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家有老人,急救誤區要避開

2020-12-25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侯賽

  10月28日是重陽節,也是我國法定的老年節。有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億,佔總人口的15.5%。目前,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養老,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歐陽潔淼表示,大約有70%的老人急症發生在家中。很多患者在家中突然發病時,家屬的不當急救行為,可能會加重患者病情。

  誤區1

  速效救心丸當萬能藥

  近期,瓊島氣溫開始轉涼,記者走訪海口多家醫院時發現,老年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明顯增多。

  「許多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僅隨身攜帶速效救心丸,還將其當成『萬能藥』。」海口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楊國帥告訴記者,生活中經常見到,有人當街昏倒時,路人會立即拿出速效救心丸塞入患者口中。其實,這種做法有可能會加重患者病情。

  「中風是腦血管堵塞引起的,而速效救心丸是緩解心血管堵塞的,所以給中風患者服用速效救心丸是藥不對症。」楊國帥解釋,速效救心丸能緩解心絞痛,但並不是萬能藥。腦部缺血的中風患者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後,可能會擴張血管,導致血壓下降。患者此時腦部本來就需要血液供應,服用速效救心丸卻加重了腦部缺血的情況。

  楊國帥建議,如果中風患者或家屬能夠識別中風症狀,在懷疑中風發作時,應該在發病3小時內立即到醫院進行溶栓藥物治療。

  誤區2

  隨意搖晃暈倒患者

  接受採訪時,海口市120急救中心副主任歐陽潔淼,向記者講述了一個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急救案例。一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外出買菜時突然暈倒,在場的幾位熱心人不斷搖晃患者的身體試圖使其恢復清醒。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腦溢血患者病發時,如果被隨意搖晃身體極有可能會加速出血症狀,從而加重病情。」歐陽潔淼提醒,秋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時期,患者應該減少單獨外出的次數,或者隨身攜帶一張寫明病史和血型的卡片,方便醫護人員進行緊急救治。

  此外,還有一種常見的錯誤急救行為是患者發病時,家人急於救治,在救護車到來之前就搬動患者。歐陽潔淼表示,腦血管患者被背負時,頭朝上的姿勢會增加顱壓,加重病情;心血管患者被背負時,胸部會受到壓迫,影響呼吸和心臟擴張。心腦血管患者發病時,背患者下樓等救護車是最不可取的行為。

  誤區3

  對患者置之不理 等待醫生救援

  「跟胡亂施救相比,有的家屬認為什麼都不做只等待醫生救援是對患者最好的處理方式,這也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歐陽潔淼表示。

  據了解,一位老人在家中突發中風,並伴有嚴重嘔吐症狀,家人雖然在第一時間撥打120急救,但當醫生趕到現場時,老人已窒息死亡。

  歐陽潔淼告訴記者,如果患者出現昏迷,家屬必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如果患者有嘔吐症狀,家屬應立即為其清洗嘴裡的嘔吐物,並把患者的頭偏向一側,以防頭部震動而加重病情,同時還要用手帕或紗布把患者舌頭拉出,防止舌頭下墜引發呼吸道阻塞。心血管患者應採取右側臥位,吸氧、制動,或是讓清醒的患者以其感覺最舒適的姿勢靜處。

  誤區4

  對感冒等小徵兆毫不在意

  因天氣突變,海口市民邢女士突然感覺頭痛。她以為只是小感冒就沒有太在意,不料近日卻因突發腦溢血被送至醫院。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在發病前一般會有某些徵兆,如胸悶、氣短、眩暈、噁心、嘔吐等。」楊國帥提醒,高血壓患者除了要及時治療疾病,還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調整活動場所、增衣添帽、改變飲食,防止腦溢血發生。

  此外,歐陽潔淼特別提醒,一些患者家屬因為心急,撥打120電話時不說清楚家庭住址就掛上電話。當工作人員回撥電話時,電話有時又處於佔線狀態,這樣就導致急救車不能及時到達救護現場。家屬撥打120急救電話後,應詳細向接線員說明救護車接車地點;和接線員說明患者現狀,了解正確的急救措施。

