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大變局!首提「學新加坡」,「香港模式」要被拋棄?

2020-12-25 財經八卦妞

房地產市場,或許要迎來新的變局了。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近日,深圳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未來的目標是讓6成的深圳市民都住上政府的公共住房。

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時間窗口,深圳首次提出「樓市學新加坡」,充滿想像空間。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很多內地城市都是香港模式+新加坡模式相結合的。

比如,土地70年產權、公攤面積、預售制、土地財政,都是香港樓市的特色。

在1990年代,這一模式被內地引入,在內地城市遍地開花。而大家熟知的公積金制度,則是來源於新加坡。

雖然我們同時拜了兩個老師,但這兩個老師的風格完全不一樣,香港走向了高房價之路,新加坡走向了保障房之路,深圳包括很多內地城市,過去更多效仿香港,如今,許多人奮鬥一生,也換不來一個固定住所,是時候要重新選擇了。

那深圳提出學新加坡,究竟學什麼?

其實,除了公積金制度,新加坡的「組屋」制度更出名。

這一制度開始於1960年代,當時的新加坡政府開啟「居住有其屋」計劃,興建保障性住房,成為組屋,並通過以下兩個方法,來嚴格控制租屋的價格:

一、新加坡土地歸國有,90%的土地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開啟低價賣地模式,大規模建設組屋,控制了組屋的成本,從而保障了組屋的廉價優勢。目前,這些公共租房價格相對低廉,價格多在1-3萬元人民幣之間,相當於中國內地二線城市水平。

