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蒸汽機車成新寵,140多部影視劇在這裡取景

2020-12-16 騰訊網

  鐵嶺調兵山市有大青、小青兩處地名,民間有傳說,清太祖努爾哈赤穿的兩隻鞋曾分別遺落在這兩地。而調兵山名字的由來則更為久遠,有一個說法是,遼代金兀朮曾在此山調兵遣將,設有點將臺。此外,歷史上宋代欽、徽二宗也曾被押解路過此地,就連成語「坐井觀天」傳說中也與此地有關。

  上世紀50年代末,調兵山區域的地下發現了大量煤炭資源,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匯聚於此,一座嶄新的城市應運而生。這裡的大多數市民不是在礦上工作,就是礦工的家屬。

  2000年前後,這座小城的平靜被打破,一群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手中端著「長槍短炮」趕到這裡。此後的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都會到此攝影,流連忘返。吸引他們的並不是這裡的風景,而是一節節老舊的蒸汽機車。

  他在機車內度過了20年

  6月28日早,鐵嶺市蒸汽機車博物館裡,老閆正拿著抹布仔細擦拭停放在博物館內的「上遊」機車。老閆說,這節「上遊」機車是我國製造的最後三臺蒸汽機車之一。擦拭機車的每個角落,也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

  老閆其實不老,今年只有47歲。「從小閆、閆哥到老閆,也就是一晃。」老閆說,這一晃就是20年的時間。

  老閆大名叫閆石,1993年從部隊轉業,分到礦務局的機務段。從最初的司爐工做起,一直到司機長,隨後的20年,他都在機車內度過。

  「當年我才21歲,直到現在,我還能回想起當時那股新鮮勁。」老閆說,年輕的自己對啥都好奇,經常追著問老師傅,機車內各個部位都是幹啥的。

  「司爐工就是往蒸汽機車內鏟媒。」老閆說,從康平往回走有20多公裡的上坡,需要不停地向爐內鏟煤,不然蒸汽機車產生的蒸汽就頂不上消耗。「爐門開合間,我就不停地往裡鏟煤,一鏟就是一個多小時。好在當時年輕,體力好,一點兒也不覺得累。」

  與蒸汽機車的感情割捨不斷

  6年的時間,老閆從司爐工升任到司機長。2002年下半年,鐵煤集團鐵路運輸部牽引動力轉型正式啟動,一部分蒸汽機車被內燃機車取代,老閆開上了內燃機車。「每天跑的路線不一定,但基本都是在機車裡度過的。」

  開車的環境好了,可老閆在開了半個月的內燃機車後,又主動要求回去開蒸汽機車。「環境好多了,但我已經習慣了蒸汽機車的震動和聲音。」老閆其實是捨不得離開蒸汽機車,因為他感覺自己的血肉已經融入蒸汽機車裡了。這份與蒸汽機車間割捨不斷的感情源於他的親身經歷。

  「1998年,我開的是『上遊1183』。」老閆說,那年7月份一天的中午,他在法庫和康平區間運輸。「火車要經過前方一座橋,一塊目測有400多斤的大石頭擋在鐵軌上,如果發生撞擊,很容易讓火車脫軌。」

  老閆憑著老到的經驗,立即採取非常制動,貨車在與巨石相碰前的瞬間停了下來,避免了一次事故。「車頭與巨石几乎是緊挨著停下的,沒有產生破壞性撞擊。」

  還有一次是在2005年,老閆清楚記得那一天是8月26日。「當時我拉著通勤車,凌晨1點從康平出發。當天下的大暴雨,列車限速行駛。」

  在行駛到太平山隧道出口50米的時候,機車組發現了險情,前方兩側護坡塌方,30多立方米的泥土擋住了去路。列車緊急制動後,幾乎全車人都下車緊急搶險。兩個多小時裡,大家手腳並用,終於排除了險情。

  退役蒸汽機車成旅遊資源

  後來,鐵法能源公司成立了蒸汽機車博覽園,老閆被調到這裡工作。「主要是對機車的保養和維護,保證退役機車還能夠達到完好運營的狀態。」

  退役機車為啥還要保證能達到完好的運營狀態?老閆笑著說,退役是退役了,可蒸汽機車還在發揮著餘熱呢。

  鐵嶺市城西20多公裡,鐵嶺蒸汽機車博覽園坐落於此。這裡是鐵嶺市唯一的AAAA級景區,退役的蒸汽機車就在這裡安家。

  遼寧火車頭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春山介紹:蒸汽機車在鐵煤集團歷史上走過了40多年的時間路程,從上個世紀的1960年開始,到本世紀的2002年,礦區生產的二億五千多萬噸煤炭的運輸和職工上下班的通勤都離不開蒸汽機車。

