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叫「溪石斑」的小魚,以前很多,如今上百元一斤,你認識嗎

2020-12-13 鄉村田小園

山間小溪裡,這種叫「溪石斑」的小魚,以前多到泛濫,如今成稀罕物,價格暴漲,你認識嗎

「溪石斑,五寸長,悠哉悠哉水裡遊,小孩叫,大人笑,釣竿放下它來到,手腳忙,嘴巴喊,眨眼功夫魚滿筐,湯水鮮,肉細嫩,吃罷好久還回味」。小時候在小溪河裡抓魚的情景至今還記憶猶新。

在農村野外的水域裡,有著很多的小雜魚,尤其是在環境良好,水質清澈的溪流裡,魚兒諸多,蝦蟹遊弋,是很多人兒時的玩耍樂園,捉魚摸蝦也是兒時最喜歡做的事情,那時候山清水秀,野生資源也豐富,隨便弄個捕魚的小工具就能收穫一餐美味,其中有一種叫「溪石斑」的小魚最常見,我們那時也不知它叫啥名堂,反正就叫它為「小魚仔」。

溪石斑,喜歡在石頭縫間來回穿梭,主要以石頭上的苔和水中的浮遊物質為食,生長速度非常緩慢,能長到十釐米長就算大魚了。魚兩側中間有黑白相間的斑紋,所以就叫溪石斑,溪石斑雖然體型瘦小,個頭不大,但味道極其鮮美,口感鮮嫩,肉質細膩,營養豐富,如按現在的話來說,是難得的山珍野味。

我記得,每年的夏天,天氣炎熱,我們小朋友喜歡跑到山上的小溪邊玩水,那小溪真是涼爽,邊玩水邊捉小魚,把小溪石頭翻開,抓小石頭蟹和溪石斑魚,有時候能抓十幾條,因為太小又不夠一餐,有時候拿回家餵雞吃了。

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要在清澈見底的水裡,才能繁殖、存活。近二十幾年來,隨著水質的越來越差,再加上人們用電魚機、絲網、地籠……過度捕勞,幾乎見不到它們的蹤跡了。所謂物以稀為貴,野生的更是稀有了,因此,價格也是開始暴漲,據說現在賣到了上100元一斤,尤其是在一些農家樂,沒有幾百元,恐怕是吃不到的。再說了,也不知道是正宗野生的還是冒牌貨呢!

溪石斑,學名光唇魚,是一種原生溪流魚類,對水流水質和溶氧有一定要求,由於其經濟價值高,現在也有人工養殖,據說浙江有些水庫網箱在養,市場價格很高。

溪石斑養殖技術

水源要以無汙染溪水,用渠道引進池塘,以流水養殖為主,一端進另一端出,水深1米左右為宜,池中最好放些礫石,以便給魚隱藏,人工養殖需投餌料,可以投餵蛋白質含量較高的蝦餌料或鯉魚餌料,水質日常管理要求清澈,夏天光線太強要及時遮陽。這裡只作簡單介紹,如有興趣的朋友,可進一步了解,或許不經意間能給你帶來拋磚引玉的效果呢?

