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唯一一處嬪妃居所設立遊龍銅像,越制之舉,為何保留至今

2020-12-12 騰訊網

紫禁城唯一一處嬪妃居所設立遊龍銅像,越制之舉,為何保留至今

故宮,一座有著600年歷史的超大型寶藏博物館,現在對於你我而言,它已不再是皇家重地,更不是高不可攀的。無論您是否鍾愛旅行,相信或多或少都會對故宮有所了解,畢竟很多膾炙人口的清宮劇原型都是出自這裡,且不說家喻戶曉,也近乎耳熟能詳,劇情大多相關前朝和後宮,就免不了有些建築之間的轉場,故宮的紅牆、夾道和宮門也隨之被大家熟悉。

很多朋友會不止一次的遊覽故宮,一般遊客原因有三:第一,故宮雖不是全部開放,但已開放面積也是不小,如果要仔細遊覽一天可能轉不完;第二,攝影愛好者不同時節進宮拍照記錄故宮的四時美景(其中不乏進宮拍寫真照的朋友);第三,每當熱播一部清宮劇,就會有小夥伴來故宮找找原型。要說到這清宮劇,必然是後宮嬪妃之間的故事居多,這東西六宮可是值得轉上一轉的地方。

影視劇中的東西六宮

《延禧攻略》劇集熱播的時候,很多遊客找到「面目全非」的延禧宮都不敢相信,這眼前的西洋「爛尾樓」就是劇中的延禧宮,殊不知歷史和劇集是有差別的。

這命途多舛的延禧宮先是在道光年間遭受火災幾乎付之一炬,全宮25間房屋全部焚毀僅留宮門;宣統元年在原址上興建了一座三層水殿,名為「靈沼軒」也是想取個以水壓火的寓意,還沒建好清朝就覆滅了;後又在張勳復闢時期,北部被直系部隊飛機投彈炸毀。

所以今天我們見到的爛尾樓才是真正的延禧宮,而劇集裡的樣子是延禧宮頻遭災難之前的時候。除了延禧宮還有哪座宮苑令您記憶猶新呢?

提起清宮劇就不得不說前幾年大熱的《甄嬛傳》,嬛嬛在劇中自是一生大起大落,所居住過的宮苑也很多,但是更讓人有尋覓欲望的還是華妃的翊坤宮,看看劇中這個飛揚跋扈卻又對皇帝一往情深的華妃娘娘,蒙受聖恩時到底是住在一個怎樣的榮寵的地方,那我們就去翊坤宮看看吧。

翊坤宮與儲秀宮

翊坤宮和大部分宮殿一樣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先後有10位后妃居住於此。除了前文我們提到的雍正帝的年貴妃,還有乾隆帝的第二位皇后輝發那拉氏。翊坤宮是除坤寧宮外唯一一處宮名中帶有坤字的宮苑,自古乾為天(陽),坤為地(陰),翊為護衛,保護,輔佐之意,寓意住這裡的嬪妃要輔佐正宮皇后,也是代表著翊坤宮在後宮中的地位,前殿的「懿恭婉順」匾額為乾隆御筆所題。

清光緒十年(1884)慈禧五十壽辰之際下命對翊坤宮進行改建,拆除翊坤宮後殿和儲秀門,並在原址上修建今日所見的體和殿,面闊五間,明間穿堂,前後開門,東西次間,梢間打通,分別為慈禧太后住在儲秀宮時吃飯、喝茶和休息的地方。清光緒十四年(1888)也曾在此舉辦過光緒皇帝選立后妃的儀式。形成翊坤宮、體和殿與儲秀宮連通的格局,實為四進院落,由於麗景軒尚未開放,所以看上去像個三進的院子。

儲秀宮位於體和殿之後,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曾經多次修葺,當年光緒皇帝為討「親爸爸」歡心,在慈禧壽誕之際耗費白銀63萬兩進行大規模整修,現在我們看到的就是光緒十年重修後的形制。自雍正以後皇帝不在居住乾清宮,皇后也就隨之搬出坤寧宮,從翊坤宮,體和殿,儲秀宮的改建也可以看出,改建後的四進院落雖不在中軸重地,但也是東西六宮中僅有的一處,光緒帝的「勞心勞財」之舉,也是為討好把持朝政的慈禧太后歡心。

