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檔案揭秘:中蘇珍寶島之戰,被炸坦克改寫新中國軍事歷史

2020-12-25 螢火蟲娛樂匯

說起「珍寶島事件」,年輕一代可能沒幾個人知道。那是1969年3月,中蘇關係急劇惡化的背景下,蘇聯軍隊突然越過邊界,向中方領土珍寶島發起侵略。這是個烏蘇里江上面積不到一平方公裡的小島瞬間成了當時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面對入侵者,中方邊防軍隊立即發起反擊,經過將近半個月的激烈戰鬥,最終將侵略者趕了出去,捍衛了主權和領土的完整。

但今天說的不是整個珍寶島事件,而是發生在其中的一段插曲,正是這段插曲讓中國創造了以弱勝強的軍事奇蹟,同時也改變了中國軍事工業的發展歷程,你絕對想不到插曲的主角竟然是一輛被炸毀的坦克!

1969年3月的烏蘇里江江面已經是風雪交加、天寒地凍,但寧靜的江面很快就響起了槍炮聲,這是什麼場景?原來蘇聯士兵在裝甲車的掩護下,正在大步越過邊境,朝我方士兵猛烈開火,發起進攻。邊防部隊迅速反應,組織抵抗,一個多小時的交戰,第一輪蘇軍被擊退,我方威脅暫時解除。

幾天後,不甘失敗的蘇軍果然發起第二輪進攻。按理說,已經有先例,我軍士兵應該早有準備,可為啥第二次見到蘇軍還是忍不住臉部抽筋呢。原來指揮員用望遠鏡觀察遠遠開過來的蘇軍時,和上一次對比,這次部隊多了幾十輛坦克!您可別笑話戰士們膽小,雖然抗日戰爭見識過無數坦克,也都領略過坦克的厲害,但這次的坦克非同尋常,絕對是蘇軍的王牌力量。蘇制T62坦克成為「陸戰之王」,是當時國際公認最先進的助戰坦克,您說士兵們能不慌嗎?

從軍事層面看,衡量坦克的先進性有三個方面:火力、機動性、防護性。T62在火力和防護性尤其突出。蘇軍第一次被打退後很沒面子,這次是拿出看家法寶,勢在必得。可更要命的是,蘇軍有T62,我軍的反坦克重武器是56式火箭筒,這只能算是一條燒火棍。因為56式反坦克火箭筒是仿蘇的,主要是針對第一代坦克。T62屬於二代坦克,這就相當於你只有挨打認輸的份,心裡干著急。

電影中常見的反坦克手段有炸藥包、地雷等,主要是靠士兵冒死接近坦克,炸斷履帶而使其失去機動性,無法移動作戰。但T62可不是吃素的,而且蘇軍採取步坦協同戰術,坦克周邊圍繞著蘇軍,你想靠近那是沒門!這種原始的作戰手段,只能帶來更多的犧牲,卻拿他們沒轍,蘇軍正是吃準了中國沒有對付T62坦克的弱勢,所以才大搖大擺地進攻珍寶島。邊防軍隊也只能利用陡峭的地形,打擊蘇軍的步兵,火箭筒打到坦克身上頂多聽個聲響,跟撓痒痒差不多。這樣勉強地維持成一個對峙的狀態,但這種打法長期必然是要吃大虧的,死傷不說,珍寶島肯定守不住。

情況緊急的狀況讓作戰指導員十分鬱悶,我方被對方坦克壓制,陷入了極其被動的狀態。到底該怎麼辦?既然主動進攻無法壓制對方,只能被動地應戰,T62作為最關鍵的一環,戰士們首先就要解決它才能贏得勝利的可能。有戰士就想到了解放戰爭時對付美式坦克的方法——主動靠近用炸藥包炸斷履帶,但當時沒有及時採用不是因為指導員腦子短路,而是主動靠近坦克實在太難,人家火力太猛,你壓根就沒機會跑到坦克面前。

思來想去,既然主動靠近不行,指導員只能採取被動防禦方式——冒著犧牲用火力吸引坦克進入雷區,從而炸斷其履帶。可反坦克地雷是黑色的,珍寶島白茫茫的一片,烏蘇里江面冰塊厚,沒法埋雷。放眼望去有個黑點都看得清清楚楚,蘇軍不是傻子,埋了地雷絕對不會往槍口撞。那地雷難道就真的沒法用了嗎?

