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項關鍵技術的全世界算上中國只有四個,比能研製氫彈的還少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2020年11月20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段令人心潮澎湃的視頻——輕盈的直-20通用直升機在皚皚白雪的青藏高原上空自由翱翔。

國產直升機輕鬆上高原,第一當然是新型國產發動機給力,但另一個重點要點則是,直升機、特別是直升機旋翼要具備防冰除冰的能力。

就為了這個,剛剛榮獲航空航天月桂獎的直-20總師鄧景輝,和他的同事們在雪域高原進行了艱苦的研究和試驗,最終取得了國產直升機防冰除冰系統零的突破。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世界直升機防冰除冰技術俱樂部」的成員,比「氫彈俱樂部」和「核潛艇俱樂部」數量還要少,加上中國,這才只有四個國家能做到(其他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俄羅斯和法國)。

那麼,直升機旋翼防冰除冰究竟有哪些獨特的技術呢?為什麼如此「高大上」?

直-20攻克防冰除冰技術難題,翱翔在雪域高原上空。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兵工科技」(id:binggongkeji),原文首發於2020年11月23日,原標題為《你知道嗎?直-20上高原攻克的這項關鍵技術,世界上掌握它的國家數量比能研製氫彈的還少》,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旋翼為啥會結冰?結冰有多大危害?

直升機在結冰氣象條件下飛行時,大氣中的過冷水滴會迅速聚集在高速旋轉的旋翼槳葉前緣並凝結成冰,旋翼槳葉結冰會帶來一些嚴重影響,比如:

①改變旋翼槳葉的氣動外形,從而降低直升機的飛行性能,嚴重時導致飛機失控失速,甚至墜毀。

②改變旋翼槳葉的質量分布,影響旋翼的動力學特性,導致旋翼振動增大,從而使直升機失去控制。

③有些冰塊,會從高速旋轉的旋翼槳葉上脫落,損壞直升機上的其他部件,影響直升機的飛行安全。直升機旋翼結冰引起的飛行事故時有發生。1980年,一架剛引進的「超黃蜂」直升機在起飛半小時後,因旋翼結冰而在山東境內墜毀。

2

直升機究竟咋防冰除冰?

直-20防冰除冰靠的是「電熱」

直升機防冰除冰技術的目的之一,是採取措施使得過冷水滴不能在旋翼槳葉上凝結成冰,這叫防冰。之二是除冰措施,在除冰過程中允許結一定厚度的冰,然後除冰。

飛機防冰除冰技術種類很多,但旋翼防冰除冰與飛機機翼、機體表面、進氣道和氣動舵面等其他部位相比,有其特殊性,因為旋翼是一個具有大表面積的轉動部件,同時向旋翼輸電有技術困難。因此能應用在旋翼上的防冰除冰技術從目前來看主要包括電熱防冰除冰技術,氣熱防冰技術,氣動帶除冰技術和液體防冰技術。

直升機防冰除冰裡,最常用的技術是——電熱防冰除冰。該技術的原理是將電能轉變為熱能,加熱部件的待防護表面,使其不結冰。電熱防冰系統一般由電源、選擇開關、過熱保護裝置,及電加熱元件等組成。選擇開關有「手動」、「自動」等位置,當位於「自動」位置時,飛機結冰傳感器感受結冰電訊號,自動接通或斷開系統電源。過熱保護裝置(包括溫度傳感頭和繼電器)用來防止部件表面蒙皮過熱而變形。電加熱元件將電能轉變為熱能,對部件表面加熱、除冰。

電防冰的加熱方式有連續加熱和間斷加熱兩種。一般的固定翼飛機採用連續加熱方式,而直升機旋翼則不同,因為它允許表面有少量結冰,同時旋翼是轉動部件,在旋轉時帶動氣流,本身就有冷卻效應,因此對旋翼加熱,耗電功率比給固定翼飛機部件加熱大得多。為了節電,對直升機旋翼一般採用周期加熱的方式。

以美國「黑鷹」直升機為例,它在四片主槳葉上設置了4個電加熱區,通過在槳葉上敷設電阻絲來進行加熱,這些電阻絲編製成加熱墊,裝在主旋翼和尾槳表面下方,放在一個經過穩固化處理的織物存放裝置內。

「黑鷹」的電加熱系統,有半自動、自動等模式,飛行員可以根據環境進行選擇,在更易結冰的地區飛行,就選擇加熱時間更長,間隔時間更短的模式,這樣就可以更有效防止結冰。

黑鷹直升機,是直升機防冰除冰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是該工程技術領域的傑出典範,圖為UH-60A

