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 王遠徵
兩企業專利「摩擦」由來已久;被仿製藥品已在多國撤市;國家食藥監總局要求補充臨床研究
一份聲明,讓四環製藥與齊魯製藥在專利方面多年的糾葛再生「摩擦」。
11月20日,達曉律師事務所發布「關於對四環製藥專利金獎提出異議的聲明」,稱國家知識產權局公示的「第十九屆中國專利獎評審結果」中,預獲金獎項目中的第10項——北京四環製藥有限公司申報的發明專利存在弄虛作假行為。
11月23日,達曉律師事務所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該聲明是受齊魯製藥委託提出的,並已委託相關機構進行了實驗,數據與四環製藥方面提供的數據相矛盾。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目前中國專利獎評審辦公室已經收到達曉律師事務所的異議材料,正在組織專家對異議書涉及內容進行相關處理。不過記者多次撥打北京四環製藥,一直無人接聽。
律所聲明指四環製藥實驗數據矛盾
達曉律師事務所在發表的聲明中稱,北京四環製藥有限公司(四環製藥)申報的名為「一種安全性高的桂哌齊特藥用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和其應用」第ZL201110006357.7號發明專利(簡稱357專利),文本存在嚴重的弄虛作假行為。
聲明中提及了該專利的主要問題包括:357專利說明書記載的一系列實驗數據不僅與三家權威機構的實驗數據完全相悖,且其自身實施例的數據之間互相矛盾;357專利系仿製藥雜質專利,原創性和重要性低,原研藥產品早於上世紀70年代便問世;357專利聲稱其解決的安全性問題至今仍未證實,國家食藥監總局於2016年發函要求四環製藥於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本品上市後的臨床研究工作,並將補充申請上報總局,而目前該臨床研究工作尚未完成。因此,達曉律師事務所認為四環製藥的357專利不符合《評獎辦法》「技術先進,解決本領域關鍵性、重要性技術問題」的評獎標準。
達曉律師事務所在聲明中還認為,在保護期滿後,四環製藥又編造雜質的毒性數據,將桂哌齊特氮氧化物定義為有毒雜質,而訂入質量標準,從而達到其繼續壟斷市場的目的,這也不符合《評獎辦法》對專利獎「對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突出的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的要求,不應被授予專利獎。
評審辦公室正對相關內容再評審
達曉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林蔚告訴新京報記者,此份異議聲明為受齊魯製藥委託提出的。關於藥品的藥物毒性和殺蟲活性,律師事務所方面也委託相關機構進行了實驗,數據與四環製藥方面數據相矛盾,「相關證據已經提交評審辦公室,目前不方便公開。」
新京報記者隨後與齊魯製藥取得聯繫,對方稱已經委託律師事務所,一切以聲明為準。
針對律師事務所和齊魯製藥的事宜,11月24日,新京報記者致電中國專利獎評審辦公室。工作人員表示,已經收到達曉律師事務所的異議材料,目前正在組織專家對異議書涉及內容進行相關處理,待專家形成意見。具體何時能夠出具處理結果和授獎決定,目前還不確定。該工作人員還稱,評獎程序本就設有異議處理時間,這一異議情況應該不會影響正常的授獎時間。
北京四環製藥有限公司為港股上市公司四環醫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四環醫藥)全資附屬公司。對於專利獎遇到的異議,新京報記者多次致電北京四環製藥有限公司,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隨後又致電四環醫藥表明採訪需求,對方要求留下聯繫方式,稱如有回覆,會與記者聯繫。但截至發稿前,四環醫藥方面未與記者取得聯繫。
馬來酸桂哌齊特年銷售額曾超10億元
此次被質疑弄虛作假的357專利涉及藥品為一款仿製藥品——馬來酸桂哌齊特,由法國賽諾菲-安萬特公司開發,1974年首次在法國上市,主要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治療。四環製藥是國內首家仿製桂哌齊特藥物的企業,於2002年4月獲準生產銷售,並擁有6年的專利保護期。
資料顯示,2010年,馬來酸桂哌齊特成為國內最暢銷的藥品之一,銷售額超過10億元,這也使四環製藥成為心腦血管病領域最大的生產商。
四環醫藥年報顯示,2016年營收為31.86億元,其中包括馬來酸桂哌齊特在內的心腦血管藥物佔營收總額的94.4%。馬來酸桂哌齊特為該板塊第二大產品,2016年營收為4.95億元,比2015年下降18.6%。對此,四環醫藥的解釋是因醫保控費,該產品在一、二線城市大、中醫院銷售遇阻導致,隨著四環醫藥對市場開拓的努力,該產品降幅已經收窄。
而齊魯製藥是首批通過國家新版GMP認證企業,主要從事治療腫瘤、心腦血管、抗感染、精神系統、神經系統、眼科疾病的製劑及其原料藥的研製、生產與銷售。據山東媒體報導,集團建有九大生產基地,在30餘個製劑市場佔有率全國第一,10個原料藥產品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201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4.75億元,上繳稅金16.1億元。
有報導稱,齊魯製藥因欲製造與四環製藥同類的馬來酸桂哌齊特藥品,曾向四環製藥尋求相關專利實施許可,卻未能成功。
(下轉D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