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喜洲鎮卻是個奇蹟……進到鎮裡,仿佛是到了英國劍橋……」如今的喜洲,已不復當年老舍文字裡的風採,卻有個叫林登的美國人不遠萬裡跑過來,一心一意要保護中國的老院落和傳統文化,並且做成了聞名於世的典範,這似乎也是個奇蹟。
沿著喜洲的石頭巷子步行,只見兩旁的深宅大院雖多已破敗,卻依舊儒雅莊重,令人稱嘆。林登(Brian Linden)的客棧喜林苑就在巷子旁。這裡原為喜洲商幫中楊品相老先生的府第,是一處作為文物保護的白族老宅院。這座土木結構的大宅子,建造於上世紀40年代,雕梁畫棟,一如當年,照壁上雅麗的一抹藍還是當年來自德國的染料。歷史上的喜洲可是大理最富有的小鎮,富商們會把孩子送去歐洲讀書。
作為喜洲古鎮進行開發的第一個項目,從2006年開始,林登夫婦花了兩年時間與當地政府和文化局討論,最後拿下了20年租賃期。在修復破敗的院落時,幾乎未作任何更改,只是加了燈、排水系統及汙水處理系統,甚至保存了很多古物,作為接待處的堂屋裡還懸掛著楊品相先生的照片和資料。林登認為,保留原來的房間面貌比改客房更有意義,這是記錄歷史的方式。「1984年我第一次來到了中國,給我的人生帶來了新希望,我對這片土地心懷感激。我在美國可以生活得更好,但是我賣掉了房子,帶著太太孩子舉家遷徙到了喜洲。我並不想找一塊漂亮的土地蓋漂亮房子,這任何人都可以做到,我也不想把一個文物做成商業模式。喜林苑不是一個很賺錢的項目。我有一個理想,希望能夠創造一個文化平臺,讓外國人真正了解中國的歷史和傳統文化。」
林登和太太當年走遍了整個中國,拜訪了無數古村鎮,最後決定留在喜洲,他說這裡民風淳樸,氣候宜人,歷史還在,古建築也還在。喜林苑有點像一個可以居住的博物館,林登為這裡注入了新的靈魂。這個地方只有16間客房,但有48名員工,而且都要熟悉當地文化。圖書館裡有2000冊圖書,供客人隨時翻閱。林登收藏的宋元明時期的古董就擺在公共區域和房間裡,還有大理國的佛像和窗雕讓客人更深入體驗本地文化。這裡接待過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人和藝術家,舉辦過藝術展覽,有白族傳統洞經音樂欣賞活動,有人教書法和太極,還有藝術家自發來教國畫。
作為一個新大理人,他為這座古城過於迅猛的開發速度感到憂心。他自嘲自己是個少數派,希望人們尤其是知識分子和藝術家在介入一個歷史區域時,儘量尊重在地文化和居民,思考如何從內在創造新模式。
林登 美國人,曾遊歷八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984年來到中國之後就與這裡結下了不解之緣,目前與太太和兩個兒子定居在大理喜洲。
最新的兩期微信小編會以單篇小文章的形式為大家展開這些故事,敬請關注~
您也可以回復《安邸AD》官方微信,輸入以下名稱查看更多故事:
張揚
葉永青
韓湘寧
趙八旬
王江
林登
Henrik&Wing
王丹
蕭望野
趙揚
阿德
趙定龍
精品閱讀詳見《安邸AD》三月號「AD話題」《家在大理》!
《安邸AD》3月號紙刊2.15奢賞上市,iPad版同步呈現!小而彌「精」——大都市空間有限寸土寸金,小而精一樣講求品質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