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各地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正在有條不絮地進行,不少地區已經進入了黨組織委員候選人考察階段。考察是全方位了解考察對象,對考察對象精準「畫像」的重要方式,而圍繞對象進行談話是考察的必要手段。考察談話不能隨心談、盲目談,必須有「度」,才能掌握考察對象真實、立體的現實表現。
考察談話要有「廣度」,切忌「一葉障目」。「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村(社區)幹部作為基層的「領頭雁」,代表著廣大村(居)民的利益,必須得到多方群體的認可。若談話對象樣本太少、來源單一,談話結果必定是片面的,這是對考察對象的不公平,更是對組織的不負責。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儘可能多組織談話人員,降低個人糾紛、家族矛盾等因素對考察對象的影響,要注重聽取村(居)民小組長、黨員代表、群眾代表等多方群體的看法意見,描繪出考察對象最真實、立體的「畫像」。
考察談話要有「深度」,切忌「淺嘗輒止」。人無完人,每一名考察對象的缺點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又是最難挖掘的,因為談話對象大多秉承「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在談話中只談優點不說缺點的現象並不少見。介於此,若談話淺嘗輒止,那麼聽到的多是好評價,不利於辯證地識別幹部。掌握考察對象的缺點是考察談話的重點與難點,要善於「抽絲剝繭」,注重從談話對象的表情、言語、語氣中發現「蛛絲馬跡」,並用舉例、假設等談話技巧深入挖掘問題,把談話對象心裡的話引出來,把考察對象的缺點和不足談出來,真正讓談話走深、走實。
考察談話要有「溫度」,切忌「冰冷生硬」。雖然考察談話具有很強的政治性,但考察談話也要有溫度。現實中,一些考察人員手握談話提綱,一味用嚴肅、正式、枯燥的話語詢問,讓談話對象產生牴觸反感情緒,導致聽不到真話。「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考察談話要有同理心,多站在談話對象的角度思考,多用大哥、大姐等親切稱呼拉進距離,多用接地氣的「土話」調節氣氛,讓談話對象打開「心門」,打消顧慮,在和諧的聊天中談出對考察對象的真實評價。
考察談話要有「力度」,切忌「虎頭蛇尾」。考察談話只是方式,識準幹部才是目的。現實中,存在部分考察人員,前期考察談話還算到位,也發現了實情和問題,但在撰寫考察報告時卻來個「急剎車」,按照模板「依葫蘆畫瓢」,未運用好考察談話結果,令人惋惜。考察談話不是走過場、走形式,要針對對考察對象的評價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用簡潔明了的話語將談話成果轉化為考察報告,讓考察談話有力、有效,真正為識別好幹部提供參考、依據。來源:先鋒文匯作者:四川省合江縣委組織部 徐珩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