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神話之城隍:這地兒我說了算

2020-12-15 玄學風水司

地攤經濟這兩天活了!全民似乎都在練地攤。原來面目嚴肅見攤就掀的城管,現在據說每個人都必須發展三個攤位。在現實世界中,一城之長通過城管來輔助管理城市的日常秩序,那麼在冥界,又是怎樣的呢?貧道今天專門講講這一節。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城隍只能算是地方長官,官職不大,但卻管著一座城的冥界,所以實權還是比較大。而且作為身居掌管生人亡靈、獎善罰惡、生死禍福的司法神和保護城邦的保護神兩個重任,可以說身上的擔子還是很大的。

「城隍」二字由水庸衍化而來,是最初的護城溝渠水的水庸神升級為城市的守護神。

《博物志》上記載:「禹作城,強者攻,弱者守,敵者戰,城郭自禹始也。」有了城池,就要有人守護,而且原始崇拜認為,萬物皆有靈也,於是便應該有個城市的守護神。城隍這個名詞最早的文獻記載,可以追溯到《周易.泰封》:「城復於隍城隍神,勿用師」這裡說的城是指的是城牆,煌指的是護城河,城隍神就是來保護這座城的。

城隍顯靈,首見於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說的就是城隍神的奉祀。關於城隍的緣起,古人有始於堯,始於漢,始於三國諸說,但大多證據不足,無可考也。

有證可考的出自南北朝《北齊書·慕容儼傳》載: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儼鎮守郢城,被南朝梁軍包圍,梁軍以荻洪截斷水路供應,形勢危急。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於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佑。須臾,衝風歘起,驚濤湧激,漂斷荻洪」這是關於城隍神顯靈護城的最早記載。

最早的載於史冊的城隍廟,是三國時修建的蕪湖城隍廟,距今已經有1700多年,到南北朝的時候,城隍的影響逐漸增大,各地的城隍廟如雨後春筍般的紛紛建立起來。

因為佛教有地獄六道輪迴之說,所謂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惡鬼道、地獄道。所以當時的人們紛紛相信因果報應,相信陰間也像人間一樣,有一神仙管理著,道教也是運用了佛教的陰間地獄說,而且把其納入道教系統,城隍影響日盛,道士們作道場時,可以發文牒(城隍牒)超度亡魂。

《太平廣記》中就記載了唐人王簡易見城隍的故事傳說:唐代洪州司馬王簡易患有重病,腹中長了一塊巨大的腫瘤,隨著呼吸上上下下撞擊臟腑有一次腫瘤撞上心臟,導致王簡易昏死過去。醒來以後,他說他遇到一個鬼吏拿著陰間的公文,自稱奉城隍的命令來捉他。王簡易跟隨鬼吏來到了城隍廟。廟前的人看見王簡易,說他做了許多好事,怎麼會這麼早死呢?。見到城隍以後,王簡易對城隍說:「我不該那麼早死,請求城隍放我回家。」城隍吩咐手下拿來生死簿查看,果然發現王簡易還有五年壽命,所以放他回家了。五年之後,王簡易又因為腫瘤撞擊心臟而過世了。

唐朝時,城隍信仰已相當普遍,很多文人雅士,如杜甫、韓愈、張九齡、李商隱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詩文。南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八云:「宋時,城隍祠宇幾遍天下,朝廷或賜廟額,或頒封爵。未命者,或襲鄰郡之稱,或承流俗所傳,郡異而縣不同。至於神之姓名,則又遷就附會,各指一人。」

城隍管理冥界是仿造人間得管理制度。古人相信陰間之神掌管著人的生死籍,還要負責對死者進行審判。這相當於活人世界中的戶籍管理以及判案,而這兩種職能在陽間一般都是交給地方政府的。

城隍是一城之神,其地位就相當於人間的州、縣官員,所以管理生死籍和神判死者的工作放在城隍這邊最為適合。然而城隍作為陰間之神,其工作又與冥界之王泰山府君、酆都天子、閻王衝突了,人們一般把城隍視為後三者屬下的官員。

因為城隍是人們心目中是陰間長官,所以各地的城隍都是以人代之,這也是城隍人格化的標誌,一般能夠擔任城隍之責的多是名臣和英雄。老百姓把他們立為當地的城隍,也是希望他們的英靈能夠護佑百姓,打擊邪惡。像長安城的城隍紀信、杭州城隍周新,會稽城隍龐玉,北京城隍楊椒山等等都是「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響噹噹的人物。

到了明朝之後,由於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有過在土地廟城隍廟遊歷的經歷,城隍的地位一下子得到了提高。朱元璋封各府的城隍為「鑑察司民城隍戚靈公」,官級為正二品,相當於明六部的最高長官的級別。

各州的城隍為「靈祐候」,為三品。縣城隍為『顯祐伯「,官居四品。一些城隍的官級比當地人間的官員的級別還大,其實朱元璋自己有自己的打算,他曾說:」朕立城隍神,使人畏之,人有所懼,則不敢妄為!「而且他這樣敕封城隍,明顯是想表明皇權大於神權,那樣的話,既管了小老百姓的生,又管了死,我們還能不安分守己嗎。

