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禮儀—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種「教養」

2020-12-14 騰訊網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中,中國的各方面禮儀都趨於完美。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餐桌禮儀。

一天三頓飯,缺一不可,所以餐桌禮儀的應用非常普遍,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中國人在餐桌上已經遺忘了祖輩留下的禮節。

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禮節、教養會重新走進人們心中,因為經濟建設之後,就是文化的發展。

因此,小編給大家普及一下中國傳統餐桌禮儀和現代餐桌上必須注意的細節,讓孩子們做知禮有禮的好少年。

傳統餐桌禮儀

中國古代的餐桌禮儀非常複雜,其中包括入座禮儀、筷子禮儀、進餐禮儀、喝湯禮儀、餐中說話禮儀、離席禮儀等等。

小編整理了一套基本流程,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入座禮儀

先請客人入座上席(正對著門口的位置),再請長者入座客人旁,隨後依次入座。

坐下後,端正身姿,與桌子保持15~20公分的距離,不要隨意走動,也不要動筷子。

進餐禮儀

先請客人、長者動筷,夾菜時夾少許,要把菜送入口中,不可把頭伸過去吃菜。

距離自己稍遠的菜要少吃,吃飯時不能發出聲音,一手夾菜,一手扶住碗,不可把手放在桌子底下。

喝湯時,第一次要少許,測試溫度。湯太燙,要放涼再喝,不能邊吹邊喝。

進餐過程中,不能發出任何說話交談之外的聲音,口中有食物不能說話。

給長輩布菜,要用公筷,或者把距離長輩和客人較遠的食物放到他們面前。

吃到骨頭,魚刺等物時,不能直接吐到桌子上,要慢慢用手放到自己的備用碟子裡。

吃飯時,不要只顧著埋頭吃,要時常和周圍人交流,活躍氣氛。注意,在交談時,必須保證口中沒有食物。

在餐桌上,儘量不要剔牙,如果實在必要,要用手帕擋住嘴,再進行剔牙。

離席禮儀

離席時要在客人、長輩離開後再離開,若是去別人家做客,還應對主人表達感謝。

常識禮儀

茶七(茶水倒七分,防止燙手)、飯八(飯盛到八成,不宜過多)、酒滿(酒要斟滿,以示誠意)

以上只是最基本的常識,從這些可以看出古代的餐桌禮儀還是非常複雜的。

那麼,在當下的餐桌上,怎樣做才能顯示出禮節教養呢?

現代最基本的餐桌禮儀

第一:嘴裡有食物,不要說話,等食物完全咽下去,再與別人交談。

第二:不要過度勸酒,其實在酒桌上,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勸酒。但是這種不好的習慣被孩子看到,影響不好。

如果場合需要,勸酒的時候,要點到為止,不要用各種情感和身份做威壓,逼迫別人喝酒。

第三:不要用筷子在菜盤中挑來揀去,這是非常沒有素質的一種行為。在日常生活中,爸媽一定要約束好孩子,告訴他們這種行為是錯的。

第四:突然離席,一般好友聚會的時候,真的有特殊情況要提前和朋友們報備,因為突然離席會影響朋友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誤會。

第五:不要剩飯,在聚會的時候,碗裡剩飯,會讓人心裡非常不舒服。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的飯量,所以在吃飯的時候,就要儘量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

而且,現在提倡環保、光碟。所以,爸爸媽媽要讓孩子從小就養成不剩飯的好習慣。

爸爸媽媽們,孩子生活的每一個細節,都可能對他們的未來有影響。一個有修養、有禮節、有風度的孩子,也是你們最想看到的吧!

