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餐桌上的禮儀,有時卻是家庭教養的體現

2020-12-14 逗逗媽談育兒

孩子有沒有家教,長大以後有沒有出息,有時候吃一頓飯就可以看出來。

有這麼一個故事:在某個宴席上,看到一個很調皮的小男孩,過了一會就對著他的媽媽大喊大叫:「怎麼還不上菜?餓死我了!」一會又用筷子,在碗上叮叮噹噹的敲打,第一個菜剛上桌的時候,他馬上就把菜轉到自己面前,不顧別人就自己先吃了起來。

宴席上的菜陸續上桌,他也不管別人是否夾菜,只要菜一上來,他就馬上轉到自己面前,用筷子在裡面翻來翻去。媽媽對此根本不管不問,而且還說:」小孩子嘛,從小就調皮,長大以後肯定聰明。」等到宴席結束之後,大家私下都在討論,說這個孩子怎麼這麼沒有教養。

《正面管教》一書中曾說:「不要小看一個餐桌上的禮儀,它能反映出一個家庭有沒有教養。」一個孩子或許可以沒有文化,但是一定不可以沒有教養。所以,從小培養孩子做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不管他以後的學歷是高還是低,只要他是一個受人歡迎的人,以後走上社會,他都能夠擁有他的一席之地。

