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時期,神州上下,群雄逐鹿,戰火紛飛。嶺南一地,俚族少女冼英繼任千峒大首領……面前是大軍步步進逼的鐵蹄,背後是誓死抗爭的俚族百姓,存亡之際,冼英會作出怎樣的抉擇?
一位偉大的女性,一篇壯麗的史詩。歷經一年時間的修改和打磨,以呈現冼夫人的精神高度和愛國、愛民大義之舉,彰顯「和合太平,天下一心」這一主題的粵劇《譙國夫人》,昨晚,再次亮相廣東粵劇藝術中心。
演出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中共茂名市委宣傳部、茂名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出品,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聯合演出,並得到茂名市華訊偉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茂名市海景明珠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省市強強聯手再出粵劇精品
劇中的譙國夫人名冼英,後人尊稱為冼夫人,古高涼(今廣東茂名)人。粵劇《譙國夫人》講述了冼英一生歷經三朝,終其一生心血為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友好團結和保護嶺南地區百年安定做出了傑出貢獻。
去年12月,粵劇《譙國夫人》進行首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簡約別致的舞美和粵味十足的唱腔,備受社會好評。導演、國家一級導演張平坦言,劇組在該劇劇本、群體戲、舞美、燈光和服裝等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多次修改和打磨,大大提升了該劇的思想性和觀賞性。
專程到穗觀看演出的茂名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近年來,茂名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以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為源頭提煉了茂名好心精神,持續打造有情懷有溫度的「好心之城」。如今,以冼夫人等為代表形成的「好心精神」已成為茂名的根和魂,深深融入了嶺南大地,希望通過舞臺將冼夫人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推廣出去,著力提升茂名冼夫人文化的影響力。
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院長曾小敏:粵劇《譙國夫人》不僅由廣東省、廣州市和茂名市等單位共同聯合打造,併集合了省市粵劇界部分名家進行演繹,這對於我們共同推廣冼夫人好心文化、冼夫人精神,對教育下一代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飾演冼英的曾小敏接受記者採訪。
在劇中飾演陳霸先的廣州粵劇院藝術總監兼總經理歐凱明:省市粵劇院組成的劇組上下一心,以飽滿的精神面貌演繹一個廣東的故事。省市強強聯手,引領了粵劇界團結一心的風氣,有利於加強省市三地在藝術上的交流合作。
「線上+線下」聯合演出更有「粵味」
早在前晚,該粵劇線上版已上演了該劇部分場次,並通過央視頻、703號直播間、全民K歌、酷狗直播、南方+、觸電新聞和星海直播等平臺同步直播;昨晚,粵劇《譙國夫人》上演了全劇,這也是廣東粵劇院在疫情之後的首次公開演出。
昨晚,粵劇院嚴格按照30%上座率進行公開售票,票一早就被搶光,「餓戲」已久的戲迷早早來到了劇場,等待開場。
當晚八點整,劇院場內鑼鼓聲起,星光熠熠。漸入佳境的故事情節、恰如其分的表演,充分詮釋了冼夫人為國為民的一生。
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表演中,曾小敏、歐凱明、黎駿聲、彭慶華、文汝清等兩大粵劇院的頂級「老倌」們的聯合演出,讓久違劇場的觀眾大呼「過癮」,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市民小張:粵劇的藝術魅力,正在這舞臺上綻放著。《譙國夫人》的舞美、唱腔,讓人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戲好看、曲好聽」。
廣東粵劇院相關負責人:該劇在首演基礎上調整了劇本結構,並增加了「馮僕」一角(冼夫人的兒子),使劇情更加絲絲入扣。而在群體戲的調整,讓舞臺呈現更有視覺衝擊力。部分唱段、氣氛音樂的修改,更突出粵劇唱腔特性,讓劇目更有「粵味」。
舞臺上,一棵許願樹的造型,成為全場焦點之一。視覺總監和舞美總設計季喬曾表示,舞臺上這棵樹並不是物理性的存在,而是一種精神的象徵,象徵著冼夫人對人類和社會的愛。
奏響冼夫人文化傳承發展最強音
「和合太平,天下一心。」
「維護國家統一和加強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永恆不變的追求。」在劇中飾演「冼英」的曾小敏說,粵劇《譙國夫人》彰顯了嶺南人民自古以來熱愛和平,民族團結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冼夫人曾被周恩來總理稱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她畢生維護國家安定和民族融合,極大地促進了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中國女性的傑出代表。
茂名是粵劇《譙國夫人》主人公冼夫人故裡,至今乃有許多與冼夫人相關的歷史遺蹟。
近年來,茂名連續多次組織冼夫人文化海外行,先後走進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連續舉辦了兩屆「好心文化」冼夫人文化周、北部灣冼夫人文化宣傳大使選拔賽等,並賦予其新時代的內涵,讓冼夫人好心文化走向世界。
「當前茂名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不同形式大力傳播和弘揚冼夫人好心文化,可以凝聚廣大群眾的精氣神,奏響冼夫人文化傳承發展的最強音。」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茂小布推薦
文/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敏
圖/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顏東
茂名發布編輯部
原標題:《「粵味」更濃!粵劇《譙國夫人》升級亮相廣東粵劇藝術中心》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