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皇帝每天的任務都是上朝,批閱奏摺等一系列關於國家的大事。很多平民一生之中都沒有見過皇帝的樣貌,只知其人,不知其貌。而在清朝時候有兩位皇帝是會時常出宮體恤民情的,他們就是康熙和乾隆,而他倆出巡的結果卻是大不相同的,接下來就看看這兩位皇帝出巡的差異。
很多小夥伴們都應該看過康熙微服私訪記,在我們印象中康熙應該是出巡次數最多了,要不然也不會拍成電視劇。而在清朝時康熙確實是一位明君,很重視民情,康熙先後出巡129次,康熙每次出巡都是有目的的,為了維護民族關係便出巡安撫蒙古的名貴;為籠絡漢族的文人,康熙曾經到山東曲阜孔廟中祭祀孔子;為了解民情,康熙帝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調查當地百姓的生活水平、農業狀況;為了整治貪汙腐敗,考察各地的官員情況,並根據考察的結果決定官員的去留升降。而康熙的六次南巡更是贏得民心。
江南在清朝時期屬於關鍵之地,因為清朝是滿族人的天下,江南是前明朝的根據地,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就是在江南。江南在清朝皇帝眼裡是很重要的地帶,臨近黃河,物資豐富。那麼為什麼康熙頻頻去江南呢?江南的貿易很發達,因為臨海所以有很多富商常年居住在江南,而康熙為了讓江南更好的發展開始整理河道,修橋鋪路,解決了很多問題,這些錢也都是國家出的。由於當時的江南很富裕,很多官員貪汙腐敗,康熙發現這一現象開始整治這些貪官汙吏,讓江南的人民都過上了好日子,深得民心。
反觀乾隆,他是康熙的孫子,本應該青出於藍勝於藍,而乾隆出巡的目的就是遊玩享樂,並且他出巡的目的地只有一個就是江南。他認為江南美景秀麗很合適出遊。乾隆是一個很講究排場的一位皇帝,而且他的排場也比康熙大得多,所到之處必須官兵開到,官員接待。乾隆的出巡可苦了那些官員,為了讓龍顏大悅山珍海味,美女歌舞都準備的妥妥噹噹的。而官員的俸祿肯本不夠承擔這些費用,只能收刮民脂,最後鬧得這麼平民敢怒不敢言而且還留下了極壞的的風氣。他認為自己很有才華,所以每到一處都會做事作詞,如果你到江南會發現很多名勝古蹟都有乾隆的文筆。這也導致很多官員為了討好乾隆,修建了很多「御碑亭」,而這些錢都是平民的血汗錢。在晚年時期乾隆也意識到自己這樣做勞民傷財所以下令以後的皇帝都不許出遊了。
也幸好康熙留下的產業足夠乾隆揮霍才能讓大清一直繁榮昌盛,看到這裡對於這兩位皇帝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