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增長40%,威海南海新區這家企業靠的什麼?

2020-12-18 威海新聞網

12月7日,走進南海新區威海天潤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內,一排排廠房鱗次櫛比,一陣陣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公司今年新上線的精密鑄件深加工生產線正在高速運轉。

眼下,四季度已接近尾聲,天潤機械科技正開足馬力,向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全力衝刺。而在天潤機械科技的新生產線旁,只有「寥寥無幾」的工人在生產線上來回巡視,筆直的輸送帶正將一個個半成品輸送至下一道工序。

「精密鑄件深加工生產線是由天潤工業投資5億元建設的,這條新生產線經智能化改造後,可以實現一人多機,一名員工負責三到四臺工具機,大幅度提高人均效率,創造更多產值。」看著眼前這條智能化改造後的生產線,天潤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的言語裡滿是驕傲,「產值預計一年能達到1.2個億,比去年同期增長40%!」

其實,對不少企業來說「些許灰暗」的2020年,對天潤機械科技而言卻是進擊的一年,公司「逆流而上」,把衝刺新目標的賽道定在了智能製造。

自去年以來,天潤機械科技對鑄件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引進了韓國鬥山的數控立車和立加、臥加等高端設備100多臺套。目前,設備已經安裝調試完成並投產,主要為國內外高端客戶配套行星輪架、離合器殼體、制動蹄、工業機器人轉盤等核心部件,項目的訂單也已經排到了明年三四月份。

「今年投入特別大,專門對卡特、邦飛利供貨,購進專用的大型設備供貨,整條線能產出200多個產品。」公司負責人表示,這些企業都是目前世界上著名的工業企業,此外,這個項目還為德國博世、美國卡特彼勒等世界著名主機廠生產配件,僅卡特彼勒每年的訂單量就能達到五六千萬,而這些訂單,企業得來十分不易。

「德國博世對產品外觀、尺寸要求很嚴格,對倒角、圓角的誤差要求控制在0.1mm以內,普通的設備根本無法測量。」公司負責人說,為了拿到訂單,公司特意從德國購進輪廓測量儀,來滿足博世產品的要求,並新建了一條博世自動化生產線,專門生產重型卡車轉向機殼的殼體。

從2016年「入住」南海新區後,天潤機械科技就在不斷探索轉型升級。為了讓產品走出國門,贏得世界工廠的青睞,天潤機械科技除了智能化改造生產線,還建立了一套完備的質量管理體系,採用世界通用的行業標準來要求每一件產品。(Hi威海客戶端通訊員 王曉根)