  昏倒後的家庭急救

  如果遇到突然昏倒的老人,呼之不應、推之不醒,但呼吸、心跳依然存在,家人應該及時予以正確施救。

  急救步驟

  ●發現老人暈厥後,家人應迅速使其平臥,注意保暖,根據具體原因進行急救。

  ●如果老人是因低血糖暈厥,可以衝杯糖水讓其緩慢喝下

  ●如因心絞痛暈厥,應讓其立即服下急救藥,再送醫院

  ●如果喚不醒老人,應立即撥打120

  ●如果老人呼吸及心跳驟停,應該在等待120時採用心肺復甦方法,具體方法是:確保老人仰臥於平地上;將一隻手的掌根放在老人胸部兩乳頭連線的中點處,另一隻手的掌根置於第一隻手上,手指不接觸胸壁;進行胸外按壓,按壓時雙肘須伸直,垂直向下用力, 按壓頻率至少100次/分鐘,按壓幅度至少5釐米,放鬆時掌根不能離開胸壁;應儘可能持續地進行心肺復甦,直到專業救護人員到達,或老人恢復呼吸心跳

  跌倒後的家庭急救

  家人發現老人跌倒時,應先觀察其表情、神態,詢問摔倒原因,再給予幫助

  急救步驟

  ●如果老人意識清醒且無不適,稍事休息後可將其扶起

  ●如果伴有嘔吐,應將其頭部側向一邊,以防窒息

  ●如果老人昏迷或有語言障礙,應立即撥打120

  ●如果伴有劇烈頭痛或口角歪斜等腦卒中症狀,不能立即扶起,以免加重症狀,應立即撥打120

  ●如果懷疑老人有腰椎損傷,或不能確定情況,建議不要隨意搬動,等待專業醫生救援

  (文字\侯賽 製圖\許麗)