相關焦點

  • 過去農村小溪很多的小魚:溪石斑,現在一斤好幾百,啥原因呢?
    過去農村野外小溪裡很多的小魚:溪石斑,現在一斤好幾百,為啥這麼貴呢?在農村野外的水域裡,有著很多的小雜魚,尤其是在環境良好,水質清澈的溪流裡,有著很多的一種被叫做溪石斑的小雜魚,個頭雖然很小,但吃食卻很猛,也是釣魚人很討厭的一種小雜魚,成群結隊而來,咬餌力道很猛,原本以為會釣上來一條大魚,卻不料抬杆之後卻是一條渾身帶有石斑狀或柳葉紋的小魚,這種小魚因為喜歡生活在流水的溪流之中,身上帶有明顯的斑紋,我們俗稱為溪石斑,也叫做光唇魚
  • 農村這種植物你認識嗎?以前拿來做麻繩,如今30元一斤變保健菜
    農村這種植物你認識嗎?以前拿來做麻繩,如今30元一斤變保健菜不知道這種植物你可是認識呢?這個在農村叫做麻葉菜,在過去大集體生產的時候,這個都是沒有人吃的,都是用來做麻繩,編織袋之內的,不知道80後90後的孩子還有沒有印象,以前的時候還沒有出來蚊香,所以我們都是在床的上邊有一個蚊帳,就是用這個做的。在那個吃不起飯的年代,他們都是等麻的皮老了以後,在剝下來曬乾製成麻繩,在去賣了用來養家餬口。
  • 幾十元一斤的溪石斑這樣釣,再也不羨慕別人的漁獲了!
    溪石斑也叫光唇魚,對水質要求較高,一般生活在沙石底的河流、山溪之中,以苔蘚、藻類、植物碎屑為食。溪石斑雖然體型不大,但拉力十足,而且肉質鮮美,價格從幾十塊到一百多不等,目前聽過最便宜的售價是每斤四十五元。
  • 溪石斑,一種十分美味但現在並不常見的魚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種野味,不知道是否每個人都吃過,但小編以前吃過。過去農村的溝渠裡總是有很多魚。今天我們討論的是這種野味,叫做「溪石斑」。過去在鄉村河流中很常見。用漁網捕魚可以發現很多溪石斑,所以每個人都沒有注意到。很多人都是吃一個嘴癮,然後就會把它扔掉。當我釣到魚的時候,我發現了溪石斑,這自然是沒有要的。孩子們整天抓魚摸蝦。
  • 大山裡的「精靈」溪石斑,一種不大卻十分靈活的小魚對水質要求高
    大山裡的「精靈」溪石斑 大山裡長大的孩子,打小都是在山溝裡玩耍長大,山區比較偏遠的原因,一切資源都保存得很好,小溪泉水四季流淌,溪魚品種也很多。在石嶺、深溪等幽靜的山間小溪中,生長著一種不大卻十分靈活的小魚,身體的紋路與石頭極為相似,這種魚的叫法比較多,我們那統稱溪石斑。
  • 農村一種水下物種,越來越少見,有人賣70元一斤?
    大家好,我是和你們一樣關注農村事情,我是【農村小小薇】,關注我帶你看更多的農村事件我會為廣大讀者朋友持續不斷地提供「三農」相關常識三十年前,我還記得當時家家戶戶都養著牛群,每次放學,田地裡就放著牛娃,而現在呢,農村連一隻牛都沒有了。
  • 溪流石縫處常見,最大不到半斤,魚卵有毒,如今大力養殖50元一斤
    山溪石斑魚的味道非常鮮美,肉質好,由於它的數量越來越少,如今已實現人工養殖,出塘價都要50元一斤了,是否有發展前景呢? 很多人都喜歡釣溪石斑,因為釣它的方式比較獨特,採用「走釣」的方法,十分有趣,如果運氣好能釣上來不少,成就感會很強。過去溪石斑的數量還是挺多的,但是隨著溪流的減少,以及水質的汙染,現在野生的溪石斑數量大不如前,但市場上的需求量沒有減少,在一些溪石斑消費量較大的地區,已經開始大力養殖它。
  • 農村野生的「迷你火龍果」以前隨處可見,殊不知價值百元一斤
    ,要麼拿去賣,但是由於山上野貨品種過多,很多植物野果農民不認識,其中有一種被稱之為「迷你火龍果」的野果,營養價值甚高,以前隨處可見,殊不知價值百元一斤!火龍果相信大家都吃過,他不僅外表鮮紅果肉也是非常紅,是人們常吃的一種水果,圖中這種紅彤彤的野果看起來是不是很像火龍果呢?它雖然外形像火龍果,但營養價值卻是火龍果的十倍,在農村大山裡以前隨處可見,而今要找到它卻很難。
  • 珍貴的溪水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離開水就死,賣200元一斤
    以前的農村娃並沒有像現在孩子們這麼多的玩具,但是童年的時光卻豐富多彩。記得每年一放了暑假,每天都會找三五個小夥伴到村口的小溪中玩耍,運氣好的話還能抓到很多小魚,拿回家變成一頓美味的佳餚。在過去農村的小溪中能抓到各種各樣的小魚,但如今很多魚都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比如我們今天要說到的主角-溪石斑魚。「溪石斑,五寸長,悠哉悠哉水裡遊,小孩叫、大人笑,釣竿放下它來到,手腳忙,嘴巴喊,眨眼功夫魚滿筐,湯水鮮,肉細嫩,吃罷好久還回味」。
  • 這種農村溪裡的魚曾經一撈一大把,而如今卻很少,1斤150元都難買
    下面這種農村溪裡的魚曾經一撈一大把,而如今卻很少,1斤150元都難買,到底是什麼呢?而且在農村隨處都是能看到清澈的小溪的,很多農村的家庭婦女都喜歡把衣物拿到溪水裡面去洗,幾個婦女一起邊洗變聊天也是很不錯的。
  • 生活在溪流中的特殊魚,對水質要求非常高,200元1斤難買到
