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營銷」吹大的自熱鍋市場,還能爆火多久?

2020-12-16 騰訊網

⊙ 作者 葉川 | 營銷觀察報(yingxiaogcb)

在營銷的不斷轟炸之下,一路爆火的自熱鍋,成為了大眾網紅。

特別是在年初疫情的影響下,各種自熱鍋品牌如雨後春筍湧出,動輒上億的融資消息也頻頻見諸報端。超市裡曾經無人能夠撼動位置的泡麵,也迅速被自熱鍋、自熱飯、自熱面搶走了風頭。

就這樣,自熱鍋在營銷和懶人經濟的影響下,成為了資本熱土。不過,葉川覺得,目前不管是莫小仙還是其他自熱鍋種類,其象徵意義已然超過了真正的使用價值。

自熱鍋成為「爆款網紅」的背後

營銷才是出圈主力!

了解自熱鍋興起的原因之前,我們要先明白,我國的自熱速食產品市場規模究竟有多大,才使得品牌們放棄方便麵這一銷量不斷上升的品牌,轉身投靠到自熱鍋這一新鮮領域當中?

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自熱鍋市場規模約為35億元,2020年規模有望達到40億元。受疫情影響,今年第一季度自熱方便食品更是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淘寶自熱米飯的銷售同比增長257.09%,蘇寧小火鍋銷售量更是同比增長了370.27%。

新鮮市場的不斷擴大,使得除了海底撈、百草味等老品牌,也催生出了不少像莫小仙這類的網紅品牌,得到市場和消費者的廣泛認可。

不過,自熱鍋市場的興起,真的是因為產品口味等原因嗎?其實不然,短視頻電商的崛起和全方位營銷的方式,為自熱鍋食品提供了全方位的推廣和種草,也促使了自熱鍋市場的不斷擴大。

早前大龍燚在李佳琦直播期間,出現了109萬庫存被秒空的現象,足以見得直播+KOL營銷推廣的影響力;同時,在影視劇中插播也成為了自熱鍋們的營銷方式之一,例如莫小仙自熱小火鍋在《女兒們的戀愛2》、《青春環遊記》、《我最愛的女人們》等綜藝節目和直播間也做過廣告植入,用快速密集的優質節目內容矩陣對產品進行高頻曝光,佔領用戶心智,成功利用粉絲經濟提升產品銷量。

影視植入、綜藝贊助、明星背書一條龍下來,怎麼也能在消費者那兒混個眼熟,銷量自然不是問題。所以,與其,說自熱鍋的興起,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不如說是因為營銷做得好,做得妙。

自熱鍋「三國殺」局面已經來臨?

有不少品牌方認為,當下自熱江湖三方盤踞。

一方是傳統方便食品統一、康師傅的入局,另外一方則是專注自熱火鍋領域的莫小仙、自嗨鍋等新品牌,以及三隻松鼠、衛龍、良品鋪子等休閒零食品牌的強勢加入,這些品牌擁有較強的品牌認知和完善的銷售渠道體系,加劇了線下渠道爭奪的殘酷。

不過,在葉川看來,目前自熱市場「三國殺」局面遠未到來。

首先,莫小仙、自嗨鍋等原生自熱食品品牌,雖然藉助營銷的力量,使得用戶教育成本大幅降低,認知感大幅度上升,但線下渠道缺少延伸和發展。說簡單一點,就是目前原生品牌雖然線下商超早有布局,但品牌營銷、銷售帶貨仍舊以線上為主,對於線下的攻佔還有更多範圍的欠缺;

其次,康師傅、統一等自熱鍋,雖然有明顯印記,也有多年的品質背書,按道理講,很容易受到用戶的追捧,但是實際上不易拓品,消費者對於這些原本是方便麵領域的品牌的加入,並不認可,更多的還是會購買方便麵等產品;

最後,休閒零食品牌雖然線上線下營銷渠道已經構建的十分完整,但是這些休閒零食品牌的營銷精力會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更迭,逐步被解構,想要單一的對自熱鍋產品進行營銷發力,難上加難,畢竟還有其他種類急需營銷的幫助。