儲秀宮的越制之舉

遊覽東西六宮之時穿過一扇扇朱門,您有沒有發現這儲秀宮與其他宮苑有所不同?除去連通的四進院落,這正殿庭院中要比其他宮苑多出了些東西?自古皇家就有以龍代表皇帝,鳳代表皇后的傳統,龍圖騰更是唯有皇上才可以使用。這翊坤宮門前的銅鶴,銅鳳自是代表慈禧太后在後宮中的地位無疑。但是位於之後的儲秀宮門前卻立有銅龍,銅鹿各一對,這又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們從史料中可以了解到慈禧太后是在養心殿冬暖閣垂簾聽政的,養心殿分為前後兩殿,自雍正以後皇帝就搬到養心殿居於後殿,而前殿則為處理朝政之所。身為女性的慈禧太后是沒有資格進入前朝的,即便大權在握也是不被允許的。

其次,慈禧自從開始垂簾便把持朝政,自認為在她的統治下其成就可與前朝相比,並在古代男尊女卑思想觀念的長期影響下,對老佛爺,親爸爸等極具男性色彩的稱謂很是喜愛,這也是光緒皇帝獨稱慈禧太后為「親爸爸」的原因。

最後,慈禧太后五十壽誕之時憑藉重修儲秀宮之名,所用材料無不精巧華麗,多用楠木、紫檀、花梨等名貴木料,製作工藝更是精美絕倫。裝飾陳設上也多反映出福、壽、子孫多福等主題。在壽誕賀禮方面,最符合慈禧心意的則是庭院中的那對銅龍,這也是後宮中唯一能看到銅龍的地方。

也許就是因為她沒有資格進入前朝,故把象徵男性權力的銅龍和銅鹿(祿)擺放在了自己居住的宮苑,這在後宮嬪妃的住所是不符合規矩的,也是越制之舉。但是因為慈禧當時的權力地位,沒有人敢去忤逆她的喜好,只是一味地討好於她,以至於光緒和慈禧相繼死去後,無人顧及這些越制的陳設。隨後清王朝也處在搖搖欲墜的邊緣,所以這一越制之舉才得以保留至今。

其實最初遊覽故宮的時候也是直走中軸,3個小時不到就溜出了神武門,上學期間也是對歷史極為不感興趣。但是,隨著在故宮的遊覽中有越來越多的好奇,才驅動自己想去了解未知的神秘,有沒有小夥伴和我一樣呢?你有沒有發現儲秀宮的不同之處呢?為什麼文淵閣是綠色的廊柱?《甄嬛傳》裡的嬛嬛住的碎玉軒到底在哪兒?故宮的那半間房是不是真實存在?歡迎你跟我一起把「好奇」無限放大,等著你哦!

