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麗克2020諾獎演說全文:在這世界上,我們是無名之輩

2020-12-16 澎湃新聞

「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年份,每個人都需要做出犧牲,適應全新的環境。」因為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原本應於12月5日至13日例行舉辦的「諾貝爾周」,不得不在2020年宣布取消。這是自兩次世界大戰(1907年和1924年)及1956年之後,諾貝爾獎史上第四次取消包含獲獎演說、頒獎典禮、晚宴在內的「諾貝爾周」。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露易絲·格麗克

基於此,2020年的諾貝爾獎被分散在了各地頒發。12月7日,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在家中接受了屬於她的文學獎獎章和證書,並發表了獲獎演說。

演說中,格麗克表達了關於自己獲得諾獎的警惕。在她看來,自己這類發出親密的、私人的聲音的詩人,當一個集體開始為其鼓掌和頒獎時,會覺得受到了威脅和操控。

格麗克說,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不斷重讀了威廉·布萊克、艾米莉·狄金森等一些詩人,他們不是站在露天競技場上的詩人,不是自說自話的人。他們的詩充滿了親密、誘惑、幽暗、秘密,它們是神父或心理醫生會聆聽的話語;這些詩中,包含著讀者或聽者的重要貢獻,他們傾聽著詩中的一個秘密或一聲怒吼,而且有時也參與了共謀。對于格麗克而言,這樣的詩才是自己畢生狂熱迷戀的。

露易絲·格麗克接受文學獎獎章

© Nobel Prize Outreach

儘管小時候的格麗克也曾在腦子裡上演過一場競賽,試圖在威廉·布萊克的《小黑孩》和史蒂芬·福斯特的《斯旺尼河》之間決選出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作,然而其秘密性決定了那是對詩歌本身創造的強大關聯感的一種延伸,而非違背。何況自己後來認識到了這種等級制思維中的危險和局限性。但公共的榮譽是另一回事,由集體發出的聲音或裁決是危險的,它會形成一種驅逐——移開原本遮掩和保護在詩人安全地帶之上的原木。

格麗克坦言,自己渴望擁有讀者,卻並不追求如同滿座觀眾席一般空間意義上的眾多讀者。這些讀者應該在時間的流逝中到來,一個接一個地漸次出現。諾貝爾文學獎的光線太明亮、聲勢太浩大,因此自己在得知獲獎的那一刻,內心感受到了一種恐慌。也許諾貝爾獎是想要獎勵那種親密的、私人的聲音,但公開表達雖然有時會增強、擴展這種聲音,卻絕不會取代它。

以下為露易絲·格麗克演說全文。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大概是五六歲吧,我的腦子裡上演著一場競賽,一場能夠選出世界上最偉大詩作的比賽。有兩首詩進入了決選名單:威廉·布萊克的《小黑孩》和史蒂芬·福斯特的《斯旺尼河》。我祖母的房子坐落於紐約長島南岸的西達赫斯特村,當時我就在那座房子的次臥裡來回踱步,像我習慣的那樣,在腦中默默地而非出聲地背誦布萊克那令人難忘的詩,同樣,也在腦中默默地哼唱福斯特的那首沉痛、悽涼的歌。

威廉·布萊克(William Blake,1757-1827),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版畫家。其代表詩作收錄於詩集《天真與經驗之歌》(譯者:楊苡 )。

我為什麼會讀到布萊克還是個謎。我想在我父母家,除了更加常見的有關政治、歷史的書和大量的小說,還有少量詩集。但我總是把布萊克和祖母家聯繫起來。我的祖母不是個好讀書的女人,但她那兒有布萊克《天真與經驗之歌》,還有一本小書,彙編了從莎士比亞戲劇中選出的歌詞——有不少我都能背誦。我格外喜歡《辛白林》中的歌,或許當時一個字也不懂,卻能清楚地聽到那語調、格律、鏗鏘的祈使句,這令一個膽怯恐懼的孩童格外興奮。「墓草長新,永留記憶。」我也希望如此。

這類為了榮耀和至高獎賞而開展的比賽,對我來說是十分自然的事;我啟蒙時期最早讀過的神話裡充滿了這類比賽。即使我很小的時候,在我看來,世上最偉大的詩就是高級榮譽中最高級的那種。這也是父母培育我和我妹妹的方式,我們要去拯救法國(聖女貞德),要去發現鐳元素(瑪麗·居裡)。後來,我開始認識到這種等級制思維中的危險和局限性,但對於幼年的我來說,發獎這件事卻非常重要。會有一個人站在山巔,從很遠處就能看見,那是山上唯一引人注意的東西。站在下面一點點的人就看不見了。