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做不可能的事!邊防軍隊首長已經表態,無論如何都得用地雷試一試,為此還特意派了偵查小隊前往偵查,必須想出解決辦法。士兵們望著這雪白的江面,一籌莫展,但很快有人計上心來:既然沒法埋地雷,可以用白色布袋裝著地雷,再鋪上一層冰雪遮掩。哎,這是個好辦法。我軍趕緊連夜製作了一些白色布袋,按照預定方案派人專門到江面上布置了一個地雷陣,當晚就悄悄把反坦克地雷埋在了預定的位置。

第二天一看,江面上只剩下白色的雪堆,根本沒有地雷的蹤影。做好準備後,偵察兵主動向蘇軍開火,計劃把T62引進地雷陣,坦克報復性非常強,一旦發現我軍的反坦克武器,馬上就開始開炮反擊。機槍在江面掃射,加上坦克轟轟地開炮,火力引誘完後必須馬上換位置,否則就是炮彈落在身上。果然,蘇軍在我軍火力的吸引下,T62坦克快速開了過來,眼看著離地雷陣越來越近,很快「打頭兒」的那輛坦克壓上了我軍偽裝成冰疙瘩的反坦克地雷,隨著一聲爆炸聲,T62的履帶當即被炸斷。後面的坦克驚呆了,馬上停止了向前衝,開始一邊反擊,一邊往後撤退。

我軍戰士靠近了被炸壞的坦克,快速地拔開一顆手榴彈,打開坦克蓋後扔了下去,裡面的蘇軍就這樣被送上了西天。這意味著蘇軍的第三次進攻又失敗了,蘇軍撤退,坦克炸壞,這是不是意味著戰爭結束了呢?

恰恰相反,其實好戲才剛剛開場!這輛T62坦克才是主角!

蘇軍連續三次進攻失敗而且還有一輛坦克被炸癱在烏蘇里江面的消息很快就匯報給了當時的蘇聯總書記勃列日涅夫,誰知聽完匯報後的總書記大發雷霆,當場就把國防部長狠罵了一頓,並且下了死命令:必須把那輛炸癱的坦克弄回來,絕不能給中國弄走了!哎喲,你可能想到擁兵百萬的蘇聯,連九牛一毛不不算的坦克居然惹怒了總書記!不會這麼誇張吧?蘇聯這麼小氣?壞坦克都要拿回來?

這就是很多人不解的疑問了。可您不知道,這輛坦克的意義其實很大,總書記的考慮那不是多餘的!一是當時蘇聯入侵珍寶島,反而惡人先告狀,在國際上反咬一口說中國先挑起戰爭,但一旦被記者拍到照片,蘇聯的T62居然炸癱在中國的烏蘇里江面,你再怎麼解釋都不可能有人相信;二是T62坦克的技術實在太先進,紅外夜視儀、火炮穩定器、大功率柴油機等都是世界數一數二的先進新技術。總之,這輛坦克不僅是面子問題,還有絕密的技術會被中國人學走,蘇聯稱霸世界的夢想可就更難實現了。

事實證明,蘇聯總書記的擔心並非多餘。在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來說,研製坦克技術差、底子薄,這輛炸癱的坦克不是廢鐵一堆,而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寶貝疙瘩,是寶貝中的寶貝。中央接到情報後,周總理馬上打電話給瀋陽軍區總司令,要求他以最快速度把T62坦克拖到北京來!嘿,想不到一輛坦克居然驚動了兩國的最高層,並且給屬下下達完成任務的死命令!

