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寺和尚與武則天的浪漫故事,明朝大太監重修「中國第一古剎」

2020-12-25 國家旅遊

這裡是「中國第一古剎」洛陽白馬寺,作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竟緣於漢明帝的一個夢。在這裡,女皇武則天與和尚薛懷義上演了一幕浪漫故事。今日白馬寺規模和布局,系明朝大太監黃錦重修而成,保存至今。

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城東10公裡處,在漢魏洛陽故城雍門西1.5公裡處,古稱金剛崖寺,號稱「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辦寺院。它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是國家AAAA景區。

●漢明帝夜夢金人,白馬馱經

東漢永平七年(公元64年)正月十五元霄佳節(或雲四月八日),漢明帝劉莊(劉秀之子)夜寐南宮,夢見一個高大的金人,身長丈六,自西方而來,在殿庭上飛繞。第二天早晨,漢明帝召集大臣,告其所夢。傅毅啟奏道:臣聞西方有神,名曰佛,形如陛下所夢者。漢明帝聽了之後信以為真,便派大臣郎中蔡愔、秦景等十餘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經、佛法。蔡、秦等人在月氏(今阿富汗一帶)遇上了在該地遊化宣教的天竺(古印度)高僧迦什摩騰、竺法蘭。

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應邀和東漢使者一道,用白馬馱載佛經、佛像同返國都洛陽。漢明帝見到佛經、佛像,十分高興,對二位高僧極為禮重,親自予以接待,並安排他們在當時負責外交事務的官署鴻臚寺暫住。公元68年,漢明帝敕令在洛陽西雍門外三裡御道北仿天竺式樣興建僧院。為紀念白馬馱經之,因此取名「白馬寺」。「寺」字即源於鴻臚寺之 「寺」字。再後來「寺」字便成了中國寺院的一種泛稱。

從白馬寺始,我國僧院便泛稱為寺,白馬寺也因此被認為是我國佛教的發源地。歷代高僧甚至外國名僧亦來此覽經求法,所以白馬寺又被尊為「祖庭」和「釋源」。

●武則天與和尚的浪漫故事

隋唐佛教鼎盛,白馬寺香火空前。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本是街頭賣膏藥賣野藥的小販,後來由於在街頭打架誤傷人命,為逃避官府的緝拿逃跑至洛陽。薛懷義身體魁梧巧言善辯,先被大戶侍女看上成為相好。這大戶主是武則天養女「千金公主」。公主發現人才自己留用太滿意,再獻武后表忠心。看來偉哥級超男,時新小鮮肉,從古到今都吃香。

一代女皇武則天很喜歡和尚薛懷義。讓薛懷義在白馬寺落髮當了和尚。武則天稱帝後,讓薛懷義當上了洛陽名剎白馬寺的掌管,命其自在收支後宮,以便隨時召幸。尤其是武則天命薛懷義敕修白馬寺,白馬寺進入黃金時代,有「跑馬關山門」之說。

武則天崇佛。證聖元年正月十五上元佳節,薛懷義在明堂掘地設金剛佛。等女皇駕到機關開動,巨佛冉冉升起,既壯麗又吉利。薛更用牛血畫二百尺大佛張掛橋上,說是他割破膝蓋血畫成的。這回女皇淡然一笑,薛懷義心起怨恨,第二天竟火燒功德堂,想借天譴彰顯不滿。哪料牽連明堂遭殃,兩座堂皇聖殿,燒得一乾二淨。

薛懷義當紅時,連宰相李昭德都挨過他巴掌。但某次率嘍囉進宮,遇宰相蘇良嗣想先入,卻被蘇宰相左右揪過暴打。之後跑女皇處哭訴,老情婦如老娘般摸他禿頭說「孩子你記住,北門你才可出入。南衙是宰相理政之地,你去那闖什麼禍?」

●今日白馬寺乃明朝大太監重修

但後逢「安史之亂」,再遭劫難;至宋代,宋太宗敕修白馬寺,再現金碧光輝景象。白馬寺建築規模雄偉,現在的布局為明嘉靖時重修。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朝廷司禮監掌印太監兼總督東廠黃錦主持重修白馬寺,修建前後大殿各五楹,左右配殿各三楹,使「天王有殿」、「鐘鼓有樓」,東邊建禮賢堂、皰廂,西邊建演法堂、庖廂,新建僧舍120間;清淳臺上修建毗盧殿及左右配殿,共佔地62畝,基本上奠定了今日白馬寺的規模和布局。