相關焦點

  • 紫禁城中沒有冷宮,失寵的嬪妃生活怎麼樣?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影視劇中常常出現某個嬪妃犯錯後,被罰打入冷宮的橋段。那麼,這個後宮中人人談之色變的冷宮究竟是在哪裡呢?一、冷宮真相據史料記載,紫禁城中並無任何一處宮殿被冠以「冷宮」的牌匾,也就是說,冷宮並不是某一處固定宮殿的稱呼。所謂的冷宮,指的是安置失寵了的宮中女子的地方。
  • 紫禁城宮殿太多,後宮嬪妃怎麼都住不滿,空下來的竟放這些東西
    在明清兩代,國力非常強盛,宮殿也是建造的越來越多,而且都非常奢華,主要以黃紅色調來體現帝王和嬪妃們的高貴,面對這麼多的宮殿,大家也非常困惑該怎麼區分,都有誰住過哪些地方呢?要分別從東西六宮和外朝、內廷來說。
  • 紫禁城的東西十二宮究竟有哪些講究?哪個最好?曾經住過哪些嬪妃
    作為紫禁城中嬪妃們的宮殿,這十二個宮殿名字的寓意自不必說,畢竟是皇帝所起的名字,而且是給後宮妃嬪們所住的居所,肯定都是極好的。只是再好的裡面,也有優劣之分,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紫禁城中的十二個宮殿都有什麼講究呢?真實的歷史上又住過那些嬪妃貴人呢?
  • 北京故宮嬪妃後宮探秘,紫禁城皇帝和嬪妃的寢宮大盤點
    探秘北京故宮嬪妃後宮,紫禁城寢宮都是皇帝的哪些嬪妃住著的,就小編來為您作個盤點吧。故宮後宮,即紫禁城內廷。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其後為御花園。後三宮兩側排列著東、西六宮,是后妃們居住休息的地方。
  • 皇宮中唯一不用淨身的男人,皇帝卻對他們非常放心,原因為何?
    御廚是古代皇宮中一群特殊的存在,其所特殊之處無非是不必像尋常太監們一樣「淨身」,那麼同樣是男人的廚師們為何卻不用「淨身」呢?而廚師之所以不必淨身,是因為他和嬪妃們沒有交集的可能性,首先廚子們的活動範圍都被限制在廚房以內,不得私自在皇宮內活動。其次廚子們飯菜做好以後,都會有專門的太監去給嬪妃、皇帝們傳膳,也是用不到廚子的,除非皇帝召見的特殊情況。拿清代的御膳房來說,它在布局上就不可能和嬪妃們產生交集。下圖是紫禁城的平面圖,御膳房所在的位置是南三所的內務府。
  • 故宮的三大秘密,為何不開放冷宮?為何叫紫禁城?為何五點關門?
    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龐大的木質建築,也是我們國家封建社會的一個象徵,代表了當時我們國家最高的建築水平,是值得我們保護的。因此,在清朝滅亡以後,儘管人們都對封建社會深惡痛絕,但是故宮依然沒有被波及,完好的保存了下來,就算是新中國建立後的除四舊也沒有牽涉故宮,而是儘可能的保全故宮。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為何後宮嬪妃安然無恙?真的是憐香惜玉嗎?
    而作為一個接受西方思想的嬪妃,可憐的珍妃最後卻因慈禧的「珍妃年輕貌美,必遭洋人侮辱,愧對列祖列宗。」等藉口,命珍妃自盡。 1900年7月20日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時,城裡的百姓們雖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紫禁城裡還有一個相對安全的地方,那就是後宮。
  • 老照片:這才是清朝嬪妃住處的樣子,別再被電視劇蒙了
    老照片:這才是清朝嬪妃住處的樣子,別再被電視劇蒙了文/粒史提到清朝時期嬪妃們的住所,大多人都會覺得紫禁城中那麼大,宮殿數量那麼多,而且後宮本來就是為各位嬪妃準備的啊!而且根據史料和影視劇看來,清朝嬪妃所住的宮殿非常的豪華奢侈,幾乎所有宮殿中都是珠光寶氣的。但從清朝遺留下的有關清朝嬪妃的真實住所的老照片看來,原來我們被電視劇蒙了這麼久。那麼真實的嬪妃住所又是什麼情況呢?後宮總體分為兩大部分十二宮,一部分是東宮,另外一部分是西宮。東宮有承乾宮為首的六大宮殿;西宮有永壽宮為首的六大宮殿。
  •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是指什麼?古代帝王的后妃真的很多嗎?
    我們通常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形容帝王的後宮,其中「三宮六院」其實是因明清故宮的建築而來,而「七十二嬪妃」則是泛指帝王后宮規模龐大,而並非特指皇帝後宮人數。至於皇帝後宮的人數,則完全取決於皇帝本人的喜好。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王宮大臣死傷無數,為何後宮嬪妃安然無恙?
    想當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之時,對皇室的財產和后妃何曾手下留情?道光皇帝的遺孀常妃舍赫裡氏,便是被侵略者們活活嚇死的。由此可見,這些野獸們對女人是不會憐香惜玉的,也不會管你的身份地位。這次八國聯軍不對皇室后妃下手,不過是不想激怒廣大人民,他們知道保留清皇室的最後一塊遮羞布,有利於他們和這個腐朽的政權討價還價,攫取更多利益。
