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報告:一季度中國港口生產增速強勢回升

2020-12-13 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港口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球GDP較上季度增長2.7%,全球製造業PMI指數較上季度上升0.37,延續了前兩個季度的上行趨勢。受益於國際油價價格走低、大宗商品市場「供需兩旺」、外貿環境有所改善,全球主要港口吞吐量快速回升。

  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同比增長5.75%,環比上漲2.99%,增速略有回暖。其中,受全球經濟景氣度回升,歐美發達經濟體的經貿活動增強,國際貿易需求回暖,全球貨櫃量同比上漲4.6%。

  在貨櫃運輸需求旺盛和國內原油需求旺盛的提振下,中國國內貨物吞吐量也增長明顯。報告顯示,國內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29.9億噸,同比增長7.6%,增速較去年同期、去年全年分別加快了5.2個百分點和3.9個百分點,其中內、外貿吞吐量同比分別增長7.7%和7.3%。國內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櫃吞吐量5371萬標箱,同比增長7.2%,增速較去年同期加快5.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港口原油吞吐量達到14286.53萬噸,同比增長12.9%,遠高於去年同期的2.7%。總體來說,一季度中國港口生產增速強勢回升。

  報告還顯示,一季度,全球碼頭運營商市場整體呈現復甦趨勢,所統計的全球主要碼頭運營商權益吞吐量均呈現正增長態勢,且增速相比去年上漲迅速,杜拜環球增速更是高達19.9%。

  其中, 從權益吞吐量來看,一季度各碼頭運營商吞吐量增幅均優於去年。招商局港口一改去年一季度負增長頹勢,逆勢上揚同比大漲10.9%。中遠海運港口穩紮穩打,其新收購的碼頭資源帶動權益吞吐量同比增長6.1%。此外,國外碼頭運營商同比增速也呈現良性發展趨勢,所統計的國外運營商吞吐量平均增速均已超10%。

  報告認為,從本季度觀望全年,作為航運企業背景的全球碼頭運營商正不斷整合自身資源,並加深全球碼頭網絡布局進行組合投資,使得整體碼頭資源的集中性明顯,隨著市場的不斷復甦,全球碼頭運營商吞吐量仍有上升空間。