正常來說,坦克在中國領土,而且蘇軍連敗三次,這還不是中國勢在必得嗎?可事情並不簡單,蘇聯總書記的命令必須執行,為此蘇軍採用了先進的火箭布雷車,在珍寶島和烏蘇里江面布下了成千上萬的地雷,每天還對周邊地區進行猛烈炮火襲擊,防止中國人靠近坦克。可蘇軍布雷,我軍就派出士兵開始排雷清雷工作。眼看著地雷和炮火都不管用,中國人一步步靠近坦克,蘇聯人急眼了。

看來搶回來是機會渺茫了,蘇軍狠下心來換了策略,派出特殊人員,如傘兵、工兵等,計劃採用160公斤炸藥對坦克內部進行爆破的方式把坦克毀掉,讓中國人也得不到!但解放軍戰士摸清了他們的做法,派出兩個炮兵排,連續對坦克周邊進行轟炸和射擊,把蘇軍的傘兵群和特種兵轟了回去,他們的計劃再一次失敗!就這樣,你來我往的拉鋸戰持續到了3月20號,T62坦克還是靜靜地躺在烏蘇里江面上,誰也沒辦法拖走。

但。我方士兵略勝一籌,在爭奪中派出技術人員開始派出技術人員靠近坦克,對坦克內部的重要零件進行拆卸。蘇聯人一看傻眼了,你把它重要部位拆走了,基本上就是等同於拖走坦克了。蘇聯只好使出最後一招,集中了幾十門大炮,對著坦克周邊的冰面就是一頓全天候的狂轟亂炸,想把坦克炸沉到水底去。

三月還沒開春,江面已經不那麼厚實了,隨著炮火轟炸,冰面越打越松。到了三月底,T62終於沉到了江底,蘇聯人親眼看到更是鬆了一口氣。為什麼呢?因為幾十門大炮轟了幾天才炸開一塊冰面,這麼寒冷的天氣誰敢下水,估計能凍僵了!而且坦克重達37噸,中國根本沒有這麼大的起重機把它從江底打撈起來!蘇聯人就是這樣自信滿滿地以為完成了任務!

歷史證明,誰低估中國人的智慧和勇氣,誰就會吃大虧!解放軍不僅派人下了水,並且用最簡單的設備把坦克撈了起來!

當時條件非常有限,只裝備有常溫情況下的潛水器,並且沒有任何保暖功能,在幾十米深的江水下,潛水員非常勇敢,幾個人輪流工作,一個接一個地把任務分解開來,儘管每個人作業時間不長,但最後還是把鋼纜掛在了坦克身上。為了坦克,特意在哈爾濱定做了以前都沒見過的三個專門的大型絞盤,最終在4月29日成功把坦克從江底運到了珍寶島!

歷時一個多月激烈的坦克爭奪戰,最後還是以中方勝利告終!

一輛破坦克都沒爭贏中國,蘇聯總書記面子沒法放。他們最後一想,坦克需要運回北京才能搞研究,那麼就可以在運輸路上再次賭上一把!而這次的籌碼是一個黃皮膚的克格勃(特工)——蘇聯特工竇祥松。竇祥松的父親是中國惡霸地主,在解放初期被當地人民政府鎮壓槍斃了,他因不滿人民政府和村幹部管教,殺了村幹部夫婦後越境投靠蘇聯,被克格勃看中後送到特務學校訓練成為了黃皮膚特工。

坦克運回北京必須經過黑龍江密山縣小衝坡,竇祥松秘密潛入中國後在此設下埋伏,軍隊運輸車經過時用烈性炸藥把坦克炸毀,使其失去研究價值。帶著升官發財美夢的他靠著實力順利躲過了邊防關卡的重重檢查,神不知鬼不覺地到達小衝坡附近的護林縣。

可他做夢都沒想到,一個意外斷送了自己的所有。他那天順路想搭個便車,於是順手把裝著炸藥的背包放在拖鬥上,在一側坐下來。他的對面有兩個裝卸工,此時正看著他,他們並不相識,但年紀大點的那人怒火衝衝。原來年紀大的那人認識竇祥松的地主老爹,以前還因為瑣事被地主打得死去活來,竇祥松言行外貌簡直和死去的惡霸一模一樣。後來也聽說竇祥松殺人後消失不見,這次正逮個正著。

莊樹寶心裡十分生氣,果然是冤家路窄!他想著十有八九就是這個人,趕緊地就想了辦法去告訴了人民政府。後來,工作人員在竇祥松隨身背包搜出了特質烈性炸藥,如果有一顆扔進去坦克,都將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幸好這一切都有驚無險,坦克也順利運到了北京!