相關焦點

  • 威海南海新區,正青春
    畫家陳小弟說:「南海新區天藍海碧,這些風光色彩進入我的靈魂以後,再進行創作,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從體育明星到文化名家,南海新區邀請引進的都是各自領域的名人、佼佼者。如果說,用「名人效應」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是南海新區的一種發展策略。那麼,能讓名人選擇南海、愛上南海、留在南海,靠的就得是實打實的實力,硬過硬的作風。
  • 軟硬結合,威海南海新區從「面子」精緻到了「裡子」
    今年來,南海新區堅持項目為王、企業為王、產業為王,以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新成效推動高質量發展,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進出口比去年翻一番。「精密鑄件深加工生產線是由天潤工業投資5億元建設的,這條新生產線經智能化改造後,可以實現一人多機,一名員工負責三到四臺工具機,大幅度提高人均效率,創造更多產值。」看著眼前這條智能化生產線,天潤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的言語裡滿是驕傲,「產值預計一年能達到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0%!」
  • 「「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觀摩」威海南海新區聯合影像項目
    記者 張蘭:「這裡是威海聯合影像有限公司,這家企業從2018年入駐南海新區後就好像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成為華為、小米、OPPO等許多知名廠商的供應商。今年,在許多企業都受到疫情影響的大環境下,這家企業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僅客戶增長量就有十幾家。」
  • 威海南海新區:打造「峰起山隨」的產業發展格局
    在南海新區,這樣的先進位造業企業比比皆是。產業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支撐,南海新區堅持「產業強區、工業帶動」發展戰略,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圍繞高端產業上下遊補鏈強群,初步形成了以先進位造業為龍頭、高新技術企業為支撐的藍色產業體系,用產業支撐集聚發展新動能。
  • 威海南海新區吹響創新攻堅衝鋒號
    如今,省、市一系列重大部署讓威海南海新區在重要戰略中的地位越來越凸顯:在《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中,南海新區被確定為重點園區,承擔打造石墨烯研發生產基地的重任;在威海《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總體方案》中,南海新區被確定為「五區九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新舊動能轉換重點功能區,打造藍色經濟新區,建設石墨烯基地。
  • 威海南海:一個「汽車夢」繪出一座汽車城
    科博樂汽車電子科博樂汽車電子的快速發展折射出了威海南海新區整個汽車產業集群的韌勁與活力。時下的南海新區,一批批汽車產業領域「大咖」競相落戶。首屆威商大會上,落戶威海的15個項目中有5個落在南海新區,其中3個涉及汽車產業。
  • 威海南海新區:企業苦練「內功」 挖掘發展新動能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3日訊 3月13日,威海南海新區科博樂汽車電子公司仍舊像以前一樣,一片緊張忙碌的景象。不過不同的是,以前是忙著趕訂單拓市場,現在忙著「練內功」。在科博樂無塵車間剛「升級」好的自動化生產線上,工人們正在進行設備調試。
  • 威海南海新區擴大開放助力經濟發展
    (資料圖) 王曉根 攝   中新網威海7月30日電 (張玉雷 王曉根)眼下,位於威海南海新區的中韓跨境產業園內正一片繁忙。韓國商家通過線上下單後,一批批貨物在產業園打包發貨,第二天一大早就可以到達韓國仁川碼頭。  「我們的電商模式為『集採+集貨+集撥』,目的就是縮短出口時間。」中韓跨境產業園的負責人介紹說。
  • 「「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觀摩」威海南海新區建築科技項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記者 張蘭:「我身後就是南海建築科技有限公司,這家企業生產的智能升降腳手架和鋁合金模板,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而這裡也將被打造成建築裝備智能化加工基地,這個項目從今年的7月份開始投產,預計到今年年底的產值能達到2億元。」這個總投資8億元的項目是由河北盛卓建築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建設的。因為產品能將傳統工作效率提高十倍以上,即便是在疫情期間,盛卓的訂單也不斷,其中大部分都來自「中字號」建築企業。
  • 威海:產城融合 活力南海
    原標題:產城融合 活力南海今年以來,威海南海新區緊緊圍繞全市「重點工作攻堅突破年」部署要求,緊扣「產城融合、產城一體」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新區新城「新」的優勢,以產業化推進城市化,以城市化加快現代化,推動產業與城市良性互動、互促共榮。
  • 威海南海新區:項目40天投產,2億訂單安排上
