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介紹過法國導演阿倫·雷乃的電影,當時我說,希望自己在90歲的時候也能有精神頭兒拍電影。現在我發現90歲的老爺爺拍電影完全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今年已經89歲,又拍了部新電影你說厲害不厲害。這種「看一部少一部」導演系列,看之前就已經很高興了。影片故事改編自一個真實事件,一位年近90的老人其貌不揚,走路顫顫巍巍,你見到也只會以為他是隔壁鄰居家的grandpa。結果老人是墨西哥毒販們的運貨司機,行話叫「騾子」。老人用自己的破卡車來回運送了好幾百公斤的毒品,一度成為緝毒局的大麻煩。
這類故事屬於自帶光環型的IP。主要通過某類人去做不屬於他們年紀、職業或社會地位的事情,從而造成故事衝突,再著手解決,最後落點於悲壯或大團圓。比如老年人犯罪。之前推薦過一部類似的電影《老人與槍》,也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男主角從小熱愛搶銀行,搶銀行對他來說既是愛好也是職業,反覆進出監獄也絲毫不能影響他搶銀行的熱情,被捕時已有70歲高齡。那麼,為什麼70、80歲、甚至《騾子》裡那位90歲老人犯罪比較容易成功呢?就因為人們的定式思維。看下面劇照中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警察,你們覺得老頭能幹啥壞事兒?販毒?哈。哈。哈。他怕不是個傻子?他當然不是傻子。
《騾子》裡這位爺爺利用自己的年齡優勢在警察眼皮底下溜走了一次又一次,與緝毒警察聊家常都沒在怕的。而每一個見過他的人都不可能想到,這個行動遲緩說話有氣無力的老人是運送毒品的關鍵人物。對於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來說,自導自演可能更有意義,畢竟他本人就是這個年紀的老頭子,他表演起來也會更有感觸。他不急於講故事,影片的前半部像是文藝片,攝影很慢,節奏也很慢,但足夠吸引我們和主角一起慢慢經歷他開始運毒時的焦慮以及他與家人的羈絆。但心一直懸著,因為運毒終究是錯誤的,總有被警察找到的一天。而主角非常明白自己的行為將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全程都處於一種「enjoy」的狀態。
比如隨便在途中停下吃大餐,比如私自更改運送的路線,比如在等毒販取貨時找兩個大美女來陪自己。客觀來說,《騾子》不算是一部很好的電影。雖然故事還不錯,老爺子演技仍在線,故事衝突也蠻有趣,但很多細節經不起推敲。不過,這樣一位放蕩不羈愛自由、老了以後落得如此下場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我還是很愛看的。不知道為啥看到結尾我居然擔心起自己的老年生活來,祝大家觀影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