在葉劍英元帥的親自指揮下,全軍最優秀的技術人員集中對T62進行拆解研究,69式坦克研製的眾多技術難題迎刃而解。1974年,威力強大的中國69式坦克研製成功,根據坦克中的炸藥研製出了破甲彈和穿甲彈等反坦克武器。

我國坦克研發水平從仿製起步,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終於步入了世界先進水平。而這輛充滿故事的T62,如今收藏於北京軍事博物館,有機會可參觀參觀!

相關焦點

  • 「寸土必爭」:中蘇邊界之爭,永遠銘記的珍寶島戰役
    然而凝望歷史,人們不會忘記上世紀60年代末期,在那個烏蘇里江上的彈丸之地——珍寶島上,曾經發生過一場激烈的軍事武裝衝突,從而引發了中蘇兩國嚴重的邊界之爭。在蘇聯政府聲稱要給予中國以摧毀性核打擊的歷史背景下,新中國據理力爭,誓死捍衛中國在珍寶島上的領土主權,向世界展示了不畏強權,永不屈服的新中國形象。那麼,珍寶島事件為何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這場軍事衝突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 揭秘中蘇珍寶島事件始末:蘇聯沒料到中國會不屈服
    炮擊之後,蘇軍100餘人在10輛坦克和14輛裝甲車的掩護下,又一次向珍寶島發起猛烈進攻。蘇軍登島後,分成兩個梯隊向島上中國邊防部隊的防禦正面實施輪番衝擊,企圖以優勢兵力將中國邊防部隊趕出珍寶島。中國邊防部隊採取近戰和幾個戰鬥小組同時圍打一輛坦克或裝甲車的戰法,將其各個擊破。經過50多分鐘的激戰,蘇軍的第三次進攻被打退。至此,3月15日的激戰結束,蘇軍未能達到作戰企圖。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蘇珍寶島戰役,一場永遠銘記的戰役
    那麼,珍寶島戰役為何會如此重要,值得世人銘記?珍寶島是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上一個臨近中國一側的小島,因其形似金元寶,故此得名「珍寶島」。這座小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裡,但是由於其位於中俄兩國界河烏蘇里江上,在歷史上就曾引起過震驚中外的珍寶島戰役。
  • 珍寶島戰鬥中的毛澤東:我們有百萬軍隊和數億人民,我們誰也不怕
    中蘇珍寶島之戰的前因中蘇之間發生的這場突如其來的衝突,要從兩國關係大的歷史背景上來分析。20 世紀 60 年代,中蘇之間的矛盾因蘇聯催逼中國償還債務、撤走全部在華專家而日益表面化,但是中國並沒有屈服。3月17日凌晨,蘇軍又出動坦克5輛、步兵七十餘人,在炮火掩護下侵入珍寶島。為阻止敵人的企圖,中國邊防部隊炮兵群進行了猛烈的炮擊。在這次戰鬥中,中方俘虜蘇軍坦克一輛,後將其送往北京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展出。
  • 揭開1969年中蘇珍寶島之戰,誰是勝利者?
    無論是從戰爭規模、激烈程度,還是傷亡人數來看,中蘇珍寶島之戰都是一場局部小規模戰役。和我國14年抗戰中的很多大戰相比,顯得比較容易被忽視。可事實上,珍寶島之戰卻至關重要,且意義重大。 珍寶島是位於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西部中國一側的島嶼。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才招來了一系列禍事。 這起爭端最早要追溯到千年之前。早在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黑龍江流域就已經正式劃入中國領土,此後的各朝各代,黑龍江也一直都是中國的內河。
