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創新成生態 順應市場聚要素 山東濱州打造新時代實業創新樣本

2020-12-16 齊魯網

在山東省16個地級市中,今年1-10月份,濱州市的工業技改投資增速位列第一,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位列第二,一般財政預算收入增速位列第三,前三季度,濱州GDP增長2%,排在全省第6位。然而,在2018年時,濱州的這些經濟指標還處於省內靠後的位置。

從「落後濱州」走向「富強濱州」,近兩年來,濱州立足自身實情打造濱州方案,通過對原有理念、配置和模式等全生態的改革創新,推出「產教融合、實業創新」雙型城市樣本,順應市場導向,推動科學家、實業家、金融家握指成拳,實現創新鏈、產業鏈、教育鏈、金融鏈深度融合,塑造了具有競爭力的創業創新生態,也激活了企業創新創造能力,吸引了各方創新要素落戶濱州,進入了歷史上發展質量最好的時期之一。

立足實情選路徑

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說,「濱州要發展,先看我們有什麼。」

濱州是一座實業之城,擁有高端鋁、精細化工、家紡紡織、食品加工和畜牧水產五大千億級產業集群,營收突破萬億元。在全市各類企業佔比中,民營企業佔了96%,擁有魏橋集團、京博集團、濱化集團和西王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企業。據統計,今年1-10月份,濱州市民間投資增長8.3%,佔全市投資比重的70.8%。

濱州方案首先要立足城市發展所需。「濱州市的經濟結構特點是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工業實業為主體,在山東省中,工業經濟基礎是比較強的,這是比較優勢,所以要抓優勢產業,抓實業發展。」佘春明說。

知道「有什麼」,還要看「處在什麼位置」。佘春明介紹,由於歷史原因,濱州市的工業基礎性產業大多是原料型、粗放式的,在市場競爭面前利潤越來越薄,這種低端的工業發展不可持續。要改變這種狀況,只有以實業為基礎抓科技創新。

創建「雙型」城市

佘春明是按「有解思維」來布置工作的。「對未來的信心,來自於明晰的發展路徑,而不是簡單的喊口號。」

順應企業變革、教育改革、金融創新的發展趨勢,濱州市提出建設「產教融合、實業創新」雙型城市。通過產業和教育相融合,解決人才結構性需求問題,打通人才與產業的通道,實現良性循環發展,並用實業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這也應和了我國新發展格局的基礎邏輯,是以人才驅動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產教融合」是以實業角度培養人才,入學即入職,畢業即就業。在佘春明看來,像濱州這樣的地方城市,要以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為重點,來支撐一個地區產業的發展。

創新是順應市場需求,佘春明認為,「在發展中遇到那些不知不會的東西,政府要順應市場導向,讓市場對資源的配置起決定性作用。」比如,為改變濱州鋁業「大而不強」問題,濱州市政府推動魏橋集團與中國科學院、中信信託開展戰略合作成立魏橋國科研究院,讓科學家、實業家、金融家握指成拳,根系實業,智匯科創,推動魏橋集團從「創業魏橋」向「科技魏橋」演變。今年1-10月份,魏橋集團實現銷售收入2435億元、增長8.34%,利潤115億元、增長78.9%,創歷史新高。高端鋁產品佔比從2019年初的24.7%,提高到今年的46%。10月份,其所在的鄒平高端鋁材產業基地被科技部認定為全國唯一的高端鋁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

濱州以魏橋國科研究院的合作探索為基礎,引領更多企業、科研單位、高校、金融機構相聚合,構建「五院十校N基地」的全域創新格局,形成「產學研金服用」科創體系,實現創新鏈、產業鏈、教育鏈、金融鏈深度融合,區域應用型科創高地加速崛起,企業創新創造潛能充分釋放。

有為政府作保障

「有效市場」需匹配「有為政府」,濱州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致力於打造政府和市場「雙引擎」的創新體系,視研發為產業、技術為商品,為科學家、企業家、創業者搭建合作創新平臺。

「幫扶是最好的監管,有為政府要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最好。」實業創新涵蓋了大中小微和初創企業的創新,在佘春明看來,大企業擁有成系統的創新資源,政府不去打擾便好,而中小微企業的創新資源不足,是政府服務的重點。

政府搭建科創平臺,形成創業創新生態池,增強企業科技創新的內生動力。比如,濱州的渤海先進技術研究院,通過做優「八大中心」平臺載體,為中小及初創企業提供技術交易、檢驗檢測、大數據諮詢、設備共享、創意設計、科技成果轉化等公共服務。到目前為止,洽談的項目有300多個,有明確入駐意向的有106個,主要包括三類機構。一類是科技研發機構19家;另一類是研發服務機構34家,主要是為研發機構提供人才、技術、設備、數據、信息等方面的支持;還有一類是商務服務機構,主要是為入駐機構提供工作和生活配套服務。

此外,政府還要用法制化手段來推動工作。在今年中央依法治國辦確定的第一批40個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縣、區)中,濱州位列其中,是山東唯一。