或者,我說的人在這裡也可以換成詩。那時我非常確信,不知為何,布萊克一定知道我腦子裡的這場比賽,而且對結果十分關心。我知道他已經死了,但我覺得他還活著,我能聽到他對我說話的聲音,被偽裝起來了,但依然就是他的聲音。我感到他只在對我說話,或是專門對我說話。我感到自己被選中,非常幸運;我也感到,我格外渴望和布萊克說話,而和莎士比亞一道,他已經成為我交談的對象。

露易絲·格麗克舊照

布萊克獲勝了。但後來我意識到那兩首詩多麼相似;那時和現在一樣,我都被那出於哀傷或渴望的孤獨的人類聲音所吸引。隨著我長大,我不斷重讀一些詩人,而在他們的詩中,我自己曾作為被選中的聆聽者,扮演了重要角色。親密的、誘惑的,往往是幽暗的、秘密的。不是那些站在露天競技場上的詩人。不是那些自說自話的人。

我喜歡這種協定,我喜歡這種感覺:一首詩說出的東西不僅必要,而且私密,它們是神父或心理醫生會聆聽的話語。

我祖母家的次臥裡進行的授獎儀式,因其秘密性,仿佛就是一首詩所創造的那種強大關聯感的延伸:一種延伸,而不是違背。

布萊克通過那個黑人小男孩對我說話;他是那個聲音的隱秘源頭。他隱而不見,正如那個黑人小男孩在那個漠然、輕蔑的白人男孩那裡也是看不見的,或者看不真切的。但我知道他說的是真的,在他那暫時性的、必死的身軀之中包含著他閃閃發光的純潔靈魂;我知道這一點,因為那個黑人小孩所說的,他對體驗和經驗的描述,不帶有任何指責,也沒有想要為自己復仇,只是傳遞著這樣的信念:在那個他死後將要去的完美世界,人們會按照他真正的本質認識他,而他會帶著莫大的喜悅保護那個更脆弱的白人小孩,防止他被過多的陽光曬傷。這個信念不是一種現實的期望,它忽略了現實,讓這首詩令人心碎,同時也為它賦予了深刻的政治性。黑人小男孩不允許自己體驗的傷害和正當的憤怒,他的母親希望為他遮擋的傷害和憤怒,卻被讀者或聽者體驗到了。即使那個讀者也還只是個孩子。

但公共的榮譽是另一回事。

那些我畢生都狂熱迷戀的詩是我之前描述的那種詩,是包含了私人的選擇、密謀的詩,那些詩包含了讀者或聽者的重要貢獻,他們傾聽著詩中的一個秘密或一聲怒吼,而且有時也參與了共謀。「我是無名之輩,」艾米莉·狄金森說:「你也是無名之輩嗎?/那我們就是一對了——別聲張……」或者艾略特:「那麼我們走吧,你我兩個人,/正當朝天空慢慢鋪展著黃昏,/好似病人麻醉在手術桌上……」艾略特不是在召集童子軍隊列。他在向讀者發言。與之相反的是莎士比亞的「我能否將你比作夏日」:莎士比亞並不是把我比作夏日。我在這首詩中,有幸偷聽了炫目的精妙樂音,但這首詩並不要求我在場。

露易絲·格麗克的諾貝爾文學獎證書

© Nobel Prize Outreach

在吸引我的那類藝術中,由集體發出的聲音或裁決是危險的。親密言詞的不確定性增強了這種言詞的力量和讀者的力量,而正是讀者的存在,鼓勵著這種聲音表達急迫懇求或傾訴秘密。

當一個集體開始對這類詩人鼓掌、頒獎,而不是在放逐和無視他/她,這樣的詩人會遭遇什麼呢?要我說,這個詩人會覺得受到威脅和操控。

這是狄金森的主題。並非全是,但常常是。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美國現代主義詩歌先驅。

在我十幾歲時,我讀艾米莉·狄金森最有熱情。通常是在深夜,在上床時間之後,在客廳沙發上。

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nobody, too?

還有我當時讀的也至今更喜歡的那個版本寫道: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 — don’t tell!