  • 珍寶島之戰,自衛反擊戰之一,一場與蘇聯徹底決裂的衛國之戰
    「古斯庫瓦郎」是一種滿語稱謂,其意為「軍隊營盤」,它就是中國固有的領土「珍寶島」,一個位於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在中方一側的島嶼!由於整個島嶼的形狀形似「元寶」,所以故得此名。就在1969年3月中蘇邊境發生了一件馳名中外的大事——珍寶島自衛反擊戰!
  • 珍寶島之戰,兩軍激烈爭奪的那輛T-62坦克,後來哪裡去了?
    說起珍寶島之戰,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那是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在中蘇關係持續惡化的大背景下,蘇軍突然越過邊界線,悍然入侵我國的珍寶島。我軍邊防部隊隨後奮起反擊,經過半個多月的戰鬥,最終擊退了來犯之敵,維護了國家尊嚴和領土安全。
  • 1969年珍寶島戰役,中蘇雙方都宣布了勝利,到底誰贏了?
    1969年珍寶島戰役,中蘇雙方都宣布了勝利,到底誰贏了?晚清時期因為慈禧太后的閉關鎖國,導致了我們國家的國力很軍事科技落後世界太多,所以才會在外國列強欺負我們的時候,那樣的不堪一擊。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們吸取了歷史經驗,積極的和世界接軌。
  • 他是珍寶島戰鬥英雄,繳獲最先進T62坦克,後成門球國家一級裁判
    歷史九點半/文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裡,至今陳列著一輛蘇聯T62坦克,這輛T62坦克正是當年珍寶島反擊戰時,被我軍擊毀的繳獲的。T62坦克是當時全世界最先進的坦克之一,被擊毀後令蘇聯大為震驚,蘇聯害怕T62一旦落入我軍之手,其先進技術會被破解,因此派出重兵企圖將坦克炸毀。為了搶奪這輛被擊毀的坦克,雙方均調集大量人力物力,互相炮擊。最終,這輛T62還是被我軍俘獲回來,裡面的設備被拆解後,殼子被放置在軍事博物館永久陳列。
  • 珍寶島,烏蘇里江上的珍珠,50年前差點被蘇聯搶去
    中國和前蘇聯一樣,都是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也是第一個與新中國建交的國家,但曾有一段時間,中國與蘇聯關係緊張,並且發生了巨大摩擦,蘇軍在邊境線上大量屯兵,雙方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珍寶島戰爭。但事實上當時狀況非常嚴重,兩個大國間都為打一場大仗做好了準備。
  • 中蘇珍寶島戰役,中蘇雙方損失情況對比
    1969年3月蘇聯多次對我國領土珍寶島等地區實施武裝入侵,並聲稱是蘇聯領土,中國軍隊被迫反擊。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中蘇關係急轉直下,由蜜月期進入寒冬期,雙方都在邊境上大量屯兵,時刻注意對方動向,蘇聯當時作為社會主義的領頭羊,並且是當時的世界兩極之一,擁有中國無法匹敵的軍事實力
  • 中蘇「珍寶島事件」:冰點下的戰役
    珍寶島事件之後,經過兩國政府的談判,衝突雖然停息,但兩國之間軍事對抗的格局卻延續多年,對中蘇兩國乃至世界戰略格局都產生過嚴重的影響。他們在島上大量埋設防步兵地雷,並企圖將在珍寶島和中國江岸之間江叉上被炸毀履帶的T—62型坦克拖回。為阻止敵人的企圖得逞,並對敵人的炮擊行動予以回擊,中國邊防部隊炮兵群進行了猛烈的炮擊。當天17時,蘇軍停止炮擊,中國邊防部隊遂於5分鐘後也停止反擊。侵入珍寶島的蘇軍在施放煙幕後,逃回了蘇聯境內。3月21日晚,蘇軍派遣爆破組,偷偷摸向被炸壞履帶的T-62型坦克,企圖將其炸毀。
  • 蘇聯在珍寶島吃大虧,核彈報復箭在弦上,為何突然取消?
