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提出遷都數十年了,為何一直沒能完成遷都?

2020-12-12 銘蘇先生看世界

首都往往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但是隨著首都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很多城市病就會出現。比如用地緊張、交通擁堵、環境汙染、人口過於集中、城市規模過於龐大等問題。遷都對於解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不均衡問題是比較好的選擇,在世界上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比如,巴西將首都從沿海的裡約熱內盧遷到中部的巴西高原上,既分散了裡約熱內盧的政治職能,也帶動了廣大的中西部內陸經濟的發展。哈薩克斯坦將首都從南部的阿拉木圖遷到北部的阿斯塔納,既解決了阿拉木圖的城市發展問題,也鞏固了中央政府對北部地區的控制,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發展。

但是對於韓國而言,遷都既有城市發展方面的問題,也有出於對國家安全方面的考慮。下面銘蘇先生就給大家具體分析一下:

一、韓國遷都的原因

第一、首爾在發展方面出現「城市病」。

首爾

韓國建國以後定都漢城,2005年改名為首爾,首爾是韓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和金融中心,人口規模達到1000萬,約佔韓國的五分之一,經濟總量約佔韓國的四分之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超大城市。

作為世界超大城市,首爾都市圈集中了全國近五成的人口,大都市病問題日益嚴重,房價奇高,交通擁堵,環境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為了解決城市發展問題,韓國需要分散首爾的城市職能,遷都就成為分散首爾政治職能的首選。因此韓國早就有遷都的計劃,韓國國會還於2003年12月通過了《新行政首都特別法》,為韓國遷都提供法律保障。

第二、出於首都安全考慮。

韓國首都首爾地處漢江,距離「三八線」只有40公裡遠,而朝韓長期處於對抗狀態,這就使首爾長期處於北部的威脅之下。首爾靠近「三八線」如此之近,很顯然不利於首都的安全防衛,而且北部地區由於核問題,以及試射飛彈問題,加劇了半島的緊張局勢,而美韓的聯合軍事演習,又對北方構成了刺激。所以,韓國與朝鮮長期的緊張關係,這也是促使韓國遷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三、帶動地區均衡發展的需要。

釜山

韓國國土面積雖然只有10萬平方公裡,但是韓國形成南北兩個經濟中心,北部的首爾和南部的釜山,這兩個地區經濟較發達,但是對於這兩個經濟中心的中間地帶,經濟發展就比較落後。韓國為了實現全國經濟的均衡發展,需要遷都中部地區,分散首爾一部分職能,刺激中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為了保障行政權力(新首都)和經濟首都(首爾)分離,可以減少對首爾的過分依賴,韓國國會通過了《地方分權特別法》和《國家均衡發展特別法》,旨在配合行政首都遷移,解決中央與地方的權力分配和協調,促進地區經濟和社會的均衡發展。

二、韓國遷都存在哪些障礙

韓國真正將遷都付諸行動的是盧武鉉,當年他將遷都作為自己的競選承諾,使其獲得更多選眾的青睞。所以,盧武鉉當選總統以後,大力推動韓國遷都。韓國國會於2003年底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韓國行政首都從首爾南遷至韓國中部地區。2004年韓國政府正式將首都設在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的交界處,新城市被命名為世宗市,新首都距離首爾120公裡。

但是,韓國的遷都也遭到了部分民眾和在野黨的反對。他們反對遷都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漢城(首爾)充滿歷史文化底蘊,是韓國的符號。

早在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遷都漢陽,將其改稱漢城,漢城就成為韓國歷史上的古都。韓國建國以後,將首都設在漢城,直到2005年韓國將漢城改名為首爾。漢城在韓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比較厚,民眾對於漢城充滿感情,而世宗只不過是新建的一座城市,並不能夠代表韓國的形象和內涵。

第二、韓國夢想南北終有一天會統一,首爾將是統一後的最佳首都。

在中國歷史上有天子守國門一說,在韓國同樣有這樣的影響。韓國首都首爾雖然距離「三八線」只有40公裡,韓國不遷都,就會使自己時刻有危機感,保持居安思危,奮發圖強。

文在寅

半島南北統一一直是韓國的夢想,8月15日文在寅在韓國光復節上的演講中提出半島和平構想,文在寅首次「大膽」設想了半島統一的具體時間是2045年,即光復節100周年之際。如果半島真的實現統一,那麼首爾無疑將是新國家首都的最佳選擇。如果現在韓國將首都遷往中部地區,那麼世宗作為新的首都將缺乏歷史文化底蘊。

世宗市

韓國在遷都問題上遇到比較大的阻力,後來不得不採取折中方案,只把部分政府機構遷入新建的首都,這才使遷都工作得以繼續推進。從2012年到2014年,國務總理室等16個政府部門和20個附屬機關陸續搬遷到了位於中部的世宗市,但是青瓦臺總統府、國防部和外交通商、統一、法務、國防、行政安全、女性等部門與國會、大法院則留在了首爾。