They』d banish us, you know…

當我坐在沙發上,狄金森選中了我或者認出了我。我們惺惺相惜,在不可見處相互陪伴,這是僅有我們知曉的事實,而我們的觀點在彼此那裡得到確證。而在這世界上,我們是無名之輩。

但對我們這樣生存的人,安居於原木下面自己的安全地帶的人來說,什麼會構成一種驅逐?驅逐就是當木頭被移開的時候。

在此我談論的不是艾米莉·狄金森對青春期少女的惡劣影響。我談論的是一種性格,這種性格不信任公共生活,或者認為公共生活領域就意味著概括,會抹去精確,片面的真相會取代坦率的、充滿感性的揭露。舉個例子:假設這密謀者的聲音,狄金森的聲音,被特別法庭的聲音所取代:「我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這種斷言一瞬間就變得險惡了。

露易絲·格麗克詩集《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月光的合金》(譯者:柳向陽、範靜譁 )。

10月8日早上,我驚訝地感受到剛剛描述的這種驚慌。光線太明亮了。聲勢也太浩大了。

我們這些作家大概都渴望擁有許多讀者。然而,有些詩人不會追求在空間意義上抵達眾多讀者,如同坐滿的觀眾席那樣。他們設想中的擁有眾多讀者是指時間意義上的,是漸次發生的,許多讀者在時間流逝中到來,在未來出現,但這些讀者總是以某種深刻的方式,單獨地到來,一個接一個地出現。

我相信,瑞典學院把這個獎頒給我,是想要獎勵那種親密的、私人的聲音,公開表達可能有時會增強、擴展這種聲音,但絕不會取代它。

附:露易絲·格麗克演說中提及的兩首詩

1.

《小黑孩》

威廉·布萊克

在南方的荒野我媽把我生養,

我是黑的,但是啊!我的靈魂卻潔白,

英國的孩子潔白得像天使一樣,

可我是黑的,像是被掠奪去光彩。

在一棵樹下我媽教導著我,

坐下來,白晝尚未炎熱,

她把我抱上膝頭親吻著我,

用手指著東方,開始對我說。

看那升起的太陽:上帝就在那裡居住,

放射著他的光,散發著他的熱。

人和獸,花朵和樹木

接受著黎明的舒暢,中午的歡悅。

把我們安置在地上一點點空間,

讓我們學著承受一點愛的光線。

這黑黑的軀體和這被太陽曬焦的臉,

不過是一朵烏雲,像蔭蔽的叢林一片。

因為等到我們的靈魂學會忍受酷熱,

烏雲便將消逝,我們將聽見他的聲音,

說:走出叢林,我的愛,我的寶貝,

像歡騰的羔羊般地圍著我金色的帳篷。

我母親就這樣講了,還親吻了我。

我就對小英國孩子也這樣講。

當我脫離了烏雲,他離了白雲,

我們就圍著上帝的帳篷歡騰如羔羊。

我將給他遮陽直到他能忍受酷熱,

高興地倚靠在我們天父的膝前,

那時我將站起來將他的銀髮撫摸,

我將像他一樣,他也將對我眷戀。

(譯詩為楊苡譯本。《天真與經驗之歌》,譯林出版社,2002-4)

2.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艾米莉·狄金森

我是無名之輩,你是誰?

你,也是,無名之輩?

這就有了我們一對,可是別聲張!

你知道,他們會大肆宣揚!

做個,顯要人物,好不無聊!

像個青蛙,向仰慕你的泥沼——

在整個六月,把個人的姓名

聒噪——何等招搖!

(譯詩為江楓譯本。《暴風雨夜,暴風雨夜:狄金森詩歌精粹》,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3)

露易絲·格麗克獲獎演說版權歸屬©THE NOBEL FOUNDATION 2020,由世紀文景翻譯(譯者:李琬,審校:柳向陽、陳歡歡)並授權刊發。感謝詩人戴濰娜為鳳凰網讀書發表此文提供的友情幫助。