相關焦點

  • 傳統禮儀——餐桌家規,教養從餐桌開始
    中國自古被稱為「禮儀之邦」,從古到現今,那些口口相傳的家規,不僅是禮儀,更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家規,不僅有規範作用,更是對人們的言行舉止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重禮儀下面來看看中國傳統的餐桌家規。
  • 孩子吃相太難看,正是缺乏家庭教養;這些餐桌禮儀要從小培養
    雖然他能力優秀,但是不懂得尊重別人,沒有教養,於是工作也沒了。沒想到,餐桌禮儀竟然這麼重要,它不僅體現一個孩子的素質與教養,還關係著孩子的工作及未來。世界頂級禮儀大師威廉·漢森說:「善於觀察的人,只用一頓飯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樣、你的教育背景如何。」
  • 孩子的吃飯表現,暴露出家庭的教養,家長要注意餐桌禮儀培養
    文/東動育兒日記近年來,關於「熊孩子」的話題在社交網絡上頻頻引發熱議,人們對於孩子還算寬容,往往把矛頭對準了父母,紛紛指責是家長教養差,沒有教好孩子。隨著畢業工作,幾個人也漸漸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家庭,很少有時間一起出來坐坐。這次聚會大家都帶上自己的孩子,小李的女兒平時在家中格外受寵,難免有些嬌氣,在餐桌上也頗有些小脾氣,總是不停地嚷嚷著讓媽媽給她夾菜。
  • 餐桌上的習慣能看出教養,孩子6歲前,這些餐桌禮儀要狠心培養
    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教養的體現,很重要。孩子6歲前,這些「吃飯壞習慣」要及時糾正,餐桌上的禮儀反應教養但是不可否認,總有一些人在教養這方面做得不夠,特別是在餐桌上的禮儀,很反應一個人的教養。其實,餐桌上的禮儀就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家長莫要覺得孩子還小,飯桌上有點小毛病以後會自行改掉。李玫瑾教授曾坦言:6歲前是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過了這個年齡後,想要糾正壞毛病就比較困難了。餐桌上的禮儀與教養,關係到孩子將來的人際關係和個人形象,不良的餐桌禮儀會讓一個人難登大雅之堂。
  •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
    「餐桌見人品」,想要看一個孩子的家庭教養,吃頓飯高下立判有次和朋友去吃飯,就在一個餐廳裡,見到了兩個孩子截然不同的餐桌表現。這兩個孩子的完全不同的餐桌表現,引得周圍食客紛紛側目,對前者的父母投去擔憂的目光;對後者的父母投去的目光,則滿是讚許。不得不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在餐桌上的種種表現都是家庭教養的體現。
  • 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這3個行為,容易被人說沒「教養」
    我想孩子在公共場合上做出這樣的行為,是家長平時沒有注重孩子餐桌禮儀的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你重視了嗎?也在很多人看來,孩子只是孩子,有他的天性,實際上這種飯桌行為是家庭教養的體現,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未來。
  • 餐桌禮儀—孩子不可或缺的一種「教養」
    在五千年的文化積澱中,中國的各方面禮儀都趨於完美。 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餐桌禮儀。 一天三頓飯,缺一不可,所以餐桌禮儀的應用非常普遍,不過,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中國人在餐桌上已經遺忘了祖輩留下的禮節。
  • 飯桌上見教養,想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父母需做到這三點!
    一個小孩子有沒有教養最容易在平常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出來,而用餐時的細節又是最容易被發現的。小孩子吃飯時的種種表現不僅體現出他的生活習慣,更體現出家庭教育的優劣。人們總喜歡與有教養的人相處,養成良好的餐桌禮儀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認可,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思想品德。培養孩子的餐桌禮儀如此重要,家長們又該如何下手呢?
  • 郭麒麟倒茶失誤主動喝光,德雲社餐桌上的規矩,暴露了真實教養
    」秦霄賢十分迷惑,經過于謙的提醒才知道,飯桌上有壺嘴不能對著賓客的規矩。郭麒麟也在訪談節目中補充道,除了茶壺的規矩,家裡還有很多餐桌禮儀,例如吃飯不能出聲音、大人先動筷子、賓客到了賓客先上桌等。
  • 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餐桌上孩子什麼樣,將來就是什麼樣的人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的教育正是孩子人品奠基的基色,而餐桌禮儀就是"照妖鏡",孩子有什麼樣的餐桌禮儀,長大後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上周的一件事更是加深了我對這個理念的認同度。別看這小小的一頓飯,它就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品行,餐桌禮儀是最基本的,別看簡簡單單的一頓飯,孩子的吃相反映了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品行和孩子的教養,餐桌上的禮儀決定了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餐桌上沒有禮儀的孩子,長大後會成為什麼樣的人1.
  • 孩子有沒有教養,吃一頓飯就能看出來了,餐桌禮儀培養很重要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一種叫做餐桌文化,近幾年發展的方向雖然有些偏誤,但是對於在餐桌上該有的禮儀,一直以來都是中國人很重視的,因為這體現著一個人自身的修養以及對別人的尊重。
  • 「餐桌禮儀」距離孩子很遙遠?別傻了,舉手投足皆是教養
    他並不是多麼高大上的講究,在我們生活中隨處都可以見到,比如吃飯時入座的順序位置,喝酒碰杯時的講究等,都可以算是餐桌禮儀。有人說,吃個飯而已,用得著這麼麻煩嗎?答案是必要的。不管在哪個時代,文明都一直是被強調的,尤其在追求文明發展的今天,餐桌禮儀更是必不可少,需要滲透到我們每個個體身上。
  • 陶虹制定「餐桌禮儀」竟寫滿整張紙:孩子的吃相裡,藏著你的家庭教養!
    很多家長私信問Professor:怎麼體現出一個孩子有沒有家教呢? 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答案,但是Professor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條#有哪些好的家庭教育的例子#的話題,有許多高贊回答,其中最令Professor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小男孩吃飯的視頻。
  • 春節餐桌禮儀
    在享受春節帶來的喜悅時,還應了解一下春節期間的餐桌禮儀,尤其是走親串友,難免餐桌應酬,合適的酒桌禮儀能讓你給別人留下好的印象。 眾歡同樂,切忌私語儘量談論大部分人能夠參與的話題,避免 唯我獨尊而忽略了眾人。特別要注意:儘量不要與人貼耳小聲私語,讓人產生「就您倆好」的嫉妒心理。
  • 父母該教孩子的餐桌禮儀,對他將來好處太多了,彰顯教養與層次
    外人從男孩的表現可以看出他是沒有家教的,最起碼家長沒有教會孩子餐桌上的禮儀,帶孩子出去吃飯,別人覺得你的孩子吃相很難看、沒教養,但誰都不會直接跟你說你孩子缺教養,有些人可能會偷偷的暗示你
  • 是時候展現你的教養了!
    中國是禮儀之邦,禮儀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處處有體現。餐桌上有很多禮儀講究,尤其是年輕人跟長輩用餐時,遵守一定的禮儀不僅是對長輩的尊敬,更是一個人教養的體現。每當逢年過節,家庭日常聚餐用餐,相親或者生日壽宴等等,年輕人都免不了和長輩用餐。年輕人和長輩用餐,遵守點禮儀是必須的,這不僅是個人的素質修養的體現,更是一個家庭對孩子家教價值觀的體現。所以年輕人表現出什麼樣的餐桌禮儀,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他受到什麼價值觀念的影響。
  • 孩子吃飯沒規矩,家長很頭疼,不懂餐桌禮儀惹得禍!
    一個小男孩兒,還沒到開席時間,就拿著筷子在碗上乒桌球乓地敲起來。嘴巴還不停地嚷嚷:怎麼還不上菜啊?我都要餓死了。菜慢慢上來了,他也不管別人有沒有夾菜,就把菜轉到自己面前,拿著筷子在裡面挑來挑去。而他媽媽還一臉無所謂地說。這孩子從小就皮,不過我老公說他長大後肯定聰明。散席後大伙兒都在背後議論這孩子沒家教,全是大人給慣的。
  • 培養孩子餐桌禮儀,會十分受用!
    禮儀通常是一種行為習慣,是我們在家庭中習得的生活習慣,日積月累中,慢慢加深鞏固,所以需要從小培養。一個孩子是否有禮貌可以從許多方面判斷出來,說話顯教養,儀態顯教養,甚至從孩子在餐桌上的禮儀都可看出家教。 餐桌上,一些中國傳統禮儀已經漸漸消失了。
  • 餐桌禮儀應知曉,文明就餐很重要
    一個人的品行怎麼樣,從他在餐桌上的表現就能體現出來,他的一舉一動,都能反應出他的教養程度。古人對餐桌上的禮儀比較講究,他們從小就受到國學的深刻教育,長輩們對自己的孩子也是諄諄的教導,所以,大多數人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就餐習慣。
  • 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家庭素養嗎?網友:餐桌禮儀真的很重要!
    吃飯能看出一個人的家庭素養嗎?網友:餐桌禮儀真的很重要!教養總是體現在不經意之間,特別是吃飯,作為一個吃貨,還需要時刻注意禮節,簡直不能忍啊,但是人們常說,看一個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吃一頓飯,人們面對食物,本能的放鬆,自然而然就會把習慣流露出來了(難怪相親總是去吃飯)。我們每天都在吃飯,但是通過吃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細節決定人品。與那些細心體貼的人吃飯,會讓你感到舒適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