韓國雖然只將部分政府部門遷往中部的世宗市,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但是對於韓國的遷都來說,卻是一直未能全部完成,實際上韓國目前有兩個首都,一個是首爾,一個是世宗市。

相關焦點

  • 韓國遷都,從首爾到世宗,為何這麼難,當初因何要遷都
    首爾首爾原名漢城,1394年朝鮮國王李成桂定都於此,2005年改名首爾。朝鮮半島分治以後李承晚建立了大韓民國並把首爾定為首都,韓戰後,韓國工業化速度加快,同時大批民眾湧進首爾謀生。遷都世宗?2002年盧武鉉在競選總統的時候提出在首爾之外建立一個行政首都——世宗。遷都到韓國中部不僅可以緩解首爾的發展問題,同時也可以帶動韓國中部發展,這一計劃迅速得到中部人民的支持。其實,將行政首都遷到韓國中部,也是礙於首爾的地理位置。
  • 60年遷都計劃終落地 印尼為何如此執著於遷都?
    印尼總統維多多宣布遷都決定/圖據BBC新聞據路透社報導,班邦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將印尼群島東部作為新首都的落腳點,整個遷都過程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彭博社預估,印尼政府將需要230億至330億美元的資金投入,以供遷都、建設新的基礎設施以及重新安置公務人員。
  • 韓國為何要遷都?當初看似完美的遷都計劃,如今為何備受學者批評
    首爾原名漢城,從1394年開始作為首都使用,有600多年的建都史。在這幾百年間,隨著韓國的起起落落,這座城市的命運也起起落落,到了近現代,伴隨著工業化的開始,韓國的經濟開始騰飛,首爾也一躍成為亞洲最重要的金融城市之一。
  • 綜述:印尼為何要遷都
    新華社雅加達8月27日電 綜述:印尼為何要遷都  新華社記者梁輝  印度尼西亞國會秘書長因德拉·伊斯坎德爾27日說,國會正在等待政府關於遷都的研究報告與法律草案文本,國會全體會議已決定成立一個工作委員會討論遷都事宜。
  • 韓國實施部分遷都計劃 2014年完成行政首都遷往世宗
    中廣網北京9月14日消息(記者張加寧)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從今天(14日)起,韓國政府16個中央部門和16個政府出資研究機構1.3萬名公務員開始遷移到新的行政首都世宗市,而首爾市今後則主要承擔"經濟首都"的職能。所謂"部分遷都計劃"是指包括青瓦臺和國會在內的外交、國防等部門並不會遷移。
  • 韓國遷都40年,首爾哪裡不好?非要遷到小城世宗?
    我國周邊有很多國家遷都,但像韓國這樣四十多年還沒有達成目標的非常少見,韓國遷都的目的從始至終一直在變!從最早的安全因素,到今天的經濟因素,變化之大絕無僅有。(世宗市景觀)最早提出遷都的是金大中,而最早付之實施的卻是樸正熙,他的目的其實很簡單,就是為了躲避北邊兄弟的軍事壓力,為自己建設韓國創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以便吸納外資實現他工業化、現代化韓國的目標。
  • 盧武鉉曾提議遷都首爾到世宗,為何不成功?美國:不可能完成創舉
    或許許多人都不知道,韓國境內曾經發生的一件大事——韓國遷都,在2002年的時候,盧武鉉競職韓國總統時,曾經提出過把韓國首都從首爾遷往南部的城市世宗。原因就是有很多,其中有一個原因就是,首爾距離朝韓三八線邊境太近了,兩個地區相距只有40公裡左右,在對方的火炮射程之內,換句話說,一旦朝韓開戰,那麼首爾將瞬間成為戰場。
  • 揭秘:印尼泰國都要遷都?遷都背後的政治經濟學
    印尼正式決定遷都,泰國正在考慮遷都!遷都好像突然成為了國際上的一個熱點話題。其實不然。印尼遷都,其實不是新聞。早在印尼獨立之初,印尼開國總統蘇加諾就曾提出遷都。之後數十年間,遷都話題也經常見諸報端,可以說印尼人討論、思考遷都已經有了幾十年的歷史。放眼世界,全球遷都的頻率也不低。
  • 韓國遷都成功沒有?世宗市是個什麼地方?
    所以從上個世紀70年代樸槿惠她爸爸樸正熙擔任韓國總統後,韓國就有了遷都的念頭了,愣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不要命的怕神經病的,這也是人之常情。盧武鉉當選後,在執政黨的推動下,韓國國會於2003年底通過《新行政首都特別法》,決定將韓國行政首都從首爾南遷至韓國中部地區,2004年8月,韓國政府宣布,新行政首都將設在忠清南道的燕歧郡與公州市的交界處,此地離首爾120公裡。
  • 「糾結」半世紀 印尼為何遷都這裡?
    新首都興建工程將於2020年底正式啟動,2024年開始分階段遷都,預計將陸續流入100多萬人口。 新首都毗鄰的港口城市峇里巴板人口約85萬(2019年),因石油、煤炭和木材出口,城市發展迅速,一直以來也是印尼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也是是加裡曼丹島的金融、經濟中心和石油重鎮。三馬林達人口約84萬,是東加裡曼丹省首府和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港口和貿易中心,橡膠、木材和煤炭等在此儲運。