    溪流之中的石頭縫隙之中,愛有一種小魚在其中遊走,這種小魚天生長不大,最多也是生長到一兩左右,因為愛在石頭縫隙之間活動,而且身體上有黑色的斑紋,所以這種小魚被叫做:溪石斑,是南方水域常見的一種小魚,溪石斑對於環境要求相對苛刻,水質出現汙染就很難存活,水域之中有溪石斑的存在,也側面的說明了這裡的水質質量奇佳,是沒有受到過汙染的水域。
  • 以前農村河流,七星魚到處都是,如今幾乎絕種,200元一斤買不到
    這類天然的的魚在如今能賣去100-200斤不一,並且十幾年前到處都是,現如今最終難求。它究竟是什麼魚呢?它便是大家沿海地區獨有的魚類,在大家廣西省之前很普遍,可是因為大家過多打撈,如今江河中難以尋找它的蹤跡。
  • 這種植物長得像野菊花,在以前數量很多,現在賣到18元一斤
    這種植物長得像野菊花,在以前數量很多,現在賣到18元一斤在農村這種非常接近自然環境的地方肯定最不缺少的就是野生植物了,這些野生植物的種類是非常多的,而且有些植物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可能一些不認識的人以為是用一種植物了,就被說我們經常認錯的牛筋草和馬唐
  • 溪石斑,一種只屬於小河小溪的特殊魚種,對水質要求極高
    一條小溪,沿岸垂柳依依,樹木蔥蘢,水是清澈見底的,或白或黑的鵝卵石,長著石斑狀或柳葉紋的小魚在石縫間迅疾地穿梭,翠鳥佇立在溪石上,蝦蟹之類翻開石板就可找到,用石塊雜草築成壩跳進去能洗澡。水很清澈河床裡的石頭清晰可見,最可愛的是那些小魚。
  • 石斑你認識幾種?而親民價格的龍膽斑,清蒸得注意哪幾點?
    記得汪曾祺的《人間滋味》裡有一篇寫石斑:我第一次吃石斑魚是一九四七年,在越南海防一家華僑開的飯館裡。那吃法很別致。一條很大的石斑,紅燒,同時上一大盤生的薄荷葉。我仿照鄰座人的辦法,吃一口石斑魚,嚼幾片薄荷葉。這薄荷可把口中殘餘的魚味去掉,再吃第二口,則魚味常新。這種吃法,國內似沒有。越南人愛吃薄荷,華僑飯館這樣的搭配,蓋受越南人之影響。
  • 農村這種野草叫「火炭母」有清熱解毒,止癢等功效,你認識嗎?
    農村這種野草叫「火炭母」有清熱解毒,止癢等功效,你認識嗎?雖然說農村裡各方面的條件都比不上城裡,但是在農村裡卻有很多珍貴的野草。有些野草長得不是很起眼,但是藥用價值卻十分珍貴,就如圖中這一種野草。大家這一種野草的名字叫做火炭母,以前在農村裡十分常見,但是現在這一種植物卻十分少見。這野草過去是農村娃喜歡玩的野草,殊不知現在卻有非常好的藥用價值。這野草全株上下都可以入藥,入藥後有清熱解毒,止癢等功效。現如今在市面上一斤也是要幾十元,是非常珍貴的藥材。若是大家在野外有見到的話,一定要好好珍惜呢。
  • 生長於屋頂,以「人參」命名,過去農村很多,如今8元一斤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生長於屋頂,以「人參」命名,過去農村很多,如今8元一斤 小時候生活在農村地區,大多數人基本都是住在那種古老的瓦房裡面。這種瓦房有一個特點就是冬暖夏涼,現如今很多人住了鋼筋水泥房都在懷念瓦房的好。那些瓦房的上面有時候還會長出不少的野生植物,老人總告誡我們不要去清理掉,這些植物能給我們帶來好運。
  • 如何作釣溪石斑
    大家好我是阿鏢,今天有時間和大家聊聊看如果作釣溪石斑,大家都知道溪石斑屬於小型魚類,常年生活在水質乾淨的溪流或者山體水庫裡面,個體不大,所以這種魚不是任何地方都有的,特別是水質不好的地方基本上看不到它們的蹤影,我個人感覺要釣好它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
  • 深山裡的「溪石斑魚」,棲息在清澈水潭裡,很多人沒見過
    「用蚯蚓很好釣,一下就釣了十幾條,吃口猛得很……」當地的釣友餘師傅驚訝說,原本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這種小水潭裡,魚還真不少。不過,釣起來的這些山魚,除了幾條馬口魚,其他的他卻叫不上名字來。因此,溪石斑魚最早分布在我國大陸的北方地區,小冰河時期開始以後,逐漸向秦嶺以南地區遷徙,如今在我國的東南以及西南地區的崇山峻岭中,都有它們的身影……因為是一種冷水魚,隨意溪石斑基本只棲息在山林水潭裡,一般的江河裡比較少見,因此許多人都不認識它。
  • 生長在巖壁上的植物,以前農民用來燒火,如今成100元一斤稀罕貨
    生長在巖壁上的植物,以前農民用來燒火,如今成100元一斤稀罕貨農村在人們的印象中一直都是有淳樸善良的人民,熱情好客的農家人會把自家的好東西拿出來,專門招待遠道而來的客人。就像我們今天要說的這種巖耳,這種野生植物看起來並沒有這麼作用,就像乾枯的樹葉一樣,而且它們的形態並不美麗,就算拿來做標本也不好看,所以只能用來燒火了,農民們也不知道這種植物有什麼作用巖耳的形態十分醜陋,就像乾枯的櫟樹葉子,如果不是因為長期生活在農村的話,就連農民都沒有辦法去分辨出這種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