  「蒸汽機車在1988年就停止生產了,1996年開始逐漸停止使用。2002年下半年,鐵煤集團鐵路運輸部牽引動力轉型正式啟動。」劉春山說,因為動力轉型,蒸汽機車沒有了維修市場,當時處理退役蒸汽機車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賣廢鐵或者回爐。

  但在這個時期,有人發現,一些外國人卻頻頻光顧調兵山市,其目的竟是為了拍攝蒸汽機車。他們拍攝的蒸汽機車圖片在網絡發表後,讓人感覺很美很震撼。

  「這個時候,集團公司高層認識到,這些退役下來的蒸汽機車其實是寶貴的旅遊資源。」劉春山說,集團經過論證發現,世界上的蒸汽機車愛好者和攝影愛好者有千萬之眾,而中國正是他們眼中的「萬國蒸汽機車博物館」。每年都有十餘萬愛好者為了欣賞、拍攝蒸汽機車特地到中國旅遊。而隨著國內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不少人想感受一下蒸汽機車帶來的工業美。

  後來,蒸汽機車旅遊項目正式運行,並在當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級景區。

  「由李幼斌主演的電視劇《紅色追緝令》劇組也來景區取景拍攝。」劉春山說,這是景區首次「觸電」。

  依託蒸汽機車打造工業旅遊基地

  隨著人們對旅遊資源的不斷拓展,工業旅遊這種新的旅遊項目產生了。海爾、鞍鋼等企業逐步開始向遊人部分開放。而鐵煤人從2006年就定下目標,要依託蒸汽機車打造工業旅遊基地。

  「首先是攝影基地。」劉春山說,蒸汽機車最初的經濟增長點就是這個。從2002年開始,鐵嶺已經舉辦了11屆國際蒸汽機車旅遊節。

  作為第一代工業革命的標誌,蒸汽機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雖然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它胸膛裡燃燒的烈火,噴出的白霧和嘹亮的笛聲,仍在吸引著全世界的愛好者們。這些愛好者在世界各地熱情地尋找著不同型號的機車,而這裡能夠給予他們真實的感受。

  在這裡,有一臺美國利瑪公司1943年製造的KD6487型「美國鳥」蒸汽機車。這臺機車是二戰時期國際社會支援中國經濟建設的50臺機車中僅存的一臺,也是這裡的「鎮館之寶」。

  除此之外,這裡還有20臺蒸汽機車,且全部保養良好,甚至能上線運行,裡邊就包括中國製造的最後三臺機車——「上遊1770」「上遊1771」「上遊1772」。

  「蒸汽機車行駛時的聲音就像一首美妙的交響樂,它吐出的白煙是那麼壯觀。」英國遊客弗蘭切說,「當這些火車在鐵路上消失之後,你們會和我一樣懷念它們的。」

  在全世界的蒸汽機車愛好者中,這裡被譽為「流動的蒸汽機車博物館」。

  從旅遊基地轉向影視拍攝基地

  「截至目前,這裡已經拍攝了140多部影視劇。」劉春山說,「全國的蒸汽機車都在逐步報廢,無法啟動,是『死物』;而我們的蒸汽機車保養良好,甚至能上線運行,是『活物』。我們意識到,影視拍攝對我們來講也是機遇。」

  對此,老閆的感受更為深刻,因為每部戲外都有他的付出。

  王家衛曾在這裡借用場景拍攝《一代宗師》。老閆回憶,王家衛的拍攝想法天馬行空。有次半夜,王家衛突然說第二天的拍攝要有蒸汽機車的鏡頭,他們連夜加班維護機車,保證了第二天的拍攝順利進行。「為期三個月的拍攝裡,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

  據統計,在首次「觸電」至今,已有包括《闖關東》《建國大業》《鐵道飛虎》等140餘部影視劇在這裡拍攝。

  影視劇集的拍攝也帶動了周邊幾個村落的經濟。「最多的時候有上千名群眾演員參演,都是當地周邊村落的農民。」老閆說。

  「這裡的旅遊產品目前也初具規模。」劉春山介紹,從2006年開始,鐵煤自行研發了按照「上遊」蒸汽機車四分之一比例縮小的小型蒸汽機車。目前景區內設置了三臺,景區還為這些小機車鋪設了鐵路專線,遊客可以自己駕駛體驗。

