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7成人住在城中村?學香港還是新加坡

2020-12-18 熱點日曝

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透露諸多信息。

深圳有70%多的人口擠在城中村,而城中村只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另外30%多的人卻佔有46%的小區房等。深圳底層人士住房環境非常惡劣。深圳全市包括城中村和小區房等的住房數量為1068萬套共6.12億平方米,人均面積只有27.8平方米,連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都達不到。關內尤甚。

城中村是絕大部分深漂的住所

張局長還說深圳不會像香港那樣,深圳要學新加坡。深圳將讓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實現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可是深圳真的學得了新加坡嗎?超過90%的新加坡人都擁有自己的房子。在新加坡有政府自建房叫「組屋」,組屋的價格非常便宜,一套100平米帶裝修的組屋只要150萬人民幣,並且只要首付10%即可拎包入住 。

新加坡

深圳永遠無法學習新加坡,因為新加坡是個國家可以限制人口入境。但是深圳做不到,每年大量流動人口流入深圳。另外深圳經過多年的開發已經沒有地做「組屋」了。名義上深圳學習新加坡,實際上走的卻是香港的路子,甚至還不如香港,香港還有大把未開發土地。

香港深水埗貧民區

相關焦點

  • 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這事挺玄的……
    2003年7月1日,香港爆發50萬人大遊行,他們抗議房價下跌,認為「八萬五公屋計劃」(董建華提出每年至少興建8萬5000個住房單位,希望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是導致香港房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最後,「八萬五公屋計劃」以失敗而告終,香港房價再攀新高。
  • 深圳要學新加坡「組屋」模式,我差點又信以為真了!
    說了一堆官話廢話,提取其中的重點就是這句:我們的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這是一個長遠目標。新加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出六比四的住房比例。老胡今天給大家來一波分析。
  • 新加坡模式先進在哪裡,深圳要學新加坡?
    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 深圳,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演講中——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 學習新加坡,深圳要讓6成人不被房價所累,來了真的是深圳人
    如果說中國住房壓力最大的城市,深圳稱第二,沒有哪個城市敢稱第一。眼下深圳,住房形勢是嚴峻的。常住人口1400萬,實際管理人口2500萬,80%的人靠租房,70%的人租住在城中村裡。新加坡,是一個解決住房問題最成功的城市國家。新加坡房價常年位居世界第三,高於深圳,但新加坡用公共住房體系讓市民實現了「住有所居」,現如今:新加坡超過80%的人住在政府建造的組屋裡。新加坡超過90%的人擁有住房。
  • 深圳在學新加坡樓市!
    原因在於,上周五(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在紀念深圳40周年的一個活動上提出:我們的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這是一個長遠目標。新加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出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 深圳要學新加坡?這概率有多大?
    去年開始,深圳樓市非常火熱,房價一漲再漲,引起很大關注。最近深圳住建局局長提出,深圳房地產市場或拋棄香港模式,學習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可以說是健康房地產市場的代名詞,很多人想到國內房價太高,就希望有新加坡那樣的保障房住。
  • 馬光遠:深圳學不了新加坡住房模式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也是深圳獲批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一周年。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拿什麼來保障60%的人的住房? 也有網友發出質疑,中國和新加坡國情制度不同,只照搬照套,如何學得來? 新加坡作為「房住不炒」的典範,深圳學習新加坡,真的可行嗎?
  • 首提「學新加坡」,「香港模式」要被拋棄?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近日,深圳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未來的目標是讓6成的深圳市民都住上政府的公共住房。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時間窗口,深圳首次提出「樓市學新加坡」,充滿想像空間。
  • 香港新界丁屋 借鑑深圳城中村改造經驗
    握手樓、農民房、外來工、配套差,想起城中村,市民的印象大概離不開這些名詞。深圳市政府也一直在推動舊城改造,將城中村改為股份制公司,收地清拆改造重建。不管在政府層面還是市民層面,主流意見似乎是參差陰暗的城中村必須改造重建,才配得上都市的光鮮外表。
  • 深圳要學新加坡?有人三年前申請安居房,現在排到第12萬多名
    新加坡住房模式難以照搬「深圳樓市向左還是向右?向左就是新加坡化,即住有所居,一個都不能少。少數有錢人買商品房,多數人能買到很體面的政策房;向右就是香港化,即少數有錢人買商品房,多數人或租或買密度大、不甚體面的保障房,住房領域二元分層格局明顯。」
  • 深圳樓市拒絕香港化,住建局:學新加坡,未來6成市民住政府供屋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鄧雅蔓)8月28日,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表示,深圳將向新加坡學習,讓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實現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 深圳學習新加坡模式,能走多遠?
    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有個演講,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深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全國的風向標,深圳的房價和改革對於我們都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 8年補齊住房供需短板,深圳住建局:新加坡是榜樣
    導讀: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文/張志峰 編輯/尹哲)作為中國房地產調控的核心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直受到業內關注。
  • 學習新加坡,深圳的本錢在哪裡?
    如果說中國住房壓力最大的城市,深圳稱第二,沒有哪個城市敢稱第一。 眼下深圳,住房形勢是嚴峻的。 常住人口1400萬,實際管理人口2500萬,80%的人靠租房,70%的人租住在城中村裡。
  • 深圳福田:城中村學校突圍
    一輪地毯式家訪過後,讓張新燕沒想到的是,雖然地處深圳最繁華的中心城區,仍然有這麼多每天還在為溫飽奔波的家庭,很多孩子課後連基本的學習時間都得不到保障。新洲中學坐落在福田中心區新洲村內部,雖然不是村辦小學出身,但學生生源中有70%是租住在村子裡農民房中的非深圳戶口家庭,家長的從業身份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
  • 深圳為什麼不學香港了?新加坡住房政策有何優勢?
    近日,在住房制度調整方面,深圳又發出一個強烈信號: 8月28日,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 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搞清楚學什麼
    來源:證券時報網【環宇雜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要學的就是始終如一、一以貫之,沒有私心雜念的「居者有其屋」理念。李宇嘉住建局局長的一句話,「深圳學習新加坡,未來60%的人住在公共住房中」,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能否學得了、怎麼學、困境在哪兒等,各說各理,爭論不休。學習新加坡的住房模式,這個沒有問題。凡是發達國家先進的經驗和做法,我們都不妨學習。
  • 新加坡住房模式很香,但深圳可能沒本錢去學
    深圳又重提學習新加坡的住房制度了。 8月28日,"致敬深圳40周年 與城市共生暨第十屆深圳房地產盛典",深圳住建局領導表示,在住房保障體系建設方面,學習新加坡,目標是要讓60%的市民以購買或租賃的形式住在政府提供的住房裡。
  • 年入996億的日企也撤離了,深圳要學的,是香港還是新加坡?
    也不是,兩個月後,村田在無錫等地的4家工廠就又開始生產了,還是出於成本的考慮。這次關閉升龍科技,村田製造所也評估過,對公司整體並沒有特別大的影響,成本肯定更低了。說起來,這不是第一家逃離深圳的日企。的確,過去這十來年時間,深圳寶安區廠房租金增長5倍左右,龍崗區則上漲7倍左右,大多在24元一平方。
  • 香港驚現「水管房」!看完你還敢鄙視深圳的城中村嗎?
    這些話聽起來是不是很像深圳?繁華奢侈的高樓大廈隨處可見的名牌和跑車背後卻是高租金環境一般的城中村「寸土寸金」是在深圳經常聽到的一個詞在看了香港的住房和租金後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寸土寸金才發現根本不敢鄙視深圳的城中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