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老胡說財經,ID:xiaohutakeyoufl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今年的8月28號,深圳政府提出向新加坡學習「組屋」模式。
說了一堆官話廢話,提取其中的重點就是這句:
我們的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這是一個長遠目標。新加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出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老胡今天給大家來一波分析。
廉租房、福利房,你租的到?
你知道中國的房地產最大的問題在哪裡?
其實出在了現在是個網際網路社會,把中國的分配製度問題暴露的淋漓盡致。
房價貴都是有道理的,這沒什麼,貴上天了,老子不接盤就是了,這問題不大。
但是噁心就噁心在,一個啥也不是,沒啥本事沒啥能力也沒文化,創造不了任何社會價值和財富,就只會抽菸喝酒打麻將會所搞嫩模的拆遷戶,可以在國內現行的分配製度下,吊打一眾經過20多年精英教育對社會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精英人才。
就算是投機倒把的投資客,他們所謂的「眼光和魄力」給社會帶來了多大的價值?完全沒有……
王員外那種巨富非常少,王思聰的存在對總體影響不大,這種人一定是少數,投胎投到這種子宮彩票的概率沒比中六合彩高多少,但是現在的暴發戶文化對辛勤勞動的心態打擊卻是致命的。
所以房價真正打擊的是人對分配製度的信心。
按勞分配普通人可以奮鬥,按鬧分配普通人可以上訪,但是現在不得不說,趨勢已經開始偏向按命分配。
也就是出生已經決定了以後的很多事情,生在西方一個山村和生在上海陸家嘴的人生未來能獲得的分配資源,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回到深圳提出的這個學新加坡,從本質上來講,沒有變化,因為分配製度沒有變化。
為什麼這樣說呢?原先那批啥也不幹只會吸血的既得利益者,只要分配製度還是這樣,福利房,廉租房,共有產權房,估計還是這些人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們馬爸爸在300億身家的時候,也佔了經適房的坑。
不信你去各個城市的廉租房和福利房看看,房東都是什麼人,窮人能不能佔到10%?住廉租房和福利房的全是政府領導親戚和當地有錢人。
所以回到這個問題來說,根據如今的分配製度,漂亮舒適的廉租房,你要是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你租的到嗎?
我覺得即使符合條件,後續的認定環節也要給普通人卡著。
再一個是深圳的歷史進程告訴了我們,調控政策全是一地雞毛。
回顧4年前的歷史,當年的共有產權房,居然修在城市最邊緣,而且也沒比商品房便宜多少。
深圳喊了多少年調控房價,勢在必行,然後房價漲了二十年,中途還有四萬億,還有PSL漲價去庫存這種暴漲騷操作。
所以很簡單,這次學習新加坡模式,更像是一種政治正確的喊話,因為實行起來一大堆問題根本解決不了。
所以就是讓老百姓聽了高興,心中有希望了,就像渣男對一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說:「我愛你,我以後會對你好的,給你買房買車房子加你名字」,給女孩希望,吊著當備胎,然後又去睡其他小姑娘了。
回顧深圳的房價歷史,那就是社會主義炒房示範區的成長史,所以為什麼要喊這種口號?
我想了想,就像我高中給我爸媽說,我要考清華,我媽一高興,給我10塊錢讓我午飯多加兩根雞腿,但我這樣說的目的是為了考清華嗎?
我的目的是為了多要錢!學個錘子學,拿了錢立馬去網吧打傳奇。
但我爸媽很單純啊,一直看不清我就是個廢物,還以為我高中醒悟了,開始預習往年的知識了,說不定努力努力真能讀個好一點的大專,就給我錢了。
我那善良單純的父母就像極了今天那些相信政府官員是人民公僕的底層韭菜。
不要光聽他說什麼,而是要看他做了什麼。
深圳一直以來都在為既得利益者分配利益。
深圳說了控制房價,但是銀行貸款的時候依然只認房子,房子相當於貨幣的錨定物。
你要說你有報國情懷想貸款,銀行會說你腦子有病。你要有個工廠專利,銀行貸給你的時候猶猶豫豫;但你要有房子,立馬下款,傻子都知道該持有什麼樣的資產。
19年深圳說要在2035年前交付170W套供應住房,按規劃來說,每年深圳至少要新增10W套住房才能完成任務,但是深圳現在的土拍依然是擠牙膏,供應的新盤量也是。
震驚的是19年這個口號出來後,深圳卻取消了豪宅稅,放開消費貸,深圳房價再次暴漲了一波。
萬般皆下品,惟有炒房高,這才是這些年來深圳價值觀主旋律。
地鐵漲價聽證會,市民代表們都反對,然後又漲了一波。
所有的歷史操作聯繫起來,這就叫又當婊子還非得立牌坊說自己超級單純善良。
所以結合深圳政府的尿性,這文件裡的提出學習,就是組團去新加坡,學習、學習、再學習,出差還有差旅費和補貼拿,也挺好。
