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禮儀——餐桌家規,教養從餐桌開始

2020-12-14 魚觀天下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中國自古以來都有著規矩的說法,對於中國人來說,有家的地方必然就有家規。

戰國時代的孟子曾說過:"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見《孟子·離婁上》)

意思是:"像從前離婁那樣精明的眼睛,公輸般那樣的巧匠,不憑規和矩,是畫不成方圓的"。

中國流傳下來的比較著名的家規有《朱子家訓》、《顏氏家訓》。

這些家訓講到孩子應該遵守哪些行事規矩,有細節的方面、也有大節方面。

可是現今,很多父母卻丟棄了古訓,教育孩子絲毫沒有原則,溺愛孩子。

殊不知,沒有家規,培養出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最終害的是自己的孩子。

中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從古到現今,那些口口相傳的家規,不僅是禮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

家規,不僅有規範作用,更是對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家規,是一個家庭的無價之寶。

重禮儀

下面來看看中國傳統的餐桌家規。

餐桌家規

1.家人一同用餐,家中長輩一定要坐中間正位,夫妻一般挨著坐,其他人依次而坐;

受寵愛的小孩可以坐在長輩旁邊,但不可高於長輩;

2.全家人在一起吃飯,要等長輩先動筷,長輩沒有動筷,晚輩不能動;

3.筷子不能插在飯中間,這象徵著上香,不吉利;

4.不能用筷子敲鍋碗,有乞丐之嫌;

5.吃飯時,不要吧嗒嘴巴發出聲音,要閉上嘴巴細細咀嚼,喝湯的時候不能發出吸溜吸溜的聲音;

6.吃飯的時候,雙手都要在飯桌上,手要扶著碗,不可一隻手拿餐具,而另一隻手耷拉在桌下;

7.飯桌上坐在哪就不要再換,端著碗亂跑就像是要飯的;

8.負責幫客人添飯時,切記不能說:還要飯嗎?可以說:再裝一些飯嗎或者我幫您再添點飯?

9.吃飯不可用嘴巴咬筷子,既不衛生也容易傷到口腔或者牙齒;

10.使用公用筷子,公用勺子,這是講究衛生的表現,其實中國古代最早有分餐制的傳統,這次新冠疫情大家對這個問題又重新重試起來;

11.吃菜不能滿盤子把菜夾來翻去,只能夾眼前的;

11.去別人家做客上,主人先筷子客人才能跟著開始;

12.倒茶不能倒滿,壺嘴不能對著人;但倒酒一般要倒滿;(這是中餐餐桌禮儀,如果是西餐,酒也不能滿)

倒茶不倒滿,倒酒倒滿,這種禮儀在南方稱作「茶堪酒滿」。

待客時茶必須堪,意思是說,客人請慢用,我隨時為您這不滿的茶斟上;酒滿就是說,朋友,如果你把我當哥們這酒你也不在話下,瞧,關係多親近啊。

如果在店家要打烊了,你還竄進去,店主會笑哈哈地倒上一杯茶,可茶卻是滿滿一杯,那意思是說,不好意思,要關門了,你喝完這杯,請慢走,嘿嘿,禮貌又不傷人。這也是中國人的含蓄。

上了餐桌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做父母的平時自己遵守規矩,也提醒孩子注意,那麼孩子並不難做到遵守這些規矩。

