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合理開發港口資源 還能...

2020-12-13 每日經濟新聞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合理開發港口資源 還能提高議價能力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23 01:39:18

每經編輯 每經記者 李婷    

◎每經記者 李婷

2015年以來,國內港口整合風起雲湧,其中又以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主。

這些港口目前狀況如何?在供給側改革以及「一帶一路」的總體框架下,這些港口的整合路徑是怎樣的?

帶著種種疑問,《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趙楠。

優化稀缺的岸線資源

NBD:港口整合熱潮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趙楠:其實,港口群資源整合併非是近兩年才興起的,早在20世紀末,我國便已出現了港口群的資源整合,那時上海成立了組合港管委會,統籌上海、江蘇和浙江的港口發展。

寧波港和舟山港早在2005年便開始探索資源整合,從政府層面設立寧波-舟山港管委會,負責兩港規劃管理和深水岸線的有序開發,協調兩港一體化重大項目建設。但該機構的職能仍主要側重於協調兩港的發展,而並非直接對兩港進行管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之後我國沿海許多港口群也開始進行資源整合。

NBD:港口整合的原因是什麼?最近這一波港口整合潮又有哪些新因素?

趙楠:原因主要包括這幾點:國家宏觀發展戰略轉變,逐步由單點式向區域式發展,港口群資源整合成為我國區域發展戰略的組成部分;優化稀缺的岸線等資源配置的目的。從十七大開始,我國便十分注重「兩型」發展,即資源集約型、環境友好型。因此從合理開發的角度考慮,通過資源整合,有利於合理開發岸線,避免港口的過度開發;避免港口群惡性競爭的問題。自2003年以後,我國港口的密度不斷加大,因此各港口對腹地的爭奪也日趨激烈,應該避免這種無序的惡性競爭。

近兩年出現了新情況:產能結構性過剩問題出現。總體來看,我國沿海港口產能的供需比已經達到1.2,較相對合理的1.1已經高了不少。港口群通過整合,能避免產能增加,並解決產能分布不平衡的問題,這就是港口的供給側改革。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隨著近兩年的大勢所趨,航運聯盟必然會對港口帶來議價方面的挑戰,港口企業通過整合,一方面可以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對航運聯盟的議價能力。

港口群資源整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些案例是為了解決在前期整合過程中出現的瓶頸問題。例如寧波、舟山兩港實際是在之前整合基礎上的深化,廣西北部灣港口群的整合方案也是如此。

因地制宜選擇模式

NBD:政府主導模式和市場主導模式,哪一種成功概率較高?

趙楠:港口群資源整合併沒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也沒有說政府主導資源整合就好或者企業主導資源整合就好。要因地制宜地選擇港口群的資源整合模式。

對於存在自然資源共用的那種情況,為了合理的配置自然資源,則需要對行政資源進行整合,即需要政府主導模式。對於為了更合理地配置市場資源、避免市場的過度惡性競爭的那種情況,則可以推進市場為主導模式,例如寧波港與舟山港,當然有些港口群也可兩種整合方式均實施。

NBD:港口整合中出現了什麼樣的問題?

趙楠:寧波-舟山港之前的整合,由於屬於鬆散型的模式,整合力度便相對較弱,很難真正對港口資源的優化配置起到作用,各港口仍各自為戰實施開發和經營,並且在資源合理配置方面兩個港口仍會存在一些分歧,難以有效地實現在兩港之間的合理配置。

NBD:目前港口整合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和方法?