在早期原型機上,電阻絲加熱區主要覆蓋更接近槳葉葉尖的區域,因為這裡結冰可能更大,影響也更大,四片槳葉需在飛行中同時加熱。

經過西科斯基公司在阿拉斯加進行的結冰試驗發現,靠近槳葉葉根的地方,因沒有加熱區形成了較厚的冰層結晶。同時四片槳葉同時加熱,耗電25千瓦。

在量產機上,「黑鷹」做了調整,增加了槳葉展向和弦向的加熱區面積,加熱區覆蓋接近葉尖和葉根的槳葉中部區域。同時槳葉加熱改為相對兩片槳葉循環加熱,即每個加熱周期有兩片槳葉在同時加熱,這使得耗電降為17.5千瓦。

此外還有氣動帶除冰、液體防冰等技術。氣動帶除冰,又叫「膨脹管除冰技術」。它的原理是利用飛機部件前緣表面上膨脹管的膨脹作用,使其外表面冰層破碎而脫落的機械除冰技術。

用於旋翼、尾槳前緣的膨脹管通常有展向、弦向兩種形式。周期地使膨脹管充氣而膨脹,卸壓而收縮,從而使冰層破裂,脫離表面,然後被氣流吹去。液體防冰就是向部件防護表面噴射防凍液,與撞擊在蒙皮表面上的過冷水滴混合,使液體凝固點低於蒙皮表面溫度而不結冰。

通常採用連續噴射防凍液的防護方式,有時也用周期性噴液的方式。直升機旋翼所採用的液體防冰技術與固定翼飛機相比顯得與眾不同,它是在旋翼根部設置防冰液噴孔,然後利用直升機旋翼旋轉產生的離心力將防冰液甩到槳葉、旋翼前緣表面。

AH-56A直升機旋翼結冰,旋翼結冰對於直升機來說具有很大的危險性

值得一提的是,液體防冰是我國早期直升機最常用的防冰除冰技術,主要是用液體酒精作為防凍液防止旋翼槳葉結冰,當時我軍裝備的米-4和米-5直升機都採用了這個技術。

但它有一定缺點,比如防冰時間短,僅為30~40分鐘;對於已經結冰的旋翼沒有除冰功能;酒精揮發威力有限,在環境溫度特別低時起不到防冰效果等。

從當前情況看,氣動帶除冰和液體防冰技術始於20世紀三、四十年代,屬於最早期的防冰除冰技術,但因膨脹管充氣時對飛機氣動性能影響較大,目前已很少使用。而最晚興起的電熱防冰技術,已成為現代直升機旋翼防冰除冰技術發展的主流。直-20新型通用直升機,採用的應該就是電熱防冰除冰技術。

3

我國攻克直升機防冰除冰「難題」

實際上我國在直-20上攻克防冰除冰難題,早有「跡象」和技術準備。

早在2014年,航空工業航空儀表有限責任公司(武儀)就與中航工業直升機研究所聯手協作,攻克了直升機旋翼防冰除冰技術難關,完成某型直升機地面旋翼冰霧噴灑試驗驗證。

2017年,鄧景輝在接受採訪時透露直-20採用的是電熱防冰除冰的技術路線來解決直升機的除冰難題,他表示:旋翼除冰技術的關鍵是通過對複合材料內埋加熱組件的熱功率密度進行精準控制,如果溫度高了可能燒壞槳葉,溫度低了又無法除冰,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後果。

此外,加熱組件埋在槳葉中,如何在槳葉高速旋轉下保證組件的壽命和可靠性,涉及的技術問題非常複雜,因此也成為了美國和法國的不傳之秘。但是我國技術人員經過努力,最終攻克了這項先進的旋翼除冰技術。