相關焦點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城隍」是什麼來歷?為何到處都有城隍廟?
    中國古代傳統神話經過數千年的歷史發展,已經逐漸形成了一套比較正規的管理體系。正如封建時期有最至高無上的帝王一樣,中國神話之中也有位同皇帝的玉帝,主要責任是掌管整個宇宙。人間朝廷有左右丞相、三公、首輔、御史大夫等協助皇帝處理政務,而神話體系之中也有四御和數位帝君幫助玉帝執政。
  • 城隍反應了中華民族不屈的精神,那麼城隍在民俗中有怎樣的地位
    今天咱們講城隍,一個廣泛存在於各地的神位,如果你跟我一樣遊歷過半個中國,你會發現各地的城隍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城隍都有自己的故事。中國文化不同於其他任何地方的文化,翻開整個中華民族的神話故事你會發現這是一部跟自然抗爭的歷史,大洪水期間西方造了方舟,而中國的大禹歷經千辛萬苦戰勝了水患。中國的神話講的是跟自然的抗爭,西方的神話講的是順從等待所謂的神的救援。
  • 城隍姥爺是怎麼來的?城隍的本意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在這些神仙鬼怪中,由一路小神仙——城隍老爺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各地城市的保護神。城隍老爺常和土地公公一起,也成為古代神話故事中經常出現的「配角」。 那麼,這個城隍老爺是怎麼來的呢?
  • 城隍(守護城池之神)​
    各地的城隍由不同的人出任,甚至是由當地的老百姓自行選出,選擇的標準是殉國而死的忠烈之士,或是正直聰明的歷史人物。   中國古代的城市,一般用土來築城牆,城牆的四周都挖有護城的塹壕,有水的稱池,沒水的稱隍,所以這種護城的壕溝就叫「隍」。城隍本指護城河,班固《兩都賦序》:「京師修宮室,浚城隍。」
  • 「城隍老爺」是位什麼樣的神仙
    「神」與「仙」的這一差異,大概在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裡就有所表現,負責封神的姜子牙自己是「仙」,而位列「封神榜」中的諸位都是死後才成的「神」。《太平廣記》進入明代之後,城隍的地位陡然上升。這是因為朱元璋的關係。這位明太祖是中國歷史上身份最卑微的開國皇帝,起自貧寒而深諳百姓對神鬼之敬畏。
  • 「城隍老爺」是位怎樣的神仙
    顧名思義,城隍廟乃是供奉「城隍」的地方。放眼全國,城隍廟往往有之,這位城隍老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得以擁有如此之多的信眾呢?被收編的神祇實際上,「城隍老爺」是中國傳統信仰與道教中的一位神仙。雖然往往「神」、「仙」合稱,但兩者仍有微妙的區別。漢代許慎的《說文》記載,「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從示,申聲。」
  • 去過城隍廟,但你知道什麼是城隍信仰嗎?
    城隍——城池守護神,是中國民間信仰中普遍祭祀的重要神祗之一。在宋朝時城隍被納入道教仙班之列,成為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宗教史的發展影響深遠。城隍爺像城隍信仰在中國歷史悠久,古人有言:「神之親民者莫如城隍」。這一由民間發起、以下至上的文化活動,其內涵涉及廣泛。從人文道德到社會群體內部關係、從對惡的批判和對善的歌頌,城隍爺一人多面,成為了民間信仰中獨特的存在。
  • 神路街,府城隍每年出巡過3次,神路街的「洋門臉兒」中西合璧
    神路街,府城隍每年出巡過3次,神路街的「洋門臉兒」中西合璧。(王建安 攝影)位於河南省安陽市老城內的城隍廟——高閣寺歷史文化街區,神路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街道,北頭直通彰德府城隍廟,南頭連著東大街。這是一條名副其實的「神仙走的路」, 1928年以前,彰德府城隍出巡的時候就沿著這條路,然後再走東大街,所以叫神路街。神路街標示牌。古老的街道附著著古老的故事,每個故事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傳奇。相傳,彰德府城隍威靈公(明代官職二品)每年清明節、農曆七月十五和十月初一要出巡3次,上午起駕,由縣城隍神感應侯(明代官職四品)在轎前開道先行。一位騎電動車的居民經過神路街。
  • 明清城隍封爵考