通過市場和政府的相互配合,濱州構建了創業創新生態,也吸引著各方創新要素落戶。據統計,近兩年世界和中國500強在濱州立項投資的項目就有8個,超10億元項目20個。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在濱州市迎賓大道渤海十八路上有一個企業旗幟廣場,這裡升起了105家企業的旗幟。

「科技創新是個中長期行為,我們要在科創中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佘春明認為,企業家是稀缺資源,在創新的同時,要確立企業家的社會地位,提高他們的榮譽感和獲得感。

近兩年,濱州通過對地方經濟貢獻和創新型成果等指標,評選出「金獅獎」「銀獅獎」和「銅獅獎」,並給獲獎的優秀企業在旗幟廣場豎旗,這一舉動在濱州企業界發揮了導向作用,既是約束、鼓勵,又是示範,激勵企業高質量發展,也激發了企業家創業熱情。

此外,濱州厚植企業家成長沃土。每年召開企業家大會,設每單月第三個周五為「濱州企業日」,成立了濱州市企業家協會,組織企業家活動,建立政企定期溝通交流機制,制定了弘揚企業家精神建設高素質企業家隊伍10條意見,全市尊重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蔚然成風。

濱州提升營商環境,順應市場主體期待,持續深化「放管服評」改革,「辦事不求人」理念和氛圍深入人心。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是標準,並聯審批、幫辦代辦是底線,政策直達、專班保障是常態」;深化「拿地即開工」、建設標準地和標準廠房等舉措,獲評全國首批土地儲備項目預算管理改革試點地區;用足用好惠企政策平臺、「宜企壹策」政策推送平臺,實現政策紅利的精準、有效全覆蓋,叫響了辦事不求人的「濱周到」服務品牌。各類市場主體的發展信心和活力持續增強。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楊凡、崔中連]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夥伴。