相關焦點

  • 老人吃安宮牛黃丸要避開三個誤區
    老年人服用安宮牛黃丸要注意避開三個誤區。   如今,家裡有上年紀的老年人,總要備幾顆安宮牛黃丸,安宮牛黃丸的主要功用為清熱解毒、鎮驚開竅,在民間一直被奉為中風急救"神藥",不少家庭都備上一兩顆,以便在關鍵時刻可以起到救命功效。但有專家稱,此藥對中風患者雖有清熱、開竅、促醒的療效,但是如果用不對症,則會適得其反,加重病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與春天同行
    與海南共同成長  63年前的1950年5月7日黎明,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解放海南第七天。  在海口市新華南路臨街一幢兩層小樓裡,一張張散發著油墨芬芳的報紙在這裡開印,印刷機有節奏的咔嚓聲,即便在60多年後的今天,仍然讓當年的老報人覺得「是如此清脆悅耳」。她的名字叫《新海南報》,是海南日報的前身。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姓眼中的澄邁老城之「變」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走訪老城鎮百姓時發現,如今這裡經濟發展活躍,城鄉面貌變化之巨同樣值得關注。  「村民」變「居民」  城市帶來優生活  5月27日一早,澄邁縣老城鎮富昌村的梁振宏騎上電動車從家裡出發,10分鐘後到達位於海南生態軟體園的公司打卡上班。  「若是以前,我只能割橡膠,種瓜菜、水稻,年頭忙到年尾,遠不及現在在公司掙得多。」
  • 海南日報數字報-你家有「小胖墩」「小眼鏡」嗎?
    ……  帶著家長們的眾多疑問,海南日報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  中小學生三大健康問題 肥胖、近視和齲齒  海南省中小學衛生保健所有關負責人告訴海南日報記者,2008年起我省開始為在校中小學生每年進行一次常規健康體檢。近年來,中小學生健康問題基本都集中在近視、超重和肥胖以及齲齒三個方面。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目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衝入全國報刊廣告投放價值排行榜省級黨報前三甲,全媒體中心運作機制已經成熟,形成「六微一端一網一手機報」的新媒體傳播矩陣,區域傳播力首屈一指,下一步必須抓住戰略機遇期,搭建全媒體「中央廚房」、24小時視頻直播平臺、推動南海網新三板上市、構建海南雲智慧平臺集群,力爭建成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 這些急救「常識」 別再信了 專家講解七大急救誤區
    誤區3:小孩高燒 用被子捂更緊  錯的:高燒的孩子,被衣服棉被捂得嚴嚴實實。  對的:學齡前1至3歲的孩子,如果在高燒時被包得緊緊的,不利於體內散熱,隨著溫度上升,就會出現抽搐、大小便失禁、雙眼上吊、牙關緊閉和呼吸急促,嚴重者會導致腦細胞受損,影響孩子的智力、行動能力的發育。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和昌:要讓黎家樂器登上國際舞臺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詩婷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只有拇指大小的口唎卻能發出洪亮聲音,「高矮胖瘦」不一的唎咧能「唱」出不同的音調,1米多長的灼吧獨具特色,椰子殼內傳出的樂曲低沉婉轉……走進海南省民族歌舞團黎族樂手陳和昌不足30
  • 海南日報數字報-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文\見習記者 蔡 倩  海南日報記者 符王潤  通訊員 黃茲志  圖\海南日報記者 張 傑  將南洋風格與本土元素相結合是海南僑鄉建築的普遍特點,文昌符家宅,不但海南人文元素隨處可見,還將南洋風格與伊斯蘭風格的時尚大氣,與本土人文的低調
  • 海南日報數字報-似曾相識燕歸來
    金絲燕在三亞大眾視野曾消失多年,在相關人員近10年的努力下,這一珍稀鳥類再次歸來安家「鹿回頭」。那麼,引歸是如何進行的?背後有什麼故事?它的回歸會帶來什麼?今後還將開展哪些研究?海南日報記者專訪了項目組主要負責人及專家,聽他們講述這段人與燕的情緣。
  • 海南日報數字報-在椰林邊享受海的悠閒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王渝  「我們愛文昌的生活!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對患者要永遠心懷仁愛
    勇當先鋒 做好表率·先進典型  ■ 本報記者 丁平  海南日報記者和瓊海市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別讓育兒公眾號「牽著鼻子走」!
    網際網路時代育兒容易陷入哪些誤區?海南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  「80後」「90後」新一代父母靠網絡育兒  和所有在網際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一樣,新手媽媽趙應程從備孕到生產的全過程都是通過育兒APP獲得育兒方面的經驗和知識。當孩子出現問題的第一時間,趙應程總是想從網絡中尋找現成答案。
  • 海南日報數字報-民族情 家國愛
    文\海南日報記者 尤夢瑜  紅色記憶是56個民族共同的傳承與珍藏,在海南島這片熱土上,瓊崖革命的鮮活故事被人們奮力書寫和傳頌。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十月夜空「觀星指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10月3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10月天象。進入10月,多個流星雨開始活躍,其中流量比較大的是天龍座流星雨和獵戶座流星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每個人從學生時代走來,心中都有一位「最美教師」。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
  • 海南日報數字報-特色民宿運營要提升檔次
    劉軍恰逢近期回家看望老人,這場久違的大雪讓她有點激動。她是內蒙古自治區額爾古納市人,在6年前,她舉家遷往海南三亞,每年都在海南過冬,5月份才回到內蒙古生活,很難得見到大雪。  劉軍經營著4家旅館,是室韋當地經營家庭旅館較成功的投資人之一。2007年,劉軍在室韋買下了第1間木刻楞房子,經營起第1家家庭旅館。
  • 海南日報數字報-藤編人生喜憂交織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賈磊 通訊員 劉釗  「我今年69歲了,眼睛慢慢看不清了,手藝活也做不了多少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打邊爐
    歲末年初,號稱「沒有冬天的海島」此時也是有冷意的時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人在馬來西亞
    海南島與馬來半島經濟、貿易往來也是由來已久,而有史料記載的事實是:大約在600年前就有海南人出使滿剌加國(今屬馬來西亞),300年前開始有海南人私訪馬來半島,將近200年前,有商船從海南島前往今馬來西亞檳城經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