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那輛二八自行車!

2020-12-25 騰訊網

八十年代的奉新那會兒很少有小汽車、摩託車,電動車更沒出世,路還是土路,自行車也可以橫衝直撞,很是快活。誰家閨女出嫁能陪輛自行車可是有面子的事。

當時農村嫁人,講究的是「三轉一響」。所謂三轉,就是自行車,縫紉機和手錶,一響可不是指電視機,而是收音機。由此可見,自行車是評判家庭條件是否優越的標誌之一。

到了九十年代,奉新的自行車慢慢地也就多了起來,我記得我騎的第一輛自行車就是那種老式的二八自行車。那種老式自行車很高,車籠頭跟座墊中間還有一道鐵槓,我家那輛自行車車身是黑色的,電鍍部分早已失去了光澤,車身上的漆也失去了本色,兩塊擋泥板上長滿了蠶豆大的鏽斑,車鈴、鎖、後座、車閘都失去了它們應有的作用。就是這樣一輛不起眼的自行車卻讓我記憶猶深,因為它給了我一道至今還留在腿上的傷疤。

記得那時的我還在讀小學,人都還沒有車高,但看著這個大傢伙卻一點都不害怕,反而很興奮,總想推著車出門躍躍欲試。

有一次趁爸媽不在家,我終於忍不住推著那輛跟自己差不多高的老式二八自行車出門了。來到土路上,我兩隻手扶著車籠頭,一隻腳踩著踏板,另一隻腳在地上一直點呀點,邊點邊溜……玩了一陣子感覺不過癮,試著把另一隻腳跨過車身踩在另一隻踏板上,可才剛跨過去還沒踩過一圈,車就會不受控制的倒向地上,試了多次還是如此。心有不甘的我想到一個辦法,找一個小土坡,試著從坡上溜到坡下。說幹就幹,我扶著車來到土坡上頭,心一橫,一隻腳踩著腳踏板,另一隻腳在自行車衝下坡的一瞬間跨過車身踩在了另一隻腳踏板上,弓著身子,那自行車中間的鐵槓就橫在我的腰間,我踩在自行車上也不敢亂動,只能穩穩的扶著車頭從坡上溜下去,那一瞬間又興奮又害怕,車速越來越快,心都感覺要跳出嗓子眼了,我想剎住車,可是車閘根本不聽我的使喚……

「嘭……"的一聲,我摔倒在地,腿上傳來一陣酸痛。我掀開褲腿一看,膝蓋摔出了一道長長的小口子,正在往外汩汩的冒著鮮血,我嚇的一下子趕緊拿手捂著傷口,心裡又害怕又想哭,腿上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劇痛,反而感覺一陣腿麻。在地上坐了一陣子,血終於止住了,我顫顫巍巍的站起身,扶著車趕緊回家了……

回到家,趁爸媽還沒回來,我一瘸一拐地把身上的泥土洗乾淨了。心裡非常害怕我爸罵我,想著我不能告訴他們我出去騎車並把腿給摔破了,於是我老老實實地搬著凳子坐在房間裡端著書,心裡一直在胡思亂想,腿上的酸痛麻一點都沒有感覺到。那幾天,除了上學就是在房間裡老老實實地呆著,腿終於結痂了,爸媽也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就這樣,躲過了我爸的一陣打罵。

小孩子是不知道怕也不知道痛的,後來我還偷偷地騎了好多次,慢慢的也就掌握了平衡,學會了騎自行車。

上初中後,那輛老式二八自行車也不知道去哪了,初中上學騎的是那種車籠頭跟座椅沒有橫槓的自行車,這種車比那種老式的二八自行車好騎多了,車身也沒有那麼大,當然也不會再像以前那樣摔跤了……但騎這種新式自行車的樣子反而沒有讓我記憶那麼深刻!

