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澱20年6次乾旱 澱底乾旱時可開汽車

2020-12-24 騰訊網

(圖註:白洋澱降水量資料圖)

二十年曆經六次乾旱 如今跨流域引水保生機

一談到白洋澱,國人便會想到經典電影《小兵張嘎》。在茂密的蘆葦叢掩護下,敵人被遊擊隊消滅於無形。而現實中,水草豐美的白洋澱曾遭遇乾涸危機。

上世紀60年代後,白洋澱先後歷經六次乾涸,特別是1983年至1988年連續5年的幹澱,讓被譽為「華北明珠」的白洋澱衰竭。90年代後,經過各種努力,白洋澱再也沒有乾涸,逐漸維持了生機和活力。

然而,地下水超採、湖泊容水量低,上遊水庫眾多,已成為如今部分北方湖泊的通病。白洋澱的昨日乾涸之殤,是否就是這些湖泊的明天?

白洋澱:

白洋澱位於華北平原的安新、高陽等縣境內,承接大清河水系來水,與北京、天津兩城來往便利。然而,上世紀60年代開始,白洋澱在20年間經歷六次乾涸。90年代後,經過種種努力,白洋澱再也沒有乾涸,依靠跨流域調水,逐漸維持了「華北明珠」的生機和活力。

去年12月,華北平原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在白洋澱風景區所在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客棧老闆老王正在忙乎自己的生意。

曾經

乾旱澱底可開汽車

依託與京津兩城的便利交通條件,從2007年開始白洋澱的旅遊業越來越興旺,王老闆開小旅館一年的純收入超過15萬元。但從小在白洋澱邊長大的王老闆,卻忘不了20多年前的那場嚴重乾旱,「白洋澱,真是個受氣的地方!」而記者從安新縣一些地方官員的口中,也聽到了類似的感慨。

白洋澱到底受了什麼氣?安新縣縣委宣傳部部長張偉勝說,作為滯洪湖泊,白洋澱以往十年九澇。為了治理洪水,1958年後,白洋澱流域陸續建成134座大中小型水庫。水庫建成後,一旦上遊乾旱,白洋澱也往往缺水,為保證上遊供水,上遊水庫很少願意放水給白洋澱;而一旦上遊需要洩洪,白洋澱本身的水位也往往偏高,必須接受上遊的來水。同時,為保證京津地區安全,安新縣也被劃為行洪區,「一旦有洪水,我們決不能讓北京、天津受災,必須先淹。」

而事實上,身處華北平原人口密度最高的京津地區,使得白洋澱變得「越來越渴」。各種人為和自然因素造成白洋澱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先後6次出現幹澱。1966年1月至1966年8月,白洋澱首次幹澱,隨後的10年裡,白洋澱的幹澱時間少則1個月,多則9個月。1983年7月至1988年8月,白洋澱出現連續5年乾涸,使得白洋澱元氣大傷。王老闆說:「當時澱都見底可以開大卡車,我們家從前是漁民,不懂得幹農活,不得不跑到外地水庫去捕魚。」

王老闆的悲傷記憶與水利學者的記述基本相符。2007年4月,《中國防汛抗旱》雜誌《白洋澱幹澱原因淺析》一文中記述了當時乾旱的情景:「澱底龜裂,航道成為汽車、拖拉機自由出入的通道,大部分澱區成為農業高產田,白洋澱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滅頂之災:一是野生魚蝦、水生植物絕跡,蘆葦減產、質量變次,鳥類繁衍生息的天然活動場所被毀滅,周邊自然環境的溫溼度失衡;二是地下水得不到澱水的補充,澱區和周邊的機井越打越深,機泵更新頻繁,形成惡性循環;三是工農業生產、旅遊業、水產養殖受到嚴重影響;四是澱區20多萬人的生產生活秩序被打亂,原先以漁業為生的群眾不得不放棄漁船,有的群眾奔向外地水庫或沿海,從事捕撈,維持生計。」

安新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在經歷大旱後,因為魚蝦絕跡,當地不得不從外地引進魚蝦品種,放養到白洋澱中。白洋澱在康熙、乾隆年間曾是皇家水圍的所在,幾任皇帝都愛在夏天到此以射水鳥為趣。如今白洋澱所產,再非當時原品種魚蝦。