  除此之外,「龍」號旅遊專列也投入運營,遊客可以乘坐由六節車廂改造成的多功能列車遊覽景區。

  「蒸汽機車博物館在2007年1月9號開館,這也是蒸汽機車文化交流傳播基地。」劉春山介紹,全世界有很多蒸汽機車博物館,但那些蒸汽機車大多已經報廢,變成了「文物」。而這裡最大的特色是所有的蒸汽機車都可以上線運行,遊客可以駕駛、觀光、拍攝沿線風景。2018年6月,該項目申報了國家第二批工業遺產,遼寧上報的僅有五家。

  「下一步,我們的重點是開展工業遺產文化旅遊兼休閒度假綜合體。未來,隨著人們對工業遺產的重視,工業旅遊也會成為一種趨勢。」劉春山對此信心滿滿。

  記者手記:

  2006年,蒸汽機車景區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劉春山告訴記者,當年年末,他們的旅行社已經正式升格成為具有接待入境遊資格的國際旅行社,從最初的被動接待旅行團到拓展面向海外的自主經營發展渠道。

  2009年,景區被評為遼寧省「科學技術普及基地」及遼寧旅遊攝影協會「攝影創作基地」,是「遼寧十大旅遊名片」之一、「遼寧遊客喜愛的五十佳景」之一。

  如今,鐵嶺蒸汽機車旅遊已成為鐵嶺和遼寧旅遊的一張名片。

  能源公司黨委宣傳部長張宏偉介紹,蒸汽機車旅遊不僅盤活了陳舊的設備資源,而且成為鐵法能源公司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了解,景區產值連續五年超五百萬元,累計總產值已經超過4000萬元。

  持之以恆的開發建設,讓古老的蒸汽機車煥發了青春與活力,讓這裡的景區也實現了發展壯大。

  遼寧名片尋訪錄第一期

  ↓↓

  《盤錦一個養蟹人的「三落三起」》

  遼寧名片尋訪錄第二期

  ↓↓

  一個城市的奮鬥縮影 保護紅海灘的綠色思維

  遼寧名片尋訪錄第三期

  ↓↓

  從亞洲最大的煤城到「世界瑪瑙之都」

  遼寧名片尋訪錄第四期

  ↓↓

  以匠心 守初心 工匠精神打造出營口海蜇

  熱點NEWS推薦

  11歲女孩上課帶刀,每次都是噩夢煎熬!媽媽追問後崩潰:是我親手塞給了惡魔…

  新中年男子判定標準:接電話說的「餵」是二聲還是四聲…網友回復笑慘了

  同學聚會上她正講話,瞬間倒地身亡!視頻揪心…這5個心臟的明顯信號,請記住!

  最帥的德國隊小組賽出局!帶的300公斤土豆還沒吃完...「最潮中國大爺」40年堅持一件事,沒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10斤大西瓜被頂到3米高!夏天很多孩子喜歡在這玩,真的很危險!家長必看!

