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5年度報告》發布

2020-12-12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北京6月6日電(記者 餘曉潔 王小鵬)最新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5年度報告》專設「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專題,就陸域7大區域、6大經濟走廊及26個重要節點城市的生態環境基本特徵、土地利用程度、約束性因素等進行了系統分析。數據產品將無償與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共享,共同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

科技部6日舉行記者會,正式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15年度報告》。這是自2013年以來,科技部連續第四次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年度報告。四年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工作彰顯了中國遙感科技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解決全球生態環境問題、服務人類社會的積極態度和獨特貢獻。

科技部國家遙感中心總工程師李加洪介紹說,2015年的遙感監測繼續關注全球生態環境熱點問題以及熱點區域,選定「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和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兩個專題開展監測分析。

「『一帶一路』生態環境狀況專題秉承『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可持續發展和合作共贏理念,針對沿線區域系統地生成了監測區域陸域與海域現勢性較強的土地覆蓋、植被生長狀態、農情、海洋環境等方面的31個生態環境遙感專題數據產品。這些成果不僅可以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規劃方案制定提供現勢性和基礎性的生態環境信息,而且可作為『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動態監測評估的基準。」李加洪說。

6大經濟走廊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載體。不同經濟走廊及每個走廊的不同分段的主要生態約束性因素不盡相同,主要有乾旱、荒漠、高山、嚴寒和珍稀生物生境保護等。

為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中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報告指出,東南亞區和南亞區熱帶雨林與亞熱帶山地森林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歐亞大陸高緯度地區的亞寒帶針葉林生長緩慢,自身恢復能力差。因此,在規劃和建設中應特別重視這些區域的生態保護。

主要經濟走廊建設對沿線區域的經濟將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同時也會對走廊沿線的生態環境構成新的壓力。比如,中國-中亞-西亞經濟走廊穿越中國新疆、哈薩克斯坦、伊朗等乾旱區,荒漠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報告建議,這些地區要以水資源承載力作為約束條件制定區域產業的優化布局方案。在經濟走廊及其節點城市的規劃建設中應加強科學論證。

根據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形勢專題報告,2015年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產量達27.65億噸,增產476萬噸,同比增長0.2%。報告預測,2016年中國夏糧產量受單產下降和種植結構調整雙重影響,將下降至12177萬噸,降幅為2.9%。

