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寒去暑來,在汛期來臨前,4月29日上午,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以下簡稱「江口沉銀」)2019-2020年度考古發掘工作又迎來了收穫的時節:歷時三個多月,發掘面積5000平方米,一萬餘件文物「水落石出」。
成果發布之時,紅星新聞專訪了發掘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他介紹,第三期考古推測「沉船原點」應該就在上遊的府河,已經很接近。在他看來,這次發掘中最重要的兩個發現便是「蜀世子寶」金印和大西政權的官銀——前者文獻並無記載,其他藩王墓葬也無出土,後者也是這三次發掘首次出現,印證了大西政權對一些地區的穩定統轄。
記者了解到,第四期發掘工作暫無計劃。對唐飛以及發掘團隊來說,目前最大的遺憾便是沒有找到沉沒的戰船。
發掘現場航拍
1、沉船原點在哪兒?
推測:應當在上遊的府河
「第一期的考古發掘工作,將『江口沉銀』從歷史的傳說變成了考古成果。」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回憶道。他介紹,也是因為第一期的考古工作,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戰場遺址獲201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後的兩輪考古工作,「我們堅信那不是傳說,是一個歷史事實。」
唐飛介紹,一期考古發掘面積約1萬平方米,二期和三期的發掘面積都在5000平方米左右,「一個目標是尋找沉船的原點。」第一期發掘位置選得靠中間,第二期選的是下遊,第三期則是上遊。唐飛認為,目前依然沒有找到沉船原點,「即第一艘船是在哪裡沉的。」不過根據三期發掘的文物,他推測,應當是上遊的府河,「具體往上面多遠,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
他解釋,當時張獻忠的部隊遭遇楊展所部阻擊時,阻擊力量有來自岷江方向的圍追堵截,「另外,在江口碼頭方向上應當也有伏擊力量,包括岸上的和水面上的。」
2、本次發掘的重磅文物是什麼?
「蜀世子寶」金印和「大西」貨幣
「蜀世子寶」金印
「蜀世子寶」金印
「三期發掘一共出水了5.2萬件文物。」唐飛介紹,除了第一期發掘的2萬餘件,第二期和第三期發掘均發現了1萬餘件文物。在這次出水文物中,尤其引人注目的便是那枚十多斤的「蜀世子寶」金印。唐飛表示,這枚印在此前文獻中並沒有記載,在其他藩王的墓葬中也沒有發現過,「價值非常高,尤其對明朝初期藩王的分封制度研究來說。」
另外引起他注意的,便是這次發現的大西政權的官銀。唐飛介紹,第一期和第二期考古發掘並沒有發現大西政權的官銀,「『西王賞功』屬於賞幣。」考慮到這次出現了來自樂至、仁壽、樂山、德陽、廣漢等地大西政權的銀錠,在唐飛看來,意味著這些地方在當時被穩定納入了大西政權的統轄範圍,被張獻忠所經營。「作為經濟上的證據,說明了大西政權對這些地方實施了管理。」
3、如何推測出張獻忠的搶掠範圍大?
上到蜀王府下到小地主的金銀首飾都有
第三期考古發掘,出水有「忍耐」金戒指、雙龍頭金手鐲、「獨佔春魁」金簪、「江山共老」銀鎖、仙人銀簪等大量的金銀材質的飾品——在唐飛看來,這些首飾設計款式、種類特別多,「是明代首飾工藝品的資源寶庫。」
不過,他認為,前述精美的金銀首飾應當來自於蜀王府以及官府。在他看來,這些工藝品也應當是明代早期或者中晚期製作,「世代相傳下來。」在明末戰亂期間,「民不聊生,應當是沒有意識去創作的。」
除了這些精美可稱「工藝品」的首飾,唐飛介紹,發掘的文物中還有品相一般的,「耳環、手鐲,沒有什麼設計,都是素的,也很小。」他推測,這些應當來自於當時的小地主或者一般的殷實之家。「從文保中心的研究來看,來自蜀王府、官府的金銀物,與老百姓家裡的還有成色的不同。」他介紹,前者一般金銀含量在90%以上,而老百姓家中的含量則在60%-70%——甚至更低。
「如此看來,張獻忠所部當時搶掠的範圍是比較大的。」唐飛說道。
三眼火銃
鉛彈
船釘
4、這屬於水下考古嗎?
這是內水圍堰,此前國內沒嘗試過
一般認為,彭山江口沉銀遺址水下考古發掘是四川省首次水下考古。不過唐飛表示,嚴格來說,江口沉銀考古發掘不應叫做水下考古,「和水下考古的發掘方法,不是一回事。」他解釋,江口沉銀的考古採用的辦法是內水圍堰的方式,「把水引到一邊,使用的考古方法基本上還是陸地上的。」不過,他指出,這三次考古工作中,利用了多學科的記錄方法,例如現代測繪、定位,更科學的記錄了出水文物的層位、高度等三維信息。
唐飛透露,考古發掘工作結束後,四川省考古院有意對這三輪發掘工作進行總結,「包括發掘方法、採用的技術上的創新。」他解釋,內水的圍堰考古此前國內沒有嘗試過,「我們這三次發掘,形成了一套發掘、布設探方的方法,特別是工具的使用,也有一定的模式——希望對國內內水圍堰的發掘有一定幫助。」
5、三次發掘最大的遺憾是什麼?
沒找到戰船,一片都沒找到
「如果說三次發掘還有什麼遺憾的話,就是沒有找到戰船。」唐飛說道。「一片都沒有找到,這是最大的遺憾。」唐飛表示,「沉在水底的戰船,那麼上面肯定壓了大量文物——如果沒有文物壓著,考慮到船的材質,是會浮起來漂走的。」所以在他看來,戰船會是令人興奮的發現,「找得到船的話,上面會積壓大量文物,銀鞘肯定都是一排一排的。」
「目前看來,發掘位置已經很靠近沉船原點了。」唐飛介紹。是否會有第四期考古發掘工作?唐飛表示,暫時還沒有計劃,「以後根據研究的需要,再看是否需要申請新的發掘。」他介紹,接下來主要的工作是保護和研究,「特別是博物館的建設。」
(原題為:《專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唐飛:最大遺憾是沒找到沉沒的戰船》)
編輯:秦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