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該教孩子的餐桌禮儀,對他將來好處太多了,彰顯教養與層次

2020-12-14 騰訊網

文/拜託了爸媽

俗話說「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去參加婚宴,有一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小男孩五六歲的樣子,吃飯時不停的吵鬧,一定要他媽媽餵飯他肯吃,他跟他媽媽說了很多自己想吃的菜,要求他媽媽夾到他碗裡,他喜歡的菜非要轉到自己面前,面對同坐的人,媽媽表情很尷尬。

外人從男孩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沒有家教的,最起碼家長沒有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帶孩子出去吃飯,別人覺得你的孩子吃相很難看、沒教養,但誰都不會直接跟你說你孩子缺教養,有些人可能會偷偷的暗示你,有些人也會慢慢的疏遠你,因為孩子的表現直接地展示你在家教育孩子的樣子,也展示著家長的個人形象。

孩子「醜陋」的吃相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狼吞虎咽:孩子在菜都還沒有上齊或是人沒有來齊,沒到開飯的時間,就自己狼吞虎咽一番,把所有菜都自己先吃一遍。

在世皇帝:孩子都已經到了可以自己吃飯的年紀,但還是要家長餵飯才肯吃,一不順他意就亂發脾氣。

霸道總裁:看到自己喜歡的菜就堅持要把它端到自己面前,不管是誰勸說,都不可以吃一口。

家長對孩子的吃相千萬不要掉以輕心,現在對孩子不聞不問,小時候不懂得吃飯的規矩,長大了能好到哪裡去呢?餐桌上的一切都被旁人看在眼裡,對有講究的人來說,吃飯不只是吃飯那麼簡單,他還有社交的作用。

孩子應該在餐桌上養成哪些好習慣呢?

長者先,幼者後

在用餐前,孩子們要先主動喊叫家人一起吃飯,等大家都坐齊坐定之後,長輩們動筷了之後,小孩子們才能動筷子吃飯。可能有人會說這沒有必要這麼嚴苛吧,小孩子們跟長輩之間也沒有那麼嚴格的界限,在平時用餐的時候可以稍稍放鬆一些,但基本的規矩是一定要遵守的,例如等人齊在一起吃飯等。

正確端碗用筷

家長們要教孩子們正確端碗和使用筷子,在吃飯時端起碗是很基本的禮貌問題,正確的使用筷子也是我國的傳統,要幫助孩子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保持桌面整潔,細嚼慢咽

孩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能將飯粒或是菜餚掉出碗面,更不能將不好吃的東西在嘴裡嚼了之後又吐在桌上,要保持桌面的整潔;嚼東西時不能發出聲音,有食物在口中的時候也不要說話,做到細嚼慢咽。

不得扒拉食物

家長們要教孩子們不等亂翻盤中的食物,不能專門挑自己喜歡的食物吃,當看到筷子上有飯粒或是其他食物時也不能去夾菜,要把筷子弄乾淨才可以再夾;當別人在夾菜時不能轉動轉盤,等對方夾完後再轉動轉盤。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們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所以孩子的所作所為都在顯示著他的家庭教養如何,注重家風、家教準沒錯。