相關焦點

  • 餐桌禮儀—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種「教養」
    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中,中國的各方面禮儀都趨於完美。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餐桌禮儀。 一天三頓飯,缺一不可,所以餐桌禮儀的應用非常普遍,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中國人在餐桌上已經遺忘了祖輩留下的禮節。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禮」是很重要的一項,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的「禮」和古代的相比,有所揚棄,但是中國一直是禮儀之邦,一向重視對人們禮儀的培養。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
  • 孩子吃相太難看,正是缺乏家庭教養;這些餐桌禮儀要從小培養
    雖然他能力優秀,但是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於是工作也沒了。沒想到,餐桌禮儀竟然這麼重要,它不僅體現一個孩子的素質與教養,還關係著孩子的工作及未來。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 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這3個行為,容易被人說沒「教養」
    但是很多家庭因為溺愛孩子,早就把這樣的餐桌禮儀丟到一邊。只要飯一上桌,孩子根本不顧及旁人,自己先開始吃了起來。很多人認為在家裡沒有必要去遵守這個老套的規矩,但這樣的習慣會一直影響著孩子,會伴隨他步入社會,走入職場。家裡或許可以隨意為之,社會絕對不會同樣慣著孩子。
  • 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餐桌上孩子什麼樣,將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育正是孩子人品奠基的基色,而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孩子有什麼樣的餐桌禮儀,長大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上周的一件事更是加深了我對這個理念的認同度。酒席剛開始,飯菜逐漸上上來了。旁邊全是孩子的那一桌發出了強烈的歡呼聲"終於可以吃了,趕緊!手慢無"。聽到這群孩子這樣說,我的內心不由一震。
  •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會十分受用!
    禮儀通常是一種行為習慣,是我們在家庭中習得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中,慢慢加深鞏固,所以需要從小培養。一個孩子是否有禮貌可以從許多方面判斷出來,說話顯教養,儀態顯教養,甚至從孩子在餐桌上的禮儀都可看出家教。 餐桌上,一些中國傳統禮儀已經漸漸消失了。
  • 不要小看餐桌上的禮儀,有時卻是家庭教養的體現
    等到宴席結束之後,大家私下都在討論,說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沒有教養。《正面管教》一書中曾說:「不要小看一個餐桌上的禮儀,它能反映出一個家庭有沒有教養。」一個孩子或許可以沒有文化,但是一定不可以沒有教養。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不管他以後的學歷是高還是低,只要他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以後走上社會,他都能夠擁有他的一席之地。
  • 孩子有沒有教養,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了,餐桌禮儀培養很重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叫做餐桌文化,近幾年發展的方向雖然有些偏誤,但是對於在餐桌上該有的禮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因為這體現著一個人自身的修養以及對別人的尊重。
  • 郭麒麟倒茶失誤主動喝光,德雲社餐桌上的規矩,暴露了真實教養
    我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也是很多國家口中的禮儀之邦,有著源遠流長的各項傳統禮儀,餐桌禮儀也就是飲食禮儀一直是我國一個非常引人重視的文化領域,我們很重視這份禮儀。
  • 孩子餐桌禮儀很重要
    作者:寶寶知道 初&心孩子的教養好不好在餐桌上就能看出來。如果孩子在就餐時講究禮儀,就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如果是這樣,那麼就需要家長好好教導一下了。周末家人一起聚餐,大伯的孫子很調皮,剛開始大家都坐著說話了。