二、組屋供應相對充足,而且嚴格控制投機轉賣,不存在人為製造的短缺。迄今為止新加坡建設了110多萬套組屋,超過當地房屋總量的7成。

這種模式,總結成一句話就是,政府讓利,主動承擔「居者有其屋」的義務。

所以,深圳要想學習新加坡,解決高房價問題,組屋制度不容忽略,也得在土地供應、公共住房供給上下功夫。

新加坡模式並不是那麼容易學

雖然深圳已經做出了一系列努力,包括加大商用住宅用地,提出2035住房規劃等,但以後的路還很長。

因為,想要像新加坡那樣,大規模供應低價組屋,政府肯定要主動讓利,不依賴土地財政,不依賴房地產刺激經濟。

而且,讓一個城市大部分人口都住在組屋裡,不僅需要魄力,還需要源源不斷的投入。

顯然,對於許多城市來說,如果學習新加坡模式,則需要更多的付出,而且很難有GDP或財政上的受益。

但無論如何,在當前房住不炒的局面下,深圳邁出第一步,說明樓市的大變局剛剛開啟。

相關焦點

  • 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這事挺玄的……
    來源:地產情報站日子太平淡了,總要來點兒刺激的。最近,深圳準備「拋棄」香港了——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在未來,深圳將有60%的市民住進政府提供或出售的住房裡面。
  • 樓市「變天」?深圳:學新加坡!我們能照搬新加坡模式嗎?
    高房價這個話題是近些年一直在提的一個話題。高房價究竟能夠給大家帶去什麼呢?有不少工薪階層為了買房,為了能夠有一個落腳的地方,只能「舉債」買房,在買了房之後,每個月的工資幾乎有一半用去還房貸了,再加上日常生活開銷之外,其實每個月也落不下什麼錢的。在這個時候,又有多少錢有錢去消費呢?
  • 深圳要學新加坡?這概率有多大?
    去年開始,深圳樓市非常火熱,房價一漲再漲,引起很大關注。最近深圳住建局局長提出,深圳房地產市場或拋棄香港模式,學習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可以說是健康房地產市場的代名詞,很多人想到國內房價太高,就希望有新加坡那樣的保障房住。
  • 深圳在學新加坡樓市!
    新加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出六比四的住房比例。然後頓時市場無數的解讀:《深圳樓市要學新加坡,房價要下降?》;《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樓市格局或將面臨巨變》;……事實上,如果讓深圳真的朝著上面這個目標狂奔,深圳的商品房價會漲的比火箭還快。02首先來講講什麼是新加坡模式?
  • 馬光遠:深圳學不了新加坡住房模式
    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拿什麼來保障60%的人的住房? 也有網友發出質疑,中國和新加坡國情制度不同,只照搬照套,如何學得來? 新加坡作為「房住不炒」的典範,深圳學習新加坡,真的可行嗎?
  • 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搞清楚學什麼
    來源:證券時報網【環宇雜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學的就是始終如一、一以貫之,沒有私心雜念的「居者有其屋」理念。李宇嘉住建局局長的一句話,「深圳學習新加坡,未來60%的人住在公共住房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能否學得了、怎麼學、困境在哪兒等,各說各理,爭論不休。學習新加坡的住房模式,這個沒有問題。凡是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我們都不妨學習。
  • 新加坡模式先進在哪裡,深圳要學新加坡?
    新加坡模式對於新加坡成為全球經濟強國影響巨大。因為新加坡獨立時經濟上面臨的形勢非常嚴峻,可以說是困難重重,主要表現在: 新加坡經濟基礎很落後; 國內市場容量十分有限; 教育不普及; 失業率很高; 種族衝突問題; 缺乏社會和居住保障; 戰略上要面對外來威脅。 新加坡殫精竭慮後,把吸引外資作為強國之路的核心策略。
  • 樓市巨變?!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未來房價這麼走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樓市巨變?!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房價這麼走...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 學新加坡模式真的成嗎?這個地方已經失敗了!
    此前市場一直預期將會有「政策大禮包」。但是大家翹首盼來的不是「大禮包」,而是一個房地產市場的「大轉變的信號」!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就提出,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深圳市60%的市民要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商品房只佔四成。
  • 樓市巨變?!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房價這麼走……
    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業界認為,深圳房地產市場走向有風向標意義,這意味著深圳樓市格局會面臨巨變。如何學習「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從1964年開始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鼓勵中等收入和低收入階層購買建屋發展局興建的組屋,建立起與多數發達國家以公共租賃或房租補貼為主截然不同的住房保障制度。
  • 深圳住房將學習新加坡模式:為何拋棄港澳模式?
    深圳樓市調控再出手:要對標新加坡,讓60%市民住進公共住房!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來了就是深圳人」,不應該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真正能讓深圳成為美好居住和工作的城市。繼兩年前深圳首次提出2035年住房計劃後,深圳官方再次向外界傳遞了建設房地產長效機制的信息。
  • 深圳提學習「新加坡模式」,人人有房住!
    眾所周知,中國內地房地產方方面面師從香港,從70年產權到商品房預售制,甚至公攤面積,都一一仿照香港房地產模式。而深圳則是引入香港房地產模式的排頭兵。房地產「香港模式」已經不符合大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亟需一種新的模式來實現住有所居目標。此刻,同屬東亞文化圈的新加坡模式,成為了學習榜樣。深圳宣布告別「香港模式」後,又成為第一個引入新加坡模式的城市!
  • 深圳要學新加坡「組屋」模式,我差點又信以為真了!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今年的8月28號,深圳政府提出向新加坡學習「組屋」模式。深圳當局要是有這魄力去強拆城中村,那估計城中村居民都要掛橫幅:「大水衝了龍王廟啊,自家人咋能幹自家人呢?」所以深圳當局要真有貫徹的魄力,上世紀深體內圈地運動就不會導致今天城中村遍地違章建築佔用大量住宅土地了。第三呢,普通人分不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 新加坡模式值得深圳學習嗎?
    這好像是內地城市官方首提「樓市學新加坡」,而且是在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的時間窗口,頗有一番深意。但是新加坡模式真的就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嗎?這個問題值得認真思考。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要糾正一個經濟學常識,那就是——價格與成本無關。
  • 從香港、新加坡到澳大利亞,亞洲樓市普遍降溫
    終於,亞洲樓市也正式加入了全球樓市降溫的大潮,而由此造成的經濟後果可能很嚴重。全球評級機構標準公司在上個月的一份報告中表示,較低的房價和較高的抵押貸款利率不僅會削弱消費者信心,還會影響可支配收入。香港12月住宅銷售額再度腰斬!在經歷了將近15年的牛市之後,香港——這座全球最令人負擔不起的房地產市場,房價遭受了重挫。昨日,香港特區政府土地註冊處公布的一項數據顯示,香港樓市自11月住宅銷售遭遇腰斬之後,12月銷售量再度暴跌,住宅成交額也腰斬。
  • 「新加坡模式」的亮點在哪裡?
    「新加坡模式」的亮點在哪裡?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公開講話,再次引發各界對深圳樓市的熱議。實際上,有關「新加坡模式」的話題,並非現在才出現。
  • 李宇嘉:學習新加坡,深圳是認真的,樓市何去何從?
    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將來深圳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那麼,新加坡模式,是否學得了?怎麼學?對深圳樓市未來的影響有多大呢?其實,深圳這位領導公開表態,要「學習新加坡」,不是一回兩回了。學些發達國家經驗和做法,這是幾十年來慣常的提法,本身無太大問題。關鍵是,體制機制不同、政府目標取向不同(靠不靠地產穩經濟)、配套政策不同(是不是真調控),有沒有可比性,這才是大問題。上世紀80年代以來,四小龍發展奇蹟太震撼。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未來房價均價或走低
    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下稱「發布會」)上有個演講,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為此,深圳提出一個大規模建房行動。
  • 疫情下的全球樓市變局:韓國首爾房價暴漲 曼哈頓公寓遇冷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疫情下的全球樓市變局:韓國首爾房價暴漲,曼哈頓公寓遇冷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全球房地產市場出現不少意料外的新變化。新冠疫情以來,全球特別是發達國家貨幣史無前例大放水,多國利率下降至歷史最低水平,各國股票、房產、黃金等多種資產價格普遍上漲。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二季度,包括紐約、洛杉磯、倫敦、東京、首爾、多倫多、新加坡、香港、北京和上海等全球10大都市房價指數連續兩個季度「逆勢」上行。大城市特別是國際大都市的房產成為資金的「避風港」。
  • 樓市迎來重大利好,新加坡模式來襲,人人都可以買得起房子了
    最近,樓市釋放了一個重大信號。深圳住建部門聲稱,未來樓市將要學習新加坡模式,一時間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那麼,什麼是新加坡模式呢?新加坡地少人多,人口密度不亞於我們任何一個城市,但是新加坡卻人人都買得起房子,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所謂的新加坡模式,就是以保障房為主體,商品房為輔的住宅模式。新加坡90%以上的房子都是政府提供的住房,也就是是公屋,基本上人人都可以申請購買,價格也不貴,人人都買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