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海新區:項目40天投產,2億訂單安排上

2020-12-25 威海新聞網

近日,走進威海南海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主車間裡一片火熱——智能爬架生產線已經投產,剛到的鋁模設備正陸續調試投入使用。項目負責人馬富強神採奕奕,穿著繡著「南海科技」字樣的白色工裝上衣,在生產線間來回踱步,有問題就趕緊上前解決。誰能想到這個如今頗具規模、正有序生產的廠房從開工建設到正式投產僅用了40天的時間。

來威海快三個月的時間裡,河北人馬富強和幾名同事吃住都在項目建設現場。手續辦理有服務大使,遇到問題打個電話……記性特好的馬富強說,他最高紀錄曾連續12天腿沒邁出去施工現場一步。

今年4月底首次抵達南海,5月中旬開工建設,6月25日正式投產,現在的老馬,步伐裡都帶著自信,他笑著說:「真沒想到,這麼快就投產了。說句實話,南海的營商環境真是好!」

馬富強所在的河北盛卓建築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位於邯鄲市。該公司研發生產的智能爬架目前全國銷量第一,主要供給「中字號」建築企業及「一帶一路」等國家和地區企業。疫情爆發以來,公司智能爬架的訂單還是源源不斷,總部不得不考慮再建一個生產基地。

這個難忘的春天裡,南海新區招商一局工作人員通過幾次三番的面談推薦,最終以真誠服務和港口優勢打動了對方,盛卓決定在山東建設自己第一個生產基地。

馬富強清楚地記得,那是4月24日下午,鄭州的天氣很熱了,負責運營的他正和客戶談著業務。突然,馬富強接到了公司總經理的一個電話:「今天晚上連夜趕到威海,威海南海新區的項目由你負責。」

「好,交給我!」8年軍旅生涯讓馬富強養成了雷厲風行的行事作風,雖然之前從未負責過項目,但他相信自己能勝任。掛上電話,馬富強就趕緊訂了去威海的火車票。

晚上9點多,還穿著短袖的馬富強和同事們一下車,就被冷風吹得一激靈。在賓館門口等候的南海新區招商一局局長於耀原等人趕忙讓他們上去換衣服,並說房間都安排好了,這段時間可以先住在賓館。表示完感謝後,向來不做好工作就睡不著覺的馬富強表示希望明天能去施工現場,並且要要求吃住都在那裡。

第二天早上8點,馬富強和同事們就拉著行李來到了項目現場。看著閒置廠房的外表還可以,馬富強還比較有信心。可越往裡走,馬富強的心情就越涼。回憶起這段,馬富強忍不住用手比量了一下自己小腿處:「草快有腰高了,泥都到這了!」

還沒等馬富強說話,旁邊的於耀原就先對一邊的施工方負責人開口了:「咱今天就說定,設備是6月20號開始入駐,這廠房必須在那天交上!」別看就這一句話,馬富強像吃了一顆定心丸,踏實!

沒幾天,以往的辦公樓成了宿舍,鍋碗瓢盆也都置辦好了,馬富強和同事們如願以償入駐工地。接下來的日子,就是扎紮實實的擼起袖子加油幹。好在,馬富強還有一群好幫手。

早在馬富強來之前,南海新區招商一局的服務大使就把項目建設需要辦理的所有手續全部辦好,以致於馬富強連南海新區各個部門的門在哪都不知道。

進入施工階段後,歲數一樣的於耀原和馬富強兩人可謂「如影隨形」。每天,於耀原至少要在施工現場待兩個小時以上,南海新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劉傑也是三天兩頭來來施工現場「盯梢」。

因為馬富強毫無項目建設經驗,最開始的水電、土木施工全是於耀原等人「支招」,這讓馬富強覺得心寬:「這段時間我真學到了,比如水泥應該選什麼標號,電纜走線怎麼走,金剛砂可以不起灰等等。」

6月20日,施工現場卻出了難題,不知道哪裡出了毛病,地下水管一直排水不暢。眼看就要試運行了,馬富強急得團團轉,檢查了車間裡的管線也沒發現癥結所在。正當一籌莫展時,劉傑打來電話「老馬,你出來下,我找到了問題了!」

