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十

2020-10-19 承德園林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巡視漕運;兩次西巡進謁五臺;小編查閱了《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以康熙出巡為主線編輯整理了《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以供大家參考。

康熙十八年京城大旱

康熙十八年(1679),可謂災情不斷,先是旱災,康熙四月開始四處觀禾。後是地震,七月二十八日(167992日)中午,京師地區發生了一場強烈地震。震中在平谷、三河(今河北三河)一帶,地震波及範圍除京城外,還包括周圍的河北、山西、陝西、遼寧、山東、河南六省,共計兩百餘州縣。地震給京城帶來了巨大的破壞。面對此次災難,康熙帝下「罪已詔」,檢討過失,並立即採取各項措施,調動官員積極賑濟。中央與地方政府的迅速反應使災民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救濟。

南苑行圍

康熙十八年(1679)。己未。

二月。丙寅朔(初一日)。

丁丑(十二日)。上幸南苑行圍。 

庚辰(十五日)。上還宮。

三月。丙申朔(初一日)。

丁酉(初二日)。上幸保定縣一路行圍。是日啟行。駐蹕南哥驛③。

戊戌(初三日)。上駐蹕保定縣東。 

己亥(初四日)。上駐蹕十里舖西。  

庚子(初五日)。上駐蹕十里舖④。

甲辰(初九日)。上駐蹕採蒲臺東⑤。

丙午(十一日)。上迴鑾。駐蹕十里舖。

丁未(十二日)。上駐蹕保定縣東。 

戊申(十三日)。上駐蹕南哥驛。 

己酉(十四日)。上還宮。

康熙十八年保定行圍路線圖

辛酉(二十六日)。諭禮部、時已入夏、天氣亢旱、農務方興、雨澤未降、恐麥禾不及時長養、朕心深為惓切。爾部可同順天府官員、竭誠祈禱。

夏。四月。乙丑朔(初一日)。

甲戌(初十日)。諭禮部、民資粒食以生、今時值夏令、雨澤未降、久旱傷麥、秋種未下、農事堪憂。皆由朕躬涼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不能潔己愛民、勤修職業、致幹天和。朕用是夙夜靡寧、深切警惕、實圖修省。諸臣亦宜循省過愆、恪共乃職、期於共襄治理、感召休和。茲當虔誠齋戒、躬詣天壇、親行祈禱、為民請命。爾部即擇期具儀以聞。

清實錄聖祖試爐卷八十

己卯(十五日)。上詣天壇祈雨。自西天門步行至祭所。讀祝甫畢、甘霖隨降。祭畢。上步行出西天門。始乘馬回宮。

辛巳(十七日)。上出德勝門觀禾。

五月。甲午朔(初一日)。

壬寅(初九日)。上出阜成門觀禾。駐蹕潭柘寺。 

癸卯(初十日)。上回宮。 

壬戌(二十九日)。上出朝陽門觀禾。駐蹕窩頭。  

癸亥(三十日)。上回宮  

潭柘寺

秋。七月。癸巳朔(初一日)。

庚申(二十八日)。京師地震

諭戶部、工部、朕御極以來、孜孜求治、期於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夙夜兢惕、不敢怠荒。乃於本月二十八日巳時、地忽大震。變出非常。皆因朕躬不德、政治未協、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職業、以致陰陽不和、災異示警。深思愆咎、悚息靡寧。茲當力圖修省、以迓天庥。念京城內外、軍民房屋、多有傾倒、無力修葺、恐致失業。壓倒人口、不能棺殮、良可憫惻。作何加恩軫恤、速議以聞。仍通行曉諭、鹹使聞知。 

諭大學士等、地震傾倒民居、朕心憫念。至於窮苦兵丁、出徵在外、房屋毀壞、妻子露處、無力修葺、更堪憫惻。可敕該部、行令八旗都統、副都統、參領、親行詳察。毋致遺漏。

康熙十八年京城地震

又諭大學士等、地震示警、災及軍民。朕高居御物、勤恤民隱。遇茲變異、惻怛彌殷。其摧塌房屋、壓傷人口、惟恐五城御史、不能逐戶細察、止憑司坊官員、總甲人等開報、未盡詳確、不得均沾實惠。應分遣不在五城滿漢御史、詳加稽察。著都察院遵行。 

