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狂奔的長租公寓,還沒迎來高光時刻,先被不斷掉下的雷暴擊倒:躲不過的「甲醛房」、止不住的群租與隔斷、爆不完的資金池和租金貸……我們不禁要問:長租公寓的發展底線在哪?
甲醛門之外 多維度爆雷
與2018年單一的甲醛門不同,2019年長租公寓爆雷的維度更多,金融監管維度的資金池,城市管理維度的群租房與隔斷間,甚至公安人權方面的偷拍門等屢見報端。
今年8月7日晚間,南京樂伽公寓公告宣布:公司因「經營不善」停止運營。不同於常規長租公寓企業靠租金差及提供增值服務作為盈利點,樂伽公寓的經營模式卻為「高收低租」。看似虧損的經營模式背後,實則隱藏著樂伽公寓更大的野心:通過向房東季付房租、要求租客半年付或年付租金,樂伽公寓有意藉助資金錯配沉澱下來的資金,謀求更快的規模擴張以及更大份額的市場佔有率,其終極目的或是達到市場壟斷後擁有長租市場定價權。然而,燒錢倒貼模式下虧損運轉的樂伽公寓,並沒有挺到如願長租市場「老大」的那一天。
不僅僅是資金池,強制「租金貸」目前仍然出現在長租公寓領域。所謂「租金貸」,即長租公寓運營企業與金融機構合作,為租客提供租金融資,金融機構向長租公寓支付預付款,租客按月償還租金貸款。
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長租公寓品牌「蛋殼公寓」房源籤約支持的四種付款方式中,月付形式只能選擇 「分期月付」,有按月支付租金打算的租客若想籤約入住蛋殼房源,只能選擇接受 「租金貸」服務。蛋殼公寓App上提示稱:「分期月付為蛋殼公寓協助您與第三方金融機構辦理的租金分期的租金貸款服務,分期利息和手續費全部由蛋殼公寓承擔。」在看房過程中,多位蛋殼管家還向北京商報記者推薦稱:「月付分期最划算,即使中途解約,租客的個人徵信也不會受到影響。」 另據調查,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長租公寓品牌均不同程度涉及到租金貸之中。如,「自如」除了常規的月付、季付、半年付及年付四種付款方式外,還推出了「自如客專享分期」,此形式房租金額較月付形式租金略少,不過須按月支付本金(分期形式下的月租金)及手續費;不久前遞交赴美上市申請的青客公寓,「租金貸」服務也佔據了公寓房源籤約的「大頭」,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青客公寓已與11家金融機構達成了合作,其租戶的65.2%使用了分期付款服務。
被監管層明令禁止的隔斷間出租,也在一系列租客爆料後現出了「本來面目」。調查顯示,長租公寓運營企業在處理既有隔斷間房屋時,仍然存在「繼續出租未強制拆除隔斷房、集中下架房源戶型圖躲監管」的情況。僅11月以來,北京市場便多次出現因違規出租隔斷間被拆除的情況。
「租金差+增值+槓桿」的AB面
長租公寓近年來問題不斷,被業內視為新興行業蒙面狂奔的「後遺症」。更有市場觀點稱,「如果2015年以來的政策東風,讓長租公寓扶搖直上,開始野蠻生長,那麼2018年以來的爆雷、租金貸等一系列負面事件則將這個有點『飄』的行業拉回地面」。現實證明,盲目追求規模,激進式的發展模式最終只會一地雞毛。
長租公寓運營企業加速擴張背後的考量,並不難理解。看似遍地黃金的長租公寓市場,實則投入成本高、資金回收周期長、盈利微薄,「盈利難」的問題始終橫亙在各大公寓運營商面前。而要幾乎成為了長租公寓運營企業搶佔市場佔有率最為「簡單粗暴」的方式。
據悉,當前長租公寓的常規盈利來源主要是「託管業主房源-轉租給租客」所形成的租金差,以及面向租客提供的增值服務,在此基礎上,房源基數越大,盈利空間越大。同時,長租公寓涉足金融化,也更將其推上了規模與發展的快車道。但走得太快,難免栽跟頭。
