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中,中國的各方面禮儀都趨於完美。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餐桌禮儀。
一天三頓飯,缺一不可,所以餐桌禮儀的應用非常普遍,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中國人在餐桌上已經遺忘了祖輩留下的禮節。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禮節、教養會重新走進人們心中,因為經濟建設之後,就是文化的發展。
因此,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中國傳統餐桌禮儀和現代餐桌上必須注意的細節,讓孩子們做知禮有禮的好少年。
傳統餐桌禮儀
中國古代的餐桌禮儀非常複雜,其中包括入座禮儀、筷子禮儀、進餐禮儀、喝湯禮儀、餐中說話禮儀、離席禮儀等等。
小編整理了一套基本流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入座禮儀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正對著門口的位置),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隨後依次入座。
坐下後,端正身姿,與桌子保持15~20公分的距離,不要隨意走動,也不要動筷子。
進餐禮儀
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夾菜時夾少許,要把菜送入口中,不可把頭伸過去吃菜。
距離自己稍遠的菜要少吃,吃飯時不能發出聲音,一手夾菜,一手扶住碗,不可把手放在桌子底下。
喝湯時,第一次要少許,測試溫度。湯太燙,要放涼再喝,不能邊吹邊喝。
進餐過程中,不能發出任何說話交談之外的聲音,口中有食物不能說話。
給長輩布菜,要用公筷,或者把距離長輩和客人較遠的食物放到他們面前。
吃到骨頭,魚刺等物時,不能直接吐到桌子上,要慢慢用手放到自己的備用碟子裡。
吃飯時,不要只顧著埋頭吃,要時常和周圍人交流,活躍氣氛。注意,在交談時,必須保證口中沒有食物。
在餐桌上,儘量不要剔牙,如果實在必要,要用手帕擋住嘴,再進行剔牙。
離席禮儀
離席時要在客人、長輩離開後再離開,若是去別人家做客,還應對主人表達感謝。
常識禮儀
茶七(茶水倒七分,防止燙手)、飯八(飯盛到八成,不宜過多)、酒滿(酒要斟滿,以示誠意)
以上只是最基本的常識,從這些可以看出古代的餐桌禮儀還是非常複雜的。
那麼,在當下的餐桌上,怎樣做才能顯示出禮節教養呢?
現代最基本的餐桌禮儀
第一:嘴裡有食物,不要說話,等食物完全咽下去,再與別人交談。
第二:不要過度勸酒,其實在酒桌上,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勸酒。但是這種不好的習慣被孩子看到,影響不好。
如果場合需要,勸酒的時候,要點到為止,不要用各種情感和身份做威壓,逼迫別人喝酒。
第三:不要用筷子在菜盤中挑來揀去,這是非常沒有素質的一種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爸媽一定要約束好孩子,告訴他們這種行為是錯的。
第四:突然離席,一般好友聚會的時候,真的有特殊情況要提前和朋友們報備,因為突然離席會影響朋友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第五:不要剩飯,在聚會的時候,碗裡剩飯,會讓人心裡非常不舒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飯量,所以在吃飯的時候,就要儘量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而且,現在提倡環保、光碟。所以,爸爸媽媽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不剩飯的好習慣。
爸爸媽媽們,孩子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對他們的未來有影響。一個有修養、有禮節、有風度的孩子,也是你們最想看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