諭吏部等衙門、自古帝王、撫御萬方、兢兢業業、勤求治理、必欲陰陽順序、和氣迎庥、或遇災異示警、務省愆思過、實修人事、挽回天心。茲者地震之變、譴告非常、反覆思維、深切悚惕。蓋由朕躬不德、敷治未均、用人行政、多未允符、內外臣工、不能精白乃心、恪盡職掌、或罔上行私、或貪縱無忌、或因循推諉、或恣肆虐民、是非顛倒、措置乖方、大臣不法、小臣不廉、上幹天和、召茲災眚。若不洗心滌慮、痛除積習、無以昭感格而致嘉祥。朕力勤政務、實圖修省。目今應行應革事宜、令部院三品以上官、及科道、在外各該督撫、明白條奏、直言無隱。其在京三品以上堂官、並督撫提鎮、俱據實自陳。毋得浮泛塞責。爾部即遵行、仍通諭內外軍民人等、鹹使聞知。 

 康熙罪己詔

召內閣九卿詹事科道滿漢各官齊集。命大學士明珠等傳諭曰、茲者異常地震、爾九卿大臣各官、其意若何、朕每念及、甚為悚惕。豈非由朕躬料理機務未當、大小臣工、所行不公不法、科道各官、不直行參奏、無以仰合天意、以致變生耶。今朕躬力圖修省、務欲挽回天意。爾各官、亦宜洗滌肺腸、公忠自矢、痛改前非、存心愛民為國。且爾等自被任以來、家計頗已饒裕、乃全無為國報效之心、爾等所善之人、即以為善而奏聞、爾等所不合之人、即不行奏請、此等不公事情、朕聞見最確、欲即行處分、猶望改過、雖知之而不令議罪也。今見所行、愈加貪黷、習以為常、且從前遇此等災變之事、朕亦屢加申飭、但在朕前、則雲欽遵申飭之旨、究竟全不奉行。前此大奸大惡之人、朕重加處分、爾等亦所明知、此即榜樣也。再科道各官、向來於大奸大惡之人、未見紏參、或因事體曖昧、未有憑據、難於舉發、此後科道各官、如有確見、即行據實參奏。若依然虛飾、如前所行奸惡、巧為掩飾、不加省改、或事情發覺、或經朕訪出、雖欲寬免、國法具在、決不貸宥。其即傳諭諸臣、鹹使知之。

冬。十月。壬戌朔(初一日)。

十一月。壬辰朔。

十二月。壬戌朔(初一日)。

丁卯(初六日)。上幸南苑行圍 

戊寅(十七日)。上自南苑回宮

北京內城九門位置

註:

①巡狩:出自《孟子·告子》:天子適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意為巡行視察諸侯為天子所守的疆土。,與巡視」「視察同義。是上級對下級的關係。

②保定縣:河北保定。

③南哥驛:永清縣南戈奕村。

④十里舖:保定市博野縣十里舖村。

⑤採蒲臺:保定市安新縣圈頭鄉採蒲臺村

⑥德勝門:北京德勝門,始建於明正統二年(1437年),明清北京城內城九門之一,為明清北京城北垣偏西的一門,遇到戰事自德勝門出兵,由安定門班師,分別取「旗開得勝」和「太平安定」之意。

⑦阜成門:明、清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位於北京內城西垣南側,城內所需煤炭皆由此運入。

⑧潭柘寺:潭柘寺位於北京西部門頭溝區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市中心30餘公裡。寺院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潭柘寺寺內佔地2.5公頃,寺外佔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⑨朝陽門:明、清為京師內城九門之一,位於北京內城東垣南側,門內九倉之糧皆從此門運至。

