閨蜜小可帶著6歲的兒子天天來參加同學聚會。在等大家到來時,天天坐在媽媽旁邊安靜地玩著玩具,大家都誇孩子很乖巧,但是飯桌上孩子的表現卻讓我瞠目結舌。因為喜歡吃蝦,所以這道菜一上來天天就往自己的盤子裡狂夾。而小可呵呵一笑說,這孩子在家裡也是這樣。
面對孩子這樣的情況,媽媽沒有制止,反而一句話輕描淡寫就掩蓋了孩子的餐桌行為。我想孩子在公共場合上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家長平時沒有注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
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
也在很多人看來,孩子只是孩子,有他的天性,實際上這種飯桌行為是家庭教養的體現,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長輩先動筷子我們國家是一個禮儀之邦,從小我們就被教育,長輩沒有動筷子,作為小輩,我們決不能先動。但是很多家庭因為溺愛孩子,早就把這樣的餐桌禮儀丟到一邊。只要飯一上桌,孩子根本不顧及旁人,自己先開始吃了起來。
很多人認為在家裡沒有必要去遵守這個老套的規矩,但這樣的習慣會一直影響著孩子,會伴隨他步入社會,走入職場。家裡或許可以隨意為之,社會絕對不會同樣慣著孩子。因此,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就培養餐桌上長輩先動筷的習慣,這不僅是培養孩子尊重長輩,同時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體現。
把喜歡的全部放到碗裡就像天天的行為一樣,很多孩子在餐桌上看到自己喜歡吃的飯菜,就會不顧及他人,統統霸佔在自己的碗中。且不說孩子能不能吃完,但是這樣一個行為就會讓同桌的人很反感,恐怕不會再有下一次同桌用餐的機會。
嚼過的東西重新放回盤子裡這樣的情況也是餐桌上常常會見到的一種行為,通常會發生在比較小一些的孩子身上。很多孩子在家裡,會把嚼過的東西重新拿出來放在家人的碗中或者盤中。
親人自然不會在意孩子這樣的舉動,但是不制止孩子,告訴他這樣的習慣不好,孩子就會把這個行為當成是正確的。在與他人用餐時還會做出同樣的舉動。所以家長要重視孩子的這些行為,並且在生活中去培養孩子的餐桌習慣。
如何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首先,當孩子出現不好的餐桌行為時,家長要及時的阻止。餐桌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不僅一日三餐我們會在餐桌上食用,大多的情感交流也會在此體現,所以餐桌教養就會尤為重要。如果孩子有一些不好的用餐習慣,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並且做出正確的示範。
其次,與孩子一起研究學習餐桌禮儀。其實在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時,也是家長重新地學習的機會。我們國家的餐桌文化有很多,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研究學習。比如餐桌上如何吃飯才能顯得優雅,如果嘴裡有食物不要講話,坐姿是什麼樣的,吃麵條、吃米飯、喝湯又該如何……這樣不僅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禮儀文化,同時也會增加親子感情。
最後,讓孩子知道餐桌禮儀不僅是社交禮儀,也是尊重他人的體現。在社交生活中,我們與客戶的交流、與朋友的交流,與同事同學交流,都會在餐桌上去體現。好的餐桌禮儀不僅讓你事半功倍,也會贏得他人的好感。而不好的餐桌禮儀也許會讓你損失很重要的一些東西。
所以,家長要將餐桌禮儀的培養納入孩子習慣培養的範圍,因為這樣的習慣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融入他的社會交往之中,並最終為孩子的人際交往產生助力。
老話說:「育兒即育己」。其實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家長嚴格規範自己的過程。要知道你的教養藏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而孩子身上會把這種教養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如果家長自己沒有做到,卻要求孩子去遵守這些餐桌禮儀,那麼不好的行為隨時都會暴露出來,這樣對於孩子的習慣養成是沒有好處。
凌晨媽媽來叨叨:
作為父母,我們總是對孩子抱有深切的期望,希望孩子能變成優秀的人,在未來能夠走入更高的平臺。如此,家長就更要知道好的教養、好的行為習慣,是孩子成功路上的基石。縱觀古今,那些優秀的人背後,一定有著良好的家庭教養、行為習慣,所以,想要孩子優秀,家長就要先做到才行!因為你要知道,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往期精彩內容推薦:
陪孩子讀繪本有那麼難嗎?閱讀和不閱讀的孩子,兩者差距很大
家有男娃經常打鬧,媽媽很焦慮?養育男孩「三要領」送給你
馬雲的「三力」育兒觀,喚醒家長的育兒誤區,希望你不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