相關焦點

  • 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餐桌上孩子什麼樣,將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他們認為只要孩子的學習成績好,其他的就不重要。這樣教育下長大的孩子真的會好嗎?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育正是孩子人品奠基的基色,而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孩子有什麼樣的餐桌禮儀,長大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上周的一件事更是加深了我對這個理念的認同度。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其實,餐桌上的禮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長莫要覺得孩子還小,飯桌上有點小毛病以後會自行改掉。李玫瑾教授曾坦言:6歲前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後,想要糾正壞毛病就比較困難了。餐桌上的禮儀與教養,關係到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不良的餐桌禮儀會讓一個人難登大雅之堂。
  • 孩子吃相太難看,正是缺乏家庭教養;這些餐桌禮儀要從小培養
    他簡歷漂亮極了,名牌大學畢業,項目經驗豐富。然而在一個飯局中,他高談闊論,唾沫星子橫飛,視其他客人為無物,令人大失所望。雖然他能力優秀,但是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於是工作也沒了。沒想到,餐桌禮儀竟然這麼重要,它不僅體現一個孩子的素質與教養,還關係著孩子的工作及未來。
  • 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這3個行為,容易被人說沒「教養」
    我想孩子在公共場合上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家長平時沒有注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也在很多人看來,孩子只是孩子,有他的天性,實際上這種飯桌行為是家庭教養的體現,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 引導孩子學會餐桌禮儀,父母要牢記「8要」原則,孩子更有教養
    這種同桌吃飯,並不是把孩子放在大人的餐椅上,而是把孩子的小餐檯和小餐椅放在餐桌旁,讓孩子吃飯的時候可以靠近父母,大人跟孩子共同享受吃飯的樂趣。有些家長反映,自己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還是不能好好吃飯,吃飯時要麼看著電視才能吃,要麼不專心吃飯,吃一口又去玩一會。
  • 餐桌禮儀—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種「教養」
    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中,中國的各方面禮儀都趨於完美。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餐桌禮儀。 一天三頓飯,缺一不可,所以餐桌禮儀的應用非常普遍,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中國人在餐桌上已經遺忘了祖輩留下的禮節。
  • 傳統禮儀——餐桌家規,教養從餐桌開始
    這些家訓講到孩子應該遵守哪些行事規矩,有細節的方面、也有大節方面。可是現今,很多父母卻丟棄了古訓,教育孩子絲毫沒有原則,溺愛孩子。殊不知,沒有家規,培養出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最終害的是自己的孩子。中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從古到現今,那些口口相傳的家規,不僅是禮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家規,不僅有規範作用,更是對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 飯桌上見教養,想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父母需做到這三點!
    一個小孩子有沒有教養最容易在平常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出來,而用餐時的細節又是最容易被發現的。小孩子吃飯時的種種表現不僅體現出他的生活習慣,更體現出家庭教育的優劣。人們總喜歡與有教養的人相處,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如此重要,家長們又該如何下手呢?
  • 「餐桌禮儀」距離孩子很遙遠?別傻了,舉手投足皆是教養
    餐桌禮儀,在一些人聽起來,似乎是西方國家才會重視的東西。其實不然,餐桌禮儀早在我國古代,就被孔子推崇成為大國禮貌的象徵。如今,我們仍然很注重吃飯時候的一些細節。所謂餐桌禮儀,是指在用餐時候的各種禮儀常識。
  • 孩子的吃飯表現,暴露出家庭的教養,家長要注意餐桌禮儀培養
    文/東動育兒日記近年來,關於「熊孩子」的話題在社交網絡上頻頻引發熱議,人們對於孩子還算寬容,往往把矛頭對準了父母,紛紛指責是家長教養差,沒有教好孩子。1.代表著家教素養一個孩子的用餐禮儀,代表著的是這個家庭的教養,甚至是父母是否稱職的判斷標準。因為幼兒初初來到這個世界,滿載著未知和懵懂,並不懂得禮儀和規矩,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父母家教的折射,也代表著父母的為人。
