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拒絕香港化,住建局:學新加坡,未來6成市民住政府供屋

2020-12-12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記者 鄧雅蔓)8月28日,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表示,深圳將向新加坡學習,讓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實現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為實現該目標,張學凡在會上號召參會者積極參與深圳市大規模建房行動,包括商品房和公共住房這兩大塊。

2020年,深圳房地產的開發量是1200萬平方米,這是2019年的2倍,也是十年來開發量最高的一次。張學凡在會上明確,今年開發量提升的目的就是補齊供給不平衡的短板。

除了促進供給平衡,深圳住建局還希望在「十四五」期間人均住房面積從27.8平方米提高到30平方米。

目前,深圳全市住房累計數量達到1068萬套、6.12億平方米,人均面積27.8平方米,未達到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

「主要原因就是,我們還有70%多的人口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張學凡在會上表示。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相關焦點

  • 樓市大變局!首提「學新加坡」,「香港模式」要被拋棄?
    根據第一財經報導,近日,深圳市住建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未來的目標是讓6成的深圳市民都住上政府的公共住房。在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的時間窗口,深圳首次提出「樓市學新加坡」,充滿想像空間。
  • 深圳住建局: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6成市民住政府供屋
    5、我們正在填海籌建第三跑道,到2035年航空客運量超過8000萬,現在只有5000萬左右,這個量在全國是非常高的,航空的貨運量超過280萬噸,和深圳通航的國家超過120個,我們坐飛機去世界各地,特別是一些冷門的城市不用跑到廣州和香港坐。我們正在籌劃建設深圳第二機場,地址是惠州的平潭。
  • 深圳在學新加坡樓市!
    原因在於,上周五(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在紀念深圳40周年的一個活動上提出:我們的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這是一個長遠目標。新加坡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所以我們提出六比四的住房比例。
  • 深圳要學新加坡?這概率有多大?
    去年開始,深圳樓市非常火熱,房價一漲再漲,引起很大關注。最近深圳住建局局長提出,深圳房地產市場或拋棄香港模式,學習新加坡模式。新加坡,可以說是健康房地產市場的代名詞,很多人想到國內房價太高,就希望有新加坡那樣的保障房住。
  • 深圳不學香港改學新加坡,這事挺玄的……
    最近,深圳準備「拋棄」香港了——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在未來,深圳將有60%的市民住進政府提供或出售的住房裡面。得,深圳樓市準備迎接「新歡」新加坡吧!2003年7月1日,香港爆發50萬人大遊行,他們抗議房價下跌,認為「八萬五公屋計劃」(董建華提出每年至少興建8萬5000個住房單位,希望十年內全港七成的家庭可以自置居所)是導致香港房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最後,「八萬五公屋計劃」以失敗而告終,香港房價再攀新高。
  • 馬光遠:深圳學不了新加坡住房模式
    9月1日,知名經濟學者馬光遠吐槽,深圳學新加坡住房模式,政府會提供60%的住房供應的承諾,如同男人對一個女人說「我一輩子只會愛你一個人」一樣不可信,違背市場規律無異於畫餅充飢。
  • 李宇嘉:學習新加坡,深圳是認真的,樓市何去何從?
    但客觀講,「7.15」新政仍未脫離過去的老套路——在控制「需求端」上做文章,而供給端和基本面未發生根本改變,市場對未來樓市新一輪反彈的頑固預期並未扭轉。站在經濟特區建設40周年歷史節點上,深圳住房體系該如何設計?
  • 深圳學習新加坡,樓市何去何從?
    本文來源:房東經濟學作者:房東的ID最近,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公開演講時透露:深圳要學習新加坡,未來深圳的住房比例是「六比四」,讓60%的市民住進公共住房。這個消息一出,引發了無數人的關注和好奇,畢竟房子是中國居民財富的大頭,在深圳大多數人更是以房價為信仰。既然深圳要學習新加坡,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新加坡樓市是一個怎樣的狀態,了解差異和困難,這有助於我們看清自己市場未來的樣子。
  • 8年補齊住房供需短板,深圳住建局:新加坡是榜樣
    近日,在被稱為史上最嚴調控的「深八條」出臺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建局提出改變調控身段,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再次引發眾人對於深圳樓市走向的熱議。「新加坡是榜樣」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公開表示,提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目標是讓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