  • 飯桌上見教養,想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父母需做到這三點!
    一個小孩子有沒有教養最容易在平常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出來,而用餐時的細節又是最容易被發現的。小孩子吃飯時的種種表現不僅體現出他的生活習慣,更體現出家庭教育的優劣。人們總喜歡與有教養的人相處,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如此重要,家長們又該如何下手呢?
  • 讓餐桌禮儀 重回百姓餐桌
    公筷公勺分餐食,是推進「文明餐桌」行動的重要一環,也是餐桌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來襲,人們猛然感覺到養成公筷公勺分餐食等餐桌禮儀有多重要,不僅健康衛生,體現文明素養,更是預防新冠肺炎的有效之法。
  • 父母該教孩子的餐桌禮儀,對他將來好處太多了,彰顯教養與層次
    外人從男孩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沒有家教的,最起碼家長沒有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帶孩子出去吃飯,別人覺得你的孩子吃相很難看、沒教養,但誰都不會直接跟你說你孩子缺教養,有些人可能會偷偷的暗示你
  • 良好的餐桌禮儀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
    但是家長卻是非常高興直說:「這孩子真的好胃口」即使在家裡吃飯,有些孩子不願意吃飯的大吵大鬧,但只有玩玩具才願意吃,吃的半飽的時候就開始扔食物或者餐具。吃是孩子的本能,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吃相」。但大多數時候,我們注重孩子「舌尖上的營養,而忽視了對舌頭的教育「。從吃飯的細節來看,別人可以看到孩子的習慣、氣質和教養。因此,一頓好飯是一件小事,也是一個大教養。
  • 孩子的吃飯表現,暴露出家庭的教養,家長要注意餐桌禮儀培養
    而在一系列暴露教養的表現中,用餐禮儀可謂是「重災區」,很多人都對和沒有禮貌的「熊孩子」一起用餐心有餘悸。小李最近帶著女兒參與了閨蜜聚會,她與幾個好友是大學同學,當年在一間宿舍同吃同住,形影不離。小李卻嚴肅的表示:「這是基本禮儀,不能放縱孩子。」為什麼家長需要注意孩子用餐禮儀的培養?1.代表著家教素養一個孩子的用餐禮儀,代表著的是這個家庭的教養,甚至是父母是否稱職的判斷標準。
  • 「餐桌禮儀」距離孩子很遙遠?別傻了,舉手投足皆是教養
    餐桌禮儀,在一些人聽起來,似乎是西方國家才會重視的東西。其實不然,餐桌禮儀早在我國古代,就被孔子推崇成為大國禮貌的象徵。如今,我們仍然很注重吃飯時候的一些細節。所謂餐桌禮儀,是指在用餐時候的各種禮儀常識。
  • 孩子吃飯吧唧嘴,挑食,多半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餐桌禮儀很重要
    首先我們必須從生活中最基本的禮儀——餐桌禮儀來培養,食不言,寢不語就是從我們的先輩那裡流傳下來的傳統禮儀之一。之前,表哥家的小女兒來我家裡借住過一段時間,小女孩看起來機靈乖巧,但是等到吃飯的時候,我們就慢慢發現她在家庭教養方面的確是,吃飯的時候在盤子裡翻來翻去、不吃這個要吃那個、吃飯對著桌子打噴嚏咳嗽……最讓我崩潰的就是她竟然還漱筷子、吃飯吧唧嘴,讓吃飯的感覺、氛圍都變了。從我的切身體驗來看,這種餐桌禮儀不好的孩子很難受歡迎。
  • 餐桌禮儀應知曉,文明就餐很重要
    一個人的品行怎麼樣,從他在餐桌上的表現就能體現出來,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反應出他的教養程度。古人對餐桌上的禮儀比較講究,他們從小就受到國學的深刻教育,長輩們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諄諄的教導,所以,大多數人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就餐習慣。
  • 東方的「禮節」,西方的「儀式」:現代韓國的餐桌禮儀
    自古以來,東西方對於「禮儀」的看法都不太一樣,然而,雙方在眾多的「觀念差別」中也有不謀而合的地方,比如東西方都高度重視餐桌上的禮儀。無論是餐前準備、餐具選擇,還是進食規則,東西方都有一套獨具特色的標準。數千年來,二者的餐桌禮儀雖然互有借鑑,但都驕傲地保持著自己的特點,維護著古老的傳統。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應採兒提到的這些餐桌禮儀,雖然都是小細節但卻非常重要。「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有次和朋友去吃飯,就在一個餐廳裡,見到了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餐桌表現。所謂「餐桌見人品」,從餐桌上就可以看到一個孩子的教養、人品好與壞,看出一個家庭對孩子的教育是否成功。外人還會通過餐桌禮儀來形成孩子的印象,如果從一頓飯上看到了孩子的一些失禮之處,那麼人們對孩子的整體印象也會大打折扣。為何餐桌人品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