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這3個行為,容易被人說沒「教養」

2020-12-14 凌晨媽媽育兒

閨蜜小可帶著6歲的兒子天天來參加同學聚會。在等大家到來時,天天坐在媽媽旁邊安靜地玩著玩具,大家都誇孩子很乖巧,但是飯桌上孩子的表現卻讓我瞠目結舌。因為喜歡吃蝦,所以這道菜一上來天天就往自己的盤子裡狂夾。而小可呵呵一笑說,這孩子在家裡也是這樣。

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媽媽沒有制止,反而一句話輕描淡寫就掩蓋了孩子的餐桌行為。我想孩子在公共場合上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家長平時沒有注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

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

也在很多人看來,孩子只是孩子,有他的天性,實際上這種飯桌行為是家庭教養的體現,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長輩先動筷子我們國家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小我們就被教育,長輩沒有動筷子,作為小輩,我們決不能先動。但是很多家庭因為溺愛孩子,早就把這樣的餐桌禮儀丟到一邊。只要飯一上桌,孩子根本不顧及旁人,自己先開始吃了起來。

很多人認為在家裡沒有必要去遵守這個老套的規矩,但這樣的習慣會一直影響著孩子,會伴隨他步入社會,走入職場。家裡或許可以隨意為之,社會絕對不會同樣慣著孩子。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培養餐桌上長輩先動筷的習慣,這不僅是培養孩子尊重長輩,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體現。

把喜歡的全部放到碗裡就像天天的行為一樣,很多孩子在餐桌上看到自己喜歡吃的飯菜,就會不顧及他人,統統霸佔在自己的碗中。且不說孩子能不能吃完,但是這樣一個行為就會讓同桌的人很反感,恐怕不會再有下一次同桌用餐的機會。

嚼過的東西重新放回盤子裡這樣的情況也是餐桌上常常會見到的一種行為,通常會發生在比較小一些的孩子身上。很多孩子在家裡,會把嚼過的東西重新拿出來放在家人的碗中或者盤中。

親人自然不會在意孩子這樣的舉動,但是不制止孩子,告訴他這樣的習慣不好,孩子就會把這個行為當成是正確的。在與他人用餐時還會做出同樣的舉動。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這些行為,並且在生活中去培養孩子的餐桌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首先,當孩子出現不好的餐桌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的阻止餐桌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僅一日三餐我們會在餐桌上食用,大多的情感交流也會在此體現,所以餐桌教養就會尤為重要。如果孩子有一些不好的用餐習慣,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並且做出正確的示範。

其次,與孩子一起研究學習餐桌禮儀其實在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時,也是家長重新地學習的機會。我們國家的餐桌文化有很多,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研究學習。比如餐桌上如何吃飯才能顯得優雅,如果嘴裡有食物不要講話,坐姿是什麼樣的,吃麵條、吃米飯、喝湯又該如何……這樣不僅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禮儀文化,同時也會增加親子感情。

最後,讓孩子知道餐桌禮儀不僅是社交禮儀,也是尊重他人的體現在社交生活中,我們與客戶的交流、與朋友的交流,與同事同學交流,都會在餐桌上去體現。好的餐桌禮儀不僅讓你事半功倍,也會贏得他人的好感。而不好的餐桌禮儀也許會讓你損失很重要的一些東西。

所以,家長要將餐桌禮儀的培養納入孩子習慣培養的範圍,因為這樣的習慣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融入他的社會交往之中,並最終為孩子的人際交往產生助力。

老話說:「育兒即育己」。其實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家長嚴格規範自己的過程。要知道你的教養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而孩子身上會把這種教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如果家長自己沒有做到,卻要求孩子去遵守這些餐桌禮儀,那麼不好的行為隨時都會暴露出來,這樣對於孩子的習慣養成是沒有好處。

凌晨媽媽來叨叨: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對孩子抱有深切的期望,希望孩子能變成優秀的人,在未來能夠走入更高的平臺。如此,家長就更要知道好的教養、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路上的基石。縱觀古今,那些優秀的人背後,一定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行為習慣,所以,想要孩子優秀,家長就要先做到才行!因為你要知道,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陪孩子讀繪本有那麼難嗎?閱讀和不閱讀的孩子,兩者差距很大