  星標置頂遼瀋晚報

  來源:遼瀋晚報(lswbwx)、聊沈客戶端記者趙天乙

  編輯:趙瑩瑩

  比心

相關焦點

  • 140部影視在這取景老式蒸汽機車成新寵
    這裡是鐵嶺市唯一的AAAA級景區,退役的蒸汽機車就在這裡安家。  遼寧火車頭國際旅行社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春山介紹:蒸汽機車在鐵煤集團歷史上走過了40多年的時間路程,從上個世紀的1960年開始,到本世紀的2002年,礦區生產的二億五千多萬噸煤炭的運輸和職工上下班的通勤都離不開蒸汽機車。  「蒸汽機車在1988年就停止生產了,1996年開始逐漸停止使用。
  • 《一代宗師》曾在鐵嶺調兵山蒸汽機車博覽園取景,對此你怎麼看?
    那個風雪大年夜,一趟蒸汽機車即將駛向奉天,章子怡扮演的宮二小姐終於等來了馬三和一幫隨從,「餃子就在鍋裡,怕你是吃不上了」話音剛落,一場精彩的打戲就開始了。最近,本報小記又去鐵嶺調兵山的蒸汽機車博覽園採訪了,在博覽園負責機車保養和維護的閆石說,這場戲就是在蒸汽機車博覽園取景的,現在,已經有140多部影視劇曾在這裡取過蒸汽機車的鏡頭。
  • 蒸汽機車:汽笛聲喚醒工業遺產 是風景也是財富
    隨著火車技術的發展,蒸汽機車逐漸被淘汰。但在遼寧省調兵山市,有21臺蒸汽機車卻保留並持續運行著,並建成了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國內外攝影愛好者和蒸汽機車發燒友慕名而來,這裡還成為多部影視片的熱門取景地。承載著歷史記憶和文化積澱的工業遺產被喚醒,再度「活」了起來。
  • 尋訪遼寧工業史上的明珠(2)|鐵煤蒸汽機車勾起兒時回憶
    今天,遼報君就帶你走進這些蒸汽機車↓↓↓蒸汽機車是不少遼寧人兒時回憶自1960年4月1日鐵法礦區三家子至大明14.84公裡鐵路線建成通車,至2002年蒸汽機車退出鐵法礦區運輸舞臺。其實不僅僅是在礦區,蒸汽機車也是不少遼寧人兒時的重要回憶。蒸汽機車成了「旅遊」戰線上新兵2002年,企業面臨轉型,大批蒸汽機車「下崗」後,轉身成為了「旅遊」戰線上的新兵。
  • 鐵煤蒸汽機車博物館變身影視劇外景地
    而KD6-487是1943年由美國利馬公司生產的美國鳥型蒸汽機車,是二戰後聯合國援助我國經濟建設的50臺蒸汽機車之一,曾在鄭州、柳州、韶關、平莊等處服役,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出過重大的貢獻。1996年在平莊停用,2004年景區為引進這臺有著重大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蒸汽機車,通過2個多月的大修,使這臺60多歲的老機車又煥發了青春與活力,目前世界上能運行的此種型號的機車僅此一輛。
  • 一方水土:這裡的老式蒸汽火車,帶你穿越到60年前
    這裡不僅有老式火車在開行,而且保留了完整的老式火車站。售票處、候車室、月臺、鐵軌、道班,都是原汁原味的。這是候車室裡的老式木板座椅。看到這個,一下讓人們回到那個年代。7.車站廣場上,擺放著各個時期的老式機車車頭,供人們參觀拍照。
  • 500多部影視劇的取景地!浙江省的這座小城,到底有什麼魔力呢
    一部影視劇好不好看,人們不光會從劇情討論,還會從影視場景方面進行評判,所以影視劇的取景地都是十分重要的。今天小編就要和大家說說浙江省的一個風景美麗的地方,這裡是500多部影視劇的取景地!浙江省的這座小城,到底有什麼魔力呢?接著往下看就明白了。
  • 遼寧北部小城有個蒸汽機車博物館,還是100餘部影視劇火車外景地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蒸汽機車再也不是運輸行業的主角,被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取而代之。現在鐵路上跑的大部分是電力機車和動車,以及少量的內燃機車,蒸汽機車除了旅遊景區或影視劇拍攝外,基本上都進入博物館了。現在我把目光轉到遼寧的北部小城調兵山市——這裡就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蒸汽機車博物館。
  • 遼寧北部小城有個蒸汽機車博物館,還是100餘部影視劇火車外景地
    現在鐵路上跑的大部分是電力機車和動車,以及少量的內燃機車,蒸汽機車除了旅遊景區或影視劇拍攝外,基本上都進入博物館了。現在我把目光轉到遼寧的北部小城調兵山市——這裡就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蒸汽機車博物館。國家提出煤炭企業大力發展非煤產業後,鐵煤集團將保留的21臺蒸汽機車,組建了蒸汽機車博物館,供人們參觀、遊覽。
  • 最後的蒸汽機車內蒙古「退役」
    中新網烏蘭察布10月16日電 (記者 李愛平)在內蒙古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寧機務段院內,一臺名為前進型蒸汽機車在退役20年後,作為歷史的見證如今正引發當地市民紛紛關注,甚至一些中外遊客還專程趕來拍攝並了解該輛老式蒸汽機的過往。
  • 追尋蒸汽機車時代,學開蒸汽火車