相關焦點

  • 河北白洋澱20年經歷6次乾旱 地下水超採是主因
    在白洋澱風景區所在的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客棧老闆老王正在忙乎自己的生意。  曾經  乾旱澱底可開汽車  依託與京津兩城的便利交通條件,從2007年開始白洋澱的旅遊業越來越興旺,王老闆開小旅館一年的純收入超過15萬元。
  • 河北白洋澱面臨乾涸
    但是,一個致命的隱患也在逼近白洋澱:由於連年乾旱,白洋澱的水面面積急劇縮小。保定市水利局工程管理處處長倪國政說:「華北已經有五年時間連續乾旱,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澱內蒸發量每天在1釐米左右。白洋澱最高水位曾經達到過9米。由於連年乾旱,白洋澱水位逐漸下降,白洋澱水位低於6.5米就被稱為幹澱現象。幹澱對於旅遊和裡面的居民出行影響不大,但如果水位再下降到5.5米,這裡會變成死水一潭,旅遊就沒法開展了。
  • 新白洋澱紀事——「華北明珠」70年變遷
    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至今,白洋澱共發生了4次「幹澱」現象:1965年12月-1966年7月;1972年10月-1973年6月;1976年1月-1976年7月;1983年7月-1988年7月。白洋澱連續5年乾涸,給當地水鄉百姓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澱區村民回憶稱:「那個時候澱底都能跑汽車了」。
  • 白洋澱的歷史
    在距今7500~2500年的中全新世期間,河北平原東部發生海浸,海面上升,河流排水不暢。同時,氣候潮溼多雨,河水增加,從而使白洋澱水域,擴張到全新世以來的最大範圍。北起永清、霸縣、雄縣、容城,西至保定、清苑、望都、定縣,南至安國、博野、肅寧、河間,東面與古文安窪水域相連。到距今2500年開始的晚全新世,氣候轉向乾旱,雨量變小,白洋澱水變淺,水域範圍收縮,局部乾涸,水域連片的古白洋澱逐步解體。
  • 新白洋澱紀事
    統計數據顯示,1949年至今,白洋澱共發生了4次「幹澱」現象:1965年12月-1966年7月;1972年10月-1973年6月;1976年1月-1976年7月;1983年7月-1988年7月。乾涸的白洋澱(攝於1996年) 新華社發(金潔 攝)  白洋澱連續5年乾涸,給當地水鄉百姓留下難以磨滅的記憶,澱區村民回憶稱:「那個時候澱底都能跑汽車了」。
  • 讓澱水「活」起來!河北近2年向白洋澱補水9億立方米
    在河北省白洋澱景區,從事人工划船已有20多年的劉師傅對記者說,這些年,他也曾想過換條油船,省些力氣,但想想還是覺得不行,「雖然劃一趟船很累,但對環境有好處。」  隨著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白洋澱周邊群眾環保意識越來越強。  為維持白洋澱合理水位,改善澱區水質,今年3月份以來,白洋澱棗林莊樞紐四孔閘提閘向趙王新河洩水,預計到6月底結束。
  • 以後也許能再吃到白洋澱裡的水?!
    碧波蕩漾、水趣盎然的白洋澱,還擁有一望無際的蘆葦蕩,這裡是中國北方人心中的「華北明珠」。不過,過去幾十年間,受氣候乾旱、上遊斷流等因素的影響,白洋澱乾旱現象頻發,曾經的粗放式發展也使白洋澱的水質受到了汙染。雄安新區建設推進兩年多來,流入白洋澱的三條河流水質都已有大幅改善。
  • 白洋澱,澱上波光蕩漾,水鳥互唱,蘆葦婆娑,構成了一幅生態美景
    2007年5月8日,保定市安新白洋澱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17年以前,白洋澱為河北省保定市及滄州市共轄,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在雄縣、安新縣、容城縣設立河北雄安新區。至此,白洋澱大部為雄安新區所轄,成為雄安新區發展的重要生態水體。
  • 乾旱缺水時,翻秧對紅薯有什麼影響?
    食用紅薯葉和紅薯頭可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作用。紅薯本身也有很多好處!農民種植紅薯可以提高經濟收入,今年的紅薯秧已經封壟了,農村田地裡很多農戶在給紅薯翻秧,翻秧對紅薯有什麼影響?紅薯屬於藤蔓草本植物,藤蔓是匍匐生長的,莖節在土壤中會生長次根。紅薯的大小影響著紅薯的產量,紅薯長的大產量就高。紅薯長的小產量就底,紅薯的大小不但與肥料和水有關,更與翻藤有關。
  • 白洋澱:汩汩清流入澱來
    經過不同時期的一系列工程,使白洋澱堤防環繞,由水利工程系統調控,成為既有自然風貌,又有人文景觀的獨特溼地。」河北農業大學城鄉建設學院的教授程伍群在白洋澱從事了近20年生態保護研究工作。他對筆者說,白洋澱主體位於河北省保定市安新縣(雄安新區)境內。澱內143個澱泊星羅棋布,3700多條溝壕縱橫交錯,水產資源豐富,淡水魚類、鳥類、水生植物品類繁多,素有「北國江南」「華北明珠」的美譽。
  • 五一小長假,吃好玩好,每人僅需66,京津冀旅遊首選白洋澱野澱遊