導語作者 | 徐鵬遠

編輯 | 渡水崖

主編 | 魏冰心

圖片 | 網絡

原標題:《格麗克2020諾獎演說全文:在這世界上,我們是無名之輩》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演說
    2020年諾獎獲得者露易絲·格麗克在家中花園領取獎章證書北京時間今天凌晨,諾獎官網刊登了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的獲獎演說文本。許多年來,露易絲·格麗克在耶魯大學教授創意寫作,但除此之外她在出版和宣傳上儘量避免與公眾產生過多的交流,10月諾獎公布後,關於她究竟是否願意在線領取獎項、發表演說存在不確定性。如今,考慮到疫情並未緩解,今年的領獎與演講環節如預期所料以線上方式舉行,諾獎評委會已將獲獎證書與獎牌寄送給她,她也寫了一篇獲獎演說提交給評委會。獲獎證書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獲獎演說(全文)
    基於此,2020年的諾貝爾獎被分散在了各地頒發。12月7日,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在家中接受了屬於她的文學獎獎章和證書,並發表了獲獎演說。以下是演說全文。 露易絲·格麗克接受文學獎獎章 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大概是五六歲吧,我的腦子裡上演著一場競賽,一場能夠選出世界上最偉大詩作的比賽。
  • 露易斯·格麗克發表諾獎獲獎感言,稱「在這世界上,我們是無名之輩」
    譯者:李琬審校:柳向陽 陳歡歡來源:諾獎官網 攝影:Daniel Ebersole當我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大概是五六歲吧,我的腦子裡上演著一場競賽,一場能夠選出世界上最偉大詩作的比賽。有兩首詩進入了決選名單:威廉·布萊克的《小黑孩》和史蒂芬·福斯特的《斯旺尼河》。
  • 有聲|2020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時間總是太多,然後又太少!
    在這首類似格萊特獨白的詩作中,格麗克對格林童話《漢賽爾與格萊特》皆大歡喜的結局深表懷疑:雖然他們過上了渴望的生活,但所有的威脅仍不絕如縷,可憐的格萊特始終無法擺脫被拋棄的感覺和精神上的恐懼——心理創傷。甚至她的哥哥也無法理解她、安慰她。而這則童話中一次次對飢餓的指涉,也讓我們想到格麗克青春時期為之深受折磨的厭食症。
  • 「在我苦難的盡頭有一扇門」說露易絲·格麗克,也說我們小鎮的詩人
    她得過普立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因此,她獲諾獎我也不覺得驚訝,畢竟比起加拿大著名詩人安妮·卡森,她是更純粹的詩人。自2016年美國詩人鮑勃·迪倫獲諾獎後,僅隔四年又再次頒給一位美國詩人。美國BBC、CNN、FOX.NEWS等眾多媒體,幾乎是鋪天蓋地報導了這則新聞。
  • 諾獎得主格麗克:十多歲時就希望能成為詩人,以寫作拯救自己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10月8日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理由是「因她清晰可辨的詩意之聲,以其素穆之美促成個體存在的普世性」。
  • 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與我們期許的「偉大」頗有距離
    北京時間昨晚19時,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露易絲·格麗克,「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聲音具備樸素的美,讓每一個個體的存在都具有普遍性。」露易絲·格麗克是第16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性;也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本世紀第二位獲得該獎的美國詩人。但同時,關於這個名字與諾獎得主是否足夠匹配,也存在爭議,其中一種觀點是——露易絲是一位優秀詩人,但還稱不上「偉大」。
  • 詩人格麗克 老師格麗克 編輯格麗克_娛樂_安徽網絡廣播電視臺_熱劇...
    (Quiet Evening)「你拉起我的手;從此我們便獨自走在威脅到生命的森林裡」在格麗克的筆下,一切跟人性之愛有關的,都充滿了悖論。得與失,聚與散一切都能在瞬間中發生置換,留下讀者在這錯位的因果中感到錯愕,而這些在人類期待的慣性之外的東西,這些不協和音,正是詩本身。也如諾獎評語所說,格麗克的詩是「清晰而準確的,擁有質樸之美」。
  • 從露易絲·格麗克,看美國小鎮的詩人
    黃昏時分,我在小區散步,她在遛狗,我和她談起今年的諾獎,她有些激動地告訴我:「昨天我參加了詩人朋友舉辦的網上露易絲詩歌朗誦會。偉大的詩人,是這片土地的榮耀。我們比任何時代,都更加需要用詩歌來安慰我們越來越貧瘠的心靈。」她說這話時,眼睛裡閃爍著光芒,那種從心裡由衷地祝賀同行獲諾獎的境界以及詩歌在她心裡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我為之震撼。
  • 無名之輩電影主題曲是什麼 無名之輩同名主題曲歌詞介紹