家有男娃經常打鬧,媽媽很焦慮?養育男孩「三要領」送給你

馬雲的「三力」育兒觀,喚醒家長的育兒誤區,希望你不在其列

相關焦點

  • 孩子吃相太難看,正是缺乏家庭教養;這些餐桌禮儀要從小培養
    琳琳帶五歲兒子去吃自助餐,不成想孩子不僅拿了一桌子東西吃不完,還打爛了疊一起的五個瓷碟,最後被罰款了200元。好好的聚餐,沒成想就這樣被兒子給破壞了!旁邊還有人起鬨說孩子吃相太難看!有個五百強企業的朋友也提過,公司一個剛入職的新人,因為吃相太難看,沒過試用期就被公司解僱了。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寶媽小李和朋友到了一個不錯的餐館打牙祭,原本是想好好犒勞一些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自己,沒想到到最後用餐體驗一點也不好。她們去的時候,旁邊一桌已經有人落座,是兩個35歲左右的女性,帶著兩個6歲左右的孩子,他們說話的聲音不小,孩子偶爾還會大聲說笑,但周圍的人都選擇了默默忍耐。
  • 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餐桌上孩子什麼樣,將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的教育理念逐漸也發生的轉變,大部分的家長已經從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轉變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和人品教育兩手抓的模式了。現代教育確實也在規定了孩子的教育要注重這兩個方面,既注重孩子的學習能力的發展,也注重孩子的教養問題。
  • 飯桌上見教養,想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父母需做到這三點!
    一個小孩子有沒有教養最容易在平常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出來,而用餐時的細節又是最容易被發現的。小孩子吃飯時的種種表現不僅體現出他的生活習慣,更體現出家庭教育的優劣。人們總喜歡與有教養的人相處,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如此重要,家長們又該如何下手呢?
  • 大遼姐姐說禮儀|培養情商高的孩子,要懂這8個餐桌禮儀
    關心孩子的營養,更要教導餐桌禮儀。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1 父母的教育 決定孩子的教養 之前看到一個故事: 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小孩子一直沒消停,沒吃幾口就到處亂跑
  • 餐桌禮儀—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種「教養」
    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中,中國的各方面禮儀都趨於完美。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餐桌禮儀。 一天三頓飯,缺一不可,所以餐桌禮儀的應用非常普遍,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中國人在餐桌上已經遺忘了祖輩留下的禮節。
  • 傳統禮儀——餐桌家規,教養從餐桌開始
    ,手要扶著碗,不可一隻手拿餐具,而另一隻手耷拉在桌下;7.飯桌上坐在哪就不要再換,端著碗亂跑就像是要飯的;8.負責幫客人添飯時,切記不能說:還要飯嗎?可以說:再裝一些飯嗎或者我幫您再添點飯?,主人先筷子客人才能跟著開始;12.倒茶不能倒滿,壺嘴不能對著人;但倒酒一般要倒滿;(這是中餐餐桌禮儀,如果是西餐,酒也不能滿)倒茶不倒滿,倒酒倒滿,這種禮儀在南方稱作「茶堪酒滿」。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不得不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在餐桌上的種種表現都是家庭教養的體現。所謂「餐桌見人品」,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教養、人品好與壞,看出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好的習慣要從小培養,父母要重視餐桌禮儀的重要性,以餐桌為起點,以餐桌禮儀為手段,培養孩子良好的教養。
  • 孩子有沒有教養,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了,餐桌禮儀培養很重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叫做餐桌文化,近幾年發展的方向雖然有些偏誤,但是對於在餐桌上該有的禮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因為這體現著一個人自身的修養以及對別人的尊重。
  • 孩子的吃飯表現,暴露出家庭的教養,家長要注意餐桌禮儀培養
    而在一系列暴露教養的表現中,用餐禮儀可謂是「重災區」,很多人都對和沒有禮貌的「熊孩子」一起用餐心有餘悸。小李最近帶著女兒參與了閨蜜聚會,她與幾個好友是大學同學,當年在一間宿舍同吃同住,形影不離。孩子學會自律,無需家長耳提面命就能自覺遵守禮儀,展現自身修養,將會讓孩子變得更加大方自信,具有良好的氣質。所以,家長們萬萬不能覺得用餐禮儀是小事,認為孩子長大後自然會懂事。殊不知規矩禮儀需要從小教導。只有自幼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具備禮儀教養,才能真正成為有素質、有禮貌的人。
  • 餐桌禮儀對孩子有多重要?家長們都該重視了,別讓孩子未來埋怨你