黃錦(?——1567年),字尚,別號龍山,漢族。河南洛陽龍虎灘人(今偃師市首陽山鎮龍虎灘村)人,正德初年(公元1506年)入宮,被選派至興王府為世子朱厚熜伴讀。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朱厚熜入嗣帝位後,黃錦升為御用太監,此後又調任尚膳監、司設監、內官監太監。嘉靖二十四年(公元1545年),被封為司禮監僉書,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掌司禮監事兼總督東廠。

白馬寺佛殿位於由南到北的中軸線上,從前到後依次分布著山門、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涼臺和毗盧閣等主要建築。

「明月見古寺,林外登高樓。南風開長廊,夏日涼如秋。」這是唐朝詩人王昌齡筆下的白馬寺。1961年國務院將白馬寺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馬寺文物保管所。現在,白馬寺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圖/文 凌雲客)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古剎:洛陽白馬寺
    今天小編帶大家來看一座寺廟,它也位於古都洛陽,它就是中國第一古剎-----洛陽白馬寺。白馬寺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古稱「金剛崖寺」,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辦寺院,佛教傳入中國的最初兩百年都與白馬寺息息相關。
  • 河南香火最旺盛的白馬寺,遊客都不知道武則天與和尚的浪漫故事
    乘上春暖花開的高鐵,選一個風和日麗的晴日,與葳蕤萱草相約,飛快地駛往洛陽白馬寺作一趟尋芳之旅。到洛陽,不能不去白馬寺。白馬寺是佛教文化傳入我國的第一座寺院,素有「祖庭」與「釋源」之稱。它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因白馬馱藏而得名。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裡,洛龍區白馬寺鎮內。
  • 河南洛陽 千年古剎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裡,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寺內保存了大量元代夾紵乾漆造像如三世佛、二天將、十八羅漢等,彌足珍貴。
  • 千年古剎洛陽白馬寺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裡,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現存的遺址古蹟為元、明、清時所留。
  • 探訪洛陽白馬寺,這座距今1900多年歷史的中國第一古剎
    來到古都洛陽,有一座中國第一古剎,是一定要去看一看的。這座古剎叫做白馬寺,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非常的讓人期待。小編也是慕名而來,白馬寺並不在洛陽市區,它距離市區有10幾公裡的路程,不算太遠。打車或者坐56路公交車都可以達到白馬寺。
  • 河南省 洛陽市 白馬寺 中國第一古剎 佛教祖庭
    白馬寺始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歷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據傳寺名因「白馬負經」的典故而得。白馬寺屢經戰亂,數度重建,如今的白馬寺面積不大,步行遊覽全景區完全沒有問題。
  • 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
    佛教傳入中國後由官方營造的第一座寺院,「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顯通寺坐落在臺懷鎮,是五臺山眾多寺廟中最大、最古的一座。該寺歷史悠久,珍貴文物很多,是佛教聖地中的一顆明珠。河南洛陽白馬寺,是中國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佛寺,被人們稱為「釋源」。而顯通寺的初建時間,可以和白馬寺相比。據記載,顯通寺始建於漢明帝永平年間,略晚於白馬寺數年,所以有人把它列為中國的第二座古寺。這座寺廟,初名大孚靈鷲寺。唐太宗時重建,易名為大華嚴寺。
  • 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世界著名伽藍,中國佛祖的「釋源」
    註:圖片來自網絡相信大家對佛家學說都並不陌生,佛教西漢末年到東漢時期傳入中國,而白馬寺則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
  • 洛陽古剎白馬寺,歷經千年輝煌依舊,狄仁傑墓冷清無人
    圖為洛陽白馬寺門前的石白馬,古寺因大唐玄奘法師去西方取經的白馬得名,白馬寺也因此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千年古剎白馬寺雖然歷經了千年的風霜,但是依舊輝煌,遊人絡繹不絕。圖為白馬寺內的古樹,傳說是玄奘法師親手所種,歷經千年風雨,健壯不在。樹幹被管理人員用木頭頂住,但依舊枝繁葉茂。
