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又愛又恨的陳查理,白人演員的黃皮戲,至今被視為中國人形象

2020-12-12 子屠龍
《加勒比海盜3》裡的中國海盜

好萊塢電影裡出現的中國人,很少有被中國人認可的形象,比如《變形金剛3》裡猥瑣的「舒化哥」,《加勒比海盜3》裡怪鬍子飄飄的中國海盜。

你留心看《加勒比海盜3》,周潤髮飾演的東亞海盜之王——嘯風船長,鬍鬚是典型的「傅滿洲鬍子」。傅滿洲何許人也?

他是西方最著名的2個中國人形象之一,超級邪惡的壞蛋,「傅滿洲」3字足以讓小孩子停止哭鬧。與傅滿洲齊名的是「陳查理」,一個勤勞的偵探,形象還是很low。

傅滿洲系列電影

如果傅滿洲讓西方人感到恐懼,那麼陳查理就是讓西方人又愛又怕,儘管他們都是虛構的中國人。

西方人相信傅滿洲、陳查理就代表著中國人,現在新一代中國人活躍在世界舞臺,仍被認為是聰明甚至狡詐的群體。

本文談的陳查理,他有一個原型,來自夏威夷的傳奇華人探員鄭阿平。今天檀香山警察局博物館,還保留著鄭阿平的一根趕牛鞭,他曾用這根趕牛鞭逮住賭場70個人。

德比格斯把鄭阿平在唐人街的探案故事,以及他濃厚的中國腔英語,注入到陳查理這個角色身上,一經推出風靡歐美。

陳查理電影海報

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陳查理的形象出現在書籍、電影、電視當中,被認為是影響西方人的中國人之一。

那麼,陳查理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首先,他是1名廣東人,滿嘴粵語味道的英語,發音讓老外頭疼,但詞彙量驚人。其次,他張著1張胖臉,還有1個啤酒肚,特別愛說來自中國的大道理。再次,腦子就像身材一樣豐滿,特聰明的1個人,白人助手還在發愣,他已經知道答案。

30年代,陳查理系列電影被引入中國,當時的魯迅高興壞了。許廣平曾經回憶,當年上海灘只要有陳查理電影放映,無論影院有多麼遠,魯迅都會跑過去看。

在《陳查理在歌劇院》裡,格拉維是最大的殺人嫌疑人,陳查理僅僅憑藉1把刀就還他清白。他解釋道「一把道具刀是不可能連傷二命的!」

「你不要冤枉好人,我可是美國公民。」傅滿洲經常會抓獲白人嫌疑犯,後者看不起黃皮膚的陳查理。陳查理只能回答,「哦,巧得很,我也是美國公民。」

陳查理符合美國人對中國人想像,聰明又謙虛,英語口語錯誤百出,可講的道理又是那麼深刻。從中可以探知普通美國人對中國人的糾結,既覺得中國文化神秘有魅力,又從心底不接受落後的東方群體。

陳查理劇照

扮演陳查理的演員一共有5位,無聲的默劇時代曾讓2個日本人扮演,進入有聲電影後,全部由歐美白人來出演。

好萊塢一共為陳查理拍攝47部電影,其初衷就不是為了給亞洲人看的,一切向著票房,而人家的票房可是歐美人。

陳查理是當年的搖錢樹,福克斯公司靠著陳查理系列電影,撐過大蕭條的經濟危機。可見,當年的陳查理是多麼的風靡歐美,潛移默化影響幾代人。

為了讓陳查理更像中國人,他被塑造成一個「工作狂」形象,還被設定為14個孩子的父親(對中國人愛生孩子的想像)。

了解「邪惡的傅滿洲」,可以點擊下面2篇,哈

西方虛構的2位中國人,1位讓歐美害怕100年,1位拯救福克斯電影!

史上最邪惡的東方人,從「傅滿洲」到「滿大人」,如何影響歐美?