    孩子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成長為獨立自主的優秀人才,離不開家長的幫助和教育。在眾多親子教育內容中,餐桌禮儀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課。殊不知餐桌上的教養,往往決定了孩子未來的發展,更應該得到家長的重視。上個周末,劉先生和同學們協調好時間,舉辦了這場遲到的同學聚會。由於妻子工作繁忙,劉先生只好帶著五歲的兒子磊磊一同出席。小朋友非常興奮,聽聞聚會中會有其他同齡的小夥伴,更是期待滿滿。磊磊平日裡在家中備受寵愛,習慣了一切美味佳餚都歸自己。
  • 「餐桌禮儀」距離孩子很遙遠?別傻了,舉手投足皆是教養
    餐桌禮儀,在一些人聽起來,似乎是西方國家才會重視的東西。其實不然,餐桌禮儀早在我國古代,就被孔子推崇成為大國禮貌的象徵。如今,我們仍然很注重吃飯時候的一些細節。所謂餐桌禮儀,是指在用餐時候的各種禮儀常識。
  • 郭麒麟倒茶失誤主動喝光,德雲社餐桌上的規矩,暴露了真實教養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很多國家口中的禮儀之邦,有著源遠流長的各項傳統禮儀,餐桌禮儀也就是飲食禮儀一直是我國一個非常引人重視的文化領域,我們很重視這份禮儀。
  • 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一定要趁早
    網友們也似乎並不買帳,覺得吃飯不扒菜是基本的教養,無論什麼理由也不能辯解。作為公眾人物,所有的行為都會被無限放大,還是謹言慎行為妙。趙麗穎產後復出以來,其實口碑挺不錯的,迅速瘦身並且健身效果明顯、正面剛胡亂改編劇本等行為,都很圈粉,但是因為吃飯這一點點事,影響形象真是得不償失。這也說明,千萬別小看了吃飯這件事,影響可以很巨大!如果您的家裡有孩子,一定要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
  • 孩子這三個飯桌細節,可能會阻礙未來的發展,餐桌禮儀很重要
    一、這三個飯桌行為可能會阻礙孩子的發展易烊千璽打小出道就一直很受網友們喜歡,近來他在一檔綜藝節目中的表現更是收穫了很多粉絲的稱讚。在節目中有很多小細節,看得出來他是一個很有內涵的孩子。1.吃飯沒有吃相在飯桌上,餐桌禮儀是一個孩子教養的體現。細嚼慢咽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消化,也讓孩子看起來更加的有素質。狼吞虎咽不僅增加腸道負擔,同時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只顧著自己吃,卻完全顧不上狼狽的吃相,這顯然會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
  • 陶虹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孩子的吃相裡,藏著你的家庭教養!
    吃飯、穿衣、走路等小細節,最容易被忽略,卻也是爸爸媽媽們最應該重視的地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培養孩子創造力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了規矩的重要性。 節目中,主持人李靜探到了孩子禮儀方面的教育問題,一開始陶虹只是掩嘴笑,而坐在旁邊的朋友立馬說:他們家徐小寶吃飯的規矩,徐崢寫了滿滿一張紙。
  • 孩子被人說沒禮貌,好的餐桌禮儀很重要,家長可以這樣幫孩子
    看到是個場景,本來在和大家交談的秋秋父母突然覺得十分尷尬。其他親友見就打圓場說:「小孩子嘛,沒事兒沒事兒。」中途秋秋要上廁所,媽媽就帶她去了。等上完廁所回到包廂時,她們聽到了如下對話「你可不能向秋秋學習了,太沒有禮貌了。」「可是你不是說秋秋是我的好榜樣嗎?」
  • 良好的餐桌禮儀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
    但是家長卻是非常高興直說:「這孩子真的好胃口」即使在家裡吃飯,有些孩子不願意吃飯的大吵大鬧,但只有玩玩具才願意吃,吃的半飽的時候就開始扔食物或者餐具。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注重孩子「舌尖上的營養,而忽視了對舌頭的教育「。從吃飯的細節來看,別人可以看到孩子的習慣、氣質和教養。因此,一頓好飯是一件小事,也是一個大教養。
  • 引導孩子學會餐桌禮儀,父母要牢記「8要」原則,孩子更有教養
    甚至有些更過分的,這麼大了還是要求父母餵飯,其實這些種種的情況,都跟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學習飯桌上的禮儀有關。讓孩子學會餐桌禮儀,對成長有哪些好處?1.讓孩子變得有教養其實家長在教會孩子餐桌禮儀的時候,無形中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在餐桌上要表現得有禮貌,吃飯前要先跟別人打招呼,夾菜的時候應該有分享意識,而且要先讓給長輩先吃。
  • 親子教育專家:這四個方面教養好孩子,孩子會感激你一輩子。
    養而不教是父母的過錯,一個人的教養主要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當說一個人沒教養的時候,也捎帶上了父母。父母留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不是金錢,不是房子,而是教養。金錢有可能失去,房子也只有七十年的使用權,但是教養卻是深入骨髓,伴隨人的一生,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石,幸福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