相關焦點

  • 【藝海拾貝】二八自行車
    【藝海拾貝】二八自行車 2020-07-27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鐵桿粉絲「二八大叔」與楊凌自行車賽相約四年
    本報楊凌訊(薛保華 行波 記者 田亮)從2013年第一次邂逅楊凌自行車邀請賽開始,周至縣的農民趙平剛就迷上了楊凌這個賽事,算上今年,46歲的他就連續參加了四屆楊凌自行車賽,從二八加重自行車到山地自行車,成績一屆比一屆優秀,也正是因為他那地地道道的農民身份和那輛二八加重自行車,被參賽選手和楊凌人親切的稱為「二八大叔」。
  • 中國「遺棄」的二八自行車,在非洲變廢為寶,當地人靠它發財了
    二八自行車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有一根很高的橫梁,前後都能坐人。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在街道上很少能看到二八大槓的身影了。可沒想到的是,這個消失在國人記憶中的「中國製造」二八式自行車在,卻承載著非洲人民的致富夢。
  • 28自行車,我童年的「豪車」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經濟水平所限,一般工人每月工資也就三四十元,而一輛28英寸自行車售價一百多元買車。自行車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屬於不折不扣的奢侈品。誰家要是有輛自行車,可比現在有輛汽車還「土豪」。在城市裡,自行車除了用於上下班乘騎,還有個任務是長途運輸。家庭裡要是出去買些東西、到車站接個人、郊遊,基本都要指望家裡這輛二八自行車。當時已經有了輕便車型,就是承重力小但是卻輕便靈活的自行車,那基本上是類似於現代汽車中的性能車,能買起輕便車的要麼是趕時髦的年輕貴族,要麼是家庭特別富裕。
  • 在中國早被淘汰的二八自行車,撐起了非洲致富夢,賺錢養家全靠它
    二八自行車是中國20世紀六七十年代走紅的交通工具。無論是在人多嘈雜的城市道路上,還是在靜謐的鄉間小道上,都可以看到二八自行車的身影。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在中國,它已經被很多交通工具所取代。在非洲,二八自行車的出鏡頻率非常之高,不僅能拉貨,還能載客。因為經濟落後的關係,非洲的道路大都崎嶇不平,很多靠賣水果、農作物為生的人想要運輸貨物就成了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二八自行車可以說是他們的救命稻草,完美解決了他們的生計問題。
  • 這輛大二八的自行車,你有麼有騎過?是鳳凰?永久?還是飛鴿?
    一輛改良老「二八」,兩個裝滿柿子的大竹筐,默默地佇立在展臺上,無聲地訴說著那個年代一段關於「二八」的記憶……「二八」不是芳齡,是自行車。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柿子溝裡的主打交通工具。永久自行車標識除了偶爾拉石料的大卡車,小汽車罕見至極,村裡少有的幾輛拖拉機已經很是奢侈,繁忙的交通或者說辛苦的生活主要體現在自行車的兩個輪子上,兩個直徑28英寸的輪子上。許多自行車的輪子已經露出鏽跡,甚至車身上的漆已經開始剝落。但是即便這樣,這也是一個家庭最值錢、最珍貴的寶貝。因為這輛「二八」車載著一家人的生活。
  • 二八自行車長啥樣?那些年北京人騎的自行車
    不錯,老款自行車因為材料的原因,確實笨重一些,但真的是經久耐用,就說我家那第一輛自行車——「永久」牌二八自行車,使用了十多年都沒有出過大毛病,搬家後擱在樓道裡多年不騎,落的塵土有半寸厚,需要的時候擦一擦,打上氣,照騎不誤。
  • 《老師,好》一輛「二八自行車」的使命之旅
    可能是苗宛秋,總是一身灰暗的中山裝,因為成分不好剝奪了上北京大學中文系的機會,在一個小城鎮當老師;或許是安靜,羞澀膽小,老師眼中的「絕對」好學生,本是最有希望高考衝刺北京大學中文系,卻在為老師鳴冤的路上遭遇車禍,無緣高考,又多次失利;也可能是從「獎」字被磨成「大」字、真正演繹了什麼是「悲劇」的「杯具」;但在我眼裡,莫過於那個集贊毀於一身、沒招誰沒惹誰、卻躺著都中槍的「二八自行車
  • 貌美少女為何要紋老式二八自行車?
    摘要:關於自行車的紋身,最早可以追溯到《萬物身刻》裡的騎行愛好者安迪·蓋茨的紋身,紋得是物理學家大衛·威爾遜編著的《騎自行車的科學》一書中的一組精煉概括騎自行車運動本質的公式。在紋身屆,自行車算是是元老級素材了呢,為什麼這麼多人選擇紋自行車呢?
  • 中國淘汰的二八自行車,卻在印度被稱為最拉風的座駕!賺錢就靠它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自行車的地位相當於現在的奔馳寶馬,窮人家是買不起一輛當時流行的二八自行車。在那個時候,自行車十分稀罕的物品,如果小夥子騎著一輛自行車,一定能吸引女孩們的眼球,帶著喜歡的女孩子騎著自行車兜風更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