  • 莫斯科本來不適合做首都,為何俄羅斯還一直不肯遷都呢?
    不僅是我國,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首都,基本上都位於中央的位置,很多國家,以前首都太偏,還特意遷都中央,最典型韓國、緬甸、巴西等都是如此。但是對於俄羅斯來說,卻不是這樣,俄羅斯首都莫斯科位置太偏西,不適合作為首都,但是為何俄羅斯卻一直不肯遷都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主要是三點。
  • 永樂大帝朱棣何時遷都北京?又為何遷都北京?網友:被低估的皇帝
    那麼為何中國會選擇北京作為我們的首都呢?其實這一點源於最初確定遷都北京的一位明朝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戎馬一生,文治武功,開創了「永樂盛世」的局面,可以說他是一位比較英明的皇帝(縱然後世有很多黑他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此英明的朱棣為何會放棄了當初繁華的南京,而選擇了遷都北京這「苦寒之地」呢?
  • 答讀者問:現代國家為何遷都?
    請問二戰後有哪些國家宣布遷都?為什麼要遷都?北京讀者 周博【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對許多國家而言,首都不只是政治中心,同時也是經濟、文化中心或歷史名城。不過,由於各種原因,一些國家發現遷都能更好地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或更好地保障國家安全。
  • 世界觀第324期:韓國遷都背後的利益博弈-搜狐新聞
    【詳細】 被政治裹挾的遷都案:「無家孤兒」世宗地區找到新依靠 世宗市的誕生可謂多災多難。另立行政首都,是韓國已故總統盧武鉉2002年競選總統時提出的方案。
  • 韓國為何要從首爾遷都小城市世宗?
    而公元1394年,半島上的王國定都於漢城,此後六百年,漢城一直是朝鮮半島最大的城市,是公認的中心城市。直到上世紀中葉,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半島一分為二。韓國的主流觀點,認為首爾雖然是韓國的心臟,但有兩個巨大的弱點。1,首爾的面積太小,人口太多,城市運轉壓力非常大。
  • 委員建議遷都南陽襄陽盆地 專家:遷都純屬八卦
    純屬八卦  遷都,一場起源於學者、流傳於民間的口水仗,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延續到2014年全國兩會會場。  儘管這場「口水仗」從未得到官方回復,但是有關遷都地的構想,卻吸引多方關注。南陽、西安、成都、武漢,甚至南方的廣州、海口紛紛被裹挾其中。
  • 印尼遷都後,大城市病就能一勞永逸嗎?
    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最近發布了遷都計劃,新首都將位於加裡曼丹島。印尼為何要遷都?雅加達存在著什麼樣的大城市病?遷都能夠解決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嗎?我們又能從中吸取到什麼樣的教訓?撰文| 徐悅東據新加坡《今日報》報導,7月30日,印尼總統佐科·維多多計劃搬遷其行政中心。
  • 哈薩克斯坦當年為何要遷都?不遷都後果可能會很嚴重!
    但是,隨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原來的首都可能已不適合再作為首都了或者為了國家某些特殊的目的,而選擇進行遷都。目前世界上遷都的成功案例也有很多,比如巴西遷都巴西利亞、巴基斯坦遷都伊斯蘭瑪巴德、哈薩克斯坦遷都阿斯塔納等,今天銘蘇先生就給大家具體分析一下哈薩克斯坦當時為何要遷都。
  • 印尼七任總統都想遷都,雅加達到底怎麼了?
    印尼總統佐科已下定決心:遷都!據路透社,印尼國家發展規劃部長班邦29日表示,印尼總統佐科已決定遷都。「總統選擇將首都遷出爪哇島,這是一個重要的決定。」放棄雅加達之後,首都要遷向哪裡?班邦表示,政府還沒想好。而且將首都從雅加達遷出可能需要長達10年的時間,預計耗資330億美元。
  • 宋朝一直想遷都洛陽,首都的具體位置,為何必須留在開封?
    其實在北宋歷史上,關於宋朝的首都問題,從太祖朝一直爭論到了仁宗朝。宋朝一直計劃遷都洛陽,但首都又必須留在開封。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西安、洛陽、開封三大城市之間的關係。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西安城一直是最合適的首都地點。西安位於關中平原的腹地,關中平原的糧食產量,足以保證基本開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