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城隍廟,但你知道什麼是城隍信仰嗎?

2021-01-09 安至文化

城隍——城池守護神,是中國民間信仰中普遍祭祀的重要神祗之一。在宋朝時城隍被納入道教仙班之列,成為道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宗教史的發展影響深遠。

城隍爺像

城隍信仰在中國歷史悠久,古人有言:「神之親民者莫如城隍」。這一由民間發起、以下至上的文化活動,其內涵涉及廣泛。從人文道德到社會群體內部關係、從對惡的批判和對善的歌頌,城隍爺一人多面,成為了民間信仰中獨特的存在。

城隍爺像

01民間城隍信仰的起源

《說文解字》中,「城隍」二字各有其意。

「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無水曰隍」。可見城隍最早應該是分別指修築在居民點四周的兩種防衛設施,即城牆與溝壕。以城為界,居民生活在內,城外有無水溝壕,作防衛,保護人民。後來「城隍」二字連用,城隍之內的區域,就是最早的城市雛形了。

而至於城隍神的原型為何,人們對此說法不一。許多學者認為城隍神起源於上古城池之神「水庸」。在古籍《禮記》中,天子在豐收後會對八位有關農業的神祗進行祭拜,稱「八蜡祭」;水庸就是其中的一位,掌管莊稼收益。

也有人認為城隍神的原型是村落保護神,是從城牆、溝壕等防禦性建築演變來的守護神。

就如正史《北齊書·慕容儼傳》一書中關於城隍廟以及城隍祭祀所記載那般: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儼鎮守郢城,被南朝梁軍包圍,梁軍以荻洪截斷水路供應,形勢危急。

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號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禱。於是順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請,冀獲冥祐。須臾,衝風歘起,驚濤湧激,漂斷荻洪。

古時人們聚居依山傍水,而為抵禦野獸和外族人的侵犯,人們挖深溝、建護城河。由此將其功能神話,成為保護神。

02城隍信仰的時代發展與其民間角色轉變

先秦時期城隍信仰在先秦時期就已有苗頭,屬於對自然的崇拜。此時的城隍神還是一個掌控自然,能夠呼風喚雨、鎮守一方、保佑豐收的自然神。

唐代唐代城隍文化在江南地區盛行,「吳俗畏鬼,每州縣必有城隍廟」(《太平廣記》。當時許多文人墨客都曾撰寫過與城隍祭祀有關的文章,多是圍繞祀城隍神為民請命,保一方平安為內容,城隍祭祀慢慢成為了民間的風俗。

這一時段的城隍神已與闢邪驅瘟、求福闢禍等民間需求掛上了鉤,是可排憂解難的民間信仰之一,因此人們更多地從生命健康與生活幸福的角度去信仰城隍。

城隍爺像

魏晉到魏晉時期,城隍文化與祖先崇拜融合。相比起臆想中高高在上的神靈,人們更願意將身邊立功的官臣、尊者稱為城隍神。

此時的城隍信仰隨著人們對其內涵理解的改變逐漸被賦予了政治功能,城隍神可被授予爵銜,城隍廟給賜廟額。由此一來,城隍神又演化出一類與中舉仕途有關的保護神角色。

宋朝宋朝時,城隍信仰深受統治階層的喜愛,城隍神被完整納入道教仙系中,成為山川神靈之首。

歲之豐兇水旱,民之疾病禍福,祈而應,朝廷累加美號,曰『輔正康濟明德廣聖王』。

此時的城隍神不僅受到朝廷的重視成為聖王,城隍祭祀成為國家祀典,同時還被給予了掌管冥界戶籍的陰間職官「監察司民」。

城隍神開始擔任起善惡懲賞的角色,是民間所說的「司法官」。人們在信仰城隍的過程中,自然受到其角色教化的作用,從善棄惡。

上海城隍廟

在此之後,城隍信仰於明清時逐漸衰落,新運動時被批為封建迷信而停止了發展。而如今隨著中國文化的再次復興,這些留下來的民俗文化再次以更加科學的方式進入人們的視線。

如今的城隍神依舊可以是城市的保護神。依城隍文化而起的活動,如廟會,從社會層面看是一種重讓文化煥發生機、促進商業的好機會;從個人層面來說,人們通過祈禱神明的方式來尋求心安平安,或通過廟會來會聚親友,釋放壓力。

不同的群體都可通過城隍信仰來獲得各自的期許,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付明晴. 探析城隍信仰緣起及制度化過程