  • 古色古香白馬寺,洛陽千年古剎,佛教文化勝地
    在洛陽,白馬寺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是中國最早的古剎建築,也是凝聚歷史特色和精神文明最多的文化遺產。初入白馬寺,每個遊客都會被它的大氣磅礴所震撼,這裡有最正宗、最經典的傳統中式建築。白馬寺的主殿中供奉著佛祖和文殊菩薩,復古的建築在歷史的塵煙中沒有留下任何太多痕跡,反而被修繕保存得十分完整,不愧是國家4A級景區之一。
  • 河南洛陽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中國佛教的發源地
    兩漢之際,古印度的佛教文明沿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其在中國傳播和弘揚的第一站便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洛陽。永平年間,漢明帝降旨於洛陽創建白馬寺,是為佛教在中國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國佛教界尊稱為「釋源」「祖庭」。
  • 很多景點也是歷史悠久,中國第一古剎之稱的白馬寺,非常值得一看
    齊雲塔在白馬寺內,往東邊沿著林蔭小道一直走就到了,相比起白馬寺,這裡的遊客可少得多了,真真有一種佛門清淨的感覺,道路兩邊的樹木已經非常高了,就算是夏天去,在兇猛的太陽也照不進去,所以這條道路非常涼爽。齊雲塔附近有個尼姑庵,所以到這裡能看見很多尼姑在裡面走來走去,而白馬寺裡面基本都是和尚,到了齊雲塔就能看到一座非常古樸的古塔,相比起他的古塔,齊雲塔給人的感覺非常柔美,很多古塔建得都非常霸氣和強硬的感覺,而齊雲塔沒有堅硬的線條。齊雲塔整個建築都是帶著一種濃厚的歷史感,一點點的現代化也不存在,塔的前面有個石碑有介紹說,只要踩著蓮花石,繞著塔轉圈就能祈福。
  • 老仙婆旅遊景點介紹,第七站: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洛陽白馬寺作為中士佛教的「祖庭」和「釋源」,在佛教歷史上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一直以來受到人們推崇。白馬寺位於洛都之郊,古稱金剛崖寺,相傳建於東漢明帝永平年間,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所官方創辦修建的寺院,號稱「中國第一古剎」。
  • 洛陽白馬寺重修,千年古剎國際化
    隨著一系列異國風格的佛殿建造被納入白馬寺的升級規劃,這座千年古寺將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中國最大,或可以稱為最為國際化的一座寺院。白馬寺最新的總體規劃方案已獲洛陽市規劃委審批。按照該規劃,在未來八年,目前佔地300畝的白馬寺將擴建成為總面積1300多畝的佛教文化園區,屆時將成為中國可使用面積最大的寺院。而最為特別的是其中的國際佛殿區。
  • 白馬寺的住持是武則天男寵?天下第一寺白馬寺背後的故事
    緬甸風格寺廟內畫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白馬寺在唐朝時,武則天任命她的男寵薛懷義為白馬寺的住持,並為寺院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這時的白馬寺發展到了歷史上的頂峰,建築宏偉,有僧眾千餘人,並吸引各國的佛教徒前來朝拜。
  • 千年古剎白馬寺風光掠影
    白馬寺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以東12公裡,洛龍區白馬寺鎮內。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1961年,白馬寺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1月,白馬寺被國家旅遊局命名為首批AAAA級景區。2020年8月15日,前來白馬寺參觀的遊客。千年古剎白馬寺清涼臺過道風光。
  • 遊白馬寺,見證河洛文化
    一次去山西省運城,特意經過洛陽,緣起海長法師經常提到白馬寺,印修師兄經常講白馬大和尚的故事,因一直沒有這個機緣,這次到洛陽可以了心中的願。印修師兄是一個不錯的修行者,從小就上山(太白頂去臺禪寺)隨海長法師出家,因緣到了現在外省大寺院任主持。
  • 王貴祥丨洛陽白馬寺修建史札(三)
    明洪武二十三年重修。」[1]也就是說,清代文獻中提到的自7世紀至14世紀白馬寺的4次重修,包括了:1)唐武則天時期;2)宋淳化時期;3)元至順時期;4)明洪武時期。這4次重修都是由當時最高統治者詔敕修建,應該是白馬寺歷史上最為重要的4次重修或重建工程。
  • 蒼煙空:明朝大太監李童留下中國的西斯廷
    安吉拉圖文並茂的報導在西方世界引發巨大轟動,這畢竟是對15世紀中葉東方壁畫藝術的一次重大發現,在相當一段時間裡,法海寺以其明朝壁畫藝術在西方反而比在中國更出名。是的,因為明代正統年間的壁畫真跡猶在,所以法海寺的門票比故宮還貴,高達100元。
  • 神話故事:女帝武則天虔誠供養佛舍利
    武則天靠沙門登基,也對佛教一往情深,現在出土的法門寺及慶山寺的供品中, 多數為武則天所供。公元660年,武則天即為法門寺舍利供奉寢衣帳、直絹1000匹並 造金棺銀槨。公元672年至公元675年,贈脂粉錢20000貫助造洛陽龍門大盧會那像龕 和奉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