在產品不斷迭代更新的同時,銷售渠道的戰場依舊熱鬧非凡。不過,自熱鍋領域想要有龍頭企業的出現,還需要品牌們多方努力。

自熱鍋雖是風口

但入局仍需謹慎

看起來,自熱火鍋在營銷的助力下已經成為「風口」,但是廣受關注的同時,卻也備受質疑,從安全性到食材的質量和口味,都是網友的聚焦點。

先說安全問題,由於自熱鍋是不用電不用火,靠的是通過發熱包遇水產生的化學反應,來達到迅速加熱食物的目的。在自熱過程中,溫度能夠高達150℃以上,足夠使加入的水沸騰,進而蒸熱食物,同時也會產生大量氣體。又是高溫,又是氣體,因此發生了不少安全事故。

同時由於自熱火鍋整個行業,現階段並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在缺乏國家統一標準的情況,貼牌代工、品控不一、使用廉價發熱劑……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的安全隱患。早在2017年,成都一小夥在家中吃自熱火鍋,結果自熱火鍋產生的高溫炸碎了家中1cm厚的玻璃桌。這樣的安全事故是個例嗎?當然不是,類似新聞層出不窮。

現在再來看看自熱鍋的口味問題,雖然自熱火鍋,嘗試藉助一系列的鎖鮮技術試圖去還原火鍋店的味道,但是目前來看,效果不佳。另外,它的食品添加劑也高得驚人,重油重鹽的口味,往往讓消費者把它列入垃圾食品的範疇。

疫情期間,自熱鍋確實非常受歡迎,但隨著今年春節疫情期間絕佳的窗口期結束,不解決以上的問題,自熱鍋能夠火多久呢?仍然是個未知數。

目前來看,自熱產品市場在營銷的幫助下,實現了迅猛發展,甚至被大家調侃為「萬物皆可自熱」。不過,風口之下也同時伴有質量參差不齊、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對於各大品牌來說,這既挑戰也是機遇,就看如何把握了!

歡迎在底部發表神評,與我們交流!