相關焦點

  • 旅美華裔作家黃運特:中國人不要再神化諾貝爾獎
    一個中國人從事美國文學的教學工作,同時遊走在中國文化和美國文化之間,這給了黃運特以不同角度看問題的體驗。他告訴記者,「在此之前,我已經用英文寫過七八本書,但都是象牙塔裡的學術著作,《陳查理傳奇》是第一本用英文寫的通俗讀物,為此我下了很多工夫,經過了十多年的積累與構思,真正做研究則花了一年的時間。其中包括到夏威夷調查陳查理的原型,找到他的舊居,也搜集到很多故事。」
  • 西方偵探害怕中國人,原因竟和韋小寶的「化屍粉」有關?
    在之後的日子,有47部以陳查理為主角的電影在美國陸續問世,陳查理探長也成為美國大眾文化中的經典形象。拋開比格斯的創作不談,陳查理的出現也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的原型鄭平本就是夏威夷檀香山警察局的傳奇人物。其實在第一部陳查理系列小說中,陳查理並非主角,然而其形象卻遠比主角更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於是在市場的導向中,比格斯立刻將陳查理升級為主角,並成功將其打造成美國文學史上最著名的華人形象之一。
  • 從「傅滿洲」到《別告訴她》,好萊塢「看懂」中國人了嗎?
    美國作家厄爾德爾比格斯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明確地表示了華人角色的人物個性可以有另一種選擇:「陰險邪惡的中國人已是老套路了,但在法律和秩序方面,一個和藹可親的中國人形象從未被使用過。」於是乎,厄爾德爾比格斯在1925年的小說《沒有鑰匙的房子》中塑造了模範少數裔——華人探長陳查理(Charlie Chan)。
  • 西方人誤讀中國:非好即壞非愛即恨的兩個極端
    當東印度公司把訂製好的精美瓷器運回歐洲大陸時,法國思想家伏爾泰也在感嘆:「我們不能像中國人一樣,真是大不幸!」一個被烏託邦化了的中國成了歐洲知識界借來反封建和反宗教專制的利器。  西方人眼裡的中國,從一開始就充滿了實用色彩,也恰恰是因為這種實用色彩,使他們對中國的看法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永遠的誤讀」之中,在非好即壞、非愛即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
  • 一個子虛烏有的華人,讓西方害怕了100多年,現在仍有人深信不疑
    在西方人的眼中,近代史上最出名的明星應該是李小龍,他的功夫在西方可謂是有目共睹,讓無數人為之欽佩,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西方人的認知裡,有一個人物比李小龍還出名,他的出現甚至讓西方害怕了100多年,其實不過是西方作家虛構出來的一個中國人物罷了,現在這個人已經成為好萊塢華人大反派的形象
  • 在中國出生長大的白人會被中國人接受嗎?外國網友:會的
    (一個在中國出生和長大的白人會被大多數中國人接受為中國人嗎?)實際上,老外會有這樣的疑問並不奇怪,中國沒有西方那麼嚴重的種族歧視,只要在中國對人友善、遵紀守法,中國人是很樂意跟人相處的。對於那些說著一口流利中文的老外來說更是如此,他們往往被稱為「假的外國人」。那麼對於在中國本土出生長大的白人來說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外國網友的回答。
  • 中國人不是沒有種族主義,只是不歧視白人
    原標題:中國人不是沒有種族主義,中國人只是不歧視白人  作者:西坡 來源:公號「西坡讀史」  有一個流行的誤解是,中國人沒有種族主義。這是一個笑話,就好比說蒙古軍隊不歧視海軍一樣。因為中國雖然有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但漢族人口佔絕大多數。大多數中國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有表達種族觀念的機會。
  • 康有為人種改造:鼓勵中國男娶白人女,計劃100後中國人是白人
    康有為是中國維新運動的先驅,可以說他的思想非常開放,畢竟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當時康有為在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卻不知好歹,竟然把西方人種學也引入了中國,康有為認為西方「白人至上」的思想應該在中國也奉行。
  • 中國人、東亞人比白人更聰明嗎
    中國人、東亞人智商超過白人之說,目前在西方非常流行。根據美國最新的統計,亞裔有50%受過大學教育,白人只有31%,黑人為17%,拉美裔僅僅13%。1991年,Richard Lynn檢視了心理學界的多種研究成果後得出初步結論:生活在香港、新加坡、臺灣和中國大陸地區的中國人中等智商為110,日本人中等智商為103,在北美的東亞人中等智商為103。但他承認這種估算多有不精確之處。他1987年總結出來的結果,則把中國人和日本人的中等智商都定為103。而美國白人的平均智商則為101~102。
  • 一個被虛構出來的中國人,讓西方害怕了一個世紀,如今還有人認為他...