    作者:白洋澱湖中村五一假期去哪裡玩?明天就是五一小長假了,京津冀好多朋友都在考慮去哪裡遊玩。推薦白洋澱野澱遊。野澱遊是乘坐觀光船在白洋澱尚未開發的野澱裡遊玩,欣賞白洋澱自然澱野風光,船上只有您和您的家人、朋友,不需要擔心遊玩時有外人放不開身心,也不需要擔心與別人接觸太近而存在風險。
  • 石林北部千年乾旱史終結記
    02多年來吃盡乾旱之苦石林地處北亞熱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區,乾濕季分明、春旱秋旱十分突出,頻繁發生的乾旱造成當地少數民族生存發展困難。石林縣多年平均降水量948mm,但年內分配不均勻,農業需水量大的3月—5月降水量僅為149.7mm,僅佔年降水量的16%,同期水面蒸發量751.6mm,佔年蒸發量的40%。
  • 前世、今生和未來,10分鐘帶你了解萬年白洋澱!
    兩千年前:水域收縮九河下梢距今2500年前,古黃河改道南移,加之氣候乾旱等原因,白洋澱水域收縮,局部乾涸。古黃河改道後白洋澱流域水勢變小,但一些支流並沒有隨著黃河的改道而改道,仍然注入白洋澱,這樣的河流一共有九條。由此奠定了白洋澱「九河下梢」的格局。
  • 氣象部門消息:溫州今秋冬出現百年一遇乾旱
    根據報告顯示,乾旱是溫州主要的氣象災害之一,其影響範圍及受災程度僅次於水災,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其中,影響頻率最高、範圍最大的是秋冬春乾旱,有些年份也會出現伏旱,一般大旱6-7年一遇,中旱(局部大旱)3-4年一遇。2020年下半年,熱帶中東太平洋地區的海水溫度逐漸下降,由「厄爾尼諾」轉為「拉尼娜」 現象。
  • 從白洋澱看整個華北水處理市場的崛起
    圖片來源於網絡目前白洋澱澱區突出的環境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保定市區及白洋澱上遊的工業和生活汙水通過府河直接排入白洋澱,造成白洋澱的汙染和水質的惡化;二是近年來連續的乾旱少雨和工農業用水的增加,使得白洋澱上遊的多條河流乾涸,無水注入白洋澱。
  • 6種花,耐乾旱、好養活,開花還美豔
    6種花,耐乾旱、好養活,開花還美豔有很多朋友平時比較喜歡在家中養一些花草,可是由於工作等原因,又沒有太多精力來養護花草,養過的一些花卉也會因為長時間忘記澆水等管理而枯萎了!像平時沒有太多時間來養護花卉的朋友,在養花時,可以選擇一些比較耐乾旱又好養活的花卉品種,這樣即使一時忘記給花卉澆水或者晚幾天澆水,對花卉也不會有太多影響,一樣可以把花草養的很好!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比較耐乾旱又好養的花卉,給沒有太多時間養花的朋友做一下參考!
  • 馬來西亞或將面臨6個月的嚴重乾旱
    據馬來西亞當地媒體報導,英國氣象局認為東南亞地區今年受厄爾尼諾現象影響的可能性超過70%,而馬來西亞或將從6月起連續面對超過半年的嚴重乾旱和水荒。  馬來西亞氣象局總監仄嘉雅接受《馬新社》訪問時指出,世界氣象組織正在監督全球的厄爾尼諾現象,而根據4月15日所收到的報告,今年1月至4月太平洋海面已出現溫度上升的趨勢。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自然環境及水源機構總監阿都拉欣教授則說,厄爾尼諾現象通常每2至4年發生一次,威力較強時,將因為嚴重乾旱導致食用水和糧食的短缺。
  • 乾旱讓「老實泉」不老實
    現在,地質學家對公園裡的石化木進行了研究,發現有證據表明800年前為應對一場嚴重乾旱,「老實泉」有幾十年完全停止了噴發。日前,相關研究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  據《科學》報導,世界上千餘個間歇泉通常處在火山活動活躍的地區。地面滲水在接近巖漿室時達到沸點,但由於水在地下深處且處於高壓狀態,無法變成蒸汽。
  • 解決白洋澱「乾渴」要破三關:補來水、用好水、治汙染
    由於河北平原地區原有的16個大型窪澱都已隨歷史變遷完全乾涸,只能依靠水面面積巨大的白洋澱來調節區域氣候,因此白洋澱澱水自然蒸發量巨大,平均每日蒸發約1釐米,而正常情況下白洋澱的平均水深才1.5米,最深處不過3米,降雨量又不足,理論上只要兩年不補水,澱水就會全部自然蒸發。
  • 保定適合旅遊的景點:不去一定會後悔,不是易水湖也不是白洋澱
    保定的白洋澱也是非常適合旅遊的景點,白洋澱是中國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古代又稱白洋澱,又稱西澱。 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衝積扇相交的扇緣窪地集中水而形成。 現在大小的澱泊有143個,其中白洋澱、烤車澱、羊角澱、池魚澱、後塘澱等很大,總稱為白洋澱。 乾旱缺水的華北地區,有一個巨大的湖,蘆葦搖曳,野鴨遊動,如北國江南。 這裡只隱藏著十裡荷香的美,記載著難忘的抗日傳說,現在已經成為了AAAAA級旅遊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