【2】王存奎. 周志鈞. 民俗學視角下城隍信仰的社會功能初探

【3】王玲. 試析宋代道教與城隍信仰下的關係

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很多地方都有城隍廟,那麼你知道城隍廟和城隍究竟是什麼嗎?
    在我國的很多城市中都有城隍廟,相信很多人也去過城隍廟,但是城隍廟究竟是怎麼回事,城隍究竟是個怎麼樣的神明你知道嗎?早在周朝就已經有了城隍這個詞,隍的本意是護城河,所以在古代城隍的意思就是護城之河了。由於人們對這個守護家園的城隍充滿了敬愛,因此就將祭祀城隍作為了一項重要的祀典活動來舉行。到了南北朝時期,城隍正式的被人們認為是一個神,隨著唐朝的興盛,城隍崇拜也被推上了高峰,政府給城隍神封了王爵。到了宋朝,基本上各地就都有了城隍廟,政府把祭祀城隍作為一項國家級別的祀典。
  • 城隍姥爺是怎麼來的?城隍的本意是什麼?你們知道嗎?
    作者為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 「城隍」本義 先秦文化典籍《周易》有語云:「城復於隍」,這是今天所見「城隍」兩個字的最早記載。那麼,「城」、「隍」最早的含義是什麼呢?
  • 城隍廟是廟嗎?城隍是什麼?還有城隍爺?關於城隍廟讀這篇就夠了
    到上海不去城隍廟 等於沒到過大上海但城隍廟不是上海獨有全國各地都有自己的城隍廟▽去過多少次熱鬧的城隍廟光知道湊熱鬧了城隍廟除了逛吃▽除了排隊燒香還能幹啥▽城隍廟是祭祀城隍的廟宇「城」=城池「隍」=乾涸的護城河「城」+「隍」=保護城市安全的軍事設施城隍就是城市的守護神
  • 汝州訪古 石臺街城隍廟暨汝州地區城隍信仰
    汝州訪古 石臺街城隍廟暨汝州地區城隍信仰 劉孟博/文 今夏,餘同張禮安、陳素貞、郭廣傑等三位師友一行汝西訪古
  • 到處都有城隍廟存在,那你知道「城隍爺」的原型是誰嗎?
    到處都有城隍廟存在,那你知道「城隍爺」的原型是誰嗎? 到過上海旅遊的人應該都去過城隍廟吧?很多人都說到了上海,如果不去參觀城隍廟的話就像是到了北京而沒有參觀長城一樣令人感到遺憾。可是到了城隍廟以後,有不少旅客不禁感到非常疑惑,為什麼裡面所供奉的城隍爺不是同一個人?上海老城隍廟供奉的是西漢名將霍光,可是另外兩處城隍卻分別是秦裕伯和陳化成,他們三人之間難道有什麼聯繫嗎?這秦裕伯是元末明初的大孝子,而陳化成卻是清朝武將,三位城隍之間就連所處年代都並不相同,又怎麼會有關聯呢?
  • 大家都知道城隍廟,可有幾個知道「城隍」是啥意思
    大夥都知道城隍廟,對於城隍啥意思你可能不明白吧。城隍是自然神,凡是有城池的地方,就建有城隍廟。城隍,還有的地方又稱城隍爺。城隍也算是冥界的地方官,職權相當於陽界的市長,哈哈,那時候的人真單純。因此城隍就跟城市相關並隨城市的發展而發展。
  • 明清方志中的清遠縣城隍信仰
    筆者以為,城隍信仰在清遠縣開發歷史的研究中應佔有一席之地。雖然清遠縣的城隍信仰從明初起就帶有濃厚的官方色彩,並且受廣東省甚至全國的大環境的極大影響,但與清遠縣發展的過程相應,其又有其自己的特色。因此,我們如果開展對清遠縣城隍信仰的研究,也有助於我們從一個側面去了解清遠縣開發的進程。
  • 上海有三座城隍廟,供奉的城隍卻各不相同,真正的原型到底是誰?
    每一個有著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都會有幾處地標性建築,來遊玩的遊客一定不會錯過,去上海的遊客一定會去城隍廟看一看,很多人都認為到了上海如果沒去參觀城隍廟的話,就好像是到了北京卻沒有爬過長城一樣,會讓人覺得非常遺憾。
  • 山西一城隍廟,名為天下都城隍,統管全天下的城隍廟
    還記得,有位偉人曾經說過這麼一句話「人一定要有信仰,即使他們信奉是神佛,亦足矣」。在民間,信奉神佛其實並不少見,他們將部分心願寄托在他們身上,祈求安康。也正因此,無論是本土的道教還是外來的佛教,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發展的越來越好。
  • 上海城隍廟 究竟供奉過幾位城隍老爺
    (資料圖片)  東方網1月11日消息:據《新民晚報》報導,有市民問:農曆歲末將至,城隍廟進入了一年中最熱鬧的兩個月。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
  • 廣州城隍神城隍廟的典故
    但是,這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形而上的問題,卻在城隍爺的斷喝中變得不容置疑:結什麼仇,造什麼孽,害什麼身家性命,為饒你顛倒是非半世竟誇權在手;佔盡了利,沽盡了名,喪盡了天理良心,且看他榮華富貴一朝終有雨淋頭。  城隍廟是供奉和祭祀「城隍爺」的場所,也是個教人棄惡揚善之地。
  • 每個城市都有的城隍廟!你知道是幹什麼的嗎?你們那又供奉的誰?
    魏晉南北朝時期,城隍信仰不斷增強,城隍祭祀活動也逐漸興盛,時至隋末唐初,祭祀城隍已在全國各地蔚然成風。這一時期,城隍信仰之所以大興的原因主要有兩點。而城隍神作為中國本土原始神祗,道教也將城隍神納入進自己的神靈體系,從而也進一步推動了城隍信仰的發展。