    無名之輩電影主題曲是什麼 無名之輩同名主題曲歌詞介紹  無名之輩電影主題曲是什麼?電影《無名之輩》的主題曲和電影的名稱一樣,該歌曲由歌手汪蘇瀧演唱。  無名之輩同名主題曲歌詞介紹  哭喊著 你睜眼  歡笑著 走向前  困惑著 你擱淺  沉默著 都幻滅  在沉浮之間尋找愛的光線  陰霾邊沿觸碰藍天  像煙火炙熱 瞬間  破碎的夢還在不在  還給明天一場未來  生命如何充滿無奈  就當如何怒放精彩
  • 《無名之輩》為何能引起共鳴?因為我們都是無名之輩
    《無名之輩》是由饒曉志執導,有陳建斌任素汐主演的荒誕喜劇電影。這部電影上映在2018年11月16號,講述的就是一些無名之輩身上所發展的一系列的故事。無名之輩真的是一部比較好的作品,憑藉著高超的演技,收割了無數的票房。
  • 2020年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從十多歲開始「就希望成為一個詩人」
    2020年諾貝爾文學於北京時間10月8日揭曉,獲獎者為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露易絲·格麗克的詩,讓人震驚於她的疼痛。她有著能把一個貌似微不足道的瞬間轉化為一個繁茂的神秘花園的能力。格麗克是諾貝爾文學獎史上第16位女性獲獎人,她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的獎金。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13點,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露易絲·格麗克是美國當代女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
  • 著名詩人李元勝: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露易絲·格麗克是爆冷,但也是對...
    「從人氣看,格麗克確實不在近幾年國內詩人比較關注之列;但從作品說,她拿諾獎我覺得毫無爭議。」8日晚,李元勝接受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時感慨,露易絲·格麗克的詩作即便放到比她更早獲得諾獎的女詩人中進行對比,也毫不遜色甚至還有超越。
  • 我不是無名之輩|社會化營銷廣告比《無名之輩》電影更吸引人
    這部電影叫《無名之輩》,英文翻譯「A COOL FISH」很形象,在平凡的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是一條拼命掙扎的酷酷的鹹魚。我一直在原地,守你一份心安街邊二胡賣藝人#我不是無名之輩#願我的每一弦琴音都能撫慰你匆忙路過的疲憊賣花大爺#我不是無名之輩#你不曾留意過我但我記得每一枝鮮花送出時她臉上的欣喜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無名之輩外賣員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
    2020年10月8日,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
  • 露易絲·格麗克,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不會有任何朋友了」
    繼鮑勃·迪倫之後,短短幾年又一位美國詩人拿下諾獎,這一結果令不少人感到意外。畢竟一同角逐本次諾獎的熱門人選都是耳熟能詳的米蘭·昆德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這樣的大家,當然,還有萬年陪跑的村上春樹等人。格麗克是家裡的老二,但就在她出生前七天,她的姐姐不幸夭折了,這給家庭籠罩上一層陰霾,即便是她的出生,也並沒有帶給家人太多的歡欣和喜悅。儘管格麗克之後又有了一個妹妹特雷茲,但這一創傷在此後多年,猶如一片無法驅散的陰雲籠罩著她的生活。
  • 一群無名之輩出演的「無名之輩」打了多少明星的臉
    一群無名之輩出演的「無名之輩」打了多少明星的臉2018年國產電影表現搶眼,前20的榜單中佔據11把交椅,多少化解了一些過去常常被好萊塢吊打的尷尬將太多的投資花在演員片酬、宣傳和造勢上,僅憑一幫流量明星圈錢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內觀眾的審美早就超過了交智商稅的水平,爛片的撲街也是理所當然。
  • 無名之輩結局是什麼意思彩蛋解析 無名之輩最終票房多少
    從11月21日起,一部無流量明星、無大製作、無大IP的「三無」國產電影《無名之輩》,就在單日票房上超過了《毒液:致命守護者》《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無敵破壞王2:大鬧網際網路》《憨豆特工3》這些進口大片,連續9天霸佔了當日票房冠軍。上映14天《無名之輩》票房已接近5億元,成為今年國產喜劇片的一匹「黑馬」。
  • 無名之輩有彩蛋嗎 無名之輩彩蛋是什麼及無名之輩電影解析
    無名之輩有彩蛋嗎電影《無名之輩》在結尾的時候是有彩蛋的,可能有不少的觀眾都錯過的,影片的正常結尾給出了一個結局,但是在彩蛋的部分交代了影片中這些人物之後的狀況。《無名之輩》最成功的應該是編劇水平之高。陳建斌飾演的馬先勇一心想當協警,可為了向高明要錢,槍卻被高翔意外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