個放映機竟是「長江老五四」——1954年,中國仿造的前蘇聯「烏克蘭」16毫米膠片放映機。「長江老五四」是新中國最早的一批放映機,數量非常少,深受電影發燒友的追捧。
在朱江的電影機展示館裡,收藏著近百臺各類經典放映機,比如具有前蘇聯血統的長江5202、投產僅持續幾個月的井岡山104,還有163和103等機型,每一臺都記錄了不同時代的電影情懷。前幾年,全國各地不少老影院倒閉,一般會對音響等設備進行變賣,他們出售的音響設備不僅效果好,而且價格便宜,朱江常去購買。朱江還利用網絡在全國各地淘「寶貝」。
前不久,朱江在微信群裡得知甘肅敦煌有一些老電影的膠片,他立即聯繫微信好友購置下這批膠片。幾年下來,朱江已花費20餘萬元收藏了100多臺電影放映機和100多部老電影膠片。如今,朱江還計劃在村裡利用文化禮堂開展各種活動,讓更多的青少年了解中國電影的歷史。未來,他還想建一座更大規模的私人電影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