自如CEO熊林曾介紹稱:「我們的算帳邏輯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把一套房子收進來,我們投錢裝修、做標準化,再租出去,通過兩端——房東端和客戶端各收服務費,來覆蓋我們的裝修和運營成本。」然而,儘管作為頭部企業掌握著市面上具有規模優勢的可出租房源,除了在租房源收取的「自身造血」,自如對於資金的渴求在頻繁的尋求外部融資中也可見一斑。
「長租公寓發展需要的是風險厭惡、長期投入、資金成本低、投資回報率低的錢,就不會涉及資金沉澱抽調的問題。而中國的錢是 『短錢、熱錢、貴錢』,資本市場不允許長期的低盈利表現,許多企業聞風而動又猝然離場。缺少符合長租公寓產業特色的資金支持,讓行業融資發展步履維艱。」在中國房地產經紀同業聯盟主席胡景暉看來,當前長租公寓行業存在著產業屬性和資本屬性的不匹配問題。同時,租金收支錯配、租金貸、租客押金沉澱監管缺失、租賃企業監管缺失以及出租房安全這五大潛在風險亟待解決。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指出,「租金差+增值服務+金融槓桿」的組合,是當前行業普遍認同的盈利模式,不過該種組合風險與機遇並存:長租公寓加槓桿擴張雖可助力企業「攻城略地」,但也增加了企業生存的動蕩可能。而「甲醛房」出租,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在「中國式包租」模式下,企業或部分線下運維人員出於業績壓力,為了降低空置、提高房源周轉的結果;長租公寓隔斷間出租屢禁不止,也恰恰反映出長租公寓對於規模以及利潤的迫切要求。
擴張之後 企業自覺之外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8年底,國內活躍的長租公寓品牌超過80個;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國長租公寓總體房源規模約335萬間(約150餘萬套)。但現實情況顯示,野蠻生長的「叢林法則」在助力長租行業快速規模擴張的同時,也回饋以行業短期的陣痛。
業內有聲音稱,長租公寓發展的底線問題,值得所有市場參與主體釐清。後續的長租公寓企業,更應該科學地思考如何建立適應自身的發展模式,而不是一味地野蠻生長,只有合理合規的發展,才能保證市場的細水長流,而在「企業自覺」之外,多位行業專家均認同,行業規範及國家標準也不能缺席。
首先,需要落實的是有待統一的行業標準。在長租公寓App規範方面,各家公寓運營商是否應該強制執行統一的信息披露流程,如戶型圖展示功能不得下架、房源核心信息務必展示等;在房源空氣品質方面,掛網的租賃房源空氣品質達到何種標準方能對外出租,租房合同中是否應該明確列入「甲醛測試」相關標準,對於出現「甲醛超」情況該如何平衡雙方舉證責任?
其次,長租公寓行業的立法支持和相關部門的監管也須及時跟進。
胡景暉指出, 截至目前,長租公寓行業沒有上位法支持,唯一能看到的,全國範圍的、立法級別最高的,僅為2011年2月施行的住建部6號令《商品房屋租賃管理辦法》,地方政府層級也僅限於通知、辦法,涉及幾十萬億的產業最高法律僅為部門辦法,市場很難規範,老百姓的權益很難得到保障。同時階段式運動式監管治標不治本,監控機制不能常態化有效運行。
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波表示,長租公寓行業第一階段的「群雄並起」已近結束,目前處於第二階段,即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寡頭之爭」。這一階段將持續較長時間,規模化之爭的背後邏輯在於頭部短期難盈利,但非頭部企業未來的生存發展空間較小。他預計,未來2-3年長租公寓市場頭部將佔據七成以上份額;第三階段是「產品力」制勝階段,「產品力」成為第三階段各方比拼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