相關焦點

  • 全世界都銷毀氫彈,為什麼只有中國保留了30枚?原因令國人驕傲
    在當時原子彈是最厲害的武器,戰爭結束之後有很多國家都相繼研製出了原子彈,包括我國在內。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我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這次成功讓我國掌握了成熟的研製核武器技術,到了1967年6月17日的時候,我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 全球只有中國還有氫彈嗎?
    當然不是了,合法擁有的就有五個,即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美、俄、中、英、法),此外一些原子彈技術比較成熟的國家也有可能擁有氫彈,比如印度、巴基斯坦……還有一些國家也有可能擁有氫彈,但是可能性不是很大,比如朝鮮2015宣布自己有了氫彈,在2017年9月就曾公開測試自己的氫彈技術。
  • 沙皇氫彈:全世界只有2枚,威力比原子彈還兇悍
    導語:沙皇氫彈:全世界只有2枚,威力比原子彈還兇悍大家都知道,原子彈是威力巨大的武器之一,二戰期間日本廣島和長崎就領略過原子彈的厲害之處。也正因為原子彈的可怕之處,二戰結束後,人們限制使用核武器。世界上除了原子彈,還有一種炸彈威力比原子彈還要厲害很多,那就是沙皇氫彈。沙皇氫彈是蘇聯在冷戰期間研製的,世界上只有兩枚,當時試爆的時候爆炸了一枚,還有一枚被蘇聯留著作為研究使用,目前被俄羅斯繼承了。氫彈爆炸的威力要比原子彈還要恐怖上千倍,就連美國也忌憚不已。如果經歷過當年蘇聯試爆其中一枚沙皇氫彈的人,就知道當時的威力到底有多強了。
  • 僅中國擁有30枚氫彈?世界氫彈構型僅兩種,于敏構型是其中之一
    氫彈是一種熱核武器,它的威力比原子彈還要具有殺傷力。技術也更加複雜,有關消息稱只有中國擁有世界僅存的30枚氫彈。因為氫彈被製造出來後,需要大量維護人員和設備進行定期的維護保養,所以造成了氫彈的維護和後期保養費用極高,而氫彈的壽命又非常短,漸漸很多核大國就開始不再研製型的氫彈。
  • 氫彈比原子彈還厲害,為啥現在只有我國擁有?
    導語:氫彈比原子彈還厲害,為啥現在只有我國擁有?說了你可能不信我們知道,在二戰後期,1945年的8月6日,美國向日本廣島投擲了一枚原子彈,導致大量平民傷亡。迫使日軍加速繳械投降。從那以後,世界各國就意識到了只有和平才能長久地發展下去。但是,科學家們從來都沒有停止過對核武器的研究,氫彈屬於核武器,擁有很強大的力量。一旦釋放出核聚變反應能量,那將會是裂變的5倍,甚至更多。雖然目前全球範圍內合法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只有5個,他們就是聯合國五常。但是氫彈只有我國才能擁有,原因是什麼?說了你可能不信。
  • 全球200多個國家,為何只有中國擁有氫彈?美俄眼紅卻只能幹瞪眼
    我們都知道,氫彈是熱武器中的典型。可是,這樣具有典型意義的武器,並不是任何國家都能輕易擁有。截止到現在,全世界只有一個國家擁有氫彈的研究技術和使用技能。對,你一定早就知道了,這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 而我們說到氫彈,就不得不說一說現在比較熱門的「核武器」。
  • 原子彈和氫彈哪個威力大?為何全世界僅中國還有氫彈?只因一個人
    ,雖然美國搶先一步研製,但在1953年8月,蘇聯宣布氫彈試驗成功,當量為40萬噸,成第一個成功把氫彈實用化的國家。,蘇軍整個通訊在1個多小時內都失去了聯繫,同時美軍駐阿拉斯加和格陵蘭島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的電子系統也都受到了影響,雷達無法操作。
  • 該技術僅兩國掌握,中國至今未突破,俄專家:還缺一關鍵條件
    甚至在某個領域,我國還超過了原本佔據優勢地位的國家,成功取得技術突破,這些都是我國非常自豪的一件事。尤其是我國的基建技術,在國際上各國也都十分敬佩,在規模質量和速度上都引領了新時代的步伐,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世界紀錄,甚至在全球知名的工程項目當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中國公司的身影。
  • 中國僅存的30枚氫彈,一枚爆炸威力有多大?氫彈之父親口承認
    除了原子彈之外,氫彈也是核武器中的一種,我國的氫彈之父于敏曾說,氫彈的威力非常大,甚至比原子彈還要強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國擁有30枚氫彈,連美國和俄羅斯都沒有,可以說現在全世界的氫彈都在我們國家。既然氫彈威力要大於原子彈,俄羅斯和美國這些核大國為什麼會銷毀掉自己手中的氫彈呢?
  • 氫彈威力有多大?其恐怖程度超乎想像,為何全球只有中國有氫彈?
    氫彈目前構型有兩種,一種為美國構型,這種構型俄羅斯和英國也採用了這種構型,而另一種就是中國的「于敏」構型,這種構型採用內爆式,在材料的使用率上有更好的能佔比,同時在引爆時,還可以釋放出更多的能量,說通俗一點就是,同樣的材料,