2015年度報告和相關數據集產品均同步在國家遙感中心門戶網站、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和中國搜索門戶網站上發布。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
    中新網北京11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本世紀以來,南極冰蓋表面融化顯著」「從作物產量來看,2019-2020年大宗糧油作物生產總體形勢良好」「近20年全球城市土地擴展面積為28.08萬平方公裡」……中國科學技術部國家遙感中心27日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
  • 科技部發布《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全球城市面積20...
    全球城市還在擴張嗎?這些公眾都很關心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衛星遙感觀測地球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多家單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資源、氣象、環境、極地等國內外衛星的觀測數據,完成了2020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
  • 科技部發布年度報告,南極冰蓋不容樂觀,解決它或許只能靠科技
    近期我國科技部發布了《全球生態環境遙感預測2020年度報告》,該報告的內容更多集中在生態環境方面,同時也包含了人們所關心的農業發展問題、南極環境變化情況、城市化的進展等等。那麼什麼是遙感技術?在這種技術的幫助下,科技部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什麼?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遙感監測是一項什麼樣的技術?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redline—Ecological condition monitoring (on trial) (發布稿) 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1 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的監測方式
  • 遙感告訴你
    這些頗有趣味的問題,在科技部11月27日組織發布的《全球生態環境遙感監測2020年度報告》中均有答案。根據科技部總體部署,國家遙感中心聯合多家單位,使用包括海洋、高分、資源、氣象、環境、極地等國內外衛星的觀測數據,完成了2020年度報告的編制工作。 本年度報告聚焦「南極冰蓋變化」「全球大宗糧油作物生產與糧食安全形勢」和「全球城市擴展與土地覆蓋變化」3個專題。
  • 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2020-2035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日前,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境監測規劃綱要 (2020-2035年)。每年發布《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定期發布環境質量報告書,實時公開空氣、地表水自動監測數據,支持網站、手機APP、微博、微信等多種渠道便捷查詢,為公眾提供健康指引和出行參考。推進國家和地方監測數據聯網與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支持管理部門、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科研單位共享應用。全面放開服務性監測市場,滿足公眾和企事業單位對監測服務的個性化需求,帶動監測裝備製造業和監測技術服務業蓬勃發展。
  • 貴安新區發布《2019年度貴安新區直管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日前,貴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發布了《2019年度貴安新區直管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度,新區環境質量形勢良好,地表水、大氣環境等指標穩定達到相應環境質量標準;全年未發生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發展。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 生態環境部通報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並就生態環境監測等有關...
    堅持「保真」與「打假」兩手抓,形成覆蓋氣、水、土、固體廢物、生態遙感等多個領域的監測類標準1200餘項,基本滿足質量標準、排放標準和管控標準的監測需求,構建了國家-區域-機構三級質控體系並有效運轉,嚴厲打擊監測違法行為,確保監測活動有章可循。四是支撐能力明顯提高。
  • 菏澤市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建設項目招標公告
    菏澤市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建設項目招標公告天勤工程諮詢有限公司受菏澤市環境保護局委託,對菏澤市機動車遙感監測網絡建設項目進行公開招標,請符合本次招標文件要求的潛在投標人前來參加。
  • 《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發布 園區荒漠...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省氣象局聯合發布《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公報》顯示,園區荒漠化面積減少,與近十年平均相比,重、中和輕度荒漠化面積分別減少31.92% 、16.23%和8.12%。
  • 「風雲」衛星數據服務年度報告發布
    ■用戶遍布96個行業,以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主  中國氣象報記者盧健 通訊員鹹迪 李雪報導 記者從近日發布的《「風雲」氣象衛星數據服務年度報告(2017年)》中獲悉,2017年衛星數據共享服務總量超過3PB,較2016年增長63.8%。
  • 生態環境十年變化調查評估報告發布
    生態環境十年變化調查評估報告發布結果表明,二〇〇〇年至二〇一〇年,全國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低《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00~2010年)調查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發布。調查評估結果表明:全國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低。
  • 生態環境部發布生態環保「十四五」規劃方向
    今年秋冬季重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劉友賓:  二、今年秋冬季重點區域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  今年秋冬季以來,截至12月27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長三角區域三大重點區域80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重度及以上汙染天數共計100天,比2019年同期減少95天,減少幅度達47.8%;比2015年同期減少631天,減少幅度高達86.3%。
  • 我國自然保護地衛星遙感監測實現天、空、地全覆蓋 有效支撐監管
    作為國家生態保護監管的主要技術支持單位,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以下簡稱衛星中心)利用天地一體化技術手段,持續開展自然保護地監測工作,有效支撐著自然保護地監管,為維護國家生態安全、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 茂名市生態環境質量報告
    茂名市生態環境質量報告ENVIRONMENTAL  QUALITY  REPORT  OF  MAOMING(PUBLIC  EDITION)(2019年度公眾版)茂名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5月城市環境空氣品質
  • 江門市生態環境局鶴山分局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
    >2020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四是我局強化運用科技手段,創新監管方式,儘可能地採用視頻監控、汙染物自動監測、無人機遙感、管理平臺數據核查等手段開展非現場執法檢查,或通過線上交流,企業傳送照片、視頻等方式代替現場檢查。
  • 中科院遙感測評九寨溝震後重建:水體環境逐漸恢復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九寨溝7級地震3周年前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付碧宏研究員團隊7日發布最新的遙感監測和評估顯示,經過災後3年恢復重建,九寨溝水體環境逐漸恢復,但旅遊活動仍需防範地質災害。
  • [公告]科倫藥業:2015年度環境報告書
    2015年監測報告的監測結果表明:已建成投產的科倫藥業各子(分)公司廢水、廢氣、噪聲實現穩定達標排放。2.3.2 環境突發事故的應急處理機制突發環境事故應急預案是對突發環境事故造成環境危害的基本控制及急救方式,是 「預防為主」的未雨綢繆理念的體現。
  • 【中新社】中科院遙感測評九寨溝震後重建:水體環境逐漸恢復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在九寨溝7級地震3周年前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付碧宏研究員團隊7日發布最新的遙感監測和評估顯示,經過災後3年恢復重建,九寨溝水體環境逐漸恢復,但旅遊活動仍需防範地質災害。
  • 三生製藥發布《2019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
    不斷提升ESG管理,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香港2020年5月6日 /美通社/ -- 日前,中國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三生製藥(01530.HK)與年報同期發布了《2019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