相關焦點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其實,餐桌上的禮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長莫要覺得孩子還小,飯桌上有點小毛病以後會自行改掉。李玫瑾教授曾坦言:6歲前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後,想要糾正壞毛病就比較困難了。餐桌上的禮儀與教養,關係到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不良的餐桌禮儀會讓一個人難登大雅之堂。
  • 孩子吃相太難看,正是缺乏家庭教養;這些餐桌禮儀要從小培養
    雖然他能力優秀,但是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於是工作也沒了。沒想到,餐桌禮儀竟然這麼重要,它不僅體現一個孩子的素質與教養,還關係著孩子的工作及未來。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 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這3個行為,容易被人說沒「教養」
    我想孩子在公共場合上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家長平時沒有注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也在很多人看來,孩子只是孩子,有他的天性,實際上這種飯桌行為是家庭教養的體現,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 傳統禮儀——餐桌家規,教養從餐桌開始
    這些家訓講到孩子應該遵守哪些行事規矩,有細節的方面、也有大節方面。可是現今,很多父母卻丟棄了古訓,教育孩子絲毫沒有原則,溺愛孩子。殊不知,沒有家規,培養出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最終害的是自己的孩子。中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從古到現今,那些口口相傳的家規,不僅是禮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家規,不僅有規範作用,更是對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 孩子的吃飯表現,暴露出家庭的教養,家長要注意餐桌禮儀培養
    1.代表著家教素養一個孩子的用餐禮儀,代表著的是這個家庭的教養,甚至是父母是否稱職的判斷標準。因為幼兒初初來到這個世界,滿載著未知和懵懂,並不懂得禮儀和規矩,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父母家教的折射,也代表著父母的為人。
  • 飯桌上見教養,想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父母需做到這三點!
    人們總喜歡與有教養的人相處,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如此重要,家長們又該如何下手呢?第一、建立起完善的、適合孩子們的用餐規則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有家長們在思想上重視了對於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並做好了相關的計劃,才能有條不紊地幫助孩子養成餐桌禮儀。
  • 孩子有沒有教養,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了,餐桌禮儀培養很重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叫做餐桌文化,近幾年發展的方向雖然有些偏誤,但是對於在餐桌上該有的禮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因為這體現著一個人自身的修養以及對別人的尊重。
  • 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餐桌上孩子什麼樣,將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其他的就不重要。這樣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真的會好嗎?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育正是孩子人品奠基的基色,而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孩子有什麼樣的餐桌禮儀,長大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上周的一件事更是加深了我對這個理念的認同度。
  •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會十分受用!
    禮儀通常是一種行為習慣,是我們在家庭中習得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中,慢慢加深鞏固,所以需要從小培養。一個孩子是否有禮貌可以從許多方面判斷出來,說話顯教養,儀態顯教養,甚至從孩子在餐桌上的禮儀都可看出家教。 餐桌上,一些中國傳統禮儀已經漸漸消失了。
  • 引導孩子學會餐桌禮儀,父母要牢記「8要」原則,孩子更有教養
    甚至有些更過分的,這麼大了還是要求父母餵飯,其實這些種種的情況,都跟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孩子學習飯桌上的禮儀有關。讓孩子學會餐桌禮儀,對成長有哪些好處?1.讓孩子變得有教養其實家長在教會孩子餐桌禮儀的時候,無形中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在餐桌上要表現得有禮貌,吃飯前要先跟別人打招呼,夾菜的時候應該有分享意識,而且要先讓給長輩先吃。
  • 孩子餐桌禮儀很重要
    作者:寶寶知道 初&心孩子的教養好不好在餐桌上就能看出來。如果孩子在就餐時講究禮儀,就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如果是這樣,那麼就需要家長好好教導一下了。周末家人一起聚餐,大伯的孫子很調皮,剛開始大家都坐著說話了。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應採兒提到的這些餐桌禮儀,雖然都是小細節但卻非常重要。「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有次和朋友去吃飯,就在一個餐廳裡,見到了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餐桌表現。不得不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在餐桌上的種種表現都是家庭教養的體現。所謂「餐桌見人品」,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教養、人品好與壞,看出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
  • 父母該教孩子的餐桌禮儀,對他將來好處太多了,彰顯教養與層次
    外人從男孩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沒有家教的,最起碼家長沒有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帶孩子出去吃飯,別人覺得你的孩子吃相很難看、沒教養,但誰都不會直接跟你說你孩子缺教養,有些人可能會偷偷的暗示你
  • 不要小看餐桌上的禮儀,有時卻是家庭教養的體現
    孩子有沒有家教,長大以後有沒有出息,有時候吃一頓飯就可以看出來。有這麼一個故事:在某個宴席上,看到一個很調皮的小男孩,過了一會就對著他的媽媽大喊大叫:「怎麼還不上菜?餓死我了!」等到宴席結束之後,大家私下都在討論,說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沒有教養。《正面管教》一書中曾說:「不要小看一個餐桌上的禮儀,它能反映出一個家庭有沒有教養。」一個孩子或許可以沒有文化,但是一定不可以沒有教養。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不管他以後的學歷是高還是低,只要他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以後走上社會,他都能夠擁有他的一席之地。
  • 「餐桌禮儀」距離孩子很遙遠?別傻了,舉手投足皆是教養
    餐桌禮儀,在一些人聽起來,似乎是西方國家才會重視的東西。其實不然,餐桌禮儀早在我國古代,就被孔子推崇成為大國禮貌的象徵。如今,我們仍然很注重吃飯時候的一些細節。所謂餐桌禮儀,是指在用餐時候的各種禮儀常識。
  • 良好的餐桌禮儀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
    作者:寶寶知道 小昕媽媽在餐廳裡,我們都有這樣一個沉默的想奔潰的時刻,旁邊的兒童一直在跳上跳下,互相追逐打鬧;孩子把盤子敲叮噹,用手拿食物或食物當玩具;吃飯期間孩子不斷打斷成人談話、大聲大叫、傲慢和任性……就算在聚會上,我們也有這樣目瞪口呆的時候孩子一上桌就佔據轉桌
  • 大遼姐姐說禮儀|培養情商高的孩子,要懂這8個餐桌禮儀
    關心孩子的營養,更要教導餐桌禮儀。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照趨勢發展下去,30年後,這個孩子會不會變成一個高工資、高成就和高社會地位的「三高」人士? 即便這樣,就憑孩子的表現和媽媽的態度,他將來恐怕要絆倒在「教養」兩個字上。
  • 郭麒麟倒茶失誤主動喝光,德雲社餐桌上的規矩,暴露了真實教養
    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願意與有教養的人相處,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從郭德綱教育弟子和郭麒麟餐桌禮儀的方式中吸取經驗,飯桌就是一個很多人互相溝通的地方,在這裡孩子們的用餐方式會直接體現出他本身的教養和家庭的教育。因此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從而讓孩子成為一個如郭麒麟一樣的有教養和有好的行為思想的孩子。
  • 孩子吃飯沒規矩,家長很頭疼,不懂餐桌禮儀惹得禍!
    這孩子從小就皮,不過我老公說他長大後肯定聰明。散席後大伙兒都在背後議論這孩子沒家教,全是大人給慣的。餐桌禮儀是每個孩子都應該了解並且嚴格遵守的實用禮儀,可以這麼說: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與家庭的教育有關,孩子可以說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最能體現家庭教育的地方就是餐桌,孩子在餐桌上的表現,直接影響了別人對孩子家庭教育的看法,餐桌上也有餐桌禮儀。
  • 孩子吃飯吧唧嘴,挑食,多半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餐桌禮儀很重要
    文丨巧媽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我們作為講禮儀、尚君子的大國國民,從小就在生活中各種禮儀之道的渲染下成長,一個有教養、講禮儀的孩子才會受人歡迎,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