相關焦點

  • 山東濱州打造新時代實業創新樣本
    從「落後濱州」走向「富強濱州」,近兩年來,濱州立足自身實情打造濱州方案,通過對原有理念、配置和模式等全生態的改革創新,推出「產教融合、實業創新」雙型城市樣本,順應市場導向,推動科學家、實業家、金融家握指成拳,實現創新鏈、產業鏈、教育鏈、金融鏈深度融合,塑造了具有競爭力的創業創新生態,也激活了企業創新創造能力,吸引了各方創新要素落戶濱州,進入了歷史上發展質量最好的時期之一。
  • ...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暢通升級——創建新時代產教融合、實業...
    山東濱州秉持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雙型」城市發展新理念,塑造了極具活力、動力和競爭力的創業創新生態,也激活了企業創新創造能力,使各方的創新要素青睞這裡,紛紛落戶濱州。  編者按:  濱州,渤海之濱;九曲黃河穿城而過,舒緩而安靜的流淌入海。
  • 產教融合,實業創新!濱州正努力建成這樣的城市
    佘春明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的核心地位」。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城市,契合黨中央決策部署、順應高質量發展要求,是立足濱州市情和產業轉型實際的必然選擇。佘春明要求,在下一步「雙型」城市建設推進中,重點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
  • 理上網來|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山東走在前列,濱州擔當什麼
    我們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深入學習領會,抓好貫徹落實,在把握新發展階段中找準定位,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明晰路徑,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作為,緊扣「山東走在前列,濱州擔當什麼;富強濱州建設,百姓得到什麼」,以更大信心勇氣投身到富強濱州建設中去,為山東「走在前列、全面開創」貢獻濱州力量。
  • 沈體雁:推動創新方式變革,打造「創客山東」新名片
    我認為,其核心的問題是創新不足,根本問題是以禮制和等級差序格局為要義的地方文化和地方治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開放創新、包容創新、社會化創新、組織化創新、顛覆式創新、源頭式創新的需要。因此,要把動能轉化和舞動黃河戰略落到實處,必須實現創新方式轉變,重新發現和定位山東在國家文化譜系和創新版圖中的新角色、新使命和新形象,再創「創客山東」新名片。
  • 廣州從化溫泉打造灣區生態價值創新谷
    廣州從化溫泉打造灣區生態價值創新谷 2021-01-15 21:32:5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姜雨薇 責任編輯:姜雨薇
  • 打造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範銳平在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發表主旨...
    今天,我們線上線下互動、「政產學研用投」協同,召開科技創新大會,推出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戰略規劃,發布成都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18條」和人才新政「2.0版」,與社會各界共話成都科技創新、轉型升級的突圍之路,共謀西部科學城協同協作、共建共享的發展之道,以實際行動堅定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打造面向未來的創新載體、營造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
  • 濱州日報評論員文章③加快打造奠基未來發展的「雙型」城市
    ,全麵塑造發展新優勢。這些政策措施,都有明確指向性和權威指導性,需要各級各部門認真研究、深刻領會、準確把握,結合各自工作實際,加快政策對接,推動全會精神在濱州落實落地、見行見效。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2020年7月31日召開的市委九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建設產教融合型、實業創新型城市的意見》。
  • 2萬字深度解析,看山東將如何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的意見》。如何理解這一重大決定的歷史和時代意義?如何將這一《意見》與當前山東經濟社會發展緊密聯繫起來,指導並應用到實際工作中?下一步,山東將下哪幾步棋,進而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近日,大眾日報連推5篇系列報導,訪專家、談《意見》、探案例、析舉措,用近2萬字文字深度解讀山東深化改革創新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 「香港商報報導」濱州人才觀:把「知識流量」轉變為「產業增量」
    傳統工業重鎮的濱州,從未像現在這般渴求著知識存量和流量。8月15日,山東首個以地市名義舉辦的人才節在濱州舉行,自濱州市委書記佘春明的主旨演講中,可以看到這座城市對「人才」內涵和外延的定義。在區域競爭的新常態下,城市已經進入了人才結構調整的階段,對於正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的山東大多數城市來說,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人才招引的比拼其實是城市產業發展的比拼。
  • 創新「智」造,為山東三星集團硬核賦能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隨著國內新基建風口的到來,5G、AI、大數據加速發展,新一代產業變革、企業數位化轉型接踵而來,為產業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開闢了新道路。在這一背景下,山東三星集團順應時代趨勢,以科創硬核賦能,完成了資金、物流、科研科創等多領域的資源對接和深化合作,助力企業在創新中穩健發展,掌控產業發展主導權。在油脂精煉加工領域,山東三星集團旗下長壽花食品根植創新基因,打破國內原有食用油行業格局,獨創發明「金胚12道」等集成創新技術,逐步成長為中國玉米油行業領軍企業。
  • IBS創新商學院產業加速器模式打造美業創新生態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創新發展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2020年9月國 務院辦公廳關於以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倡導各行業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新業態與新模式以及各類業態的融合發展的新舉措,鼓勵各行業形成創新發展的示範領軍品牌。
  • 產業創新全要素解析,技術布局、市場開拓、資本生態如何形成合力?
    本場分享嘉賓及議題 1.行業創新加速器,農業食品投資的價值思考 經緯中國投資副總裁 王秋 2.數字貿易時代農產品流通的新變局和新價值
  • 推動綠色技術創新完善市場機制是關鍵
    作者:陳慶修  推動綠色發展,根本在於綠色技術。綠色技術是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新型現代技術。綠色技術創新是對傳統技術創新的優化,是生態文明視域下技術創新的升級版,也是推動綠色發展的不竭動力和現實需求。
  • 新一輪省校合作協議籤約,「復旦·山東創新發展...
    他說,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加快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發展基礎不斷夯實,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發展質效持續提升。當前,山東發展面臨難得歷史機遇,亟需創新第一動力和人才第一資源。希望雙方在人才培養、幹部交流、科研攻關、創新機構建設、重大政策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助力山東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 打造健康智慧餐飲新模式!山東智能食品全產業鏈創新中心在諸城啟動...
    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冷凍冷藏食品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姜燕京介紹,「創新中心」是由政府、行業協會、食品企業共同發起組成,運轉模式由發起協會對意向成員進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實行資源信息共享,形成以研發、孵化、展會、平臺共享的聯合機構,成立「創新中心」是食品行業發展需要,也是食品市場消費升級的要求。
  • 融聚5G時代創新能力,中國聯通用「新沃雲」巡展開啟賦能新徵程
    面對國內外新形勢,中央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化數位化基建、構建數位化循環、推動數位化創新,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點。而在山東濟南,一場由中國聯通舉辦的新沃雲巡展會,開啟了雲計算國家隊賦能新格局建設的新徵程。
  • 優形斬獲中國創新營銷金獎,打造粉絲營銷新樣本_綜合_江西網絡廣播...
    後疫情時代消費升級優形品牌營銷加速出圈在中國創新營銷大獎頒獎典禮上,新鳳祥集團副總裁、鳳祥股份副總裁周勁鷹介紹:2020年是優形的「破圈」之年,而優形的破圈之路也順應了2020年的新趨勢。
  • 創新驅動未來 紫光海闊榮獲「2020智慧產城運營年度創新企業」丨...
    紫光海闊憑藉在城市產業聚合、創新產業運營、人產城融合等方面的模式創新,榮獲「2020智慧產城運營年度創新企業」。該獎項是基於對引領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在商業模式上有優秀表現和重大創新,並對社會有突出貢獻企業的褒獎。本次獲獎再次彰顯了紫光海闊發展模式獲得了行業及市場的認可,折射出紫光海闊在打造智慧產城生態系統方面的顯著成效。
  • 棗莊與濟青煙三市組共同體,打造「四不像、四都像」創新創業特區
    建設創新創業共同體就是這樣一種有益嘗試,通過科技與市場充分融合,利用市場的無形之手,更加高效、有力地推動科研成果產業化、新興產業規模化、規模產業高端化,加快形成科技支撐經濟發展、經濟反哺科技創新的良性循環。下一步山東省按照「聚焦一個產業、建設一種模式、打造一個生態、形成一個集群」的思路,充分發揮這5家共同體的樣板示範作用,再啟動建設一批創新創業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