趙楠:關於港口轉型升級的做法目前來看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通過「網際網路+」搭建大平臺。可以看到,有些港口的發展已經逐步在利用網際網路構建港口平臺,整合船代、貨代、貨主等,以港口作為信息資源集聚地的優勢,構建港口供應鏈網絡平臺。二是借力「一帶一路」走出去。很多港口企業開始在海外投資布局,包括貨櫃碼頭、能源碼頭等,尤其是和一些大宗散貨的貨主企業共同走出去。三是港口功能的拓展延伸,例如拓展港口金融、港口物流、港口加工功能等。

相關焦點

  •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全球港口發展穩中向好
    作者: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港口研究室主任 趙楠 主任助理 謝文卿  日前,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16)》(以下簡稱《報告》)。其中美洲的蒙特婁港保持兩位數以上的增速;亞洲的新加坡等大多數傳統大港增速均在5%以下,生產形勢穩定但缺乏增長動力;而亞洲的上海港,美洲的長灘、桑託斯港,歐洲的鹿特丹港等港口則在國際貿易低迷的影響下,跌入負增長區間。  按地理位置劃分,全球各大洲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漲跌不一。
  •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報告:一季度中國港口生產增速強勢回升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宋薇萍)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近日發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全球港口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一季度,全球GDP較上季度增長2.7%,全球製造業PMI指數較上季度上升0.37,延續了前兩個季度的上行趨勢。
  • 全球港口生產形勢全面放緩—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
    2019年4月,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18)》。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經濟持續溫和增長,全球GDP增長率與2017年持平,仍為3.7%,但區域經濟分化明顯、債務負擔高企;2018年全球貿易局勢緊張,貿易增速高開低走,全年增速為4.2%,較2017年回落0.5個百分點,發展中國家進口貿易量增速大幅下滑。
  • 中國加快港口結構調整 重點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中國加快港口結構調整 重點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     中新社上海十月三十一日電 (記者 褚婷婷)中國交通部副部長洪善祥今日在上海舉行的國際海運高級論壇上表示
  • 向海而興|顧家駿:歐洲四大港口實地考察與航運中心前期論證
    受命接下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研究課題 1994年夏天,交通部下屬的水運研究所有同志向交通部部長黃鎮東提出建議,認為上海「三個中心」還不夠,應該建設第四個中心即國際航運中心。黃鎮東部長也很贊同,正好那個時候李鵬總理到全國各地考察,黃鎮東部長在隨行的過程中向李鵬總理提出,建議上海建立國際航運中心。李鵬總理聽了也感覺有道理。
  • 粵港澳大灣區港口資源整合 爭取世界航運話語權
    日前,廣州發布的《建設廣州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提出三年後廣州港的綜合實力、現代化建設水平走在全國港口前列,自由貿易港建設取得突破,在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航運樞紐建設中發揮引領作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再上新臺階。並將以南沙港區為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加快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
  • 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預計2030年中國將成全球第一大郵輪旅遊市場
    3月31日,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召開「《2030中國航運發展展望》發布會」,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了解到,2030年,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郵輪旅遊市場,預計2030年內地居民出境旅遊市場將達到接近
  • 香港港口:高端航運服務業帶來新機遇
    然而自2005年,新加坡超越香港,一舉成為全球吞吐量最大的貨櫃碼頭,自此10餘年間,香港分別被上海、深圳、釜山等超越,香港港口的國際排名持續下跌,2018年跌至世界排名第七。根據香港海事處最新統計數據,今年前四個月,香港貨櫃吞吐量為600萬標準貨櫃箱,較去年同期下跌7%。下跌的原因不止一個。
  • 《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19)》發布 我國原油進口量增長強勁
    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記者從上海海事大學獲悉,該校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於4月29日發布《全球港口發展報告(2019)》。每年發布的《全球港口發展報告》由該中心港口發展研究所所長趙楠博士率領的團隊完成,報告的相關數據多次被聯合國貿發會議發布的《全球海運報告》引用,在全球航運業界具有一定的影響力。記者了解到,2019年全球港口貨物吞吐量走勢分化。除中國港口貨物吞吐量整體保持增長外,歐洲、美洲和大洋洲主要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均有所放緩,約一半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速陷入負增長。
  • 【新聞】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發布 上海位列全球航運中心第四