相關焦點

  •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全球港口發展穩中向好
    作者: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 趙楠 主任助理 謝文卿  日前,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受全球整體經濟環境影響,2016年,全球主要港口共完成貨物吞吐量約153.95億噸,增速較2015年有所回升,但總體仍保持2.11%的低速增長。2017年,預計全球港口吞吐量增長有望弱勢復甦。
  • 全球港口生產形勢全面放緩—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2019年4月,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18)》。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經濟持續溫和增長,全球GDP增長率與2017年持平,仍為3.7%,但區域經濟分化明顯、債務負擔高企;2018年全球貿易局勢緊張,貿易增速高開低走,全年增速為4.2%,較2017年回落0.5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進口貿易量增速大幅下滑。
  • 國際十大港口7個在中國,但國際十大航運中心只有一個在內地!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包含3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主要從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個維度表徵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全面衡量並真實反映一定時期內國際航運中心港口城市綜合實力。
  • 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需要按城市發展需要對港口功能、性質、布局規划進行重新定位思考,進行城市化改造。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年**半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發展總體呈現先減速後加速的趨勢,內貿總體好於外貿,內河港口吞吐量增長情況好於沿海,但內外貿和內河、沿海增速之間的差距有所間距小。
  • 上海位列全球十大航運中心第六
    《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16)》發布——  上海位列全球十大航運中心第六  本報訊 記者沈則瑾報導:《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16)》日前在上海發布。綜合評價結果顯示,全球十大國際航運中心中,新加坡、倫敦、香港依舊位列前三,上海穩居第六。
  • 中國加快港口結構調整 重點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中國加快港口結構調整 重點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中新社上海十月三十一日電 (記者 褚婷婷)中國交通部副部長洪善祥今日在上海舉行的國際海運高級論壇上表示
  •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合理開發港口資源 還能...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合理開發港口資源 還能提高議價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23
  • 國際航運中心10強中有5個位於亞洲 新加坡、倫敦、上海居前三
    加強對全球供應鏈以及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發展的關注,將有助於應對航運業的挑戰。近日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下稱「報告」),從 3 個一級指標、17個二級指標評價了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的綜合發展水平;對全球航運發展進行了整體展望。
  • 2019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大事件揭曉
    近期,中國經濟信息社發布「2019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大事件」,展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一年來的足跡和進展。三、上海繼續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第四,上海港貨櫃吞吐量4330萬標準箱,連續10年世界第一2019年7月,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滬發布,新加坡、中國香港、倫敦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憑藉快速發展的現代航運集疏運體系,不斷提升的航運服務能力,自貿試驗區的驅動效應和持續改善的營商環境,航運發展水平緊追倫敦,繼續位列第四。
  • 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需要按城市發展需要對港口功能、性質、布局規划進行重新定位思考,進行城市化改造。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顯示,**年**半年,中國規模以上港口發展總體呈現先減速後加速的趨勢,內貿總體好於外貿,內河港口吞吐量增長情況好於沿海,但內外貿和內河、沿海增速之間的差距有所間距小。
  • 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前三甲!2020年「中國航海日」活動精彩...
    另據2020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上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強,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 根據論壇上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強,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以上海為代表的亞太地區航運中心,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勢頭,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加速「東移」。
  • 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認為,放眼**年我國港口發展,港口吞吐量可望穩定增長,增速則穩中有降。預計**年全國沿海港口吞吐量實現約5.5%的穩定增長,達84.5億噸左右。其中沿海港口煤炭吞吐量增速約達3%,礦建材可實現5%的增長,但金屬礦石增速則降至約4%,石油及製品吞吐量增速降至2%。
  • 2017年10大國際航運中心在滬揭曉 亞太區城市表現搶眼
    新華社上海7月19日電(記者何欣榮、賈遠琨)19日,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波羅的海交易所推出的《2017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在上海發布。根據報告,新加坡、倫敦、香港位居國際航運中心前三甲,上海等亞太區城市表現搶眼。
  • 《郵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主題郵展在滬開幕
    7月3日下午,《郵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郵展在全國唯一的航海郵局內開幕,用郵品講述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歷程,也為滬上「四史」教育提供了更為翔實的素材。這次郵展將持續到8月31日。▲ 《郵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郵展導覽圖郵展以獨特的視角,徐徐鋪開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建設發展歷程。
  • 2018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滬發布,上海居全球第四
    7月10日,2018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上海發布,新加坡、香港、倫敦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排名提升一位至第四,亞洲航運中心崛起趨勢愈加明顯。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包含3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主要從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個維度表徵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發展的內在規律,全面衡量並真實反映一定時期內國際航運中心港口城市綜合實力。指數結果顯示,2018年全球綜合實力前十位國際航運中心分別為新加坡、香港、倫敦、上海、杜拜、鹿特丹、漢堡、紐約、東京、釜山。
  • 超越香港,上海首度躋身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之列!
    上海港貨櫃吞吐量十連冠、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服務水平與營商環境穩步提升……7月11日在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發布的《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0)》顯示,上海首次躋身國際航運中心排名前三強,僅次於新加坡和倫敦。
  • 一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季節性回落 預計二季度迎來復甦
    原標題:一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季節性回落 預計二季度迎來復甦 摘要 【一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季節性回落 預計二季度迎來復甦】長江航運指數辦公室近日發布的長江航運景氣調查報告顯示
  • 【新聞】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發布 上海位列全球航運中心第四
    2019 年,全球航運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前10位分別為新加坡、香港、倫敦、上海、杜拜、鹿特丹、漢堡、紐約-新澤西、休斯頓、雅典。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滬發布,新加坡、香港、倫敦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繼續位列第四。
  • 北外灘提升能級 助力上海全面建成國際航運中心
    航運服務業聚集效應初現今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上海已集聚了包括中遠海運集團、中國船舶集團等在內的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截至去年底,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輪公司中的39家、全球五大船舶管理機構中的4家、國際船級社協會正式成員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5的郵輪企業均在滬設立了區域總部或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