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綠豆腐
陳能雄/文
嫩葉流香溢遠清,雖非嘉卉亦含英。
青漿凝作脂酥潤,綠凍裁成軟玉瑩。
觸手已堪消暑去,入唇直覺沁涼生。
與君坐語無觴飲,聊致冰心共碗盛。
小時候,我們一到放暑假,在悶熱的家中坐不住,常常約上幾個小夥伴到小溪中遊泳。溪水清澈見底,我們在戲水之餘,也會垂釣、摸魚、抓螃蟹……在空調還沒有普及的年代裡,小溪是我們消暑的好去處,我們老家還有一種綠色清涼食品,可以清熱解毒,消暑敗火,那就是綠豆腐。
我們遊完泳後,在回家的路上常常會順手摺幾把豆腐柴回去。豆腐柴顧名思義,就是可以製作出綠豆腐的一種植物,我們泰順方言稱之為「鴣雎樹」,製作的食品又叫「鴣雎飯」。豆腐柴是一種野生灌木,葉子呈卵圓形,邊緣有鋸齒,天生有一股香氣,清新淡雅。我們從很遠的地方就能聞到葉子的香氣,循著這股香氣,就能找到豆腐柴。
這種植物再生能力很強,人們折去枝條或摘取葉片,過不了多久又會生長出來。村裡人尋找豆腐柴都是去老地方,我們常在山野中行走,總能記得哪一個田岸、哪一個山腳豆腐柴最多。小夥伴們從小溪裡剛上岸就說:「走,等下子我們往那一條山路走,那裡有許多鴣雎樹。」每次,我們都能折到幾捆豆腐柴,滿載而歸。
我們這些山裡的孩子,認識野果子、野菜,自然也知道如何製作豆腐柴。這些事根本不用麻煩父母親,何況做綠豆腐是件有趣的事呢!我們摘下枝上的嫩葉,放入清水中洗淨,手要輕盈,不要弄破葉子。接著把豆腐柴葉子放入溫水中浸泡幾分鐘,用雙手反覆揉搓葉子,擠出綠色的汁液來,葉汁和清水混合成稠狀液體。然後,用手撈出葉子的渣滓扔掉,取來一塊白紗布,下面放置一個水盆,把濃稠的葉汁全部倒入紗布裡,這樣子經過過濾的葉汁就緩緩滴入水盆當中。盆中的液體浮起一個個小水泡,這時候可以加入小量的清水,把葉汁攪拌均勻。
製作綠豆腐的最後一道工序,是如何把葉汁凝固成「豆腐」,以前農村常用的土方法是用草木灰製成鹼性澄清液作凝固劑。我們為了便捷,把中華牙膏擠出一釐米左右來,放入裝有清水碗中,用筷子把牙膏攪拌成白色液體,接著把牙膏水均勻地倒入水盆中。之後,我們把水盆置放於陰涼處,蓋上紗布,就可以等著綠豆腐吃了。小孩子性子急,我們經常隔幾分鐘就去翻開紗布,用手指觸碰一下葉汁,看看有沒有凝固。約莫過了半個小時,葉汁終於凝成通身碧綠的豆腐,如璞似玉,軟嫩晶瑩,吹彈可破。用菜刀把它切成一塊塊,真像是豆腐塊,人們給它取一個「綠豆腐」的名字,真是貼切至極。
在炎炎夏日,我們看到這樣的碧綠晶瑩的食品,都會感到一股清涼之意撲面而來,更別說親口去品嘗了。我們在碗裡放入一些醬油、剁椒、蒜蓉,或者加一些白糖什麼的,用調羹把綠豆腐裁成小塊,與調料攪拌。輕輕咬一口綠豆腐,爽滑柔嫩,絲絲涼氣,沁人心脾,真是夏天消暑的純天然食品,比冰棒酥軟些,比豆腐清涼些。我和小夥伴們嘴饞,吃了一碗又一碗,幾下子就吃了半盆的綠豆腐。
傍晚時分,父母親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中,我給父母端上一碗綠豆腐,父母親高興地品嘗了幾口,直誇我的手藝好,我聽了心裡甜滋滋的,像是做了一件大好事。綠豆腐的吃法有多種,還可以煮湯吃,母親做晚飯的時候,在鍋中放入適量的豬油、食鹽、辣椒、薑末等調料,把菜鹹和切成小塊的綠豆腐放在一起翻炒,香氣四溢,是餐桌上一道獨特的佳餚。
長大後我出門在外,極少能吃到綠豆腐,每每在手機中看到老鄉曬綠豆腐的圖片,就會勾起我的食慾和回憶。前幾年,我和幾個同事去黃山旅遊,期間順便遊玩了花山謎窟。從石窟中走出來是一條山間古道,我們無意間在路邊長有豆腐柴,同事中有幾個是泰順老鄉,在異鄉看見這種熟悉的植物,真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於是,大家都提議說要帶一些豆腐柴回去,我們沿路折了許多豆腐柴,每個人手中都抱著一捆枝葉。
路上的遊客向我們投來異樣的眼光,問我們要這些樹葉幹嘛?我們笑著說:「這個是豆腐柴,可以做綠豆腐,很好吃的。」遊客們滿臉疑惑,都不知道綠豆腐為何物,也沒有吃過。想想這又有什麼奇怪的呢?城裡的人,習慣了到菜市場裡購買食材,而生活在農村裡的人,靠山吃山,知道那種植物能吃,在饑荒之年,山中的野菜野果就是人們充飢的食物。據說,人們發現豆腐柴的葉子可吃,是看到山中的小鳥時常啄它的葉子吃。有一次山林起大火,山裡人忍飢挨餓多天,就採摘豆腐柴的葉子放在水池裡清洗,葉汁布滿水池,突然天降大雨,雨水把山中的草木灰衝入水池中,豆腐柴的汁液就神奇地凝結在一起。人們用手取一些池中的稠狀物放入口中品嘗,美味可口,從此知道了綠豆腐的做法。
那次,黃山之行,我們折了幾大捆豆腐柴葉子放入車中,驅車幾百裡帶到合肥,請食堂的燒飯阿姨製作綠豆腐。我們忙前忙後幫忙摘葉子、洗葉子,算是重溫了一回兒時記憶。綠豆腐做好後,我們每人都盛上一碗品嘗,有說有笑的,有幾個合肥本地人初次吃綠豆腐,驚喜異常,直呼好吃。大家都說大自然真神奇,饋贈給我們那麼多美味的食物。炎熱的夏日,因為一碗綠豆腐,頓覺清涼無限,也把同事間的情誼聯結在一起。
我們從黃山百裡之外帶回豆腐柴葉,並非是一時興起。每一個出門在外的泰順人,對家鄉的美食都情有獨鍾,讓人魂牽夢繞的不止是那甘美的滋味,還有美好的童年回憶。在很多城市裡,都有泰順人聚居的市場和小區,如果有人回泰順老家,都會事先和大家打個招呼,問他們要捎帶些什麼上來。在盛夏之際,泰順人最想念的美食就是綠豆腐,他們會託朋友說:「你從老家回來,別忘了幫我帶上幾捆豆腐柴葉子。」人們把從家鄉帶上來的豆腐柴做成綠豆腐後,會盛上許多碗,依次分送給隔壁鄰居……
唐代王昌齡有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一碗晶瑩剔透的綠豆腐,就如一顆誠摯冰潔的心,在炎熱的夏天為親朋好友盛上一碗綠豆腐,就是送去了一夏的清涼。無須過多的客套話,情誼都在碗中,真是「一片冰心在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