北京內城的9座城門,分別為北面的德勝門、安定門;東面的東直門、朝陽門;南面的崇文門、正陽門、宣武門,又稱前三門;西面的西直門、阜成門。

窩頭:舊地名,朝陽門外。

北京九門位置圖

京師地震:康熙十八年(1679)七月二十八日上午九時至晚七時京師各處發生強烈地震。是時,地聲如雷轟,其勢如濤湧,白晝昏黑。震倒順承、德勝、海岱、彰儀等門,坍毀城牆,難以數計。宮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壓傷大學士勒德洪,壓死內閣學士王敷政、掌春坊右庶子翰林侍讀莊冏生、原任總理河道工部尚書王光裕一家四十三口,其他文武官員、命婦死者甚眾,士民死者更不可勝記。二十九日、三十日,復大震,通州、良鄉等城俱陷,地裂成渠,流出黃黑水,黑氣蔽天。有一名總兵官眷途經通州,家屬八十七人因房屋倒坍被壓死,僅活三口。康熙帝在景山避震三晝夜。臣民生者露宿街頭,枵腹驚懼,死者穢氣薰天。此後,時有微震。八月八日、十二日、十三日又大震如初,京城附近三百裡內,壓死人民極多!十九日至二十一日,降大暴雨,九門街道,積水成河。二十六日晚和九月二十五日,京師再次大震。此次地震波及範圍西至陝西、甘肅,北到遼寧,南及江蘇、安徽等十省區。七月二十八日首次強震時,康熙帝即諭戶部速議救災措施,命八旗都統親行詳察,命滿漢御史協助京師五城御史詳細了解塌房傷人的情況。二十九日,戶、工二部議定了對無力修葺倒塌房屋和無法棺殮死亡人口的給銀數目,康熙帝以其數目尚少,命發內庫銀十萬兩賑濟災民。同時,他對於因平叛在外的士兵家屬及其住房的被災情況尤為關切。八月初二日,諭戶部:因官員兵丁房屋損壞甚多,凡四品以下官,現領半俸者,此次仍給全俸,兵丁等發給兩月銀錢。十五日,派官告祭天壇。九月十八日,餘震不止,康熙帝親率諸王、文武官員到天壇祈禱。十一月十四日,諭免受災最重的通縣、三河、平谷本年全部地丁額賦,其餘災情較輕的州縣也酌情豁免。康熙十九年四月十八日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京師再次大震,其聲如雷。二十九日,自下午五時起,連震四次,房屋搖動,官民再次撤夜露宿,直至五月十八日,餘震尚未寧息。