  • 比原子彈還厲害的氫彈,為什麼美俄願主動放棄?只剩中國保留30枚
    隨著科技的發展,如今世界各國研製出來的先進武器也愈發強大,說起當今世界上威力最強的武器,大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原子彈。畢竟二戰之中,美國向日本投下的兩顆原子彈,讓很多人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而對於氫彈,大多數人了解得很少,只知道是在原子彈之後研發出來的,至於其他信息,基本就沒有了解了。實際上,氫彈的威力要比原子彈更加厲害,是原子彈的幾十倍。原子彈是核裂變武器,主要殺傷力來源於爆炸,而氫彈是核聚變武器,其主要殺傷力不僅僅是爆炸時產生的熱量,更厲害的氫彈爆炸時釋放的各種射線令人恐懼。
  • 美俄紛紛銷毀自家氫彈,為何中國卻保留?一大優勢讓美俄比不上
    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發明了T-U構型,以此製造了世界上第一枚氫彈,該技術後來被蘇聯間諜竊取,並仿製成功,英國的氫彈技術也是美國轉讓的,只有中國和法國不同於美國的T-U構型,在中國獨創"于敏"構型之後,法國則是用民用核能技術和中國交換,而獲得了部分中國"于敏"構型的技術。
  • 中國有項技術全球只有4國掌握
    據人民日報報導,我軍發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直20能在極寒高海拔地區自由飛翔了。我國國產直升飛機直20一亮相就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因為在他身上有太多最新的科技應用。其中最難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直升機飛上高原,要是結冰怎麼辦?現在我國用實際行動告訴外界,這個難題被克服了,直升機除冰技術已經被我國掌握。
  • 我國僅存30枚氫彈,一枚爆炸後的威力有多大?足以摧毀300個廣島
    但是人們也深知核武器爆炸後會產生的危害有多大,所以至今為止,也只有一次投入到戰爭中的實例。而核武器經過長時間的發展,種類有很多,除了原子彈以外,氫彈也是其中一種。 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我國就完成了首顆氫彈的爆炸試驗,而我國也成為了世界上第四個掌握氫彈製造技術的國家。
  • 中國于敏構型氫彈,跟美國泰勒構型氫彈相比,哪一種更先進呢
    昨日13時35分,中國氫彈之父于敏溘然長逝,享年93歲。作為國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其研製的「于敏構型」氫彈為中國氫彈事業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豐功偉績,必將被後人所銘記。在當時看來,于敏構性氫彈確實了不起,猶如平地一聲驚雷,令西方國家刮目相看。
  • 氫彈對中國有多重要?8張世界地圖告訴你真相!
    為了繼續保持核大國地位,在世界範圍內對他國形成技術威壓,美國率先開展了將聚變反應能量引入到核武器中的嘗試。根據理論計算,利用聚變能的熱核武器,爆炸威力有望提高到長崎核爆的千百倍。此後,美蘇兩國開展了為期十餘年的熱核武器研製及當量提高競賽。
  • 氫彈中的于敏構型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對氫彈研究如此重要?
    「于敏構型」是我國氫彈研製的重要構型,這一構型的提出,大大加快了我國氫彈研製的步法,相對於美國的「T-U構型」更具實戰優勢;有關于敏構型的詳細資料,都是國家最高級機密。理論說起來很簡單,實際操作有重重困難;比如外圍原子彈的爆炸,必須非常均勻地向內擠壓,稍有偏差都無法使熱核反應被點燃;而且直接用原子彈引爆還不行,必須加強原子彈爆炸產生的條件。氫彈研製的關鍵瓶頸,就是氫彈構型的設計,如何才能使熱核材料的利用更充分,然後發揮出巨大威力,我國氫彈研製就在這裡卡住了。
  • 國際上是如何知道中國氫彈是獨特的「于敏構型」的?
    二戰隨著美國投放的兩顆原子彈而拉下帷幕,不僅逼的日本投降,也讓全世界見到了核武器的威力,兩座城市瞬間灰飛煙滅,成為了兩片廢墟。核武器的威力讓我們看到了它的威脅,所以我國也是提出砸鍋賣鐵也要研製核武器的口號,如今世界上有核武器的國家也僅有5個,而中國便是其中之一,核武器是國家的機密,那麼世界是如何知道中國的氫彈是「于敏構型」呢?
  • 人類僅存30枚氫彈都在中國:送兩顆過去,日本國就沒有了,還想部署...
    眾所周知,在上世紀50年代美國開創了T-U構型之後,該技術被蘇聯間諜竊取後仿製成功。只有中國和法國不同於美國的T-U構型,在中國獨創「于敏」構型之後,法國通過民用核能技術交換得到了部分中國「于敏構型」的技術。
  • 美俄核彈頭數量達中國數十倍,卻無氫彈可用?于敏構型有多神秘?
    只有中國有氫彈的傳言當然是假的,中國雖然進步神速,但是核武器研製基礎和總體水平其實和美俄還有差距,說只有中國有氫彈,不是蠢就是壞。實際上全世界的戰略飛彈無一不是安裝的氫彈,而且美俄核彈頭核彈頭數量都在5000枚以上,是中國的數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