  • 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城隍」是什麼來歷?為何到處都有城隍廟?
    城隍可以這麼說,人間封建社會有什麼主要的執政官員,相對應的神話體系之中就有類似的仙官與之對應。那遍及中國各地城市之中的「城隍廟」主神「城隍」也是如此?最初的「城隍廟」在長江以南地區出現,彼時人們對城隍的信仰剛剛形成,所以在神廟建造上還是比較隨意的,不似主流信仰神明那樣有著雕龍畫壁的外觀,只用土磚壘砌,茅草覆頂便形成了一座「城隍廟」。廟內主神神位大多數都是使用的木質神牌,至於用到泥塑陶俑等神位材質還要到唐朝時期才會出現。
  • 從安溪城隍信仰的地方化看閩南文化的形成過程
    安溪城隍廟,始建於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即安溪設縣的第二年。在一千多年的發展中,城隍信仰作為一種源自中原的宗教信仰與祭祀體系,逐漸地方化,融入閩南人的生產生活中。在這個地方化的過程中,安溪城隍信仰突破了中原城隍信仰的兩大限制:首先,它突破了城隍信仰的行政區域限制,從安溪一縣擴展到泉州五邑、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廣大地區。其次,它突破了城隍作為城市之神的限制,從城市進入了廣大農村地區,成為閩南民眾頂禮膜拜的一尊鎮境安民的地方保護神。
  • 南哲思享|孫亦平:江蘇的城隍廟及城隍文化初探
    在當代社會中既要保持城隍信仰的神聖性,又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要求,努力發揮城隍文化所內涵的正直、善良、忠誠和節義等優秀品格,使所開展的城隍文化活動能夠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適應。相傳東吳赤烏二年(239)安徽蕪湖就建有城隍廟,據說是為紀念東吳大將徐盛,但據現有調查資料顯示,江蘇境內的城隍廟在隋代興建,唐代漸增,宋而彌盛,但大多創建於明代,這與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以應天府(今南京)為京城,多次下詔令敕封「天下城隍神」有關。清代時,隨著城隍信仰在民間的盛行,江蘇各地又出現興建城隍廟的高潮。
  • 明代浙江城隍周新信仰成立考
    在杭州民間,浙江城隍與杭州城隍通常情況下被認為是同一人,③除了原英國牛津大學學者蘇珊娜·桑頓(Susanna Thornton)外,對「浙江城隍」這一用詞的出現意味著什麼、「浙江城隍」與「杭州城隍」有何不同,幾無學者進行學術層面上的考察。但蘇珊娜·桑頓一文關注整個明清時期,重點是從省城隍廟的認同方面說明地方社會對中央王朝的態度,提出了認同省城隍即認同大一統、反之則有分離傾向的觀點。
  • 上海城隍廟究竟供過幾位城隍老爺
    本報記者 馬松  問:農曆歲末將至,城隍廟進入了一年中最熱鬧的兩個月。說起城隍廟,在上海可謂家喻戶曉,可要說城隍廟裡的城隍老爺,知道詳情的人恐怕就少之又少。我是一名退休職工,也算是「老上海」了,但我也是看了報紙才知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上海老百姓將當年抗擊英軍侵略、戰死於吳淞炮臺的民族英雄陳化成將軍的神像抬進城隍廟,加以供奉,希望他能保佑上海一方平安。後來,陳化成便成為上海的城隍老爺。這是真的嗎?城隍廟裡供奉的「神」,究竟是歷史人物,還是神話中的神仙呢?另外,此前我還聽說,上海城隍廟裡供奉的,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姓秦。這又是什麼情況?
  • 濟南府有三座城隍廟,處處城隍有故事
    據乾隆《歷城縣誌》卷五十《雜輟二》記載,康熙年間,濟南府的城隍是楊學文,他很靈驗,每晚城隍廟的看廟人關門後,都能聽到拷打犯人的聲音。有一天,歷城縣令夢到城隍神對他說:「我最近公務太多,人手不夠,給我撥八個衙役來聽使喚。」第二天,縣令書寫了縣裡八個衙役姓名,跑到城隍廟裡燒掉,八個人當晚一塊兒都死了,大概是去陰間楊學文那裡報到去了。
  • 城隍廟與土地廟,別拜錯廟門,告訴你它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一般意義上來說,城隍屬於封建時代官方的信仰,土地屬於封建時代民間的信仰】【實際上,城隍廟與土地廟在神話傳說的分類中,均屬未出三界地界神祇】城隍,意思是用黃土堆集的高牆和壕溝,其中壕溝有水的話,叫池,沒有水的話,叫隍。
  • 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
    在這些傳承的過程當中,有很多知識和內涵需要我們去了解、掌握。——社群內容營銷諮詢【 白磚家】刨根問底每日說道學文化:你真的知道,城隍是保佑什麼的嗎?◎城隍城隍據說由《周禮》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來。道教將城隍列入地只。《太上老君說城隍感應消災集福妙經》中說他是剪惡除兇,護國安邦之神。《道門定製》又以城隍為管領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