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味」更濃!粵劇《譙國夫人》升級亮相廣東粵劇藝術中心

2020-12-14 澎湃新聞

南北朝時期,神州上下,群雄逐鹿,戰火紛飛。嶺南一地,俚族少女冼英繼任千峒大首領……面前是大軍步步進逼的鐵蹄,背後是誓死抗爭的俚族百姓,存亡之際,冼英會作出怎樣的抉擇?

一位偉大的女性,一篇壯麗的史詩。歷經一年時間的修改和打磨,以呈現冼夫人的精神高度和愛國、愛民大義之舉,彰顯「和合太平,天下一心」這一主題的粵劇《譙國夫人》,昨晚,再次亮相廣東粵劇藝術中心。

演出由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中共茂名市委宣傳部、茂名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出品,廣東粵劇院、廣州粵劇院聯合演出,並得到茂名市華訊偉業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茂名市海景明珠等單位的大力支持。

省市強強聯手再出粵劇精品

劇中的譙國夫人名冼英,後人尊稱為冼夫人,古高涼(今廣東茂名)人。粵劇《譙國夫人》講述了冼英一生歷經三朝,終其一生心血為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友好團結和保護嶺南地區百年安定做出了傑出貢獻。

去年12月,粵劇《譙國夫人》進行首演,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簡約別致的舞美和粵味十足的唱腔,備受社會好評。導演、國家一級導演張平坦言,劇組在該劇劇本、群體戲、舞美、燈光和服裝等原有基礎上進行了多次修改和打磨,大大提升了該劇的思想性和觀賞性。

專程到穗觀看演出的茂名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近年來,茂名市委市政府全力打造冼夫人文化品牌,以冼夫人「唯用一好心」為源頭提煉了茂名好心精神,持續打造有情懷有溫度的「好心之城」。如今,以冼夫人等為代表形成的「好心精神」已成為茂名的根和魂,深深融入了嶺南大地,希望通過舞臺將冼夫人的精神和人格魅力推廣出去,著力提升茂名冼夫人文化的影響力。

廣東粵劇院黨委書記、院長曾小敏:粵劇《譙國夫人》不僅由廣東省、廣州市和茂名市等單位共同聯合打造,併集合了省市粵劇界部分名家進行演繹,這對於我們共同推廣冼夫人好心文化、冼夫人精神,對教育下一代也起著重要的作用。

飾演冼英的曾小敏接受記者採訪。

在劇中飾演陳霸先的廣州粵劇院藝術總監兼總經理歐凱明:省市粵劇院組成的劇組上下一心,以飽滿的精神面貌演繹一個廣東的故事。省市強強聯手,引領了粵劇界團結一心的風氣,有利於加強省市三地在藝術上的交流合作。

「線上+線下」聯合演出更有「粵味」

早在前晚,該粵劇線上版已上演了該劇部分場次,並通過央視頻、703號直播間、全民K歌、酷狗直播、南方+、觸電新聞和星海直播等平臺同步直播;昨晚,粵劇《譙國夫人》上演了全劇,這也是廣東粵劇院在疫情之後的首次公開演出。

昨晚,粵劇院嚴格按照30%上座率進行公開售票,票一早就被搶光,「餓戲」已久的戲迷早早來到了劇場,等待開場。

當晚八點整,劇院場內鑼鼓聲起,星光熠熠。漸入佳境的故事情節、恰如其分的表演,充分詮釋了冼夫人為國為民的一生。

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表演中,曾小敏、歐凱明、黎駿聲、彭慶華、文汝清等兩大粵劇院的頂級「老倌」們的聯合演出,讓久違劇場的觀眾大呼「過癮」,現場掌聲經久不息。

市民小張:粵劇的藝術魅力,正在這舞臺上綻放著。《譙國夫人》的舞美、唱腔,讓人真正感受到什麼叫做「戲好看、曲好聽」。

廣東粵劇院相關負責人:該劇在首演基礎上調整了劇本結構,並增加了「馮僕」一角(冼夫人的兒子),使劇情更加絲絲入扣。而在群體戲的調整,讓舞臺呈現更有視覺衝擊力。部分唱段、氣氛音樂的修改,更突出粵劇唱腔特性,讓劇目更有「粵味」。

舞臺上,一棵許願樹的造型,成為全場焦點之一。視覺總監和舞美總設計季喬曾表示,舞臺上這棵樹並不是物理性的存在,而是一種精神的象徵,象徵著冼夫人對人類和社會的愛。

奏響冼夫人文化傳承發展最強音

「和合太平,天下一心。」

「維護國家統一和加強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永恆不變的追求。」在劇中飾演「冼英」的曾小敏說,粵劇《譙國夫人》彰顯了嶺南人民自古以來熱愛和平,民族團結的崇高愛國主義精神,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冼夫人曾被周恩來總理稱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她畢生維護國家安定和民族融合,極大地促進了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是中國女性的傑出代表。

