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天虹購物中心等城市商業綜合體有力刺激了消費需求。彭紅霞 攝
瀏陽藍正成為「常態藍」。彭紅霞 攝
瀏陽河畔的綠道上,市民在慢跑。彭紅霞 攝
瀏陽市舉行「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招商推介會。張迪 攝
顏開雲 胡吉星
一年一度的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向來是觀察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強弱與縣域發展質量優劣的重要窗口。
12月16日,全國縣域經濟專業研究機構、社會智庫中郡研究所發布了《2019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評價報告》,這一堪稱「全科考試」的「百強縣」榜單新鮮出爐。
瀏陽,在去年排名第13位的基礎上實現高位再進位,位列全國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第10位,首次躋身全國十強!
百強競爭猶如高手論劍,越往頂端走進位越艱難。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區域經濟增速普遍放緩的情況下,瀏陽何以逆勢上揚並成功躋身十強?瀏陽縣域經濟崛起並保持澎湃動力和非凡後勁的秘訣是什麼?
百強榜的監測評價數據,為瀏陽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作了最直觀的解讀。
在第十九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評價表中,瀏陽有財政收入增長率、投資增長率、縣域相對民富指數、縣域相對天藍指數等多項指標獲得「A+」或「A++」評級。被評為「A+」級,意味著該項指標高於全國增速的150%,「A++」級更是最高等級,為全國增速2倍以上。
同時,瀏陽7項指標均獲得「A」以上的評級,沒有一項「A-」或以下評級,與福建晉江一道成為前十強中不「偏科」的縣市。
A 投資增長率獲評A++ 打造 「投資窪地」,創造「瀏陽速度」
11月30日,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深圳,瀏陽舉行「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招商推介會。活動現場,共有惠科金楊綁定項目、申威信息安全產業化項目、泰科天潤碳化矽晶片及器件項目、中南高科瀏陽智能製造產業園項目、湖南衛生健康高等專科學校建設項目等16個項目成功籤約,引資149.75億元,涉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健康食品、文化旅遊、職業教育等多個領域。
縣域競爭,項目為王。項目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說到底是招商引資的競爭。瀏陽人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錯過一個項目,錯過一個發展時代。」
這次招商推介會正是眾多優質企業爭相投資瀏陽的一個縮影。
在第十九屆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百強榜單中,「縣域經濟發展」評價體系著重看經濟數據,在「投資增長率」一項,瀏陽的評價指標為「A++」。擁有此級別評價的排名前10位的縣市中,只有瀏陽市和長沙縣以及福建的晉江市。
據瀏陽市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為激發社會投資活力,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入,2018年,瀏陽研究出臺了《瀏陽市促進社會投資十條》,從支持工業發展壯大、補齊服務業發展短板、放寬民間資本準入等方面推出了十大類政策措施,通過實施契合企業發展所需的政策,依靠政策的力度提升社會投資的「溫度」。
在「瀏十條」等一系列惠企政策的刺激下,2018年,瀏陽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7%,增速在此次百強榜前十的縣市中位列第一。
據了解,2018年瀏陽新引進項目212個,計劃總投資869.4億元,項目引進數量和投資總額均創歷年新高。從去年開始,瀏陽「芯屏器合」產業格局已現雛形,天玥碳化矽、豪恩聲學、華域視覺等,都是投資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重量級項目,實現了密集開工,其中華域視覺項目創造了當年籤約、當年開工的「瀏陽速度」。
同時,一批關鍵項目、重點項目順利投產,如日寫DITO觸控傳感器、藍思消費電子產品防護視窗組件、啟泰傳感等項目,都創造了新紀錄。
百鳥來巢,千商入瀏。去年以來,瀏陽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長沙市有關營商環境優化的決策部署,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贏得縣域競爭的制勝法寶,力爭將瀏陽建設成為營商環境「三化六最」縣(市),即聚焦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目標,致力打造全國縣域機制最活、審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務最優、誠信最好的縣(市)。
「去年,瀏陽入選福布斯2018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100強,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入榜的縣級城市;今年,瀏陽上榜賽迪縣域營商環境百強縣榜單並位居第25位。」瀏陽市優化營商環境協調事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營商環境與招商投資、項目建設之間的良性循環正在形成,瀏陽「投資窪地」效應逐步顯現。
數據顯示,今年1至10月,瀏陽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4%,民間投資增長16.6%,工業投資增長19.3%;截至今年11月30日,全市新引進項目196個,計劃投資總額823.31億元。其中,成功引進民營企業500強項目1個、100億元以上項目1個、50億元以上項目4個、10億元以上項目14個。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顯示功能器件產業鏈上引進總投資320億元的「超級項目」惠科,於今年9月27日舉行開工動員。該項目不僅是長沙市顯示功能器件產業鏈建設的重大突破,也必將為瀏陽、長沙乃至湖南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能。
B 消費增長率十強中居第二 消費「馬車」拉動經濟,社零總額超300億元
經濟下行的壓力之下,人們對自己的錢包捂得越來越緊,消費疲軟已是不爭事實。不僅老百姓感受如此,宏觀經濟數據也揭示了消費這駕被國人寄予厚望的「馬車」表現得不盡如人意。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瀏陽的消費增長呈現出難能可貴的亮點。
在中郡研究所這份報告中,「縣域經濟發展」評價體系裡面的「消費增長率」這一項,瀏陽獲得「A」級,高於全國增速。
不要小看了這個「A」,仔細梳理這份百強榜單,全國消費增長率獲評「A+」級的僅7個縣市,無一個「A++」級,前十強裡甚至有多個縣市為「A-」級。
數據顯示,2018年,瀏陽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8億元,增長13%。該項指標的增速位居全國十強縣市第二位,僅低於山東膠州市。