    西方和東方本身在文化上面就有著很多的不同,在西方人的眼中,東方人都比較含蓄。而中國人在他們的印象當中非常的勤奮上進,因為我國的留學生在西方學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說到中國,一般外國人都會想到龍這種神話動物。而在我國古代,龍會讓人聯想到天子,也就是皇帝。
  • 美版知乎提問:幸運餅乾為何在美國被視為「中國人的主食」?
    事實上他們不知道這些菜餚其實是迎合他們口味烹飪的菜餚,中國人根本不喜歡。就像幸運餅乾這種只出現在美式中餐裡的中國菜,很多老外會認為也是中國人吃的食物,隨著文化交流的頻繁,一些西方人也會意識到原來他們吃的中國菜根本不是真實的中國菜。在美版知乎上就有這樣一個提問:幸運餅乾為何在美國被視為「中國人的主食」?
  • 忍不了「政治正確」 美國白人終於喊出這個詞!
    該報先是提到一名好萊塢的黑人導演前不久曾表示自己不會僱傭白人當主演,理由是白人當主演的的電影太多了。在耿直哥看來,這名黑人導演的話其實並沒有什麼錯,許多好萊塢的電影,尤其是大片的主演,就是以白人為主。比如中國人熟知的《復仇者聯盟》系列電影,就因為其幾位主演就幾乎都是白人,而配角才輪到有色人種來扮演,而因此遭到了批判。
  • 邊緣、洗白、臉譜化:亞裔演員及角色在好萊塢電影裡的艱辛過往
    此外,好萊塢電影對美籍亞裔的形象刻畫一直以來都不盡如人意,讓白人演員飾演亞裔背景角色的案例早而有之,甚至到今天仍層出不窮。但值得我們稱讚的演員和作品也不少。以下是按時間順序列舉的與亞裔電影人相關的裡程碑事件,及他們在好萊塢的探索過程中遇到的挫折,這些成績和經驗成就了今天的《摘金奇緣》。
  • 西方驚險小說"中國熱"的背後
    去年11月《泰晤士報》做的民調顯示,54%的英國人在提及中國文化時,第一個想到的形象仍然是毛澤東。而「中國人是否現在還留辮子」,則是英國普通民眾「十分關心的問題」。  然而,恰恰是因為這份朦朦朧朧的東方神秘色彩,令中國成為西方驚險小說絕佳的背景。愛讀偵探、推理、間諜小說的人都知道,與嚴密的情節、有意思的人物設置一樣,神秘的環境塑造對這一類型小說的成敗同樣重要。
  • 為渲染中國威脅,英國塑造一個最恐怖的中國人,西方各國聞之色變
    的確,無論是教科書介紹還是文獻資料記載,那個時候的中國通俗來講就是給人一種灰濛濛的絕望,對外戰爭少有勝利,對待列強除了割地就是賠款,中華民族自有的敢打敢拼精神早已被清政府的屈膝投降消磨殆盡,可又有誰能想到,我們自己這樣看待那個時候的中國,而西方國家卻對中國人是完全另一種看法,尤其是義和團運動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人產生一種深深地恐懼,他們害怕中國人給他們帶來威脅,他們害怕中國再次產生像義和團那種瘋狂的信徒
  • 西方人把中國人定為黃種人,中國人卻欣然接受,其實我們很自豪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能被稱為黃種人,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因為在中國文化中,「黃色」不僅代表了黃帝、黃河、黃土地,還是被帝王們長期壟斷的高貴顏色——我們從電視劇裡也能看到,明清時代的龍袍都是黃色的。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國人。並且,在歌詞中,我們也為我們有這樣的特點而感到驕傲。中國人的皮膚真的「黃」嗎?
  • 美動畫《辛普森一家》:不再由白人演員為非白人角色配音
    編譯丨肖舒妍《辛普森一家》(The Simpsons)是美國福克斯廣播公司的一部動畫情景喜劇,自1989年首映至今,已播出了30季,共590集。《辛普森一家》中的印度裔雜貨店老闆阿普去年一月,阿普的配音演員漢克·阿扎裡亞(Hank Azaria)宣布,已經與製片人達成協議,放棄繼續為阿普配音。此前,他已扮演阿普的角色長達30年。但是阿普並不是劇中唯一一個由白人演員配音的有色族裔角色。
  • 醜化中國女性還拿中國人開涮 這部BBC新劇最近被噴慘了
    她們分別飾演狂野卻默默無名的小演員Jackie,在唐人街奶茶店打工的Elizabeth,還有來倫敦旅遊的臺灣的富二代Fufu。三個女生在接受採訪時說,拍這部戲的初衷是要打破亞裔女性「甜美、順從、天真」乖乖女的傳統刻板形象。可是拍完這部戲之後,給觀眾的印象變成了:她們並不單純天真,她們也並不那麼順從,但是她們有自己的思想,會主動嫌棄自己,主動貼上你。
  • 西方的政治正確正在侵蝕日本動漫!
    但是在西方看來就完全不是這麼個回事了。他們認為這就是種族主義,原本不是黑人,卻把自己塗成黑人,這是很明顯的歧視。相信了解村田老師的人都知道,他是個十分和善的人,我相信他是絕對沒有惡意的。他這樣畫應該是想表現出黑人的強大。不太了解西方文化的人可能不知道,將自己塗成黑臉,這是一種嘲諷黑人的行為。去年加拿大的相聲演員大山就為自己30年前自己無知的行為道歉。
  • 中國人被定性為「黃種人」,是種族歧視的結果
    中國人最早被西方旅行家稱為「白人」,後來隨著種族偏見加重,變成了「黃皮膚」歐洲人因在中、日兩國傳教失敗,於是不再將東亞人歸為「高貴」的「白人」在古代西方人看來,歐洲是「被上帝祝福過的地方,是人類文明的中心」,他們白皙的膚色是同基督教信仰聯繫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