    近日,走進威海南海建築科技有限公司,主車間裡一片火熱——智能爬架生產線已經投產,剛到的鋁模設備正陸續調試投入使用。項目負責人馬富強神採奕奕,穿著繡著「南海科技」字樣的白色工裝上衣,在生產線間來回踱步,有問題就趕緊上前解決。誰能想到這個如今頗具規模、正有序生產的廠房從開工建設到正式投產僅用了40天的時間。
  • 威海南海新區半年經濟「成績單」出爐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7日訊8月6日,威海南海新區2020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分析會暨招商引資調度會通報了上半年全區總體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南海新區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外貿進出口等5項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居全市前列。今年以來,南海新區堅持兩手抓、兩手硬,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積極推進復工復產,加強對重點項目的統籌調度,擴大對外開放水平,努力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戰」並重,實現「雙勝雙贏」。
  • 威海南海新區:煉成從幼兒園到大學「全鏈條」教育
    南海新區2016年起開始推行15年「普惠制」免費教育,在南海愛心基金會的支持下,實現了從學前階段到高中階段的15年免費教育。截至目前,愛心基金會已經累計出資1800萬元,惠及每一個在南海新區上學的孩子。優質的教育資源,引來越來越多的孩子前來南海新區求學。近五年來,南海新區學前階段的學生增長了1.4倍,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增長了1倍,高校在校生達1.4萬人。
  • 威海南海新區校企牽手,打造「無人工廠」
    6月23日,位於威海南海新區內的明池玻璃有限公司與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籤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新舊動能轉換和智能製造方面加強合作,打造「無人工廠」。「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和明池玻璃有限公司距離近,並且兩者各有需求,優勢互補,為此,我們從中牽線搭橋,精準對接校企合作。」南海新區科技金融局相關負責人說,兩者合作後,吉林大學仿生研究院可以加速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明池玻璃也可以藉助吉林大學威海仿生研究院在仿生技術和智能製造等領域的創新資源和科技成果,提高產能,實現技術升級。
  • 山東威海南海新區建設生態新城(圖)
    張玉雷 攝   中新網威海7月21日電 (張玉雷 劉昌勇)21日,在位於山東威海南海新區海濱的南海公園裡,一些遊客吹著涼爽的海風漫步其間,而不遠處的大海裡還有許多人在遊泳戲水,享受夏日海水的清涼。
  • 鏡頭聚焦威海南海新區
    半島全媒體記者 何毅《活力南海》 賈亮 攝近日,「南海新姿——鏡頭裡的威海南海新區」大型新聞攝影採訪活動啟動儀式暨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年度理論研討會在威海南海新區正式拉開帷幕。與此同時,山東省新聞攝影學會威海南海新區影像工作站掛牌成立。山東省十佳攝影記者和紀實攝影師,是山東新聞攝影年度的行業先進和業務標杆,他們走基層、強「四力」,守正創新、踐行使命,深入一線、親臨現場,與時代同行、為英雄造像,一直站在時代的最前沿,用優秀的新聞紀實視覺作品引領融媒時代傳播潮流。
  • 輾轉美國、韓國等地,這批愛心物資終抵威海南海新區
    在緊鑼密鼓的卸船、裝車等碼頭作業後,滿載著愛心物資的貨車第一時間離開港口,直奔威海南海新區。當得知國內醫療防護物資緊張的情況後,匿名「威海南海人」的郭先生和王女士立刻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在美國、日本等多國籌集物資支援南海新區,計劃共捐贈1萬套防護服和2萬隻口罩。
  • 威海南海新區:數位化智能化為企業插上翅膀 短時間內實現復工復產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日訊 眼下,不少企業復工都面臨著人員不能滿負荷生產的問題。得益於智能製造技術的應用,威海南海新區不少企業擺脫勞動密集型的禁錮,減少了對勞動力的依賴,在短時間內組織實現復產。在威海南海新區匠一塑膠磨具有限公司,技術研發人員這兩天一直在改進生產線,因為每一種產品的結構不同,對設備和人力的需求也不相同,他們爭取把一部分人工操作改為半自動化,再逐步把半自動改為全自動,用機器替代人工。威海匠一塑膠磨具有限公司行政總監魯東明告訴記者,「一個是節省人力勞動成本,第二個就是提高生產效率。」
  • 威海南海新區推15年免費教育 不分外來和本地
    劉強勝介紹,威海南海愛心基金會2015年5月份成立,到目前有47家愛心企業參與,基金總額達9000多萬元,是威海市首隻非公募基金,也是山東省最大的非公募基金之一。  南海新區工委委員劉傑說,這部分基金由專門的人員打理,「愛心基金本金作為原始資本,經過一定的運作後所產生的收益是這部分免費費用的來源。」
  • 威海南海新區:舊廠房「蝶變」為智能爬架生產基地
    7月17日是入伏的第二天,威海南海新區南海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車間裡,一片火熱——智能爬架生產線已投產,剛到的鋁膜設備也進入調試階段。穿著寫有「南海科技」白色工裝的項目負責人馬富強神採奕奕,在生產線上來回巡視設備運行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