茂名是粵劇《譙國夫人》主人公冼夫人故裡,至今乃有許多與冼夫人相關的歷史遺蹟。

近年來,茂名連續多次組織冼夫人文化海外行,先後走進泰國、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

連續舉辦了兩屆「好心文化」冼夫人文化周、北部灣冼夫人文化宣傳大使選拔賽等,並賦予其新時代的內涵,讓冼夫人好心文化走向世界。

「當前茂名正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以不同形式大力傳播和弘揚冼夫人好心文化,可以凝聚廣大群眾的精氣神,奏響冼夫人文化傳承發展的最強音。」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

茂小布推薦

文/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陳敏

圖/茂名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李顏東

茂名發布編輯部

原標題:《「粵味」更濃!粵劇《譙國夫人》升級亮相廣東粵劇藝術中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央視春晚:粵劇南獅粵味濃
    據了解,深圳分會場主打科技感、未來感,從舞臺到燈光,從服裝到道具,從顯示屏到燈光秀,高科技元素隨處可見,無人機、柔性屏、機械臂、雲軌,無不展示著「科技+藝術」的魅力。    醒獅、粵劇為春晚加「粵味」    同時,醒獅、粵劇等具有嶺南特色的文化元素,也體現在今年春晚當中。今年醒獅「舞」上了春晚北京主會場,來自廣東佛山比麟堂醒獅團等表演團隊帶來《百獅報喜賀新春》。
  • 這場粵劇的狂歡圓滿落幕!超1800萬人次「雲賞」粵劇節
    優秀劇目展演板塊傳統與新創並行,既有《搜書院》《三法堂前並蒂花》《南唐李後主》等傳統經典粵劇,又有《清水河畔》《譙國夫人》《東江傳奇》《抉擇》等一批新時代的佳作,涉及廣東與廣西的多個專業院團。《清水河畔》劇照上述粵劇節兩大板塊在廣州大劇院、蓓蕾劇院、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江南大戲院、南方劇院、番禺沙灣文化中心、黃埔石化影劇院彩虹曲苑、粵劇藝術博物館等場館舉行,惠及廣州大部分城區市民。
  • 遊粵劇藝術博物館,品粵劇文化
    但我們今天的主角是一座具有水鄉風格,嶺南特色的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後續我們會看到粵劇藝術博物館中最為重要的核心建築——廣福臺,這也是整座園林之中唯一一座純木結構建築。粵劇是廣東藝人吸納外省入粵戲班的戲曲聲腔,加以易語而歌並融進本地的歌謠、小曲而形成的劇種。
  • 這群學生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展演「粵韻操」
    金羊網訊 記者何偉傑報導:婦女節當天,城中熱地粵劇藝術博物館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廣雅幼兒園的師生們,他們在「山水詩畫之境」的廣福戲臺向公眾展演了一套傳統與現代交融的粵韻操。
  • 英語唱粵劇 穿「粵」你愛嗎
    熙攘的人群、華麗的戲服、精彩的表演……再一次彰顯了粵劇的魅力。廣東粵劇博物館相關負責人透露,國外已有英語粵劇。粵劇能用英語唱嗎?相信這是不少人的疑惑。祖籍廣東南海、世界華人粵劇文化聯誼總會會長彭溢威表示,為了推廣粵劇,不少海外粵劇人嘗試著用當地語言來演繹粵劇,「目前在新加坡已經有兩三個粵劇劇目被改成英語版的。」
  • 百年粵劇煥新顏 羊城迎文化盛事
    陳惠婷攝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陳惠婷):汙水治理,豬場拆遷,村民投票,建設美麗鄉村……17日晚,一部具有濃鬱當代生活氣息的粵劇《清水河畔》在廣州大劇院上演拉開了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的帷幕。  羊城粵劇節是國內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粵劇文化交流品牌,每四年舉辦一屆。
  • 這些粵語流行金曲都和粵劇有淵源!「粵劇+流行」演唱會大展粵劇...
    5月15日晚,由廣東粵劇院主辦的「粵韻ONLINE系列直播,『粵·流行』」主題演唱會在騰訊視頻藝術頻道等網絡平臺同步直播。據介紹,粵劇和粵語流行金曲有著很深的淵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粵語影視作品主題曲裡都能找到粵劇的影子,尤其是武俠片裡耳熟能詳的曲目,大多和粵劇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 21臺劇目20部電影 羊城粵劇節約定你
    據悉,本屆粵劇節以中國戲劇家協會為指導單位,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廣州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廣州市振興粵劇基金會聯合主辦,廣州粵劇院承辦,廣東省藝術研究所、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廣東音樂曲藝團有限公司、廣州市演出電影有限公司、紅線女藝術中心、粵劇藝術博物館協辦。
  • 粵劇藝術博物館又掛一牌,本周起兩部新劇上演