  • 碩士花80元買二八自行車改裝為「變速車」
    改裝後的自行車。記者 朱建華 攝微博@鵬巨俠:遇到能把一輛快散架的文物級二八自行車,改造成7級變速的街頭最潮萌物的電氣研究生卓毅鑫,妹子你就嫁了吧!內變速!帶探照燈!還有卡賓的文身!【記者追訪】因為讓一輛很破很舊的自行車實行華麗轉身,「改裝哥」卓毅鑫成了周邊師生膜拜的對象。
  • 被中國「遺棄」的二八自行車,在非洲變廢為寶,當地人靠它發財了
    二八自行車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和運輸工具,前面有一個很高的衡量,前後都能坐人。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二八自行車逐漸被社會淘汰,如今在大城市裡很少或者是幾乎看不見了。但是這個消失在國人記憶中的「中國製造」二八式自行車,卻承載著非洲人民的致富夢。
  • 我家當年的寶貝|40年前,他花半年工資買了第一輛自行車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王智芳 實習生 洪美華 【寶貝檔案】寶貝名稱:鳳凰牌自行車 使用年代:1970年至1990年 歷史背景:清朝同治七年(1868),上海從歐洲運來了幾輛自行車,成為富人家和洋人的奢侈玩意。
  • 我家有輛大水管
    我家有輛大水管  文/季金平                      兩年前帶孩子去過一次易縣的太行水鎮,這裡是一處看的到山、望的見水的好去處。,我凝望了許久,撫摸著這輛大水管,不由令我陷入深深的回憶。
  • 這輛永久牌13型自行車 花費他半年工資和一張「自行車票」
    10月25日,黎志均把這輛購置於1967年的永久牌自行車捐贈給「改革開放見證四川四十年」展覽。自行車說明書。「叮鈴鈴。」一陣清脆的鈴聲響起,騎著一輛永久牌二八自行車的黎志均輕輕握了剎車,右腳抬起,繞過自行車後座,嫻熟落地。「嗨呀,你看我都從小夥子騎成老頭了。」
  • 摩企哈雷入局電動車,產品曝光後,網友:太像二八自行車了
    > 「電」現在作為主要的新能源之一,除了電動汽車,兩輪電動車在出行工具上也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僅在我國,電動車就有超3.5億的保有量,並且,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環保,也在慢慢的把以燃油為驅動的代步工具,引導以電為驅動的代步工具,對於電動車這個市場,未來相當可期,所以,老牌摩企哈雷也看中了這塊市場,推出電動車,不過外型卻有一些另類,被網友吐槽:太像二八自行車了
  • 樓下的一輛二八自行車,勾起了臨汾人多少童年回憶……
    昨日下午,小智在堯都區政府大院外停車場旁邊的一棵樹上,發現鎖著一輛鏽跡斑斑的老式二八自行車。30多年前的那個時代物資匱乏,自行車是很緊俏的商品,還得憑票才能買呢!那時候沒有私家車,自行車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二八"指的是輪子的直徑為28英寸,以前大人送孩子上學就騎它~前面大梁上坐一個,後座上再坐一個,那時老爸的肩膀寬厚溫暖,坐在上面安全感滿滿。
  • 那年,我學會了騎自行車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伴著這首耳熟能詳的《童年》歌曲,讓我禁不住想起小時候的童年趣事——學騎自行車,我是同齡孩子中最早學會騎自行車的,從五歲那年夏天開始學的,家裡替換下了一輛破舊老款二八自行車,這輛自行車就成了我最好玩伴,看著大人騎自行車很是羨慕,在心裡暗下決心要學會騎自行車。
  • 那年那月系列之老三件· 自行車
    那年那月把「自行車、縫紉機、手錶」俗稱「老三件」。生活過得好一點的人家,大概才能有一兩件,若是貧寒的人家那是一件也沒有。因此誰家有個好女女,那就是「搖錢樹」了!因為找上個好人家的話就能「要老三件了」!相反,誰家要是兒子大了要提親,找媳婦兒,要是沒實力準備購置這三大件,這個媳婦兒真還不好找,或者女方要下的「財禮」「三大件」準備不齊的話,人家女方不放話,不聘的話,你也真無奈了。
  • 渭南文壇|記憶中那輛加重自行車 文/一杯清茶 誦/平凡
    .mp311:43來自渭南文壇二八加重自行車是老式自行車的一種叫法。當時自行車的品牌有上海產的永久牌、鳳凰牌,天津的飛鴿牌、紅旗牌。但隨著交通業的迅猛發展,二八加重自行車已被汽車、電動自行車和共享單車所逐漸取代,最終成為了一代人抹不去的記憶。在我的老屋,也有一輛加重自行車,那是父親在世留下的唯一遺產。父親的教導是永久的,父親支撐家庭的生活是加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