掃二維碼.查看原文 

相關焦點

  •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二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巡視漕運;兩次西巡進謁五臺;小編查閱了《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五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
  •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九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
  •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一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巡視漕運;兩次西巡進謁五臺;小編查閱了《清實錄·聖祖仁皇帝實錄
  •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三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
  •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七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
  •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四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
  • 康熙出巡都去了哪裡?——之八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經常到各地去巡視,巡狩百官①,進行「恭謁山陵、臨幸闕裡、親徵朔漠、閱視河工、指示方略、謁陵巡幸、木蘭秋獮等活動」,從康熙十六年以後,他每年都北巡木蘭秋獮,他還三次東巡謁陵祭祖;六次南巡勘閱河工
  • 康熙為什麼比乾隆更得民心?從他們出巡的方式就可看出一二!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皇帝每天的任務都是上朝,批閱奏摺等一系列關於國家的大事。很多平民一生之中都沒有見過皇帝的樣貌,只知其人,不知其貌。而在清朝時候有兩位皇帝是會時常出宮體恤民情的,他們就是康熙和乾隆,而他倆出巡的結果卻是大不相同的,接下來就看看這兩位皇帝出巡的差異。
  • 納蘭詞從李後主走向蘇軾辛棄疾的闊大,來自護衛康熙十數次出巡
    八年的侍衛生涯,正是康熙出巡較為頻繁的時期。如徐乾學在《納蘭性德墓志銘》中所記:「上之幸海子,沙河及西山、湯泉;及畿輔、五臺、口外、盛京、烏喇,及登東嶽、幸闕裡、省江南,未嘗不從。」八年中,近巡京畿周邊,遠巡東北、江南,納蘭性德作為侍衛扈從,以徐乾學所點明之地,「未嘗不從」,大小次數也有十幾二十回。
  • 康熙的20個兒子都去了哪裡?如今還有他們的後裔嗎?
    其實也不僅僅是清朝,各個朝代都是這樣,非常多的故事紛雜在一起,令人覺得好奇非常的神秘,而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氛圍當中,去探尋裡面的故事。要知道,清朝康熙的兒子有非常多,大概有35個,而真正成年的有24個。但他有四個兒子,是在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算是早夭了。所以在我們今天所說的故事當中,剩下的康熙的20個兒子都去了哪裡?如今還有他們的後裔嗎?
  • 清朝皇帝出巡:一場政治目的明顯的皇權鞏固旅行
    導語:乾隆皇帝作為清朝盛世帝王,對康熙皇帝數十次出巡的巡遊制度倍加推崇,尤其是六下江南的跟從,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但在封建社會,古代帝王出巡的主要目的並不在於遊山玩水,而是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有著直接的關聯。在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兩代帝王的努力下,乾隆皇帝將清朝推向了鼎盛狀態,這是和乾隆皇帝數十次出巡所取得的成績是分不開的。
  • 天子五載一巡守:秦始皇十一年出巡五次,淺談其目的及出巡制度
    立石,與魯諸儒生議,刻石頌秦德,議封禪望祭山川之事……於是乃並渤海以東,過黃、腄,窮成山,登之罘,立石頌秦德焉而去……」——《史記·秦始皇本紀》就在廣修馳道的同時,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第二次出巡,這一次的路線與第一次相反,出巡的是東方郡縣。這裡的東方郡縣,本是原來六國的土地,因此出巡的路線很長。
  • 康熙帶著幾個人就敢闖蕩江湖了?揭秘康熙微服私訪到底是真是假
    小時候的一部《康熙微服私房記》看得津津有味,長大了以後,我還時常返回去看這部老片。90年代左右的片經典的片流傳下來很多,這部電視劇我之所以這麼喜歡看,除了劇情非常有意思,康熙在民間的一個個小故事,除了遊山玩水之外,還要體察民情,懲治貪官,還要把妹追美女,哈哈,加上三德子,法印,小桃紅,宜妃,這一群人一路上可謂是非常有趣了。
  • 霞城城隍爺出巡 多番獨具閩南傳統韻味好戲連臺
    霞城城隍爺出巡引來上千信眾。原來,昨天是霞城城隍廟一年一度的城隍爺出巡日。城隍爺出巡是後溪重要的信俗活動,每年都吸引眾多的信眾前來參與,其中還有自新加坡遠道而來的信眾。此次城隍爺出巡一共出動了4座神轎,有城隍爺、清水祖師、清水老祖、玄天上帝。隊伍中還跟著一群「青面獠牙」的家將,這些家將都是由真人扮演的。
  • 康熙,東方人眼中「貪財好色」,西方人視為「哲人王」,為何這麼大差距
    康熙皇帝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是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而且此年號是中國歷史使用最長的年號,共61年。期間發生的重大事件有三藩之亂、雅克薩之戰、多倫會盟,準噶爾之戰、清統一臺灣之戰和九子奪嫡等。
  • 臺灣北港朝天宮媽祖分身周莊出巡 吸引上千遊人
    臺灣北港朝天宮媽祖分身周莊出巡 吸引上千遊人     5月19日,「中國第一水鄉」周莊臺灣老街舉行媽祖出巡繞境活動,信眾與遊人依次列隊跪地鑽轎底,祈求媽祖保佑。
  • 康熙出巡時,一婦人下跪準備行禮,康熙立馬攙扶不敢怠慢!
    不對都不對,怎麼能把咱清朝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忘記了呢。康熙8歲繼位,14歲親政,在位62年,真可謂少年天子英勇無雙。他在位期間,擒鰲拜、削三藩、統一臺灣、驅逐沙俄、西徵漠北……講清朝推到了空前的盛世,對待這位天子,小鵬真的是滿心的敬佩啊!前面花費了那麼多篇幅,自然而然的,本文的主角就是咱們的康熙大帝了。
  • 宜妃:九阿哥的生母,康熙最寵愛的妃子,難怪總陪康熙微服私訪
    康熙最早的幾個兒子中,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親自在乾清宮養的,老大老三是被送到大臣家撫養的,老四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是被佟貴妃撫養長大的,老五是由太后養大的,老六則是由榮嬪撫養,老七、老八是由惠妃撫養,而老九則是宜妃親自養大,老十是溫僖貴妃自己撫養,老十一也是由宜妃自己撫養,老十二是由蘇麻喇姑撫養,而老十三先是由親生母親撫養,後來生母去世後,因為年紀已經比較大了,所以便沒有養母,而老十四則是由德妃自己撫養
  • 秦始皇在位11年出巡5次,是加強統治還是體察民情?專家:看路線
    康熙跟乾隆6下江南的事我們都聽過,但秦始皇還曾出巡5次這事估計很多人不清楚,他出巡是為何呢?是為了加強統治還是體察民情?歷史專家表示,看他出巡的路線就懂了。 我們先將這5次出巡的路線捋一捋。 第一次:"二十七年,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這次去的不遠,主要巡視隴西之地,然後到了北地郡就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