    核心提示: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從港口條件、航運服務和綜合環境三個維度,全面反映國際航運中心城市的綜合發展水平
  • 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研究分析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在多年港口碼頭行業研究結論的基礎上,結合中國港口碼頭行業市場的發展現狀,通過資深研究團隊對港口碼頭市場各類資訊進行整理分析,並依託國家權威數據資源和長期市場監測的資料庫,對港口碼頭行業進行了全面、細緻的調查研究。
  • [公告]連雲港::關於成立連雲港港口集團財務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
    隨著工業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十二五」期間戰略性資源、原材料和產品仍將保持比較大的進出規模。港口建設將在「適度超前」的原則下穩步推進,國家將加大岸線開發利用的審批力度以及港口建設的監管力度,保持港口建設的規模和速度,合理把握碼頭建設節奏,有序推進新港區開發建設。
  • 2020-2026年中國港口碼頭行業現狀分析與發展前景研究報告
    早期位於城市中心區域的港口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其傳統功能逐步收縮。城市發展對土地資源及濱水地區空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導致佔據水際岸線資源的老港區與城市規劃發展戰略不一致。需要按城市發展需要對港口功能、性質、布局規划進行重新定位思考,進行城市化改造。  市場容量  **年,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12億噸,同比增長5.17%,**年港口生產增勢平穩。
  • 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發布 上海位列全球航運中心第四
    2019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在滬發布,新加坡、香港、倫敦位列全球國際航運中心三甲,上海繼續位列第四。
  • 2019年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十大事件揭曉
    新華財經上海2月4日電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揭牌,長三角港航一體化加速前行,全國首個郵輪旅遊示範區獲批,上海空港的體量品質進一步提升……在過去的2019年,上海以善作善成的勁頭,朝著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目標發起衝刺。
  • 廣州出臺「航運29條」研究推進南沙港五期碼頭等工作
    原標題:廣州出臺「航運29條」:研究推進南沙港五期碼頭,打造華南貨櫃調撥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廣州籌謀增強國際航運綜合服務功能。作為「千年商都」、自帶「碼頭基因」的廣州,當前正進一步發力航運。近年,從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和提升城市功能地位出發,廣州極其重視航運發展,先後提出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國際航運樞紐等諸多目標,並兩度出臺相關「三年行動計劃」。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進一步指明了廣州航運發展方向。
  • 重磅|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
    該《意見》明確了天津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的發展定位到2025年天津作為北方國際航運樞紐的地位更加凸顯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入世界前20位到2035年天津港成為世界一流港口國際航運中心排名進一步提升貨櫃吞吐量力爭達到3000萬標箱
  • 探索未知 領航未來——上海港支撐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綜述
    根據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國家戰略,到2020年,上海將基本建成航運資源高度集聚、航運服務功能健全、航運市場環境優良、現代物流服務高效,具有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國際航運中心。為全景式展現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全方位記錄耕耘者們的奮鬥歷程,特開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崛起之路》欄目,其中「跨越」篇,將總結回顧在海空樞紐建設、綠色發展、現代航運服務能級提升、區域協同發展等方面的跨越式發展;「見證」篇,將請上海市交通委、上海航交所、上海海事法院等單位相關負責人,講述重大突破、重大變革背後的故事;「今昔」篇,將以成組對比圖片或單圖的形式,
  • 中國港口群集體轉型為全球港口發展賦能
    2016年4月,香港成立海運港口局,負責制訂策略和政策,推動香港的高增值和專業航運服務業增長,促進人力培訓以及提升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地位。「每個航運中心都有自己的特點,比如倫敦港依託航運金融業,上海港則貨櫃吞吐量巨大。
  • 圖說上海國際航運中心丨全球航運機構雲集上海
    2020年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基本建成之年,為展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果,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在全社會的顯示度,由上海市推進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主辦,上海市交通委、中國航海博物館承辦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成果展」,於2020年7月11日-7月31日,在上海市虹口區東大名路501號白玉蘭廣場L層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