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做夢也沒想到,他的精心布局並沒有保住皇孫朱允炆的龍椅:幹掉了能打的功臣宿將,卻不可能幹掉所有的兒子,即使燕王朱棣不起兵「靖難」,擁有「朵顏三衛」的寧王朱權、武定侯郭英的女婿遼王朱植也會萌生問鼎中原之心。
如果我們細看朱元璋後世玉牒,就會發現朱標薨逝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之後,大明帝國的危機就已經出現了,即使徐達常遇春仍在,也難以避免朱家藩王同室操戈,其激烈程度,可能會遠超漢景帝年間的七國之亂和西晉的八王之亂。
如果這些人同室操戈打爛明朝,會不會被三個敵人撿便宜?我們細看《明史》就會發現,這三個明朝大亂的受益者,還真不姓朱。
為什麼說如果徐達常遇春仍在,大明帝國只會更亂?這我們就得從朱元璋的一個做法說起了。
朱元璋大半輩子除了做遊方僧人就是帶兵打仗,顛沛流離戎馬倥傯並不影響他生兒育女。朱元璋比康熙皇帝玄燁還高產:玄燁有二十四個兒子參與序齒,而朱元璋有一個兒子封太子二十四個兒子封王。
實事求是地講,朱元璋一開始並沒有屠戮功臣之心,只要那些老兄弟做的不是實在太過分,他是不會大開殺戒的。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功臣抱團共赴黃泉的時間中窺見端倪:如果朱標仍在,朱元璋就不用擔心內亂,但是朱標辭世之後,朱元璋就不能不提心弔膽了。
大明開國,朱元璋為了加深跟功臣宿將的感情,採取了一個歷代帝王都會用的辦法——聯姻,為了簡練文字,朱元璋的王公侯親家,咱們只選大家熟悉的說:長子朱標,太子妃是開平王(按照追封最高爵位,下同)常遇春之女;次子秦王朱樉,正妃是王保保(擴廓帖木兒)的妹妹、次妃是寧河王鄧愈之女;四子燕王朱棣,正妃是中山王徐達之女;五子周王朱橚,正妃是寧陵郡王馮勝之女;十子魯王朱檀,正妃是東甌王湯和之女;十一子朱椿,正妃是涼國公藍玉之女;十三子朱桂,正妃也是中山王徐達之女……
朱元璋的親家名單,簡直就是一張「大明開國功臣表」,讀者諸君請試想一下,如果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當時的「九大攘夷塞王(韓王、沈王、遼王、寧王、齊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安王、秦王、慶王、肅王)」擁兵入京,他們的老丈人會幫誰?
我們可以想見,如果開平王常遇春還活著(當然,跟徐達等人一樣,都是死後封王),他是一定會跟小舅子藍玉一起幫助朱允炆的——藍玉曾經提醒朱元璋注意朱棣而惹了麻煩。
開平王常遇春作為國丈,是肯定幫皇帝女婿的,而中山王徐達就會很難做——他的四個兒子三個女兒(朱棣後、代王妃、安王妃)就會分成兩派: 身長八尺五寸的太子太傅徐輝祖是幫建文帝朱允炆(燕兵渡江,輝祖猶引兵力戰,成祖入京師,輝祖獨守父祠弗迎),左都督徐增壽因為幫助朱棣,而被建文帝朱允炆親自拔劍斬殺於金殿之上。
至於徐達的長女(徐儀華或徐妙雲),那就更不用說了,她是全心全意幫助丈夫朱棣的:「靖難兵起,王(燕王朱棣)襲大寧(脅迫寧王朱權參戰),李景隆乘間進圍北平。時仁宗(朱高熾)以世子居守,凡部分備御,多稟命於後。景隆攻城急,城中兵少,後激勸將校士民妻,皆授甲登陴拒守,城卒以全。《明史·列傳第一·后妃》」
讀者諸君可能會以為即使徐達常遇春仍在,他們也會顧念多年同生共死的戰友之情而站在一起,這就是太不了解戰爭和政治的殘酷性了:打江山的時候或許是戰友,但是面對誘人的權力蛋糕,捅戰友幾刀的事情,歷朝歷代都不少,我們熟知的唐太宗李世民,不但捅死了親哥哥親弟弟,連十個侄子也一併斬草除根了。
在隋唐交替之際,僅僅是瓦崗群雄,就上演了不止一出戰友反目成仇的悲劇:瓦崗悍將羅士信被瓦崗裨將劉黑闥擒斬(很多人不知道劉黑闥曾是瓦崗軍,但是《舊唐書·卷五十五·列傳第五》中有記載:「隋末亡命,從郝孝德為群盜,後歸李密為裨將。」),玄武門之變中,魏徵與秦瓊程咬金也分屬兩個陣營,至於單通單雄信,那就不用說了,他被唐軍生擒,只有徐世勣一人出面求情……
明朝開國名將雙子星徐達常遇春雖然多年並肩戰鬥,但是性格迥異,私下裡關係並不好,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年間大理左寺副(大理寺六品官員)、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年間國子監博士徐禎卿在《剪勝野聞》中就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徐太傅(徐達)追元順帝,將及之,忽傳令班師。常遇春不知所出,大怒,馳歸告帝曰:『達反矣,追兵及順帝而已之,其謀不可逆也。』」
在《明史·列傳第十三》中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太祖所任將帥最著者,平章邵榮、右丞徐達與遇春為三。而榮尤宿將善戰,至是驕蹇有異志,與參政趙繼祖謀伏兵為變。事覺,太祖欲宥榮死,遇春直前曰:『人臣以反名,尚何可宥,臣義不與共生。』」
讀者諸君都知道,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從燕京一路勢如破竹直取金陵,就是因為明朝開國名將基本都被朱元璋收拾得差不多了,就剩下兩位能守不能攻的老將,朱棣繞過去就行了。
總而言之,朱棣的「靖難之役」打得並不慘烈,因為他基本沒有遇到對手,如果徐達常遇春藍玉仍在,那戰況可能就要慘烈十倍——即使徐達保持中立,常遇春藍玉打朱棣,那是一點都不會手下留情的。
如果朱棣跟常遇春藍玉打個兩敗俱傷,那麼受益者會是誰呢?讀者諸君拿起明朝地圖往北看一眼就知道了:本裡雅失、阿魯臺、馬哈木,這是三個令後來的明成祖朱棣十分頭痛的對手,而且戰力也是相當強悍,朱棣麾下悍將(靖難之役頭等功臣)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太子太師、淇國公丘福帶領十萬大軍北徵,被他們一戰全殲,可見當時大明朝外患之重。
本裡雅失、阿魯臺、馬哈木是什麼人,讀者諸君可以自行查閱,筆者介紹多了會有麻煩,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開國元勳宿將分成幾幫大打出手,肯定會把大明江山打個稀爛,最後撿便宜的一定是本裡雅失、阿魯臺、馬哈木。
寫到這裡,筆者忽然產生了一些困惑:朱元璋跟功臣宿將做親家,這件事是對還是錯?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到底是咋想的?從靖難之役的烈度來看,那些功臣都留下來,是好事還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