  • 孩子吃飯吧唧嘴,挑食,多半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餐桌禮儀很重要
    1、吃東西挑三揀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挑食,這在孩子們中間是很常見的問題,不管是出於禮儀方面的教養還是飲食營養均衡的考慮,孩子挑食都沒有好處,不僅對孩子汲取營養不利,影響孩子成長,還會讓孩子在公共場合吃飯時,讓人認為孩子有不講禮儀、家庭教養有問題等缺陷。
  • 孩子餐桌禮儀很重要
    作者:寶寶知道 初&心孩子的教養好不好在餐桌上就能看出來。如果孩子在就餐時講究禮儀,就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如果是這樣,那麼就需要家長好好教導一下了。周末家人一起聚餐,大伯的孫子很調皮,剛開始大家都坐著說話了。
  • 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一定要趁早
    如果您的家裡有孩子,一定要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人是有社會性的,很多時候,吃飯已經超越了果腹的需求。我們每天都要與周圍的人溝通、聯繫、打交道,而餐桌是拓展社會關係的重要場所。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您現在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會直接影響到他將來事業的發展、人際關係的建立。
  • 大遼姐姐說禮儀|培養情商高的孩子,要懂這8個餐桌禮儀
    關心孩子的營養,更要教導餐桌禮儀。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自小所受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 1 父母的教育 決定孩子的教養 之前看到一個故事: 有對夫婦帶了個9歲的小男孩,席間小孩子一直沒消停,沒吃幾口就到處亂跑
  • 孩子吃飯沒規矩,家長很頭疼,不懂餐桌禮儀惹得禍!
    菜慢慢上來了,他也不管別人有沒有夾菜,就把菜轉到自己面前,拿著筷子在裡面挑來挑去。而他媽媽還一臉無所謂地說。這孩子從小就皮,不過我老公說他長大後肯定聰明。散席後大伙兒都在背後議論這孩子沒家教,全是大人給慣的。餐桌禮儀是每個孩子都應該了解並且嚴格遵守的實用禮儀,可以這麼說:孩子的一舉一動都與家庭的教育有關,孩子可以說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
  • 孩子這三個飯桌細節,可能會阻礙未來的發展,餐桌禮儀很重要
    1.吃飯沒有吃相在飯桌上,餐桌禮儀是一個孩子教養的體現。細嚼慢咽不僅有助於孩子的消化,也讓孩子看起來更加的有素質。狼吞虎咽不僅增加腸道負擔,同時也是對他人的不尊重。只顧著自己吃,卻完全顧不上狼狽的吃相,這顯然會給人一種小家子氣的感覺。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不得不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在餐桌上的種種表現都是家庭教養的體現。所謂「餐桌見人品」,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教養、人品好與壞,看出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外人還會通過餐桌禮儀來形成孩子的印象,如果從一頓飯上看到了孩子的一些失禮之處,那麼人們對孩子的整體印象也會大打折扣。為何餐桌人品如此重要?父母所不知道的,可能會毀了孩子的發展餐桌上的禮儀是生活中的細節,也是人們教養的折射鏡。
  • 應採兒回懟朱丹被稱讚: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真實的家庭教養
    良好教養表現在我們能把這一事實隱藏起來。——馬克·吐溫 一談到教養就感覺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正如禮儀專家金正昆所說: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現素質。而讓我感受最深的是最近在看一檔綜藝節目,應採兒談到對兒子的「餐桌教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孩子吃飯的樣子,暴露了家庭真實的教養。
  • 郭麒麟倒茶失誤主動喝光,德雲社餐桌上的規矩,暴露了真實教養
    >和他本人的教養。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願意與有教養的人相處,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從郭德綱教育弟子和郭麒麟餐桌禮儀的方式中吸取經驗,飯桌就是一個很多人互相溝通的地方,在這裡孩子們的用餐方式會直接體現出他本身的教養和家庭的教育。因此我們要從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從而讓孩子成為一個如郭麒麟一樣的有教養和有好的行為思想的孩子。
  • 4歲兒子飯桌上翻菜,孩子飯桌上的小舉動,可能影響他一生的教養
    解決這種情況的簡單方式就是,讓父母回歸主要位置,與孩子享有「平等地位」,只有讓孩子能夠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將來才能明白「自力更生」的真正含義。所以,孩子飯桌上的小舉動,可能影響他一生的教養,父母要想孩子有個好的未來,切記不可忽視孩子的禮儀培養,而禮儀要從小培養,一般從3歲開始,孩子就有了自我意識,此時父母就可以開始培養禮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