馬富強趕緊走出車間,只見劉傑後背全溼透了,手上也全是泥土,劉傑還半開玩笑地說:「幸虧是倒數第二個堵了,一會就能解決!」

「劉主任來我根本不知道,他每一個井蓋都翻開來,然後把頭探下去看,我後來一數整整二十個……」馬富強感慨地說,他永遠也忘不了那個場景,那一刻的心比眼下的三伏天還熱乎。

為了搶工期,馬富強負責的廠房按照「完工一處,安裝一處」的原則進行著,終於在6月25日這天,主車間正式完工。馬富強特別開心,畢竟是第一個自己經手的項目,他特別想跟身邊的好幫手們分享。這天,不管是劉傑還是於耀原都不在場,馬富強覺得還有些遺憾。

也就高興了那一天,馬富強便迎來了最緊張的時刻。設備安裝好了,生產線到底能不能運行起來?馬富強心裡不斷打著鼓。還好經過幾次調試後,整條智能爬架生產線順利試運行。

「管委工作人員都把咱扶上馬,還送了一程,接下來生產上的事情就靠我們自己了!」馬富強說,現在比建廠房時還有壓力,畢竟2億的訂單已經排隊等著了。

眼下,鋁膜全自動生產線的設備基本到齊,和智能爬架相比,鋁膜對生產工藝的要求更高,相差0.5毫米都不行。中午11點,主車間裡工人們還在忙活著,於耀原對著馬富強喊了句:「老馬,這個設備有問題,你怎麼不去看看?」

「知道了,『於總』!我這就想辦法。」馬富強笑著回答道。不僅訂單催著跑,馬富強也認為不能辜負南海新區管委工作人員一直以來的厚待。從項目建設到工人招聘,包括工人軍訓的教官都是管委幫著找來的。

7月的衝刺目標是1000噸,二車間也已經開始施工建設,馬富強的計劃正在穩步推進。此外,公司旁邊的一塊工業用地,馬富強也已經提前看好了……(通訊員 王曉根)