    文/圖 金羊網記者 李煥坤通訊員 荔宣12月10日,粵劇藝術傳承基地在粵劇藝術博物館正式設立,彭熾權、丁凡、黎駿聲、陳韻紅、蔣文端五位著名表演藝術家進駐開展藝術傳承。本周《廣東音樂之夜》《穿粵·西關之疍家妹》正式開演,為市民群眾提供夜間文化藝術享受。
  •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怎麼去?粵劇博物館地鐵站是哪個?
    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怎麼去?粵劇博物館地鐵站是哪個?  行走於荔枝灣畔,穿過恩寧路,走過百年老校培正小學,突然有一座宏偉的建築出現在眼前!開始的時候以為只是荔枝灣畔普普通通的配套建築。  慢慢走到建築物的正面才知道,這是新落成的粵劇藝術博物館!透過花窗,看到裡面綠意盎然,古色古香——廣州粵劇藝術博物館。
  •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粵劇、廣東音樂、「三雕一彩一繡...
    此外,廣州還成為粵劇走向世界的重要舞臺。暨南大學華文學院黨委書記史學浩介紹,2016年,該院與廣東粵劇院一起成立了「暨南大學——廣東粵劇院留學生粵文化體驗與實踐教學基地」;2014年至今共組織了4000多人次國外留學生體驗粵劇等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
  • 粵劇入選世界非遺十周年文化鈔,21:30開售!
    演員的服飾、化妝、做手,以致鈔票正面的月琴圖案,傳統粵劇元素最濃。 02 渣打銀行100新港鈔 背面:粵劇扮相的公主與駙馬,人物背後是西九龍戲曲中心,以銀葉圖案襯託更彰顯現代感 ,希望表達的是既傳承又創新的理念。
  • 《粵韻芬芳》以人帶史 傳承粵劇文化
    原標題:《粵韻芬芳》 以人帶史 傳承粵劇文化   由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紀錄片《粵韻芬芳》學術研討會近日在中國文聯舉辦。數十名專家學者和戲劇戲曲及影視行業專家參加了此次學術研討會,希望藉助此次研討會讓更多的人認識粵劇、了解粵劇、親近粵劇,鼓勵更多的優秀紀錄片製作機構以新穎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
  • 天河藝苑裡,南國紅豆魅力再現粵劇《搜書院》主題展
    記者11月18日從天河區獲悉,作為第八屆羊城粵劇節系列活動、尚天河文化季系列活動之一的「紅豆再現——粵劇《搜書院》主題展」已在天河藝苑拉開帷幕。展覽由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尚天河文化季組委會指導,紅線女藝術中心、天河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天河區冼村街道辦事處主辦,嶺南美術出版社、廣州粵劇院、冼村街退役軍人服務站共同協辦。
  • 央視春晚舞臺《粵韻新篇》時裝亮相
    ——— 粵劇藝術家曾小敏    南都訊 大年三十,廣東粵劇名家亮相央視春晚主會場舞臺,來自廣東粵劇院的粵劇藝術家曾小敏、彭慶華和文汝清帶來新編粵曲《粵韻新篇》。唱詞展現了嶺南大地的勃勃生機,唱腔、音樂結合粵劇傳統板腔重新編配,具有濃濃的嶺南氣息,粵味十足,時裝清新亮相,突出活力與時尚,反映傳統粵劇的創造性。
  • ...並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了解粵劇藝術傳承和保護情況。這是習近平...
    【習近平在廣州考察調研】24日下午,習近平來到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築修繕保護情況,並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了解粵劇藝術傳承和保護情況。這是習近平廣東之行的第四站。此前,他先後考察了珠海、英德和深圳。
  • 翔實反映粵劇聲腔藝術全貌
    11月29日是一年一度的「粵劇日」。當天上午,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廣東粵劇促進會承辦,廣州粵劇院協辦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
  • 《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發布,珍貴音頻多為當年粵劇名伶原唱...
    當天上午,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粵劇表演藝術大全》編委會、廣東粵劇促進會承辦,廣州粵劇院協辦的《粵劇表演藝術大全·唱念卷》系列活動新聞發布會在紅線女藝術中心舉行。據悉,接下來12月8日將舉行新書首發式晚會,12月9日將舉行研討會。
  • 2019佛山粵劇華光誕民俗活動25日拉開帷幕 粵劇曲藝大賽同日啟動
    2018年華光誕活動現場大洋網訊 一年一度的粵劇華光誕來了!昨日,記者從佛山市禪城區文體旅遊局獲悉,10月25日下午,為期十天的粵韻傳承·華光盛典——2019佛山粵劇華光誕民俗活動將在廣東粵劇博物館開幕。據悉,活動期間,「金秋粵韻」——粵港澳大灣區粵劇曲藝大賽將啟動。
  • 引粵劇元素進公園 廣州越秀公園成廣東首例
    王慶然 攝中新網廣州5月30日電 (記者 程景偉)廣州越秀公園30日宣布,將聯合廣州粵劇院、紅線女藝術中心、珠江紅船等單位,把最有嶺南文化特色的粵劇元素引進公園。這將是廣東首個正式引入專業劇團和粵劇(非遺)元素的城市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