相關焦點

  • 奶茶「泡沫」還能吹多久?
    一年新增兩萬家,奶茶行業到底有多火? 說起食品飲料行業,投資者們想起的往往是近幾年來在二級市場裡股價大幅上漲的白酒行業。 不過,其實在二級市場外,奶茶的火爆程度可以說是絲毫不輸於白酒。
  • B站「龍王」爆火背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龍王還能火多久?
    今天想和大家淺析B站「龍王」爆火背後的底層邏輯。首先我們先來整理一下龍王爆火的軌跡。我們都知道,一個熱點的傳播,往往都是呈現從平穩到指數增長再到平穩的過程。龍王當然是靠他的網文系列廣告火的,但捫心自問,你們一開始看到這些網文廣告,真的會上頭嗎?或許大多數人都希望那廣告30秒快點結束吧,甚至還有人覺得有點尬。
  • 「耗子尾汁」能火多久?從李雪琴的爆火看網紅變長紅的營銷之道!
    在「難受香菇」大火時,和「耗子尾汁」爆火一樣如出一轍;而髮際線男孩火了之後,被立刻籤了公司;再比如說因浴室玻璃破裂割破手的小張,因顏值被大大眾熟知,現在卻不見了蹤跡。他們在火了之後都出現了一個共同問題:沒有了持續的流量,而被市場遺忘。有人被遺忘,也有人發展的很好,網紅變長紅。
  • 是的,連螺螄粉和自熱鍋你都要買不到了-虎嗅網
    再放眼到其他速食品類,各大電商平臺上,螺螄粉、自熱鍋等速食產品已經開啟了預售模式,發貨日期幾乎都在3月下旬或者四月以後。  你為什麼買不到螺螄粉和自熱鍋? 螺螄粉們在線上徹底火了。在《廣西日報》的報導中,柳州市螺螄粉協會會長倪銚陽就說:「疫情期間市場需求量非常大,但很多企業的工人都沒有到位;其次,有些食材還沒跟上,有些包裝材料也沒有辦法及時補充,所以現在產能也低。」 還有廣西柳州一廠家稱,今年銷量已經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但產能僅恢復了70%,報表顯示目前已經缺貨600多萬包。「像我們每天能生產出5萬包來,供本地市場都供不應求。
  • 會爆炸的自熱火鍋,還能「熱」多久?
    大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單身人口總數達2.4億,獨居成年人口超過7700萬。在各種因素的推動下,熱火鍋成了爆品!驚人的銷量讓資本有了瘋狂下注的勇氣。跟著這股「豬都會飛」的風口,不少自熱火鍋品牌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增長。
  • 鬥羅大陸系列,還能火多久,5年會是極限嗎?
    但是,鬥羅系列究竟還能火多久呢?5年就已經是極限了嗎? 想要探究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從鬥羅大陸的起源開始追溯。這本書本來是唐家三少於2008年開始在網路上進行連載的,小說初一發布,便迅速躥火,連續數月霸佔小說暢銷榜榜首,直到鬥破蒼穹的問世,才撼動了它霸主的位置。不過,兩部作品也是你追我趕,針鋒相對,輪流霸佔著榜首的位置,同期的其他作品只能望其項背。
  • 運營商爭奪出境上網市場 隨身WiFi還能火多久?
    運營商爭奪出境上網市場 隨身WiFi還能火多久? 原標題:   出國旅行人手一臺隨身WiFi,而且時刻擔心電量不夠信號中斷……這是很多出境遊旅客的共同經歷。
  • 長沙街頭夏季飲品市場花樣百出 "奶茶經濟"還能火多久
    店面密集讓人眼花繚亂,新鮮品類花樣百出,夏日飲品升級戰悄然打響 步入群雄亂戰,「奶茶經濟」還能火多久 這對主要為了迎合年輕人市場的軟飲店的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記者注意到,在90後消費者眼中,一杯軟飲對他們的意義不僅僅是一杯飲料,在部分品牌市場營銷的推動下,這更成為了一種社交。
  • 方便的自熱鍋,真的安全嗎?一定要注意哦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宅經濟的蓬勃發展、懶人經濟的興起皆助推了速食類食品快速發展,其中就有自熱食品火速爆紅。自熱鍋也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什麼是自熱鍋呢?自熱鍋就是不用明火,通過發熱包加水發熱產生溫量,將食材包裡的食材和鍋底充分加熱發熱的方便食品。世面上的自熱鍋五花八門,但是發熱包的主要成分和發熱原理基本相同。其中主要成分是碳酸鈉、焙燒硅藻土、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鹽,生石灰組成一袋,注入冷水,就可以加熱到120℃以上,而蒸汽的溫度可以達到更高溫度,用來蒸煮食物。
  • 熊掌咖啡爆火,營銷功不可沒!
    社交媒體的爆火,加上不少網紅博主的探店和分享,讓HINICHIJOU咖啡的創意被不少的人圍觀,吸引著更多人去體驗這家咖啡館帶給用戶的驚喜。 可越限制越火爆,究竟HINICHIJOU憑什麼爆火,或許我們能從其門店設計、點餐方式、銷售創意等多方尋求到HINICHIJOU爆火的營銷邏輯。