    隆慶四年,邑人夏尚仁等將制典勒諸貞珉,並作《敕封昌樂縣城隍顯佑伯記》。文中設問:「或以神不測也,面目冠裳業已人道處,若乃又侈加封號,惑矣!」夏氏自答:這正是太祖高明之處,「愚痴小民,不懼嚴罰,聽聞城隍輒畏懼不已;親民之官,朔望拜謁城隍,即邪思屏息。崇奉城隍,封以顯佑,實有裨教化。固我太祖化導之微意也」。(26)       洪武初年大封天下城隍,也極大地影響了後世的封爵觀念。
  • 一城一城隍,城隍老爺到底是何方神聖?
    逢年過節,全國不少地方會逛(城隍)廟會,這已經成為一項傳統民俗活動。城隍廟顧名思義乃是供奉「城隍」的地方。放眼全國,各地都有城隍廟,那這位城隍老爺究竟是何方神聖得以擁有如此之多的信眾呢?「城隍老爺」是中國傳統信仰與道教中的一位神仙。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
    道學,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從創立之初一直延續到現當代,給中國人乃至周邊國家的文化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
  • 上海城隍廟究竟供過幾位城隍老爺
    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
  • 【不得不看】兩岸城隍古城夜巡短片.
    時隔三百年,臺南縣城隍首離寶島回祖地.     牽繫著兩岸同根同源之源,喚醒兩岸群眾對廈門古城的鄉情;2016海峽兩岸(廈門)古城民俗文化節   宣傳短片
  • 城隍——魔鬼的控制者
    城隍這一客體是非人格化的,或者如受過極好教育的山東維縣的地方官在1752年為紀念城隍廟重修落成所描寫的那樣:儘管有稱號[與天、地、日、月、風、山、河、雷、社稷、井和灶一樣都有稱號,叫城隍],但卻沒有人格化的存在。儘管他們有供品,但卻不應該向他們獻供品。但是,正如我已經指出的,人們這樣做是為了尋求避開對這些人格化力量敏感的以及此時此刻的追求。
  • 年味 城隍•土地•灶王爺
    這篇碑文實在是絕妙文章: ……故仰而視之,蒼然者天也;俯而臨之,塊然者地也。其中耳目口鼻手足而能言,衣冠揖讓而能禮者,人也。豈有蒼然之天而又耳目口鼻而人者哉?自周公以來,稱為上帝,而俗世又呼為玉皇。於是耳目口鼻手足冕旒執玉而人之;而又寫之以金,範之以土,刻之以木,琢之似玉,而又從之以妙齡之官,陪之以武毅之將。天下後世,遂裒裒然從而人之,儼在其上,儼在其左右矣。
  • 新竹城隍廟之各地城隍的領袖一一城隍爺
    城隍爺就是一城之主,小到懲兇除惡,大到護國安邦。鑑於這尊神責任重大,所以老百姓沒少給他老人家修廟。所謂「新竹城隍爺,北港媽祖婆」,臺灣民眾對城隍爺的崇拜可見一斑。新竹城隍爺又稱都城隍,也就是各地城隍的領袖,因而這廟門的香火從清代一直旺到了今天。您看新竹黑臉城隍爺,留長鬍子,腦袋頂著『理陰贊陽」匾額一方。
  • 四位城隍的成神因緣和城隍顯靈記
    古人所謂聰明正直而為神,漢地文化中的城隍和土地神是天帝管轄下的正神,素有重德善功,利於國家社稷和百姓,而非其他地域中文化中認為的山神地神乃稱霸一方之鬼神。城隍神之靈驗故事,古往今來甚多。他們上承天帝、東嶽大帝之詔令,下轄各地土地神祇,且還註記善惡,執行因果,懲惡揚善,遣陰差收錄人命盡者之魂魄。
  • 《爛柯棋緣》中出現的城隍,本是儒家神祗,盤點千年來城隍的體系
    其實不然,城隍原本是儒教的神仙,接下來我們盤點一下城隍的千年變遷。最原始的城隍這個詞,是出現在《周禮》之中的,是儒家最原始的八神之一。而這八神分別是龍王、城隍、土地、門神、灶王、財神、藥王、瘟神。而這八神,就構成為了中國儒家的最原始的八神,而城隍原本就是守護一個城池的護城河,最後簡化為城池的守護神。
  • 聊齋志異「考城隍」,「考城隍」考什麼?
    殿上的主考官傳閱過考卷之後都讚賞不已,當下就說:「河南現在缺一位城隍,你可以立即就任。」宋燾公聽了知道自己已經壽終了,立刻流淚磕頭說:「承蒙各位的抬愛賞識,授以城隍一職,但是母親年已七十,無人奉養,可否讓我侍奉她,等到她去世後,我再來聽候差遣。」主考官查閱宋母的陽壽發現還有9年陽壽。「關雲長」說:「無妨,先叫張秀才代替9年。」
  • 上古幽冥地府五大神:城隍、閻羅王、地藏王、酆都大帝、東嶽大帝
    老話也常常說人死如燈滅,眼一閉便是一生的終結,從此將會去到另一個地方,那便是幽冥界,也就是傳說中的地界。關於幽冥界的傳說有很多很多,有的認為其地是由十殿閻王掌管,有的認為乃是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話事,其實都沒有錯,但除了這些外,真正主掌幽冥界的還有更高神明,今天就為大家盤點上古幽冥五大鬼神:城隍、閻羅王、地藏王、東嶽大帝、酆都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