相關焦點

  • 軟硬結合,威海南海新區從「面子」精緻到了「裡子」
    精緻不僅僅體現在生態文化等「軟實力」方面,更體現在項目建設帶來的「硬實力」上,南海新區全力以赴推進「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攻堅突破,形成「在談項目促籤約、籤約項目促落地、落地項目促投產」的頂格推進格局,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足後勁。2020年,全區在建重點項目45個,投產或投入使用項目20個。
  • 產值增長40%,威海南海新區這家企業靠的什麼?
    12月7日,走進南海新區威海天潤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內,一排排廠房鱗次櫛比,一陣陣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公司今年新上線的精密鑄件深加工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眼下,四季度已接近尾聲,天潤機械科技正開足馬力,向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力衝刺。
  • 「「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觀摩」威海南海新區建築科技項目
    而這裡也將被打造成建築裝備智能化加工基地,這個項目從今年的7月份開始投產,預計到今年年底的產值能達到2億元。」這個總投資8億元的項目是由河北盛卓建築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建設的。因為產品能將傳統工作效率提高十倍以上,即便是在疫情期間,盛卓的訂單也不斷,其中大部分都來自「中字號」建築企業。
  • 威海南海新區:舊廠房「蝶變」為智能爬架生產基地
    7月17日是入伏的第二天,威海南海新區南海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車間裡,一片火熱——智能爬架生產線已投產,剛到的鋁膜設備也進入調試階段。穿著寫有「南海科技」白色工裝的項目負責人馬富強神採奕奕,在生產線上來回巡視設備運行情況。
  • 威海南海新區大項目密集開工 20萬輛開沃新能源車製造項目開建
    「南海新區有一定的汽車產業有基礎,營商環境很好,發展前景廣闊,對項目十分重視,落地了很多大型企業,威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全程關注支持,親自參與推動,這對我們來說是一份堅定的信心。」黃宏生說,基於這份真誠與信心,待這個項目建成後,開沃新能源汽車集團將把集團所有輕乘汽車事業部全部轉移至威海南海新區,對標特斯拉,攜手威海南海新區打造成開沃汽車集團在北方最大的生產基地。
  • 威海南海新區:企業苦練「內功」 挖掘發展新動能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3日訊 3月13日,威海南海新區科博樂汽車電子公司仍舊像以前一樣,一片緊張忙碌的景象。不過不同的是,以前是忙著趕訂單拓市場,現在忙著「練內功」。在科博樂無塵車間剛「升級」好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進行設備調試。
  • 威海南海新區:項目建設無「冬天」 熱火朝天趕進度
    近日,走進威海南海新區匯瀚醫療科技項目施工現場,機器聲轟鳴,一派繁忙的施工景象。遠遠望去,一片廠房拔地而起,預計明年底就能投入使用。 融創國際生態健康城施工現場 迎寒而上,加班加點,南海新區各個項目的建設現場熱意正濃。
  • 「「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觀摩」威海南海新區聯合影像項目
    記者 張蘭:「這裡是威海聯合影像有限公司,這家企業從2018年入駐南海新區後就好像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成為華為、小米、OPPO等許多知名廠商的供應商。今年,在許多企業都受到疫情影響的大環境下,這家企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僅客戶增長量就有十幾家。」
  • 威海南海新區:產教融合助推創新發展
    站在創新攻堅發展新起點上的南海新區,堅持把科技引領和平臺建設牢牢抓在手上,依託北交大(威海)、山東鋁業職業學院等高校資源,著力搭建創新平臺,深化政產學研合作,實現了「育人鏈」和「產業鏈」的無縫對接。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讓學生從『先學習再工作』轉變為『邊工作邊學習』,在學生培訓中開展『訂單式』『互動式』合作,為南海新區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人才支撐。」山東鋁業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山鋁學院自入駐南海新區以來,緊扣海洋經濟發展主題,積澱形成一整套產業人才教育培養新模式,突出企業需用人才的提前對接、度身培養,使學院成為「金藍領」的鍛造之地。
  • 威海:產城融合 活力南海
    原標題:產城融合 活力南海今年以來,威海南海新區緊緊圍繞全市「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部署要求,緊扣「產城融合、產城一體」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新區新城「新」的優勢,以產業化推進城市化,以城市化加快現代化,推動產業與城市良性互動、互促共榮。