  • 「自熱鍋」輿情口碑排行榜出爐:三隻松鼠差評多 百草味口碑墊底
    「自熱鍋」這一品類,由於不用明火,加水或簡單操作即可實現加熱、煮燉,為消費者呈現出一碗食材豐富、讓人垂涎的美味,被譽為是偉大的懶人食物發明。市場上主流的「自熱鍋」產品主要集中為火鍋類和煲仔飯,海底撈、小龍坎等明星餐飲企業紛紛入局,也不乏三隻松鼠、百草味等零食品牌跨界加入,甚至在「自熱鍋」還孕育了一些網紅品牌。
  • 火箭少女101解散後,楊超越還能火多久?
    楊超越可謂開創了近些年來以接地氣的「我是全村的希望」的口號火出圈的女明星先例,哪怕在101女團選拔賽中實力不行,邊划水邊哭上熱搜,也依舊得到廣大網友的喜愛,成功高位出道。在出道後,楊超越的資源更是好到爆。2018年,推出個人單曲《跟著我一起》 和《衝鴨衝鴨》等 ;12月15日,獲得「影響中國」年度演藝人物獎 。2019年8月13日,楊超越作為女一號主演的青春運動勵志劇《極限17:羽你同行》播出,頗受好評;同年,相繼主演了古裝玄幻劇《將夜2》 、都市戀愛輕喜劇《仲夏滿天心》等影視劇,影視資源方面吊打火箭少女101的前兩名。
  • 小龍蝦養殖還能火多久?值得投資嗎
    這幾年的小龍蝦確實很火,不光是吃的人是越來越多,在農村養殖的人也是每年都在增多,小龍蝦已經是火了幾年了,所以到現在還有很多人都在擔心小龍蝦還能火多久?所以市場方面的需求是沒有多大的問題。但是關鍵的就是供應的問題了,也就是養殖的問題了,我們都知道小龍蝦確實很多人喜歡吃,但是養殖戶也是每年都在增多的,目前來說市場還能養得活這些養殖戶,但是一旦隨著養殖戶的繼續增加,後來肯定會出現供大於求的情況,那麼到這個時候小龍蝦的價格就肯定沒有之前的幾年那麼好了。
  • 泡泡瑪特|IP+盲盒,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根據《招股書》,公司建立了90餘人的設計團隊,用於IP推廣的廣告及市場營銷費用也從2017年的260萬增加到2019年的4680萬,即便如此公司二號選手Pucky與Molly的差距仍然不是一點半點。IP和玩法這兩大核心競爭力各有隱憂,市場環境也在變得不那麼友好。根據沙利文報告,中國潮玩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在2015年至2018年為34.6%,2019年起降至29.8%。
  • 靠資本和年輕人加持 泡泡瑪特的「泡泡」還能吹多久?
    金融投資網記者 蘇啟桃 實習生 劉敏以驚喜營銷為手段的泡泡瑪特,再次殺進資本市場,也給市場帶來了不少「驚」和「喜」。2019年4月,泡泡瑪特從新三板退市,彼時市值為20億元。泡泡瑪特市場表現「驚」與「喜」交織,在玩家和投資人的「吹捧下」,其「泡泡」還能吹多久?
  • 混戰中的網紅冰淇淋還能火多久?
    從兒童市場到全民零食、從「夏日伴侶」到「四季皆宜」、從20年前的2毛錢一支到如今的20元一支,冰淇淋這個「反季產品」在2019年已經發展到了千億級的規模,中國也已趕超美國成為冰淇淋消費總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冰淇淋產業的爆發是否曇花一現?新零售下的網紅冰淇淋又會在中國火多久呢?
  • 深度| Off-White還能火多久?
    在業績層面,Off-White也在不斷續寫神話,年銷售額從2014年的260萬歐元猛漲至2017年的5650萬歐元,也意味著短短4年獲得21倍的增長,令絕大部分奢侈時尚品牌都望塵莫及,引起市場越來越大的興趣。 儘管時尚行業從來不缺乏新興設計師品牌,但是除了一批依靠電商崛起的網際網路品牌,近年來能夠打入主流時尚行業、形成商業規模的品牌屈指可數。
  • 爆火的《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可能會成為影視劇的營銷範例
    《三十而已》《二十不惑》做到了,這部劇的爆火,可並不只是「而已」,這麼簡單。一句影視劇要想火,是要有原因的。《三十而已》和《二十不惑》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大家也都知道,在當下這個時代,並不單單靠質量就能出來的。
  • 上海COSTCO還能火爆多久?
    上海COSTCO還能火爆多久?8月27日,上海市閔行區一家來自美國的超市開業,沒有想到的是火爆異常。地圖上早早顯示,去往超市的多個路段「飄紅」,而該超市的停車場也早已車滿為患。到後來,進入超市的人似乎不要錢樣的瘋搶,而想進去的人則排成了長龍,甚至購物結束後,結帳都需要2個小時以上。
  • 一出手就打敗可樂,這款飲料還能火多久?
    在這個標籤營銷的層面上,元森無疑是成功的。但隨著它的爆火,大家對「偽日貨」的質疑也越來越多。機智的元森當然馬上調頭,見好就收。元森在今年的9月更換了LOGO,認祖歸宗地把「気」換成了「氣」。元氣森林一個反手,又坐實了現象級爆品的位置。元氣森林,存在感刷得很溜別看元氣森林現在風頭這麼大,剛開始的時候在市場上是根本佔不到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