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行事中都是追求出最小的力達到最好的效果從而實現事半功倍。但是我們發現瓦良格號的運輸過程卻並沒有遵循此道,「瓦良格號」多行數千裡才順利踏上了中國的土地,而我們深究其原因發現這也是權衡利弊之後最好的選擇。
「瓦良格號」是我們現在所說的「遼寧號」沒有改名之前人們對於其的稱呼,其的到來為我國之後的航空母艦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正是因為它對於當時中國的意義使得其到達中國的路途不會是坦途。好在中國人從來都不會被眼前的困難打敗經歷了重重磨難,最終還是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中國買下"瓦良格號"
航空母艦是擁有可以應付各種海上戰爭的、可以進行移動海上戰鬥利器,其作為現代高科技不斷發展而出現的產物不僅僅可以在作戰的時候擔任戰鬥飛機參與到戰爭中,還有著集齊聯絡、收集信息等種種重要的戰爭時需要的功能。
正是因為航空母艦在作戰時所擁有的巨大作用使得其可以在一定的層面上代表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中國在經歷了十餘年的戰亂後明白「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有著先進的技術才可以用其來保護自己的國土和人民。
今天的中國不僅僅有航空母艦,甚至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自己設計、建造「中國產」的航空母艦。這在很大程度中為我國海軍作戰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提高了其的作戰能力,更是讓世界不再小看中國,向世界展現了中國力量。
「瓦良格號」最早是由前蘇聯的一個有著近百年的造船廠——尼古拉耶夫船廠開始製作,這個造船廠有著「黑海造船廠」的稱號,其雖然之後因為蘇聯的解體等原因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其輝煌時期製造的各種重要船隻數目多達上千艘。
隨著尼古拉耶夫船廠的破產,很多船隻的製造也被暫時地擱置,其中已經完成了百分之七十的「瓦良格號」就在其中。「瓦良格號」的所有權在這個時期因為種種原因屬於烏克蘭,可是烏克蘭並沒有足夠的財力繼續完成對於其「瓦良格號」的建造工作。
經過了各種的考慮,烏克蘭決定賣掉「瓦格良號」,中國得到相關的消息後對之表現了極大的興趣,立即派相關人員到達烏克蘭希望可以購買回國。兩國經過很長時間的洽談,最終中國以兩千萬美元買下了「瓦良格號」。
中國買下「瓦格良號」的消息傳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耳裡讓這些國家坐立不安,其立即出面多方進行阻撓,烏克蘭沒有抵抗住美方不斷地施壓製造出「瓦格良號」以及沒有任何價值的假象,希望中國可以知難而退。而我國也放出要將其改成大型海上賭場的消息等才完成了對於「瓦格良號」的購買。
中國運回「瓦格良號」
買下了「瓦格良號」之後怎麼順利運輸回國成了當時的一大難題,在西方各國的不斷阻撓等因素下,要把這樣的一艘沒有製造完成的龐然大物遠渡重洋帶回中國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當時最近的一條路就是通過蘇伊士運河。
經過計算發現選用蘇伊士運河運送「瓦格良號」回到中國至少可以節約下八千公裡的航程,與此同時從「瓦格良號」的自身實際因素考慮,選擇蘇伊士運河看起來也是最合適、最節約的一個選擇。
但是當時我國並沒有選擇這個看起來的「上上選」是因為西方國家至此也沒有放棄阻止中國帶回「瓦良格號」的舉動,在西方國家的步步緊逼下,出於安全考慮「瓦格良號」無奈通過其他航線歸國。
困難重重地回到中國
「瓦格良號」想要離開烏克蘭就必須要經過土耳其海峽,但是美國並沒有停下對於中國帶走「瓦格良號」的不斷阻攔,其對土耳其方不斷地施壓,迫使「瓦格良號」沒有辦法從土耳其海峽經過。
美國此舉把「瓦格良號」困在外長達兩年之久,在這兩年時間裡,我國派遣了很多的人員和土耳其進行談判,最終支付了高昂的「過路費」才從土耳其得到了一張「瓦格良號」的通行令。
但是事情到這裡也並沒有結束,美國方面用同樣的手段聯合了埃及使得「瓦格良號」在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時候又被埃及方面以同樣的理由拒絕。
中國出於種種權衡利弊的考慮只好選擇讓「瓦良格號」不通過便利的蘇伊士運河,而是通過公海回到中國,也就是先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再途徑大西洋,最後從好望角繞路回到中國。為了避開美國的各種阻攔,「瓦格良號」足足多行了8000多公裡才踏上了中國的土地。
「瓦格良號」經過長達一百二十三天的海上航行,終於在2002年的時候成功來到了中國,其在駛進大連港的時候無數為其努力的中國人留下了激動的淚水,這條長達一萬五千兩百海裡的歸國之路,中國還是憑藉著自己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等的精神帶回了「瓦格良號」。
我國的大連船廠對「瓦良格號」進行了進一步的加工製造以及其對「瓦格良號」的各個方面進行了進一步的升級和修繕使得「瓦良格號」終於通過了首次的出海航行試驗,最終成功交給中國海軍。
因為遼寧是重新進一步建造「瓦良格號」的地方,是讓其真正可以在海上叱吒風雲的地方,所以之後我國的政府正式將「瓦格良號」命名為「遼寧號」,其的誕生為中國的強盛之路添磚加瓦。
航空母艦對於遠海作戰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海上作戰力。我國在之後更加重視航空母艦的研究和發展,並且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我們也相信這只是開始,中國會不斷地變得更加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