  • 長沙王吳芮:劉邦保留的唯一異姓王為何會是他呢?
    最終劉邦在呂后的幫助下先後消滅七位異姓王,其中包括漢朝第一功臣楚王韓信和同鄉燕王盧綰(逃往匈奴而死),而唯獨長沙王吳芮得以保留下來。長沙王吳芮何許人也?劉邦保留的唯一異姓王為何會是他呢?漢初勢力範圍原來長沙王吳芮是秦朝末年百越領袖,吳王夫差的子孫,第一個跟隨陳勝吳廣起義的秦朝官吏。
  • 遇上紫禁城,在八月十三。故宮攻略
    昨日恰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故宮博物院也舉辦了「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過去與現在這座見證了無數歷史的皇家宮殿依然莊嚴肅穆王者立宮,想而為之是為紫禁城禁,禁地,不許進入,常人不可隨便進這些神獸寓意各不相同數量越多表示越建築等級越高
  • 紫禁城四大城門,進出有什麼規則,東華門為何被稱之為「鬼門」
    紫禁城的規模到底有多大呢,根據歷史資料記載:周六裡,廣袤1680丈3尺2寸,南北236丈,東西各329丈5寸。規模的龐大可見一斑。為了紫禁城的安全,在其周圍僅僅設置了四個門,與外界相連。文武大臣上朝之時,從午門的左側門進入,皇親宗師從右側門進入。遇到一些大典之時,從側面旁邊的掖門進入。另外國家舉行一些大典,一般都是在午門舉行。午門的出入,有嚴格的等級限定,絕對不能逾越。第二,東華門和西華門總體來說,這兩個門戶,是紫禁城的側門。兩個門的門樓,一般用於存儲閱兵用的棉甲、盔甲等物資。
  • 順治遷都北京後,為何沒有修建新皇宮,依然住在明朝的紫禁城?
    五月初二,多爾袞進入北京,正式接管了紫禁城,這座明朝皇帝生活了兩百餘年的皇家宮殿,從此落入了清軍之手。五個月後,順治帝把清朝的國都從瀋陽遷到了北京,順治自己也住進了紫禁城的乾清宮。
  • 為何故宮中「冷宮」不向遊客開放?
    位於北京市的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落了,憑藉其恢宏的氣勢,本色的傳統中式建築之美聞名於世,不僅如此,故宮又叫紫禁城,是明清兩代帝王居所,民間流傳了不少關於紫禁城的傳說,這又成為吸引人們前往觀光重要因素。
  • 上海遊龍集團——張德祥董事長
    2009年,與上海世博會同處大浦東的上海遊龍橡膠製品公司,以前瞻的眼光預見到了後世博時期上海市經濟轉型的重要性,企業轉型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投資一億,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創辦了上海遊龍石文化自然科普館。上海遊龍石文化自然科普館被川沙新鎮政府列為文化產業扶持項目,也被上海市委宣傳部,上海市科委授予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 嬪妃多人擠一宮
    紫禁城的設計,巧妙地遵從了風水陰陽的理論,中軸線前三殿與後三宮,仿佛六條陽爻,正合六十四卦中的乾卦。而在其兩邊分列的東西六宮,則如兩象坤卦,象徵著乾坤和諧,陰陽調和。而從六宮的命名中,也多少都透露出了這個意思,如「承乾宮」「翊坤宮」等。東西六宮建築格局基本相同,都是在廣、深各50米的正方形基地上,各院佔地面積2500㎡,採取一門兩廂,前後兩進的三合院格局。
  • 獲賜紫禁城騎馬者,是否意味著可以在皇宮大內隨意騎乘?
    清代的典章制度中,對大臣有「賞紫禁城騎馬」之制,但這種至高榮譽的獲得者通常都是極少數。紫禁城騎馬不能從字面意思去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清代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騎馬具有勇武、保持原始生機的象徵意義。據清代《國朝宮史續編》的記載,皇城四面設下馬碑多處:東華門門外有下馬碑,此紫禁城之東門也;西華門門外有下馬碑,此紫禁城之西門也;神武門門外有下馬碑,此紫禁城之北門也。以上是東、西、北三面皇宮的下馬碑。南面的各門也分別立有下馬碑。大清門為皇城第一門,門前左右石獅,下馬碑各一,這是進入皇城的正面大門。此外,天安門,端門等處,皆設下馬碑。
  • 為何故宮「冷宮」不向遊客開放?溥儀曾給出答案
    位於北京市的故宮博物館可以說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明清古建築群落了,憑藉其恢宏的氣勢,本色的傳統中式建築之美聞名於世,不僅如此,故宮又叫紫禁城,是明清兩代帝王居所,民間流傳了不少關於紫禁城的傳說,這又成為吸引人們前往觀光重要因素。
  • 紫禁城裡有個地方嬪妃都不想去,可太監很想去,你知道是哪裡嗎?
    紫禁城是封建帝王的皇宮,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每一個人到了什麼級別,就會享受這個級別的待遇,絲毫不能有僭越。各個妃嬪也都是按照自己的級別被皇帝賞賜住所。在紫禁城裡有一個地方,妃嬪們都不想去,可是太監們卻爭著想去那裡當差,這個地方就是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