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4 19:42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江帆 趙靜
三門,城水相依,與水結緣。它因「海」而揚名,從南到北的蜿蜒濱海岸線上,166座珍珠般的島嶼星羅棋布,海灣美景讓人流連忘返。灣畔子民傍海而生,世代耕海牧漁,這裡正是浙江省海水養殖第一大縣,鮮美可口的小海鮮是許多人難以割捨的三門味道。
如今,三門人對水的珍惜與愛護有了更完整的規劃——全省首個水域岸線管理保護規劃《三門縣珠遊溪水域岸線管理保護規劃》在這裡落地。這是一個明晰的信號:水環境保護是系統性工程,不僅關乎河海中流淌奔湧水流的清濁,更關乎岸線的合理規劃和妥善保護。「《規劃》將成為珠遊溪生態空間管控的依據,使這條母親河得到更有效的保護與開發利用。」三門縣水利局主要負責人說。
立與破,水中的清濁之變
大雪時節,一場大雨,讓珠遊溪沿岸有了水墨畫的寫意,煙霧中遠山含笑,青石上溪水綿長。
以珠遊溪為藍本,設計首部水域岸線管理保護規劃,三門人並不感覺意外。對三門而言,這是至關重要的母親河。有人說:一條珠遊溪裡,是半個三門城的發展掠影。
珠遊溪,發源於臨海羊巖山,全長27.8公裡,從珠岙流向海遊,流經縣城。在橡膠行業,流傳著一句話:「北有衡水,南有三門」。而珠岙鎮,恰是「中國膠帶工業城」三門的產業發祥地。改革開放初期,珠遊溪兩岸的高梘、珠岙等地,橡膠特色產業集群發展。這條以橡膠為主業的帶狀經濟,被當地人稱之為「工業走廊」。
幾十年間,工業發展,人口聚集,包括珠遊溪在內的眾多河流生態變得十分脆弱,這裡曾是全省治水壓力最大的區域之一。在一份河道「臺帳明細表」裡,我們看到珠岙鎮河段的沿河工業企業情況、沿河「三產」情況、沿河養殖場情況、沿河排汙口情況、沿河違法建築情況等,一一都被詳細記錄在案。沿岸居住的村民林遠英說,在珠萃屏村附近曾有一座電鍍廠,兩岸還有不少畜禽養殖場。「沒有整治前,赤腳在附近田裡走,腳都會潰爛」。如今,電鍍廠和養殖場都被悉數關停或完成整改。經過幾年治水的不懈努力,三門縣域內黑臭水體、劣V類水質斷面基本消除。
水之於三門,是活力之源。清濁間的變化,促使三門反思:除了水中剿劣除黑臭之外,還岸上還應該做些什麼保護母親河?
「三門縣河流水系縱橫密布,河湖水域承擔著防洪排澇、水資源保障、重要生態空間載體等多重功能。」三門縣水利局楊自強介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傳統粗放的岸線利用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要求,有的地方甚至造成了制約性的因素。在此情況下,需要一部整體性、長期性的科學規劃來作為三門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及利用的指導藍圖。
取與舍,復甦土地的活力
在參與制定全過程的楊自強看來,《規劃》為珠遊溪沿岸劃上「紅線」,最終的重心該落在「管理」這兩個字上。
「管什麼?怎麼管?」他翻開規劃,對其中的內容已爛熟於心。「概括而言,這本《規劃》的具體內容可以分作兩部分:第一,是確定珠遊溪水域岸線管理保護的範圍;第二,在明確管護範圍的前提下,進一步明確範圍內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要做什麼,具體怎麼做。」
寥寥幾語,背後的內容卻頗為豐厚。
三門縣水利局歷時半年,走訪珠遊溪沿岸,通過調查珠遊溪岸線及其開發利用的現狀,梳理目前珠遊溪在水域岸線管理和保護中存在的客觀問題,作出了科學評價。這並不是一部單一的規劃,而綜合考慮城市建設規劃、國土規劃等對珠遊溪的要求,對珠遊溪水域岸線進行詳細的功能分區和控制線劃定。
「對不同的功能分區,我們制定不同的管控措施,使河湖空間『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真正通過規劃實現對河湖空間的約束。」三門縣水利局工作人員介紹,《規劃》將珠遊溪的岸線分為:保留區和控制利用區。對控制利用區,再根據開發利用類型不同,進一步劃分為工業與城鎮建設利用區、港口利用區、基礎設施利用區、農漁業利用區、旅遊休閒娛樂利用區、特殊利用區和綜合利用區。這次《規劃》中,珠遊溪就一共劃分出了10個二級分區。
《規劃》調動了土地潛在的活力。在珠遊溪海遊大橋至亭旁溪交匯口段的左岸,目前有一大片灘地,以前廢棄是宅基地。對於這樣珍貴的岸線土地,就要通過復墾,增加珠遊溪沿線的耕地面積,挖掘其土地潛力。在南岙橋至謝家大橋沿線段,過去是三門的工業園區,規劃成為控制利用區後,將用於鼓勵建造標準廠房和多層廠房,集約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進與退,發展與保護的選擇
「台州地闊海溟溟,雲水長和島嶼青。」杜甫當年行至台州城,概嘆「山之神韻,海之靈氣」。若他今日再來三門,閒庭信步於珠遊溪,看看兩岸風光依舊,一定會被驚嘆歲月不曾減弱這裡山水之美分毫。
從珠遊溪的水波蕩漾裡,我們得以照見三門發展的理念之變。
「珠遊溪功能分區劃分之後,規劃為保留區的河段,在規劃期內就不應實施岸線利用建設項目和開發利用活動;規劃為控制利用區的河段,在區內建設的岸線利用項目則應該符合規劃確定二級分區功能利用要求,注重岸線利用的指導和控制。」楊自強介紹說。
事實上,《規劃》不僅勾畫著發展的藍圖,也重新搭起老百姓和母親河之間新的生息命脈。
鄭珠娟是珠遊溪的河段保潔員,騎著三輪車,沿河迎接著日復一日的春去冬來。她並不清楚自己為知(應為「之」)工作著的珠遊溪沿岸岸線已經有了不同,卻清晰地覺得:水越來越乾淨了,人也越來越愛乾淨了。「要想河水乾淨,重要的是保持。過去村民習慣往河裡扔垃圾,現在遇到的少了。好環境為大家,也要靠大家嘛!」樸素的語言裡,是她對珠遊溪未來的嚮往。珠遊溪沿線12個行政村共配了53位保潔員,在最近進行的一次優秀保潔員評比中,鄭珠娟光榮當選。目前,珠遊溪水質達到Ⅱ類標準,沿岸工業廢水收集率達到100%,農村生活汙水治理行政村覆蓋率達到90%,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作為一個沿海城市,《規劃》中還充分體現了三門作為海島城市的特點,對修建有海塘需要重點防護的河段,充分結合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儘量擴大其管護範圍。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建設過程防洪為主,兼顧改善水環境,設置親水步道和沿河綠化;建設規劃部門還設置了驛站、城市綠道等設施。三門還將青蟹、魚等具有鮮明三門特色的海鮮雕塑小品植入河道的設計與建設,彰顯海洋特色文化。
珠遊溪是三門縣第一條做水域岸線管理保護規劃的河道,卻不會是最後一條。「今後我們會逐步推開這項工作,在縣域內選取有必要做有需要做的河道進行岸線管理保護規劃方案的編制。」
15439237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