  • 深圳住房將學習新加坡模式:為何拋棄港澳模式?
    8月28日,深圳市住房與建設局局長張學凡公開演講透露,深圳要學習新加坡,未來深圳的住房比例是「六比四」,目標是讓深圳60%的市民住進公共住房,為此將加大住房供應,推進大規模住房建設。然而深圳的現實卻是,70%多的人仍然居住在城中村,人均住房面積也在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之下;住房供地嚴重不足,住房只佔土地供應的22.6%,之前的供地計劃常常不能完成。
  • 樓市巨變?!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房價這麼走……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 樓市巨變?!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未來房價這麼走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樓市巨變?!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房價這麼走...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
  • 樓市「變天」?深圳:學新加坡!我們能照搬新加坡模式嗎?
    156年薪放在三四線城市,的確是一個十分高的年薪,但是放在深圳可就不一樣了。就連姚婷自己都感慨,「156萬年薪放在深圳這個城市來說,很難做什麼的,畢竟這裡房價就要10萬一平」。房價和收入有一個比例,我們將其稱為房價收入比。按照國際慣例,房價收入比在3到6倍之間是合理的區間,如果考慮到房貸的因素,住房消費應該佔居民收入的比重小於30%。
  • 學新加坡模式真的成嗎?這個地方已經失敗了!
    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就提出,要學習「新加坡模式」:未來,深圳市60%的市民要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商品房只佔四成。本來,七月份開始的「深八條」(落戶三年方能購房+增值稅5年免徵+豪宅稅門檻收緊等一堆組合拳),就已經把深圳樓市打的有點蒙了。
  • 深圳7成人住在城中村?學香港還是新加坡
    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透露諸多信息。深圳有70%多的人口擠在城中村,而城中村只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另外30%多的人卻佔有46%的小區房等。深圳底層人士住房環境非常惡劣。
  • 深圳要學新加坡?有人三年前申請安居房,現在排到第12萬多名
    新加坡住房模式難以照搬「深圳樓市向左還是向右?向左就是新加坡化,即住有所居,一個都不能少。少數有錢人買商品房,多數人能買到很體面的政策房;向右就是香港化,即少數有錢人買商品房,多數人或租或買密度大、不甚體面的保障房,住房領域二元分層格局明顯。」
  • 如何讓老百姓都能居者有其屋?深圳將學習新加坡住房模式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8月28日,深圳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在深圳房地產盛典暨行業綜合評價發布會上表示,深圳將向新加坡學習,讓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實現六比四的住房比例。張學凡表示,深圳全市住房累計數量達到1068萬套、6.12億平方米,人均面積27.8平方米,還沒有達到國家和廣東省的最低標準線。主要原因是深圳還有70%多的人居住在城中村,城中村佔深圳住房面積的54%左右。
  • 「全球最難買得起房」的深圳,60%市民將住「公屋」,能實現嗎?
    8月28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張學凡在一次公開演講中透露,新加坡是深圳學習的榜樣,未來深圳的住房比例是「六比四」,讓60%的市民住進公共住房。為此,深圳市將加大住房供應,推進大規模住房建設。為落實「房住不炒」、精準打擊投資炒房,今年7月15日,深圳推出了最嚴樓市限購新政。但業內人士認為,新政仍未脫離過去的老套路——在控制「需求端」上做文章,而供給端和基本面未發生根本改變,市場對未來樓市新一輪反彈的頑固預期並未扭轉。
  • 深圳提學習「新加坡模式」,人人有房住!
    8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長張學凡公開表示:「新加坡是深圳學習榜樣,將來深圳市60%市民住在政府提供的租賃或出售的住房中。」他解釋,深圳提出了一個大規模建房行動,包括商品房和公共住房這兩大塊。房地產學習「新加坡模式」,這一概念在全國首次為官方提出,意義非凡!以後住房市場上,政府提供的住房成為主流,商品房將淪為少數,實現「居者有其屋」,炒房徹底沒戲了。
  • 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未來房價均價或走低
    來源: 第一財經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深圳的房價和改革舉動一樣受人關注。在「7·15」樓市調控政策發布一個半月後,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學凡關於深圳住房要學習「新加坡模式」的講話,再次引發深圳下一步樓市調控方向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