    這一天,第12屆蒸汽機車旅遊攝影節在鐵嶺市調兵山隆重拉開帷幕。調兵山市原稱鐵法市,遼寧省鐵嶺市下轄縣級市,位於遼寧省北部,鐵嶺和法庫之間,丘陵地帶。從1960年到2002年,蒸汽機車是鐵嶺鐵法礦區、鐵法市主要的運輸工具。
  • 尋找蒸汽機車(圖)
    1998年元月,我去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途中發現在高速公路左側有一條老式的窄軌鐵路,大家都以為它已被廢棄了,沒想到,問售票員才知道這是附近林場運木材的森林小鐵路,不僅一直在用,而且還都跑著蒸汽機車。  說起蒸汽機車,便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五六歲時母親帶我回姥姥家,在火車站等車時遠遠看去,一個黑色的龐然大物拖著長長的濃煙,喘著粗氣,向車站駛來。
  • 天津創意街明開街 老式「蒸汽火車頭」進駐
    為突出特有的「車站文化」,一部老式「蒸汽火車頭」目前已經完成安裝,亮相創意街,並與新修建的「街心車亭」相呼應,成為天津又一處標誌性景觀。 湘潭道在歷史上是一條工業街,這裡聚集著「八一」麵粉廠、紙箱廠、市政橋梁構件廠和外貿地毯廠,這些廠區是未來構成創意街完整區域的有機組成部分。   記者在創意街看到,創意火車頭、街心車站、人臉雕像、創意之門、街景雕塑、字母椅、異型商鋪……處處充滿著藝術氣息。湘潭道作為天津西北城區的創意高地,今後將對西站城市副中心形成有力的智慧支撐,並推動區域經濟的整體快速增長。
  • 兩臺蒸汽機車何去何從?
    退役後廢棄廠區,因城市開發面臨「無家可歸」——兩臺蒸汽機車何去何從?記者現場採訪施工人員,想了解該蒸汽機火車頭該如何處理,大部分人員都稱還無定論,不過,因為這裡要搞房地產開發,遲早要處理的。據了解,1958年,原鐵道部都勻橋梁廠修建湘黔鐵路時建廠,廠區修建有5條鐵路專業線,外接黔桂鐵路線清泰坡車站。
  • 調兵山市藏有「活的」二戰時期蒸汽機車
    我省北部的調兵山市,依託遼寧鐵法能源公司,在本世紀初建起了一座蒸汽機車博物館。與分布在世界各地名稱相近的同類博物館有所不同,這裡展示的絕大多數蒸汽機車保存狀態良好,隨時可以啟動運行。其鎮館之寶是一輛牌號為KD6487的蒸汽機車,製造於1943年,車身上仍然留有機槍彈痕。它在館中得到精心養護,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唯一一輛可以在軌道上以幾十公裡時速運行的同類型機車。所承載的歷史與記憶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愛好者,並且成為多部影視作品中的重要角色。
  • 蒸汽機車的記錄者——赤峰攝影家劉樹山
    在世界蒸汽機車協會總部德國漢堡的博物館內,收藏著全世界各地的蒸汽機車攝影家們拍攝的頂級作品。其中,下面這張拍自克什克騰旗境內集通鐵路蒸汽機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裡的蒸汽機車正翻越高高的興安嶺,火車盤旋在塞外寒冷的大地上,噴薄而出的蒸汽衝向藍天,機車龐大鋥黑的身影與周圍冰天雪地形成了巨大的色彩反差,給人強烈的震撼。
  • 鐵嶺第十一屆國際蒸汽機車旅遊節
    1月19日,遼寧省調兵山市的溫度已經降至零下23攝氏度,可寒冷並沒有阻擋1000多位蒸汽機車愛好者和蒸汽機車攝影愛好者趕到這裡參加中國鐵嶺第十一屆國際蒸汽機車旅遊節,感受第一代工業革命標誌--蒸汽機車的風採。
  • 遼寧調兵山:蒸汽機車成為工業旅遊「金色名片」
    但在東北小城調兵山蒸汽機車博物館裡不僅能看到陳列的蒸汽機車,而且有幾臺蒸汽機車仍然可以轟隆隆的馳騁在這片遼北大地上,這些當年叱吒風雲、威風凜凜的鋼鐵巨人,仿佛向人們訴說著過往的青春與芳華。遼寧調兵山市是一座煤城,正因為如此,這裡還保留著不少蒸汽機車,這些蒸汽機車成為存世的「活文物」。
  • 實拍重慶白沙影視基地,有50多處遺址,是多部「神劇」取景地
    大家好,這裡是風子紅的旅行專欄,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旅行與生活。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的影視基地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雖然都是拍影視劇的地方,但其實每個影視基地又有各自的特色,而且都發展成了旅遊度假景點,所以這次來到重慶,就打卡了當地著名的白沙影視基地。
  • 實拍重慶白沙影視基地,有50多處遺址,是多部「神劇」取景地
    大家好,這裡是風子紅的旅行專欄,歡迎關注,一起探討旅行與生活。近些年來,全國各地的影視基地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雖然都是拍影視劇的地方,但其實每個影視基地又有各自的特色,而且都發展成了旅遊度假景點,所以這次來到重慶,就打卡了當地著名的白沙影視基地。白沙影視基地,位於重慶的江津區白沙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