    中蘇珍寶島之戰的因果注意:1969年的中蘇珍寶島之戰在大國博弈的背景下並非偶然發生的衝突。儘管這場戰鬥的規模很小,但影響巨大。它對中國和世界格局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一場小小的戰鬥改變了大的格局。
  • 珍寶島那一戰中國完勝,如今它在烏蘇里江美輪美奐
    看,眼前這座珍寶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國邊防軍也一直在島上巡邏守衛。60年代中蘇交惡之後,中蘇邊防部隊之間的衝突時有發生,在1969年,就在這座小島上,面對蘇聯軍隊的入侵,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自衛反擊戰。珍寶島距烏蘇里江江邊只有約200百米的距離,珍寶島作為我國的前沿哨卡,普通遊客不能登島,所以小島更加顯得神秘。
  • 中蘇特種兵珍寶島「武術對決」:中國棒法取勝
    本文摘自:《快樂老人報》2016年3月3日16版,作者:佚名,原題為:《珍寶島事件前中蘇特種兵大打出手》1969年3月,中國和蘇聯在烏蘇里江珍寶島爆發激烈衝突。鮮為人知的是,兩國官兵早在數月前就曾在珍寶島上爆發肉搏戰。俄羅斯《格鬥技巧》雜誌詳細披露了發生在珍寶島上的「武術對決」。中方偵察兵加入打贏拳腳戰中蘇官兵間的「拳腳戰」最早發生於1968年初冬。解放軍退役特種偵察兵周建回憶:「最初登上珍寶島的蘇聯邊防官兵還算客氣,但後來雙方發生了激烈爭執,隨後迅速升級為肢體衝突,說白了,就是打群架。
  • 從珍寶島到鐵列克提,從老大哥到蘇修,這期間究竟經歷了什麼
    赫魯雪夫執政時期(1953-1964)後期出現了中蘇兩黨和兩國政治和經濟關係的惡化,撕毀兩國籤訂的協議,中止援助。在共和國困難時期要求中國償還項目資金,包括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用的蘇造飛機、坦克、槍枝彈藥、裝備、物資。在勃列日涅夫執政初期迅速演變成了兩國的軍事對峙和局部軍事衝突。
  • 俄羅斯軍迷重演珍寶島事件 扮解放軍持紅寶書痛打蘇軍
    珍寶島是一個面積僅0.74平方公裡小島,位於黑龍江支流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國一側,因上世紀60年代末的珍寶島事件令世人矚目。在大洋彼岸,一說到中國東北必將提到珍寶島。上世紀那場激烈的戰鬥中,英勇的守島戰士用鮮血和生命捍衛了國家的主權,譜寫了一首壯麗的凱歌。1969年的中蘇邊界衝突是20世紀60年代中蘇關係破裂高潮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之間的一系列武裝軍事對抗之一。
  • 世界第一輛主戰坦克:首戰珍寶島,被英勇的中國軍隊炸翻繳獲
    世界第一輛主戰坦克:首戰珍寶島,被英勇的中國軍隊炸翻繳獲 2020-04-24 11:18:16
  • 孫玉國的堅韌,珍寶島最終寸土不讓
    1964年以後,蘇聯在中蘇邊界大量增兵,中蘇關係降至了冰點。蘇聯多次製造邊界摩擦,珍寶島地區就是雙方邊界鬥爭的焦點之一。 如今這輛坦克被放置在中國軍事博物館的陳列室內,讓蘇聯永遠地丟人。 毛主席對戰爭的態度歷來是以戰止戰,以戰促和。他曾以慣有的舉重若輕口氣指出:「如果他們要打,就把他們徹底消滅。事情就是這樣,他來進攻,我們把他消滅了,他就舒服了。消滅一點,舒服一點;消滅得多,舒服得多;徹底消滅,徹底舒服。」
  • 中蘇交惡時,毛主席提出的這個戰略,讓蘇聯始終不敢向中國動武
    蘇聯陳兵110萬於中蘇、中蒙邊境,一時間戰雲密布,特別是珍寶島事件與中美關係緩和後美國透露給中國關於蘇聯的情報,讓中國領導人有充分理由相信蘇軍的魔爪終有一天會越過邊境。為應對蘇聯的威脅,中國領導人制定了一套詳細戰備計劃,現在看來,令人唏噓又感到悲壯。