深圳政府的說控房價的信用早已破產,加上它總是為那些既得利益者謀利益的一貫尿性,所以我相信即使後續真能推進,普通人在這波看似「福利」的政策下,也撈不著啥好處。
這是從歷史和作風分析,接下來理性分析一下這個政策為什麼如果實施起來會一片空白,問題層出不窮的細節。
政策面臨的一大堆問題
學新加坡其實解決不了問題,因為上面我已經說了,問題出在分配製度上。
第二是如果真想解決,重慶和長沙的政策是可以學習的,但是深圳的既得利益者絕對不會砍自己。
當年的總統李光耀,為了修個組屋,調動軍隊用槍頂著城中村,土地才從私人手裡變國有。
但是深圳嘛,圈地最多的都是些什麼人?大家比我更清楚。
深圳當局要是有這魄力去強拆城中村,那估計城中村居民都要掛橫幅:「大水衝了龍王廟啊,自家人咋能幹自家人呢?」
所以深圳當局要真有貫徹的魄力,上世紀深體內圈地運動就不會導致今天城中村遍地違章建築佔用大量住宅土地了。
第三呢,普通人分不動既得利益者的蛋糕。
我們拿事實說話。
深圳高喊通過公共房屋解決住房問題很早就有了,實際上,真正享受深圳公共住房福利的群體基本都是政府員工。
1996年建成的梅林一村和2011建成的僑香村就是深圳政府的政策性福利房的代表,這些房屋建設初期的規劃都是為了解決深圳市民的住房問題,並配有深圳最好的學區之一。
可最終這些房子入住的也都是深圳體制內員工,這是事實。
劃重點,也可以說,其實當初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大眾住房的需求,結果優先解決了政府員工的住房需求。
更諷刺的是還有30萬買個福利房然後千萬賣出的騷操作,前幾年深圳海關福利小區海馨苑就暴露了國家機關與深圳地方政府因為福利房而產生的矛盾。
而照搬香港房地產模式的深圳,我們可以借鑑香港的歷史過程,香港從港英時代就在建設公共住房,但能不排隊直接入住的也只有香港警隊級與中高級公務員。
所以普通人打工仔能不能分到好處,香港的歷史已經告訴你了。
第四,深圳和新加坡情況不一樣。
新加坡整個國家才多大?1000平方公裡罷了。
如果深圳通過這個模式解決了高房價的問題,你信不信全國所有買不起房的年輕人,都一窩蜂的湧入深圳去。
新加坡可以用海關控制人口,深圳咋控制?深圳首先土地不夠不說,就算真的動了城中村的利益去建組屋,也沒那麼多土地,中國需要房的剛需年輕人那可是億為單位。
然後引發連鎖爆炸,周邊比如靠房地產收入為主的福建福州,廈門,廣州,底層人都走光了,誰給城市的老爺們送外賣開滴滴做下等人的工作?甚至剛需都不買房了,城市經濟都崩了。
旁邊幾個靠房地產支撐經濟的大省崩了以後,中央政府能眼睜睜的看著它們崩不出來喊停?
第五,深圳剛上車的業主會是巨大阻礙
中國人就這樣,買不起房的天天喊房價太貴,天天祈禱房價崩了,然後這些人裡的一小部分買了房以後,房價跌一點點都要去砸售樓部,利用「有房的是社會上成功的那小一波人」的輿論,為自己的階級和身家維持價碼,去獲取社會認同和擇偶優勢。
還記得那封《告鳳凰裡全體業主書》嗎?
這特麼不就是人性的最好證明?
當年解放軍進入上海,把上海跑馬場改成人民廣場,又充公了一大批資本家和中產的小洋樓和石庫門房子免費給蘇北流民們住。
結果今天在上海動遷中,坐地起價的很多就是當年這幫蘇北流民的後代,他們並沒人想過當年自己的房子是怎麼來的。
當年買不起房時人民政府幫了他們,今天他們會因為當年政府的幫助就願意少要點拆遷費用,降低一下房租,願意給年輕人們讓出一點生活空間嗎?
並不會,他們作為既得利益者,只會搞外地人歧視。
同理如果今天深圳可以通過政府長期出租,低價限售等方式給廣大年輕人都把住房問題輕鬆解決了。那麼幾年後又怎麼保證他們願意把房子輕鬆讓出來給後來的新深圳人呢,深圳的土地可是恆定的。
你看,學新加坡無論怎麼搞都是一大堆問題,有長期的有短期的,甚至會變成歷史遺留問題。
深圳房價的解決辦法有很多
其實深圳就是個小魚村發展起來的,畢業生之所以會去深圳,是因為自己家鄉沒賺錢機會,北京上海定居難度高,所以去了深圳。
但是深圳的土地是恆定的,人口越來越多,房價上漲是必然的。
所以思路就有了,多發展周邊其他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吸引更多年輕人去別的城市,就能一定程度減輕房價壓力。
再者就是調整好稅收幹預和分配製度。
深圳本來寫字樓就比住宅多一大堆,為了壓低企業成本,順帶炒高地價,只要提高土地供給,房價就能壓下來,但為什麼人家沒這麼幹?
多套房房產稅徵收一下,房價也降了。
而且在深圳炒房賺錢已經是人人共識,為什麼沒有設置一個像西方國家那樣遏制炒房客的所得交易稅收體系?
抑制那些有錢人想多佔資產的通道,就能給更多來深圳發展的外地人一些相對公平的機會,遏制住深圳有錢人贏家通吃的步伐,那為什麼不這樣做呢?
其實辦法太多了,溫柔的粗暴的都有,幹嘛非要扯一個學新加坡呢。
說到底人家深圳當局就想玩房地產。
再結合深圳城中村和房地產商的土地利益驅使,好像整體邏輯就連起來了。
所以這個「組屋」政策,通篇翻譯起來就是:我們又不是真的想解決問題,我們就是打個馬虎眼,你們這群鐵憨憨咋就當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