瀏陽市統計局負責人介紹,近年來,瀏陽消費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優化升級,反映消費品市場發展水平與規模的統計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先後跨過100億元、200億元、300億元大關。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而且一頭連著企業生產,一頭牽著民生改善。統計顯示,今年1至10月,瀏陽消費品市場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6.46億元,同比增長10.8%。其中零售業、餐飲業均實現較快增長,分別同比增長12.3%、11.2%。
消費保持較快增長,這是多種因素疊加作用的結果。瀏陽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認為,首先是電商產業發展迅速、來勢喜人,前三季度,瀏陽規模企業電子商務交易額達45.2億元,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20.8%;其次是舉辦商務節、車展等活動,帶動汽車銷售快速增長,今年1至9月全市汽車零售額同比增長13.8%。此外,瀏陽天虹購物中心、九方·北正西等城市商業綜合體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有力刺激了消費需求。
「限額以上單位的零售額,是反映消費狀況的晴雨表,直接影響到零售總額的增長。」上述商務局負責人介紹,限額以上單位指批發業和零售業年商品銷售總額分別為2000萬元及以上、500萬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飲業年主營業務收入為200萬元及以上,「今年1至10月,瀏陽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同比增長13.8%。」
其中,新增長沙洋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湖南蒸一道食品有限公司等限額以上商貿企業52家,瀏陽全市限額以上商貿企業總數達到434家,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主力軍。
以長沙洋川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為長沙絕藝食品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今年6月底註冊成立,於7月在電商平臺拼多多上線運營。「成立5個多月,公司的累計銷售額就超過1500萬元。僅在『雙11』當天,我們在拼多多的銷售額就超過860萬元。」長沙絕藝負責人陶佑忠說。
C 縣域相對天藍指數獲評A+ 藏富於民,五大發展理念形成生動實踐
「天氣好,空氣也好,帶著孩子出來走走,多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冬日暖陽中,年輕的瀏陽媽媽張華推著嬰兒車,帶著2歲的孩子漫步在思邈路的林蔭道上,一邊教孩子擺出各種造型,一邊用手機抓拍一張張美照。「不少外地人看了我發的照片,都由衷地羨慕我們『瀏陽藍』。」
中郡研究所發布的報告以「競強爭優與差異化特色發展」為主題,在「縣域發展」評價體系中,著重突出的是「縣域相對民富指數」和「縣域相對天藍指數」,瀏陽表現不俗,均為「A+」。前者評價人民富裕程度及民生改善,後者則著眼於「藍天碧水,生態發展」——這正與瀏陽當前幾大中心工作相契合,折射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在瀏陽形成了生動實踐。
瀏陽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瀏陽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608元,增長8.7%;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91元,增長8.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410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在全國十強縣市中分別排名第2位和第3位。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值得一提的是,在排名前10位的縣市中,縣域相對天藍指數獲評「A+」的只有瀏陽市和福建晉江市。
2018年,瀏陽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4.2%,較上一年提升了3.5個百分點;瀏陽河、撈刀河、南川河豐水期和枯水期各項監測指標均達到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水質處於良好狀態。
在完成長沙關於瀏陽河瀏陽市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Ⅲ類的要求基礎上,瀏陽自我加壓,明確提出今年6月30日前瀏陽河鎮頭鎮金牌村出境斷面水質達到Ⅱ類的目標,並成功兌現承諾「涵養一河碧水到湘江」。今年1至11月,瀏陽市瀏陽河出境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水生態環境較往年顯著提升。
「截至12月15日,今年以來瀏陽空氣品質優良天數為333天,優良率達95.4%,同比上升1.1個百分點。」瀏陽市環保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瀏陽空氣品質指標穩步領跑長沙地區。
事實上,瀏陽市民頻頻曬出的「瀏陽藍」,正在成為「常態藍」。在這份獲得感和幸福感背後,是瀏陽市委市政府的鐵腕整治和悉心管護。
為了守護「瀏陽藍」,瀏陽每天組織相關單位重點對市區周邊露天焚燒、工地揚塵、道路揚塵等進行現場巡查,確保「六控」「十嚴禁」落實落細;同時動員全社會力量,上下聯動,「各顯神通」:市環保局聯合各鄉鎮街道開展鍋爐「減排」;市城管局對城區餐飲門店的油煙淨化設施實行「清單銷號」,油煙淨化設施城區安裝率達100%;施工工地「全副武裝」,全面落實「8個100%」;志願者們走上街頭,拔雜草,清垃圾;社區居民自覺清除「城市菜地」,還綠於城。
高質量發展永遠在路上,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
瀏陽決策者表示,接下來將緊緊圍繞全面建設現代化瀏陽的奮鬥目標,牢牢把握「在區域謀發展,在全國爭地位,在全球引資源」的基本定位,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繼續開展「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對標高質量,聚力新跨越,加快打造強盛瀏陽、活力瀏陽、生態瀏陽、幸福瀏陽。
相關連結
瀏陽單科排名「八連跳」
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進位速度全國領先
12月16日,中郡研究所還發布了《第十九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評價報告》,即在縣域經濟與縣域發展監測的基礎上,採用縣域經濟總量、均量、質量、速度和活力等基本指標評價縣域經濟強縣指數。在這份「單科」榜單上,瀏陽市列第12位,較上年上升1個名次。
據了解,瀏陽自2006年首次進入這份百強縣(市)榜單後,連年保持快速進位態勢。從2011年全國百強縣榜單第64位,到2014年第36位,到2017年第16位,再到2019年的第12位,瀏陽實現了「八連跳」,進位速度全國領先,其崛起路徑已成為中部縣域經濟發展的一個閃亮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