  • 威海南海新區再添一所高校
    4月12日訊 (見習記者 李寶傑 通訊員 劉昌勇 孫大偉) 11日,在威海南海新區中鋁職業教育園施工現場,工作人員正熱火朝天加緊進行標準層建設。在這裡,每天都有2300餘名工人同時開工,17臺塔吊機和30餘輛大型設備和工程車同時入駐,平均每五天就建起一個標準層。按照規劃,5月上旬這裡的所有建築將全部封頂,8月20日一期16.5萬平方米工程將全部完工,滿足今年8000名學生入駐,充分體現出南海速度!   去年12月31日,威海南海新區與山東鋁業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共建中鋁職業教育園。
  • 威海南海新區:煉成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鏈條」教育
    「像吃了一顆『定心丸』,沒想到小學能這麼高大上!國學區的書法教室每一個書桌還用了「網際網路+」技術,我可真是大開眼界,孩子在這我太放心了。」家長叢明磊說,這趟參觀不虛此行。在硬體設施的投入上,南海新區從來都是不遺餘力、毫不含糊。今年新投入使用的南海實驗中學和實驗二小總投資近5億元。
  • 威海南海新區吹響創新攻堅衝鋒號
    齊魯網威海4月17日訊(記者 肖夢凡 通訊員 劉昌勇)時下,新舊動能轉換、經略海洋等戰略機遇的到來,讓威海最南端的綿長海岸線上澎湃藍色浪潮。4月1日,威海南海新區召開創新發展三年攻堅推進大會,全面吹響了創新攻堅衝鋒號。
  • 威海精緻城市建設觀摩督導第六站:南海新區,觀摩奧林匹克中心項目...
    7月25日,督導團先後赴環翠區、高新區、臨港區、文登區、乳山市、南海新區、榮成市、經區進行督導考察。督導團第六站走進南海新區,現場觀摩奧林匹克中心項目和金海路精緻街區。奧林匹克中心項目是南海新區統籌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打造體育之城、運動之城、活力之城、精緻之城的重要載體。總建築面積6.6萬平方米,主要建設比賽館、羽毛球館、桌球館等體育訓練場館,配套建設酒店、廣場、綜合樓等附屬配套設施。項目於2019年11月正式開工,2020年7月建成,歷時僅240天。
  • 十一旅遊到威海南海新區 吃玩遊樂全安排
    10月1日到10月7日,2018第三屆威海(南海)國際生蠔旅遊文化節將在南海新區觀海壹號舉行,除了能品嘗到烤生蠔、炸生蠔、生蠔刺身等多種口味的新鮮生蠔,還有來自全國各地近百種美食小吃,任君挑選。生蠔節現場設生蠔文化展示、中心演藝區、美食區、展銷區、娛樂區等功能區,不僅可以多元化地感受南海新區生蠔節的獨特魅力,更能全方位領略生蠔文化和知識,遊客們在品嘗生蠔之餘還可以參與到現場抽獎、有獎問答、生蠔趣味比賽等互動活動。除了可以在牡蠣節上大飽口福,南海新區的大排檔也能讓你不辜負這海鮮肥美的好時節。
  • 威海南海新區擴大開放助力經濟發展
    威海南海新區擴大開放助力經濟發展 2018-07-30 10:30(資料圖) 王曉根 攝   中新網威海7月30日電 (張玉雷 王曉根)眼下,位於威海南海新區的中韓跨境產業園內正一片繁忙。韓國商家通過線上下單後,一批批貨物在產業園打包發貨,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到達韓國仁川碼頭。  「我們的電商模式為『集採+集貨+集撥』,目的就是縮短出口時間。」中韓跨境產業園的負責人介紹說。
  • 威海南海新區,正青春
    桌球賽從全國桌球錦標賽到國際乒聯男女世界盃賽,頂級體育賽事接連在南海新區舉辦,贏得全世界的矚目;奮力拼搏、永不服輸、嚮往榮譽,這座城市流淌著與體育運動精神相得益彰的血液。「去年我們做了小球大愛的公益項目,也跟威海南海的老百姓和體育愛好者們一起做了休閒跑活動。」
  • 威海首個國家溼地公園(試點)落戶南海新區
    (試點),不僅結束了威海無國家級溼地公園的歷史,也標誌著「生態立市」戰略下威海南海新區在生態修復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定步伐。1.59億餘元投資,9項重點規劃工程,今年,威海南海新區將在佔總面積23%的區域上,大手筆投入,大規模規劃作生態大文章,開建五壘島灣國家溼地公園,著力將「生態新區」名片描繪得更加絢爛。  「生態新區」是威海南海新區開發建設的既定目標。威海南海新區在開發建設中始終堅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共融」理念,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實行開發與保護並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著力打造生態新區。
  • 威海南海新區打造體育小鎮
    閃電體育11月13日訊 11月6日,威海南海體育休閒特色小鎮項目籤約儀式舉行。
  • 威海南海新區:數位化智能化為企業插上翅膀 短時間內實現復工復產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日訊 眼下,不少企業復工都面臨著人員不能滿負荷生產的問題。得益於智能製造技術的應用,威海南海新區不少企業擺脫勞動密集型的禁錮,減少了對勞動力的依賴,在短時間內組織實現復產。在威海南海新區匠一塑膠磨具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人員這兩天一直在改進生產線,因為每一種產品的結構不同,對設備和人力的需求也不相同,他們爭取把一部分人工操作改為半自動化,再逐步把半自動改為全自動,用機器替代人工。威海匠一塑膠磨具有限公司行政總監魯東明告訴記者,「一個是節省人力勞動成本,第二個就是提高生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